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摭谈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w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年级的学生认知力不强,识字不多,想象力不够丰富,若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以教师讲为主,没有充分借助多媒体、活动等手段来引导学生参与,学生难以在阅读中获得体会,阅读效果自然不佳。提倡以学生为主,就是要在低段阅读教学中,充分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以形象直观的情境、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让其在观看、讨论、思考等活动中阅读,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以情境促进阅读,直观体验
  低年级的学生认知尚浅,理解能力较差,若在阅读中直接告诉学生文本的意思,学生很难理解。如《我要的是葫芦》中“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一句,葫芦藤是什么样的,“细长”又是怎样的状态,学生脑海中没有具体的印象,而让学生理解这句话,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葫芦藤的形状,学生一看就能明白。由此可见,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利用情境来促进学生阅读,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课文获得更好的理解。否则,单纯讲解不利于学生获得体验。
  以“境”促读,其实就是要在阅读课中灵活借助图片、实物、课件等方式,带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知,由此而引导学生进入课文阅读,在情境中去理解。如《小蝌蚪找妈妈》的阅读中,借助课件来引导学生梳理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及小蝌蚪的变化,如看到大青蛙时,小蝌蚪尾巴已经变短了,此时利用课件呈现小蝌蚪的样子及青蛙的样子,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又如《难忘的泼水节》第五自然段中对泼水盛况的理解,先借助视频呈现泼水节的情形,引导学生看,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再引入课文阅读,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当时周总理和傣族人民通过泼水而互送祝福的含义。在教学中,要多利用课件来呈现直观而形象的图片或视频,在引导学生观看或观察的基础上读课文,不宜直接用讲解的方式进行。
  当然,以情境引导学生读课文时,还要注重以问题作为辅助,效果会更好。如《植物妈妈有办法》中对蒲公英妈妈的探究,先呈现蒲公英的图片,问“蒲公英妈妈有什么好办法呢?”此时再引导学生读课文并回答。如此,以情境促进学生阅读,效果更佳。又如《坐井观天》的阅读中,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展开阅读,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初读课文,然后设问“小鸟和青蛙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引出争论)追问“他们因为什么事情争论?”由上述问题而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在学生读的过程中,也有注重用问题作为引导。如第一段的阅读中,可借助课件而引导学生认识“井沿”,接着过渡:他们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争论得很厉害,那么,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呢?通过该问题就可引入后文的阅读,也让学生在读中学会找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中的观点。
  二、以活动促进阅读,加深理解
  活动是低年级小朋友较为喜欢的方式,小學低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若是让他们呆若木鸡地坐着听,学生不喜欢,兴趣不高,阅读自然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虽然教师可以用丰富的语言为学生讲解,但学生在听课中理解,难以获得体验,效果也不佳。教师提倡以活动的方式来促进学生阅读,就是要让学生参与到阅读的过程中,在读中做,在做中思,从而获得理解和体验。
  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以情境来帮助学生阅读,在教学中还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教学中让学生戴上小鲤鱼、乌龟、青蛙的头饰,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对话,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对小蝌蚪的变化及找妈妈过程的理解。同样,在《场景歌》《树之歌》《拍手歌》的教学中,借助视频,引导学生边唱边跳,学生很乐意参与。如《树之歌》中,唱到“梧桐树叶像手掌”时问“用手掌比喻梧桐树的什么?”学生就能很快回答出来。又如《找春天》的教学中,让学生扮演文中的“孩子”,自己找春天看能找到什么,结果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交流了起来,此时辅以问题引导,如学生找到了“野花”,可问“野花会是什么样子呢?你觉得野花是春天身体的哪里呢?”如此,在活动中思考、阅读、互动,学生乐此不疲,阅读效果自然会更好。以活动方式来组织学生阅读探究,教师课前要做好活动设计,课堂中要组织好学生展开活动,在游戏活动中不能脱离了课文,要紧扣课文而展开活动并辅以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才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要让他们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单纯的讲授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喜欢玩、喜欢动,就要充分掌握学生这一特点,利用活动来引导学生阅读。如《乌鸦喝水》中,借助实验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思考、阅读。如《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和小鱼、老牛、燕子展开对话,在对话中设问,在对话中阅读,可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小壁虎尾巴可再生的特点,通过对话也可更好地认识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用途。学生在活动中读和思考,获得了感性认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以课文启发想象,升华体验
  新课标要求广大教师灵活运用好教材,不能单纯地讲教材。低年级学生虽然理解能力不强,但形象思维较为丰富,在阅读中,要根据学生这一特点,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以此而丰富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如上述《找春天》的阅读中,学生找到了“小草”,此时可先让学生说说平时看到的小草是什么样子,像什么,再引导学生读课文,看课文中把小草比作了什么。如此,学生根据生活的观察而融入想象,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
  在低年级阅读课中,要紧扣课文,灵活借助活动、情境等来丰富学生的体验。如《荷叶圆圆》中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蓝。”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什么是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里眨眼睛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对此,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句话,可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躺着母亲怀里的感觉,引导学生想象后发言。又如《妈妈睡了》中对“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一句的理解,先让学生画一画妈妈的眉毛,再借助图片(可事先由家长提供)呈现妈妈睡觉的图片,问“眉毛会睡觉吗?”通过互动而让学生体会拟人的用法。再如《纸船和风筝》的教学后,以动手做的方式,引导学生亲自折纸船、风筝,在做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开心和失落的心情。其实,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能做有心人,多让学生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相信学生必能从中获得体会。
  总之,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充分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以情境而富于学生的直观感知,以活动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真正融入到阅读的过程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学会做有心人,多了解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阅读活动,这样才能让阅读课变得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南定小学(255000)
其他文献
《季氏将伐颛臾》是一篇精彩的驳论文,文章主要通过孔子和弟子之间是否应该讨伐颛臾的对话,展现了孔子的治国理政思想。现仅就文本的语言艺术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孔子传道的语言艺术,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  一、故事背景  春秋时期,周天子号令不行,各国诸候各自为政、紛纷崛起,擅自征伐,强吞弱、众暴寡。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孔子则高举“克已复礼”的大旗,带领一众弟子恭行实
自古以来,蜂疗在中国传统医学和民间医疗保健中占据重要地位。一、中国蜂疗发展简介蜂产品用于人类医疗保健历史悠久,形成了灿烂的蜂文化。在山东莱阳市北泊子和临朐县山旺于19
腹茧症(abdominal cocoon,AC)是一种罕见的腹部疾病,Foo等于1978年首先报道并命名,其特点是部分或全部小肠被一层致密、灰自色、质韧硬厚的纤维膜包裹,形似蚕茧,可引起腹痛、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并进一步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学文化素质。”由此,我们看到语文学科在教育教学体系中的期望定位上是很高的,在育人上也有着先天的优势。但现实情况正好与其地位相反。语文学科目前已走到了很尴尬的境地。许多学生不喜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