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说民以食为天,北京城的人对吃虽不像南方讲求食材新鲜,取材精怪,但北京人的饮食文化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气质。
北京人吃的东西往往食材普通,平淡无奇,但做法却是讲究到了极致。早在清末时期,为了迎合口味刁钻的八旗子弟,北京各大馆子都变着法儿的琢磨出各式原料便宜、做工讲究的菜式,慢慢的,京城餐馆也培养出了老北京人“不重食材,重视吃法”的传统。同和居的“三不沾”,原料就是再普通不过的蛋黄;而北京人最爱的爆肚,也是外人眼中无用的牛羊下水。虽是原料普通,做法却极其精细,三不沾的“不沾盘、不沾匙、不沾牙”的规矩,爆肚的七上八下,每每说起这些吃食的规矩,北京人都是津津乐道的。可见,“穷讲究”的老北京们可是把“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发扬光大到淋漓尽致了。
京城的老字号可以追溯到金朝。金海陵王1153年定北京为中都之后,各大饭庄开始兴起,一直到元明时期,北京的各大饭庄、酒楼日渐红火。到了清中叶以后,随着饭庄的日趋兴旺,一批老字号就此流传下来,到如今,北京城纵使高楼林立,各式餐饮繁华,京城百年老店的光辉却并没有被湮没,反而拿着老北京的范儿,愈发淡定从容。
随着城市的发展,为了谋求更好的环境、设施,也因为城内的店租连年高涨,京城老字号纷纷迁址,在更好的地方安家落户。虽然地儿变了,可老北京的味儿一直没变,北京人依然带着老字号情结,隔三差五地去光顾一下老字号。虽然嘴里吃的是老字号的味儿,心里念想的却是对老北京传统的怀旧。
上世纪70年代,刘锦标进入了摄影行当,开始拍摄工程图片。工作闲暇时,他便骑着自行车到处转悠,有意无意的拍摄各大建筑物的新面貌。随着拍摄的照片越来越多,刘锦标将自己的一系列建筑物对比照片集结,并确定主题“再回原点”。
砂锅居
砂锅居始建于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主打砂锅系列,其中砂锅白肉是招牌菜,是目前北京规模最大的主管砂锅菜肴的中华老字号。砂锅居开业之初叫“和顺居”,因当年用一口据传是明代年间的特大砂锅,煮卖上好猪肉,因此得名。“白煮”是砂锅居最富特色的烹饪技法,将上等原料洗净后放入砂锅中,用旺火烧开微火慢煮,汤味浓厚,煮好的肉嫩香、酥烂,去骨去皮切片后蘸特制味汁食之。砂锅居一直坐落在西城区缸瓦市西四南大街上。
和平门烤鸭店
位于北京和平门的全聚德烤鸭店开业于1979年,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堪称目前中外最大的烤鸭店。和平门烤鸭店是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提议和批准,为满足外交活动专门选址兴建的。因为考虑到交通便利,和平门烤鸭店离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都非常近,这三点正好构成了等边三角形。从外观看,除了在外墙增加了一架电梯外,近些年和平门烤鸭店并没有做过多的改动,尽量保留了原来的样貌。
天桥茶馆
天桥的茶馆戏园始建于清末,地址分布于前门大街以南、永定门大街以北之间。这一片地带约二里多见方,中间是个大空场,场的周围盖有几处茶馆、戏园。最早的茶馆有天泰轩茶馆、万胜轩茶楼、天乐茶馆等,都是专卖清茶附带说评书。解放后,天桥一带面貌全新,并把所有地摊说唱的艺人们组织起来,加入了专业剧团,把所有的茶园、戏院修建一新,街道清洁,再也看不到以前那样嘈杂零乱了。
曲园酒楼
曲园酒楼创建于清光绪年间(约1890年),是北京经营湖南菜最早的老字号,据今已有120多年历史,曲园酒楼原址在湖南长沙,1949年进京落址在北京西单,后经历无数次迁址。从西单大街搬到丰台公园里,后来又搬到车公庄路口,再后来搬到阜外大街。最终,曲园有了新落脚的地方———展览馆路48号。也许不是土生土长的京城老字号,曲园酒楼经历了数次迁址,但并不影响它的火爆程度,口儿正的京爷们儿吃湘菜就认曲园。
烤肉宛
