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9年5月4日,大批的青年学生在北京举行示威游行,抗议当局政府对日本的屈辱妥协,并引发了一系列罢课、罢工运动,最终引发了整个社会的变动和革命。五四运动既是近现代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政治运动,又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文化运动,是中国全面融入由西方主导的世界现代化大潮的起点。
五四运动的爆发有着深刻复杂的原因。美国学者肯尼斯·华尔兹提出的层次分析法从个人、国家和国际环境三个方面来分析历史事件。作为五四时期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和李大钊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精神领袖和先导的作用;从国家内部来看,经济上民族工商业发展,政治上军阀混战、政局混乱,工人阶级发展壮大,这些对五四的爆发都起到了促发作用;在国际上,美国、俄国、日本和朝鲜等主要国家的外交政策、对华政策和国内进步运动对五四运动爆发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五四运动爆发之前,涌现出大量的爱国志士,他们在整个运动的发起和组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思想领袖,他在这场运动中起着两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大力宣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上的铺垫。他所提倡的民主就是要解放个性,挣脱封建伦理束缚;他所提倡的科学主要是重视自然实证科学,主张崇尚理性。其次,陈独秀以其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为基地吸引了一大批爱国有志青年,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甚至是骨干。起初这些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一人发起的,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在全国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一批爱国青年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要求冲破封建伦理纲常的束缚,实现人的个性解放。五四运动从酝酿、爆发到后续发展,都离不开陈独秀的重要作用。
蔡元培是五四运动中另一位重要的精神领袖。1917年,蔡元培正式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抱着自我牺牲的精神,他开始了对北京大学的全面整顿。首先,蔡元培改革了北大的不良学风,聘任了一大批有真知灼见的人才来到了北京大学,如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梁漱溟、鲁迅、李四光、胡适、马寅初等。在蔡元培的领导下,一支富有朝气、真才硕学的教师队伍给北京大学注入了生机。其次,蔡元培坚持“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办学宗旨,这一宗旨为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各种学派、各种思想在北京大学这个平台上碰撞和较量,新生的、先进的思想最终战胜了陈腐的、落后的思想,从而使新思想、新文化得以传播和扩散,成为五四运动的精神来源。另外,北京大学的各种刊物和社团蓬勃发展,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也锻炼了一大批学生干部,这些学生领袖许多成为了五四运动的骨干。总之,蔡元培的名字是与五四运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他在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大钊在这场运动中也做出了重要贡献。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李大钊第一个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并提出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1918年7月至1919年1月,李大钊先后公开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一系列重要文章,对十月革命的性质和伟大意义作了比较正确的解释。在五四运动爆发前夕,李大钊通过发布《五一节May Day杂感》提出了“直接行动”的口号。这一口号激励着当时的爱国青年直接投入到爱国运动中去,爱国不再局限于课堂上、文章里和演讲中。十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积极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事业中,对推动中国革命的进程,对提高中国人民的觉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与现代的西方世界接触以前,中国的经济在本质上是农业性的,工业未曾发展。自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通过在中国开设工厂和倾销工业产品,中国封建的小农经济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方大国无暇东顾,中国民族工商业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日本和美国由于远离一战战场,在大战期间扩大了对华的经济侵略。一战结束后,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使西方各国元气大损,列强急于填补国内空缺,加紧了对中国的剥削。这期间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意识迅速增强,“实业救国”成为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主流。
在五四运动爆发前,中国处在一片混乱的国内政局当中,辛亥革命以后,虽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不久之后,袁世凯就窃取了政权,使这个“民国”徒具形式而无内容。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张勋企图复辟帝制,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打倒了张勋,掌握了北京政府的实际大权。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大元帅,与北京政府对抗。在这之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南北内战。直到1919年2月20日,在世界和平大势和国内各界的和平运动影响下才有了转机,双方进行了南北和议,但由于皖系蓄意破坏和平进程,会谈并未取得成功,各界人士对中国的政局失望之极。
五四运动的爆发,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爱国知识分子和学生等。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获得了发展,并且形成了实业救国的思想潮流,与此同时,中国工人阶级力量得以壮大,他们作为新生的力量,为了国家前途和命运,站到了历史潮头。五四运动前,中国形成了一支新型知识分子队伍,他们对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领导组织学生爱国运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批的青年学生在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下有组织的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这不仅为五四运动地爆发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其中的很多人还直接成为了五四运动的骨干。
