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小林印务有限公司是家“小”企业——规模不大,百余员工、几千万产值;产品不大,专做一枚枚看着不起眼的服装吊牌标签,但名气可不小,董事长余国强把公司打理得井井有条,实实在在做到了“小而美”。
行业正能量
“管理做得真不错”,提及小林印务,同行会竖起大拇指这样说,他们同时赞扬的,还有董事长余国强的为人,开放、豁达。
美誉在外,前来参观、取经的人越来越多。“每年要接待大概100多批,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待了300多人。”只要时间允许,余国强都会带着旧友新朋转车间、讲经验。
从“一个老板、两个工人”起步,一路走来并非坦途,余国强觉得,分享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既然大家愿意听小林印务的故事,愿意听经验教训,自己没有理由不“开讲”。
“同行间虽有竞争,但更多的是面临一些共性问题,需要常在一起探讨。”敞开怀抱的余国强参加全国各地的研讨、受邀演讲、为慕名而来的企业做讲座……大大小小的“开讲”,让他收获了分享的快乐,也挑战着体力和精力的极限。“有时候一天连续四五个演讲,下来后真的是筋疲力尽,嗓子经常是哑的。”不过只要一上台,大气、从容、精力充沛的余国强便再次“附身”,满血归来。
“现在很多人开玩笑讲,要害一个人就让他去做印刷吧,说明行业里悲观气氛挺浓。”余国强一边分享经营管理心得,一边向行业传递正能量,在他看来,做企业不可能是轻松惬意的,做企业肯定要饱尝酸甜苦辣,关键在于能否调整好心态。“经过这么多年打拼,小林印务在行业里能立得住,留下好口碑,我还能站在台上给人家讲讲经历,得到同业的尊重,这些感觉都很好,都是快乐的事情啊。”
余国强非印刷科班出身,不懂印刷,1996年创办小林印务属于“半路出家”,但现在他能拿出厚厚的、好几百页的工具书,里面详细记录着20多道影响印刷质量的工序技术要点,每一道工序又都有更详尽、进一步细化的技术剖析。“这些都是小林印务的技术储备,不过我们会把他们出版,并和行业共享。”
眼下,微信应用如火如荼,为了保持更及时、密切的沟通,余国强还亲自建起了100多人的微信圈子,带领大家探讨问题,思想碰撞,智慧的火花可谓源源不断。
公益在心间
2003年,SARS肆虐,余国强是第一个向上海市防治“非典”指挥部捐款的民营企业家,他捐了10万元,员工则捐了一天的工资,一共6000多块。正是这10.6万元钱,为后来的募捐开了个好头,各界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最后募集总额达2.3亿元。
媒体闻讯纷纷赶来采访余国强,他并不觉得意外,因为“第一人”总是备受关注,不过他只轻描淡写地一句,“只是想做点好事,仅此而已。”
上海特奥会期间,向组委会捐了价值10.5元的1万枚金箔绘画不干胶和5000枚“皮特贴”;汶川地震后,捐出10万;在青海,余国强和企业家朋友一起捐建“侨企小学”;作为发起人,捐献5万元成立“上海侨企爱心基金”……
没有多么动听的缘由,也没有什么宏大的公益理念,余国强称,他及小林印务公司所做的一切都基于“人性”二字,是一种本能。
“我们做这些事情没有非常强的计划性,每年捐助多少不是固定的,捐助项目也比较随机,主要看是不是国家特别需要我们出一份力,看看对方是不是急需帮一把手,渡过难关。”作为上海市连续两届人大代表,余国强常常亲赴基层调研,有时到小区里听意见,碰上哪个家庭需要帮助,他总是忍不住拿出点钱塞给人家,“钱不多,但让他们暖暖心也好”。除此之外,身为上海市侨界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余国强也会定期参与一些有计划、有组织的公益、慈善活动,扶弱济困。
之于公益事业,余国强主张企业“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保证员工安心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伸出援手,持续回馈社会,如果能同经营企业结合在一起,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我们之前一直在社会上做一些助残项目,后来也帮助几个残疾人,有关部门注意到我们的举动,指导我们录用残疾人员工,成为福利企业。”目前,小林印务共录用18名残疾员工,他们力所能及地承担一些工作任务。
这些残疾员工一般年纪都不大,有的是肢体残疾,有的是工伤事故,有的是聋哑人。余国强在走访他们家庭的过程中发现,如果这些年轻人在家里待着,还要派大人看着,而且不容易变得积极乐观,反而上班后各个精神好、身体棒。“他们跟大伙一块工作、一起交流,同事關系融洽,又了解了更多外面的世界,长了见识,有利于身心健康。”由此,小林印务也得到了残疾员工家长的感谢和支持。
为了让残疾员工有更好的工作环境,小林印务全面完善了公司里的无障碍设施,同时在细节上也做足了功课,包括提前休息、提前吃饭、每天班车接送等等。“当然,我们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受益的,‘双赢’是最好的局面。”余国强快人快语。
“今天这个人、这个家庭发生困难,公司能伸出援手,明天如果员工有事,公司一定不会不管,这其中有一种‘感动效应’,能让员工安心、稳定。”虽然没有大企业的大手笔捐赠,但小林印务细水长流式的奉献散发出浓浓的人情味,员工踏实工作,企业必定受益,余国强这个老板能不高兴?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未来一定会坚持回报行业、回馈社会,义无反顾。”余国强如是说。