老北京人吃烤肉,讲究“南宛北季”,南宛指的就是烤肉宛。烤肉宛最早创建于1686年,最初为一名姓宛的回民在宣武门一带推车卖牛羊肉。其第二代在车上安置了烤肉炙子,卖起了烤牛肉。直到其第三代才购置了铺面,专营烤牛肉和牛、羊肉包子。张大千、梅兰芳、马连良等艺术大师均为这里的常客。旧时记载,食客吃烤肉时,皆围炉而立,一脚踏在长板凳上,一脚踩地。一手托佐料碗,碗内是酱油、醋、姜末、料酒、卤虾油、葱丝、香菜叶混成的调料。一手拿长竿竹筷,将切成薄片的羊肉,蘸饱调料,放于火炙子上翻烤。待肉熟,就着糖蒜、黄瓜条、热牛舌饼吃,也可佐酒喝。特别是寒秋冷冬,吃得大汗淋漓,浑身通泰。现在的烤肉宛饭庄有总店、分店两家。总店于2004年10月在西城区南礼士路58号开业。
南来顺
南来顺饭庄始创于1937年,是京城著名的老字号,曾以爆、烤、涮羊肉以及爆肚闻名于京城。更有身怀绝技的小吃名家“羊头马”、“切糕米”、“焦圈王”以及“馅饼周”等人经营北京风味小吃上百种,曾享有“京城小吃第一家”的美誉。最初南来顺是在天桥公平市场里的一家小饭店,只有三间门脸、十来个人。别看店面小,南来顺可是京城清真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经历两次搬迁后,南来顺饭庄于1999 年迁至南菜园街12号,北京大观园墙外。
丰泽园
丰泽园饭庄是北京经营正宗山东菜的著名老字号,是旧京城“八大楼”之一,创办于1930年。丰泽园饭庄经营的山东菜,主要由济南风味和胶东风味组成。菜肴特点是“清、鲜、香、脆、嫩”,尤以鲜为最。砂锅鱼翅、干鱼翅、葱烧大乌参、干烧大鲫鱼等都是这里的名菜。素有“吃了丰泽园,鲁菜都尝遍”、“穿鞋内联升,吃菜丰泽园”的说法。1991年,在拆除丰泽园饭庄的原址上开工扩建成丰泽园饭店(北京市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83号),于1994年9月开业,并于2007年重新装修。
同和居
同和居开业于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原址在西四南大街北口(西四牌楼西南角一四合院内),主营山东福山帮的菜。民国初年,掌柜牟文卿请御膳房的袁祥福帮厨,袁祥福凭“三不沾”(不粘盘、不粘匙、不粘牙)等宫廷名菜使同和居有了名气。解放前夕,八大居仅存同和居、砂锅居。1984年前,该店店址一直在西四南大街北口。门上悬挂溥杰先生亲题“同和居”匾额。后迁至三里河月坛南街。
刘锦标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创作》杂志社摄影师
生于1956年,自1977年开始从事建筑摄影工作
1988-1990年就读于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工程系科技摄影专业
先后受聘于国内多个建筑设计单位的工程拍摄工作,并在国内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参与组织、拍摄工作,1990年北京亚运会工程、2008年北京奥运会工程、2009年四川灾后重建工程、2010年上海世博会工程等。
自2003年受国家文物局委托与中国文物研究所、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等单位合作进行文物普查、古建测绘等拍摄工作。
重大项目如2003年“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考察、2006年京张铁
路建筑遗存考察、2007京杭大运河建筑文化考察、2007天津蓟县独乐寺考察、2008年辽宁义县奉国寺考察、2008年柬埔寨茶胶寺修复工程摄影记录、2009纪念孙中山奉安大典80周年中山纪念建筑考察、2010年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抗战纪念建筑考察、2012年甘肃张掖大佛寺测绘考察。
2001-2012年在五届建筑摄影大奖赛中负责组织、征稿、评委等工作
2011年受外交部委托拍摄部分中国驻外使领馆建筑及外交部部存文物精品。
先后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城市出版社、科学技术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合作参与出版图书、画册等近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