美国的国家政策对五四运动起到了促发作用。作为理想主义的大师,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原则,这对期盼和平的中国人民起到了望梅止渴的作用。1908年5月,美国国会正式通过将庚子赔款余额退还中国,并用来吸收中国青年赴美留学的议案。这时的美国还将自己侵略剥削的真正面目隐藏在理想主义的面具之下,这就使中国国内对美国抱有了不切实际的幻想。美国给中国人民描绘了未来平等、自由的世界蓝图,中国人民也深深相信这一切会在不远的未来得以实现。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使资本主义世界的虚伪奸诈原形毕露,于是民众的爱国热情空前的爆发了。
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中国深受震动。当月10日至11日,上海《民国日报》《申报》《时报》等报纸相继刊发了有关消息。最早研究十月革命本质的是李大钊,他通过写作、演说向中国人民介绍、宣扬了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李大钊的宣传和介绍下,十月革命在中国的影响逐渐扩大,不仅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也在工人、学生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受到启发的有志青年从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汲取了新鲜的养分,这场在中国北邻国家发生的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震撼,也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
日本企图独占山东加深了民族危机。一战期间,西方大国忙于战争,日本远离欧洲战场,得以加紧实施侵占中国的阴谋。1914年8月13日,日本派军队抵达青岛要求接收胶州湾德国租借地。11月7日,德军不敌日军而投降,日本加快了侵占山东的步伐,实际上占领了山东的大部分地区。日本在侵占地区实行殖民统治,随意捕押中国人,烧杀抢夺无恶不作。到1915年,日本甚至进一步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召开。山东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出现在巴黎和会上。但日本与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在会议前就相互勾结,并以退出国联来威胁美国,在弱肉强食的国际政治法则之下,积贫积弱的中国没有丝毫的话语权,冠冕堂皇的和平会议,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列强的利益交换和利益分割,最终的结果就是中国这样的国家成为牺牲品。
朝鲜三一运动做了表率。1919年3月1日,朝鲜爆发了反日爱国的三一运动。三一运动爆发之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就通过报纸、刊物了解到了这一运动,并把这一消息在全国进行了传播。中国人民在看到朝鲜人民英勇斗争的报道后,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增强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信心。同时,三一运动游行示威的做法也给了中国学生很大的启示。
正是在先进个人的引领和呼召下,在中国复杂的政局和艰难发展的经济状况下,在列强的虚伪狡诈和残酷侵略下,五四运动爆发了。1919年的5月4日这一天,大批爱国学生走上街头,为了这个国家的未来而呼喊。先进的知识分子放眼世界,从各国的新思想新文明中汲取营养,从剥离腐朽落后的封建传统开始,要使这个古老而沉闷的国家焕发出新的光彩。在历史的重要关头,工人阶级也挺身而出,中国的历史从此就多了一股坚定而有力的力量,支撑着中国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五四运动爆发至今已近百年,历史缓缓流淌过这漫长的岁月,给中国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被侵略被剥削,但在深重的欺压之下,我们看到的是中国人不屈的脊梁,是中国人越挫越勇的风骨。五四运动是开启新民主主权革命新面貌的一把钥匙,它向世界奏响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最强音。
編辑/徐晨
五四运动的爆发有着深刻复杂的原因。美国学者肯尼斯·华尔兹提出的层次分析法从个人、国家和国际环境三个方面来分析历史事件。作为五四时期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和李大钊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精神领袖和先导的作用;从国家内部来看,经济上民族工商业发展,政治上军阀混战、政局混乱,工人阶级发展壮大,这些对五四的爆发都起到了促发作用;在国际上,美国、俄国、日本和朝鲜等主要国家的外交政策、对华政策和国内进步运动对五四运动爆发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五四运动爆发之前,涌现出大量的爱国志士,他们在整个运动的发起和组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思想领袖,他在这场运动中起着两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大力宣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上的铺垫。他所提倡的民主就是要解放个性,挣脱封建伦理束缚;他所提倡的科学主要是重视自然实证科学,主张崇尚理性。其次,陈独秀以其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为基地吸引了一大批爱国有志青年,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甚至是骨干。起初这些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一人发起的,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在全国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一批爱国青年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要求冲破封建伦理纲常的束缚,实现人的个性解放。五四运动从酝酿、爆发到后续发展,都离不开陈独秀的重要作用。
蔡元培是五四运动中另一位重要的精神领袖。1917年,蔡元培正式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抱着自我牺牲的精神,他开始了对北京大学的全面整顿。首先,蔡元培改革了北大的不良学风,聘任了一大批有真知灼见的人才来到了北京大学,如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梁漱溟、鲁迅、李四光、胡适、马寅初等。在蔡元培的领导下,一支富有朝气、真才硕学的教师队伍给北京大学注入了生机。其次,蔡元培坚持“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办学宗旨,这一宗旨为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各种学派、各种思想在北京大学这个平台上碰撞和较量,新生的、先进的思想最终战胜了陈腐的、落后的思想,从而使新思想、新文化得以传播和扩散,成为五四运动的精神来源。另外,北京大学的各种刊物和社团蓬勃发展,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也锻炼了一大批学生干部,这些学生领袖许多成为了五四运动的骨干。总之,蔡元培的名字是与五四运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他在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大钊在这场运动中也做出了重要贡献。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李大钊第一个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并提出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1918年7月至1919年1月,李大钊先后公开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一系列重要文章,对十月革命的性质和伟大意义作了比较正确的解释。