行业正能量
“管理做得真不错”,提及小林印务,同行会竖起大拇指这样说,他们同时赞扬的,还有董事长余国强的为人,开放、豁达。
美誉在外,前来参观、取经的人越来越多。“每年要接待大概100多批,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待了300多人。”只要时间允许,余国强都会带着旧友新朋转车间、讲经验。
从“一个老板、两个工人”起步,一路走来并非坦途,余国强觉得,分享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既然大家愿意听小林印务的故事,愿意听经验教训,自己没有理由不“开讲”。
“同行间虽有竞争,但更多的是面临一些共性问题,需要常在一起探讨。”敞开怀抱的余国强参加全国各地的研讨、受邀演讲、为慕名而来的企业做讲座……大大小小的“开讲”,让他收获了分享的快乐,也挑战着体力和精力的极限。“有时候一天连续四五个演讲,下来后真的是筋疲力尽,嗓子经常是哑的。”不过只要一上台,大气、从容、精力充沛的余国强便再次“附身”,满血归来。
“现在很多人开玩笑讲,要害一个人就让他去做印刷吧,说明行业里悲观气氛挺浓。”余国强一边分享经营管理心得,一边向行业传递正能量,在他看来,做企业不可能是轻松惬意的,做企业肯定要饱尝酸甜苦辣,关键在于能否调整好心态。“经过这么多年打拼,小林印务在行业里能立得住,留下好口碑,我还能站在台上给人家讲讲经历,得到同业的尊重,这些感觉都很好,都是快乐的事情啊。”
余国强非印刷科班出身,不懂印刷,1996年创办小林印务属于“半路出家”,但现在他能拿出厚厚的、好几百页的工具书,里面详细记录着20多道影响印刷质量的工序技术要点,每一道工序又都有更详尽、进一步细化的技术剖析。“这些都是小林印务的技术储备,不过我们会把他们出版,并和行业共享。”
眼下,微信应用如火如荼,为了保持更及时、密切的沟通,余国强还亲自建起了100多人的微信圈子,带领大家探讨问题,思想碰撞,智慧的火花可谓源源不断。
公益在心间
2003年,SARS肆虐,余国强是第一个向上海市防治“非典”指挥部捐款的民营企业家,他捐了10万元,员工则捐了一天的工资,一共6000多块。正是这10.6万元钱,为后来的募捐开了个好头,各界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最后募集总额达2.3亿元。
媒体闻讯纷纷赶来采访余国强,他并不觉得意外,因为“第一人”总是备受关注,不过他只轻描淡写地一句,“只是想做点好事,仅此而已。”
上海特奥会期间,向组委会捐了价值10.5元的1万枚金箔绘画不干胶和5000枚“皮特贴”;汶川地震后,捐出10万;在青海,余国强和企业家朋友一起捐建“侨企小学”;作为发起人,捐献5万元成立“上海侨企爱心基金”……
没有多么动听的缘由,也没有什么宏大的公益理念,余国强称,他及小林印务公司所做的一切都基于“人性”二字,是一种本能。
“我们做这些事情没有非常强的计划性,每年捐助多少不是固定的,捐助项目也比较随机,主要看是不是国家特别需要我们出一份力,看看对方是不是急需帮一把手,渡过难关。”作为上海市连续两届人大代表,余国强常常亲赴基层调研,有时到小区里听意见,碰上哪个家庭需要帮助,他总是忍不住拿出点钱塞给人家,“钱不多,但让他们暖暖心也好”。除此之外,身为上海市侨界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余国强也会定期参与一些有计划、有组织的公益、慈善活动,扶弱济困。
之于公益事业,余国强主张企业“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保证员工安心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伸出援手,持续回馈社会,如果能同经营企业结合在一起,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我们之前一直在社会上做一些助残项目,后来也帮助几个残疾人,有关部门注意到我们的举动,指导我们录用残疾人员工,成为福利企业。”目前,小林印务共录用18名残疾员工,他们力所能及地承担一些工作任务。
这些残疾员工一般年纪都不大,有的是肢体残疾,有的是工伤事故,有的是聋哑人。余国强在走访他们家庭的过程中发现,如果这些年轻人在家里待着,还要派大人看着,而且不容易变得积极乐观,反而上班后各个精神好、身体棒。“他们跟大伙一块工作、一起交流,同事關系融洽,又了解了更多外面的世界,长了见识,有利于身心健康。”由此,小林印务也得到了残疾员工家长的感谢和支持。
为了让残疾员工有更好的工作环境,小林印务全面完善了公司里的无障碍设施,同时在细节上也做足了功课,包括提前休息、提前吃饭、每天班车接送等等。“当然,我们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受益的,‘双赢’是最好的局面。”余国强快人快语。
“今天这个人、这个家庭发生困难,公司能伸出援手,明天如果员工有事,公司一定不会不管,这其中有一种‘感动效应’,能让员工安心、稳定。”虽然没有大企业的大手笔捐赠,但小林印务细水长流式的奉献散发出浓浓的人情味,员工踏实工作,企业必定受益,余国强这个老板能不高兴?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未来一定会坚持回报行业、回馈社会,义无反顾。”余国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