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要采用换位思考的策略,联系学生生活,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换位思考采用教师与学生、教师与作者、学生与作者三种角色的“三换位”。
【关键词】换位思考;语文教学;教师学生作者;“三换位”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意味着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下,有选择地整合学生生活、学习中可以利用的资源,变革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并获得与其能力发展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增强中学生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为终身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换位思考策略,可有效开发课程资源,实现学科资源的整合与渗透。
语言文字,就其实质而言,它是一种工具,是传递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载体,是实现作者和读者共鸣的中介。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单纯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还是很难实现与作者的共鸣,但借助于换位思考,则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自然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要实现这一效果,教师在其中担当了一个重要角色,我们可以把这一过程归纳为“三换位”。
一是教师与学生的换位。语文教学中的师生换位思考可分三个步骤:
首先是“自我对象化”,即教师在分析教材、设计教法和实施教学时,尝试把自己置身于教学对象??即学生的位置思考感受学生学习情境,体会学生学习情绪,揣摩学生学习心理,估测学生学习能力。每教一课,教师都应设身处地的思考:假如我是学生,我会如何分析教材、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假如我是学生,我会遇到什么、点拨什么、学到什么、掌握什么等等问题。
1.换位思考学生生活中的生活烦恼: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青春期,身体已经发育,但实际上心智并未成熟。这时候,会产生许多成长中的苦闷烦恼,特别需要心灵上的教育引导。同时,又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在教学中,从学生成长的心理需要出发,急他们之所急,排他们之所难。这样的学习内容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的疑难,而且能使课堂受到欢迎。当然,作为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语文要素,课堂不能偏离语文。
2.换位思考学生的品德养成: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学学生的品德养成与学习情况总体呈正比。提高品德修养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我经常注意收集一些通俗易懂的心灵小品文,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渗透到他们的心灵中去。
3.换位思考学生的兴趣爱好:中学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要赢得他们的信任,就要与他们主动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寻找与他们的共同语言。很多学生喜欢并沉迷于电子游戏,这是让家长们感到最担心、最无奈的事,是许多学生身上的顽症。但是,一味站在学生的对立面,阻止他们玩游戏,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为了接近他们,我向他们借阅相关书籍,希望引起他们的兴趣,并且从中发现语文因素。如《梦幻西游》、《三国演义》等。
第二步是“对象自我化”,即教师把学生置身于自己的位置上,设想:他们会怎样调节学生学习需要、学生学习动机、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怎样激活、怎样调动具体落实到一篇文章,他们会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怎样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他们会讲授那些问题淡化哪些内容,即让他们明确教学目标而收到最佳效果。
师生换位思考的第三部是“主宾一体化”,即教师在完成上述两个步骤的同时,在明确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目的,结合自己的教学水平,选择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最易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从而将教学计划付诸实施。
二是教师与作者的换位。文章就好象作者精心雕塑的艺术品,因此,处处体现着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算是真正读懂了文章。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能结合自己已有生活体验,以课文为楔子,发现更多的知识。当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的时候,总是强调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理解(结合作者的出身经历、思想性格等),其实就是要求学生换位思考。把自己当作作者,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语文教材中多有鲁迅的文章,如何使学生深刻领会课文的中心,感受到鲁迅先生崇高的人格魅力呢?我努力遵循现代语文教学开放性的原则,把课内外知识相沟通,鼓励学生走进阅览室,摘抄资料,了解鲁迅先生这一文学巨匠的生平轶事。在教学中,他们对《〈呐喊〉自序》、《药》、《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有了深切的领悟。为了使学生进入课文创设的情境,与作者同爱同悲,深切怀念鲁迅先生,课堂上把学生摘录的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打出,大家用心读着卡片,鲁迅先生的事迹感人至深。我还借此把在自学《鲁迅研究》这门课程中的真切感受告诉同学们:鲁迅先生用笔作武器,与黑暗势力作坚决的斗争,他那热情、雄伟的性格、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的民族魂?学生潜心会文,掀起了教学的高潮。教师在教学中贯彻换位思考,会将一节课上得更精彩。
三是学生与主人公之间的换位。主人公往往是文章主旨集中体现的地方,是作者思想感情倾注的对象。所以首先要教会学生不仅要与主人公对话,更要与主人公进行换位。
需要说明的是,就是教学中的换位思考应该伴随教学的推进而不断的进行,一是随着教学时间的推移和学生学习内容的增加以及学习情境的改变,学生学习心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只有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具体情况,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教学相长。二是换位思考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了解学生的需要。学生多向的本能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是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教师是联系学生生活与作者生活的一座桥梁,换位思考能有效地让学生走进作者生活,通过学习活动,砥砺思想,提高对生活的认知能力。
教育的根本意义不在于教给学生生活的技能和规范,它直接指向学生现实的人生和生活过程,是人生的一种实际过程和生活体验。学习是可以终身性地随处发生的,教育是对一种高水平的终身学习和发现的准备。学习越来越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化学习必然是个性化学习,它将根据学习者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打上鲜明的个性烙印,它将体现出充分尊重个体差异的特点。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换位思考教学策略能有效整合资源,再现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高效催化剂。
