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人们所必备的一项基本素养。本文就如何尽快培养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展开论述,在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培训不断发生变化过程中,不断改进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内容和方式方法。
关键词: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4-0079-02
在信息社会,信息是一种无比重要的资源,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人们所必备的一项基本素养。如今,如何尽快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已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Turkowski)提出来的,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有关信息素养的定义陆续出现,其中比较权威的是美国国家信息素养论坛在1990年提出的信息素养人的标准:(1)了解自己的信息需求;(2)承认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制定明智决策的基础;(3)能在信息需求的基础上系统阐述问题;(4)具有识别潜在信息源的能力,能指定成功的检索策略;(5)能检索信息源,包括能利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或其他技术;(6)具有评价信息的能力;(7)能为实际应用而对信息进行组织;(8)具有将新信息结合到现存的知识体系中的能力;(9)能采用批判性思维,利用信息并解决问题。
结合我国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笔者认为,信息化社会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即:信息意识(敢不敢与想到没想到)、信息道德(对不对)、信息知识(知不知)、信息能力(会不会)。
二、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培训模式
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进行长期、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经过几年的研究与探索,我们初步构建了切合高中学校实际的“理论引导——观摩引路——自我实践——交流研讨——自我再实践——考核评比”的教师信息素养分层培养和培训模式。
1.理论引导
理论引导即理论培训,着重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同时注重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通过专题讲座、录像资料学习等手段,对当前教育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进行解读和学习,提高教师对信息素养的认识和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根据培训内容和教师层次不同的问题,我们采用“培训层次化、教学模块化、选修 学分制”的方法。考虑到教师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学校定期安排集中培训,同时主要安排教师通过网络自学,让教师在自学与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提升信息素养。
2.观摩引路
在每次理论培训之后,学校都要及时组织骨干教师进行示范引路,全体教师观摩。先是授课教师进行说课,然后是上示范课,接着由业务领导、教师代表进行评课。这样就给教师的备课到上课再到评课指明了方向,讲清了思路。另外,还积极开展专家引领,由学科带头人进行学科的示范引领。这些都对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自我实践
理论培训和观摩引路是一个开阔思路、提高认识的过程,教师素养的真正提高还要靠个人的努力。因此,我们更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去锻炼和检验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学校每周安排3~4节各学科教师的观摩课,轮流进行,让每位教师都有体验和展示的机会。观摩课要求根据需要适度地体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本学科教师全部参加听课,其他教师自愿听课。通过教学汇报活动,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培训效果。
4.交流研讨
开展研讨活动,并形成制度。每节观摩课后,由分管领导组织进行评课,授课教师简要介绍自己的思路,各听课教师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通过听课、评课等形式,重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和缺点,研讨原因,并找出具体解决措施。
5.自我再实践
根据评课和交流研讨的情况,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再设计一节课,要求重点根据评课时听课领导和教师的建议进行设计修改。教学设计完成后,先由教师自己在课堂上实践,总结经验,更主要的是查找存在的问题。目的是通过再实践强化教师的认识,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6.考核评比
每学期我们都要对开展的培训活动进行考核验收,考核形式有集中验收、随堂验收等。我们依据对信息素养的认识,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制订了教师信息素养目标检测体系,并逐步修改完善。以此为依据,我们又设计了不同的评价量表,在每次培训或观摩课后都要对相应教师进行评估,检验培训的效果。对于考核不合格者,要求参加强化培训,同时不能参加评优和晋级。
当然,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培训也是一项不断发生变化的工作,我们应不断改进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内容和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情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
(编辑:刘轩)
关键词: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4-0079-02
在信息社会,信息是一种无比重要的资源,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人们所必备的一项基本素养。如今,如何尽快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已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Turkowski)提出来的,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有关信息素养的定义陆续出现,其中比较权威的是美国国家信息素养论坛在1990年提出的信息素养人的标准:(1)了解自己的信息需求;(2)承认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制定明智决策的基础;(3)能在信息需求的基础上系统阐述问题;(4)具有识别潜在信息源的能力,能指定成功的检索策略;(5)能检索信息源,包括能利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或其他技术;(6)具有评价信息的能力;(7)能为实际应用而对信息进行组织;(8)具有将新信息结合到现存的知识体系中的能力;(9)能采用批判性思维,利用信息并解决问题。
结合我国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笔者认为,信息化社会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即:信息意识(敢不敢与想到没想到)、信息道德(对不对)、信息知识(知不知)、信息能力(会不会)。
二、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培训模式
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进行长期、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经过几年的研究与探索,我们初步构建了切合高中学校实际的“理论引导——观摩引路——自我实践——交流研讨——自我再实践——考核评比”的教师信息素养分层培养和培训模式。
1.理论引导
理论引导即理论培训,着重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同时注重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通过专题讲座、录像资料学习等手段,对当前教育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进行解读和学习,提高教师对信息素养的认识和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根据培训内容和教师层次不同的问题,我们采用“培训层次化、教学模块化、选修 学分制”的方法。考虑到教师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学校定期安排集中培训,同时主要安排教师通过网络自学,让教师在自学与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提升信息素养。
2.观摩引路
在每次理论培训之后,学校都要及时组织骨干教师进行示范引路,全体教师观摩。先是授课教师进行说课,然后是上示范课,接着由业务领导、教师代表进行评课。这样就给教师的备课到上课再到评课指明了方向,讲清了思路。另外,还积极开展专家引领,由学科带头人进行学科的示范引领。这些都对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自我实践
理论培训和观摩引路是一个开阔思路、提高认识的过程,教师素养的真正提高还要靠个人的努力。因此,我们更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去锻炼和检验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学校每周安排3~4节各学科教师的观摩课,轮流进行,让每位教师都有体验和展示的机会。观摩课要求根据需要适度地体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本学科教师全部参加听课,其他教师自愿听课。通过教学汇报活动,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培训效果。
4.交流研讨
开展研讨活动,并形成制度。每节观摩课后,由分管领导组织进行评课,授课教师简要介绍自己的思路,各听课教师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通过听课、评课等形式,重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和缺点,研讨原因,并找出具体解决措施。
5.自我再实践
根据评课和交流研讨的情况,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再设计一节课,要求重点根据评课时听课领导和教师的建议进行设计修改。教学设计完成后,先由教师自己在课堂上实践,总结经验,更主要的是查找存在的问题。目的是通过再实践强化教师的认识,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6.考核评比
每学期我们都要对开展的培训活动进行考核验收,考核形式有集中验收、随堂验收等。我们依据对信息素养的认识,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制订了教师信息素养目标检测体系,并逐步修改完善。以此为依据,我们又设计了不同的评价量表,在每次培训或观摩课后都要对相应教师进行评估,检验培训的效果。对于考核不合格者,要求参加强化培训,同时不能参加评优和晋级。
当然,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培训也是一项不断发生变化的工作,我们应不断改进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内容和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情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
(编辑:刘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