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色银染原位杂交与荧光原位杂交在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评估中的比较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rui146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双色银染原位杂交(DISH)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的符合率,评价DISH法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对110例免疫组织化学HER2检测结果为2+、并经FISH检测明确HER2基因状态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行DISH检测,分别用2007版和2013版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美国病理医师学院(ASCO/CAP) HER2判断标准比较DISH和FISH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1)采用2007版判断标准,DISH与FISH的总符合率为97.3% (107/110),其中51例FISH阳性病例DISH检测结果为50例阳性和1例不确定;10例FISH不确定病例中DISH 8例为不确定,2例为阴性;49例FISH阴性者DISH均为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8.0%、8/10和100.0%.(2)采用2013版判断标准,DISH与FISH的总符合率为90.0% (99/110),其中55例FISH阳性病例中DISH 53例阳性、1例不确定、1例阴性;12例FISH不确定病例中DISH 2例阳性、3例不确定、7例阴性;43例FISH阴性者DISH均为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6.4%、3/12和100.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FISH与DISH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显著相关(R =0.584,P<0.01).结论 DISH检测HER2基因状态与FISH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作为评估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的新选择.对于FISH检测不确定病例易产生不一致的临床意义尚待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microRNA (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1],miRNA表达失调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人类基因组编码了超过1 000个miRNA[2],我们应用即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食管鳞癌组织中的microRNA-939(miR-939)进行检测,分析其与食管鳞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办的第十六届全国诊断病理暨妇产科病理学术研讨会定于2015年上半年在北京召开,会议将邀请国内外著名病理学家进行专题报告。本次会议期间将举办中华病理学杂志创刊60周年庆典活动。
目的 探讨心脏原发性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4例心脏原发IMT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进行ALK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ALK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4例原发性心脏IMT,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16岁(5个月~30岁);发生于右心室2例,右心房1例,心包1例.组织学类型,肉芽肿型1例,纤维组织细胞型2例,硬化型1例.其中2例ALK
免疫病理检查在非肿瘤性肾疾病的病理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常规方法是对冷冻切片进行免疫荧光观察.有时临床取材不准或冷冻标本保存失误,不能进行荧光观察,导致病理诊断困难,虽然可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补救,但由于干扰因素较多,定量指标较困难,所以在肾活检病理诊断中未能推广.近年来出现了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结合的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法,为肾活检病理的免疫诊断作了有力的补充,其中抗原修复是成败的关键.我们应用蛋白
期刊
患者女,62岁.因进行性下腹胀3个月余于2010年6月就诊,自诉进行性下腹胀伴肛门坠胀,排便稍困难,恶心.妇科检查:盆腔扪及巨大肿块,无压痛.B超示盆腔囊实性肿块,大小20.0cm×19.9 cm×16.8 cm.CT示右下腹巨大囊实性占位,考虑右附件来源,盆腔少量积液,右侧胸腔积液,左膈下包裹性积液.术前血生化检测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350 μg/L,CA125 488.20 U/m
期刊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MMR)蛋白的检测对Lynch综合征相关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初步筛查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2至2013年间100例连续的结直肠癌病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的表达,借助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方法检测MLH1蛋白失表达病例BRAF基因的突变状态.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9% (9/100)的病例出现MMR蛋白缺失
患者男,68岁.因体检B超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20 d于2013年2月入院.患者无明显腰痛、肉眼血尿等症状,有高血压病史.入院CT示右肾中部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影,大小约18.2mm×17.8 mm,髓质期及肾盂期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肾实质,考虑肾癌可能性大.随后行腹腔镜下右肾部分切除术。
期刊
一、肿瘤侵袭的概念  侵袭是肿瘤的生长方式,一般分为两类:(1)浸润性侵袭( infiltrative invasion ):这是肿瘤的经典性间质侵袭方式。长在表面和深部的恶性肿瘤,像蟹足状或像树根长入泥土、石缝一样侵入到周围组织或血管淋巴管内,常无明显的界限,无包膜,不易推动,手术不易切净,易复发,表现为癌细胞呈单个、簇状、不规则条索状或腺样穿破基底膜,破坏固有间质,杂乱地穿插浸润,间质反应明显
期刊
髓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有研究提示髓母细胞瘤可能由原始神经干细胞演化而成,此类细胞有向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等多种细胞分化的潜能,属于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NET).髓母细胞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与术后放射治疗,部分病例可辅以化疗.目前对髓母细胞瘤的研究着重于探讨肿瘤形成的细胞起源和发病机制,从而在治疗
期刊
“种子(肿瘤细胞)与土壤(微环境)”学说形象地诠释了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的发生机制,以及肿瘤细胞对微环境的依存性和微环境对肿瘤细胞的作用,同时也揭示了二者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与上皮细胞来源的癌相比,血液肿瘤细胞在特殊的组织微环境中发生和分化,如骨髓和次级淋巴器官,由于淋巴细胞分化和所处环境错综复杂,淋巴瘤的发生和演进机制可能更为深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