在五四运动爆发前夕,李大钊通过发布《五一节May Day杂感》提出了“直接行动”的口号。这一口号激励着当时的爱国青年直接投入到爱国运动中去,爱国不再局限于课堂上、文章里和演讲中。十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积极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事业中,对推动中国革命的进程,对提高中国人民的觉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与现代的西方世界接触以前,中国的经济在本质上是农业性的,工业未曾发展。自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通过在中国开设工厂和倾销工业产品,中国封建的小农经济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方大国无暇东顾,中国民族工商业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日本和美国由于远离一战战场,在大战期间扩大了对华的经济侵略。一战结束后,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使西方各国元气大损,列强急于填补国内空缺,加紧了对中国的剥削。这期间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意识迅速增强,“实业救国”成为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主流。
在五四运动爆发前,中国处在一片混乱的国内政局当中,辛亥革命以后,虽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不久之后,袁世凯就窃取了政权,使这个“民国”徒具形式而无内容。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张勋企图复辟帝制,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打倒了张勋,掌握了北京政府的实际大权。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大元帅,与北京政府对抗。在这之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南北内战。直到1919年2月20日,在世界和平大势和国内各界的和平运动影响下才有了转机,双方进行了南北和议,但由于皖系蓄意破坏和平进程,会谈并未取得成功,各界人士对中国的政局失望之极。
五四运动的爆发,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爱国知识分子和学生等。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获得了发展,并且形成了实业救国的思想潮流,与此同时,中国工人阶级力量得以壮大,他们作为新生的力量,为了国家前途和命运,站到了历史潮头。五四运动前,中国形成了一支新型知识分子队伍,他们对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领导组织学生爱国运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批的青年学生在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下有组织的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这不仅为五四运动地爆发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其中的很多人还直接成为了五四运动的骨干。
美国的国家政策对五四运动起到了促发作用。作为理想主义的大师,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原则,这对期盼和平的中国人民起到了望梅止渴的作用。1908年5月,美国国会正式通过将庚子赔款余额退还中国,并用来吸收中国青年赴美留学的议案。这时的美国还将自己侵略剥削的真正面目隐藏在理想主义的面具之下,这就使中国国内对美国抱有了不切实际的幻想。美国给中国人民描绘了未来平等、自由的世界蓝图,中国人民也深深相信这一切会在不远的未来得以实现。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使资本主义世界的虚伪奸诈原形毕露,于是民众的爱国热情空前的爆发了。
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中国深受震动。当月10日至11日,上海《民国日报》《申报》《时报》等报纸相继刊发了有关消息。最早研究十月革命本质的是李大钊,他通过写作、演说向中国人民介绍、宣扬了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李大钊的宣传和介绍下,十月革命在中国的影响逐渐扩大,不仅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也在工人、学生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受到启发的有志青年从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汲取了新鲜的养分,这场在中国北邻国家发生的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震撼,也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
日本企图独占山东加深了民族危机。一战期间,西方大国忙于战争,日本远离欧洲战场,得以加紧实施侵占中国的阴谋。1914年8月13日,日本派军队抵达青岛要求接收胶州湾德国租借地。11月7日,德军不敌日军而投降,日本加快了侵占山东的步伐,实际上占领了山东的大部分地区。日本在侵占地区实行殖民统治,随意捕押中国人,烧杀抢夺无恶不作。到1915年,日本甚至进一步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召开。山东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出现在巴黎和会上。但日本与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在会议前就相互勾结,并以退出国联来威胁美国,在弱肉强食的国际政治法则之下,积贫积弱的中国没有丝毫的话语权,冠冕堂皇的和平会议,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列强的利益交换和利益分割,最终的结果就是中国这样的国家成为牺牲品。
朝鲜三一运动做了表率。1919年3月1日,朝鲜爆发了反日爱国的三一运动。三一运动爆发之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就通过报纸、刊物了解到了这一运动,并把这一消息在全国进行了传播。中国人民在看到朝鲜人民英勇斗争的报道后,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增强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信心。同时,三一运动游行示威的做法也给了中国学生很大的启示。
正是在先进个人的引领和呼召下,在中国复杂的政局和艰难发展的经济状况下,在列强的虚伪狡诈和残酷侵略下,五四运动爆发了。1919年的5月4日这一天,大批爱国学生走上街头,为了这个国家的未来而呼喊。先进的知识分子放眼世界,从各国的新思想新文明中汲取营养,从剥离腐朽落后的封建传统开始,要使这个古老而沉闷的国家焕发出新的光彩。在历史的重要关头,工人阶级也挺身而出,中国的历史从此就多了一股坚定而有力的力量,支撑着中国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五四运动爆发至今已近百年,历史缓缓流淌过这漫长的岁月,给中国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被侵略被剥削,但在深重的欺压之下,我们看到的是中国人不屈的脊梁,是中国人越挫越勇的风骨。五四运动是开启新民主主权革命新面貌的一把钥匙,它向世界奏响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最强音。
編辑/徐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