【关键词】换位思考;语文教学;教师学生作者;“三换位”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意味着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下,有选择地整合学生生活、学习中可以利用的资源,变革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并获得与其能力发展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增强中学生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为终身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换位思考策略,可有效开发课程资源,实现学科资源的整合与渗透。
语言文字,就其实质而言,它是一种工具,是传递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载体,是实现作者和读者共鸣的中介。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单纯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还是很难实现与作者的共鸣,但借助于换位思考,则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自然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要实现这一效果,教师在其中担当了一个重要角色,我们可以把这一过程归纳为“三换位”。
一是教师与学生的换位。语文教学中的师生换位思考可分三个步骤:
首先是“自我对象化”,即教师在分析教材、设计教法和实施教学时,尝试把自己置身于教学对象??即学生的位置思考感受学生学习情境,体会学生学习情绪,揣摩学生学习心理,估测学生学习能力。每教一课,教师都应设身处地的思考:假如我是学生,我会如何分析教材、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假如我是学生,我会遇到什么、点拨什么、学到什么、掌握什么等等问题。
1.换位思考学生生活中的生活烦恼: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青春期,身体已经发育,但实际上心智并未成熟。这时候,会产生许多成长中的苦闷烦恼,特别需要心灵上的教育引导。同时,又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在教学中,从学生成长的心理需要出发,急他们之所急,排他们之所难。这样的学习内容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的疑难,而且能使课堂受到欢迎。当然,作为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语文要素,课堂不能偏离语文。
2.换位思考学生的品德养成: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学学生的品德养成与学习情况总体呈正比。提高品德修养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我经常注意收集一些通俗易懂的心灵小品文,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渗透到他们的心灵中去。
3.换位思考学生的兴趣爱好:中学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要赢得他们的信任,就要与他们主动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寻找与他们的共同语言。很多学生喜欢并沉迷于电子游戏,这是让家长们感到最担心、最无奈的事,是许多学生身上的顽症。但是,一味站在学生的对立面,阻止他们玩游戏,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为了接近他们,我向他们借阅相关书籍,希望引起他们的兴趣,并且从中发现语文因素。如《梦幻西游》、《三国演义》等。
第二步是“对象自我化”,即教师把学生置身于自己的位置上,设想:他们会怎样调节学生学习需要、学生学习动机、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怎样激活、怎样调动具体落实到一篇文章,他们会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怎样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他们会讲授那些问题淡化哪些内容,即让他们明确教学目标而收到最佳效果。
师生换位思考的第三部是“主宾一体化”,即教师在完成上述两个步骤的同时,在明确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目的,结合自己的教学水平,选择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最易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从而将教学计划付诸实施。
二是教师与作者的换位。文章就好象作者精心雕塑的艺术品,因此,处处体现着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算是真正读懂了文章。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能结合自己已有生活体验,以课文为楔子,发现更多的知识。当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的时候,总是强调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理解(结合作者的出身经历、思想性格等),其实就是要求学生换位思考。把自己当作作者,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语文教材中多有鲁迅的文章,如何使学生深刻领会课文的中心,感受到鲁迅先生崇高的人格魅力呢?我努力遵循现代语文教学开放性的原则,把课内外知识相沟通,鼓励学生走进阅览室,摘抄资料,了解鲁迅先生这一文学巨匠的生平轶事。在教学中,他们对《〈呐喊〉自序》、《药》、《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有了深切的领悟。为了使学生进入课文创设的情境,与作者同爱同悲,深切怀念鲁迅先生,课堂上把学生摘录的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打出,大家用心读着卡片,鲁迅先生的事迹感人至深。我还借此把在自学《鲁迅研究》这门课程中的真切感受告诉同学们:鲁迅先生用笔作武器,与黑暗势力作坚决的斗争,他那热情、雄伟的性格、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的民族魂?学生潜心会文,掀起了教学的高潮。教师在教学中贯彻换位思考,会将一节课上得更精彩。
三是学生与主人公之间的换位。主人公往往是文章主旨集中体现的地方,是作者思想感情倾注的对象。所以首先要教会学生不仅要与主人公对话,更要与主人公进行换位。
需要说明的是,就是教学中的换位思考应该伴随教学的推进而不断的进行,一是随着教学时间的推移和学生学习内容的增加以及学习情境的改变,学生学习心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只有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具体情况,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教学相长。二是换位思考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了解学生的需要。学生多向的本能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是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教师是联系学生生活与作者生活的一座桥梁,换位思考能有效地让学生走进作者生活,通过学习活动,砥砺思想,提高对生活的认知能力。
教育的根本意义不在于教给学生生活的技能和规范,它直接指向学生现实的人生和生活过程,是人生的一种实际过程和生活体验。学习是可以终身性地随处发生的,教育是对一种高水平的终身学习和发现的准备。学习越来越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化学习必然是个性化学习,它将根据学习者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打上鲜明的个性烙印,它将体现出充分尊重个体差异的特点。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换位思考教学策略能有效整合资源,再现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高效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