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明建设硕果香,乡村变美看东营。2011年以来,“乡村文明行动”的号角响彻齐鲁大地,东营市热情响应、全民动员,积极投身于再塑乡村文明秀美的宏伟征程。6年来,东营市将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列入重点惠民实事。现如今,东营市农村处处呈现出新生活、新气象,生活环境改善、文明程度提升、物质精神双满足。东营市乡村文明建设不仅从外部环境到生活习俗不断发生转变,更构筑起农村文明建设的一道道靓丽风景。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是第一步。2014年,全市三县两区40个乡镇(街道)1781个行政村全部一次性通过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认定。乡村文明行动之初确定了“先清基、再保洁、后移交”的工作思路。“清基”,就是清理农村脏乱差的“老底子”。逐村建立问题台账,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村庄清脏治乱”专项行动,并从村庄内外辐射到城乡骨干道路路域、河道沟渠。每两周由乡镇上报完成任务的村庄名单,由县区审查把关,市里委托第三方实地验收,并逐一销号备案。
东营全市每年投入农村环卫运行经费2.6亿元,高标准配备环卫设施,保洁员月均工资达到1000元以上。不仅如此,东营市还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把全市1781个村按照1:6:3的比例,分为典型示范村、整体达标村、环境治理村三种类型,出台了农村环境建设标准和规范,分门别类进行治理。净化环境,治标更要治本。走进农家小院,庭院整洁美观,物品摆放有序,舒适而温馨。旱厕改造全面铺开,从2016年开始,东营市、县财政已投入4590万元,改造旱厕7.5万户,农户不花一分钱,就用上了新式厕所,2017年将实现全覆盖。实施天燃气村村通工程,每户财政补贴2000元安装费、每年补贴1200元燃气费,目前已完成2万多户,计划2018年达到85%。新能源利用与“美在庭院”活动相辅相成,将东营农村环境装扮得更加多彩靓丽。
在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移风易俗、摒除陋习,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践行文明礼仪。2012年,东营市启动“新农村新生活”培训,实施女性素质提升工程。围绕妇女急需的孝老敬亲、文明礼仪、权益维护、婚姻家庭、女性修养等方面的知识需求,妇联组织列单、社会机构竞单、妇女群众选单、政府買单,“四单”运行,共举办市级培训3900多场次,培训妇女23.6万人次,县区级培训5200多场次,培训妇女19.4万人次。村村都建立了“善行义举四德榜”,只要做了好人好事,都有机会上榜展示。上榜人物有面子、受尊重,村民的荣誉感明显增强。
此外,针对农村红白事铺张浪费、奢侈大办的风气做出了具体的规范整治。县区出标准,乡镇制模板,村村有章程。喜事酒席不超过10桌,迎亲车不超过6辆,招待烟10元以内、酒30元以内;丧事一碗大锅菜,除必要的仪式外,一律简化。类似这样的规定,在每个村的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中都有充分体现。村村都建立了移风易俗重大事务公示栏,对红白理事会成员、章程、红白事办理流程等情况进行公示,谁家有个红白事,怎么办的、花了多少钱,广大村民都一目了然、便于监督。
有了优美的环境、文明的乡风,东营市还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满足村民的精神需求。东营市、县两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元,规划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公共文化设施,将文化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百姓的家门口。每村每月一场电影、每年五场戏,专业演出团体、庄户剧团常年活跃在乡村,每年下乡演出达1万余场次。村文化大院电子阅览室免费开放,即便是在村里的文化广场,也能收到WIFI信号,村民可以免费查阅新闻资讯、致富信息。同时,实行图书馆总分馆制度,设立了乡镇(街道)分馆、31个农村社区服务点,整合农家书屋图书资源,实现了与公共图书馆的通借通还。
文明硕果香飘东营。2015年2月28日,东营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如今的东营,从城市面貌到乡村环境,从物质生活到精神文明,文明之花处处绽放,绘成了一幅美丽的东营新画卷。
(本文未署名图片由东营市文明办提供)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是第一步。2014年,全市三县两区40个乡镇(街道)1781个行政村全部一次性通过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认定。乡村文明行动之初确定了“先清基、再保洁、后移交”的工作思路。“清基”,就是清理农村脏乱差的“老底子”。逐村建立问题台账,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村庄清脏治乱”专项行动,并从村庄内外辐射到城乡骨干道路路域、河道沟渠。每两周由乡镇上报完成任务的村庄名单,由县区审查把关,市里委托第三方实地验收,并逐一销号备案。
东营全市每年投入农村环卫运行经费2.6亿元,高标准配备环卫设施,保洁员月均工资达到1000元以上。不仅如此,东营市还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把全市1781个村按照1:6:3的比例,分为典型示范村、整体达标村、环境治理村三种类型,出台了农村环境建设标准和规范,分门别类进行治理。净化环境,治标更要治本。走进农家小院,庭院整洁美观,物品摆放有序,舒适而温馨。旱厕改造全面铺开,从2016年开始,东营市、县财政已投入4590万元,改造旱厕7.5万户,农户不花一分钱,就用上了新式厕所,2017年将实现全覆盖。实施天燃气村村通工程,每户财政补贴2000元安装费、每年补贴1200元燃气费,目前已完成2万多户,计划2018年达到85%。新能源利用与“美在庭院”活动相辅相成,将东营农村环境装扮得更加多彩靓丽。
在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移风易俗、摒除陋习,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践行文明礼仪。2012年,东营市启动“新农村新生活”培训,实施女性素质提升工程。围绕妇女急需的孝老敬亲、文明礼仪、权益维护、婚姻家庭、女性修养等方面的知识需求,妇联组织列单、社会机构竞单、妇女群众选单、政府買单,“四单”运行,共举办市级培训3900多场次,培训妇女23.6万人次,县区级培训5200多场次,培训妇女19.4万人次。村村都建立了“善行义举四德榜”,只要做了好人好事,都有机会上榜展示。上榜人物有面子、受尊重,村民的荣誉感明显增强。
此外,针对农村红白事铺张浪费、奢侈大办的风气做出了具体的规范整治。县区出标准,乡镇制模板,村村有章程。喜事酒席不超过10桌,迎亲车不超过6辆,招待烟10元以内、酒30元以内;丧事一碗大锅菜,除必要的仪式外,一律简化。类似这样的规定,在每个村的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中都有充分体现。村村都建立了移风易俗重大事务公示栏,对红白理事会成员、章程、红白事办理流程等情况进行公示,谁家有个红白事,怎么办的、花了多少钱,广大村民都一目了然、便于监督。
有了优美的环境、文明的乡风,东营市还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满足村民的精神需求。东营市、县两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元,规划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公共文化设施,将文化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百姓的家门口。每村每月一场电影、每年五场戏,专业演出团体、庄户剧团常年活跃在乡村,每年下乡演出达1万余场次。村文化大院电子阅览室免费开放,即便是在村里的文化广场,也能收到WIFI信号,村民可以免费查阅新闻资讯、致富信息。同时,实行图书馆总分馆制度,设立了乡镇(街道)分馆、31个农村社区服务点,整合农家书屋图书资源,实现了与公共图书馆的通借通还。
文明硕果香飘东营。2015年2月28日,东营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如今的东营,从城市面貌到乡村环境,从物质生活到精神文明,文明之花处处绽放,绘成了一幅美丽的东营新画卷。
(本文未署名图片由东营市文明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