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总结可视穿刺经皮肾镜碎石技术(Microperc)治疗小儿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运用Microperc治疗的25例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7例;年龄(6.4±3.9)岁(10个月~14岁),4例年龄<3岁;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3例,肾结石22例;结石的平均直径为14.5 mm(8~20 mm);碎石方
【机 构】
:
贵州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贵阳 550002,贵州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贵阳 550002,贵州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贵阳 550002,贵州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贵阳 550002,贵州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可视穿刺经皮肾镜碎石技术(Microperc)治疗小儿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运用Microperc治疗的25例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7例;年龄(6.4±3.9)岁(10个月~14岁),4例年龄<3岁;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3例,肾结石22例;结石的平均直径为14.5 mm(8~20 mm);碎石方式均采用200 μm钬激光碎石。
结果25例患儿均一期完成手术,其中6例使用4.8Fr可视穿刺针直接碎石,19例因结石负荷较大或出血转为微小通道(10~12Fr)经皮肾镜碎石。手术时间(60.8±15.1) min(40~100 min)。术后血红蛋白下降(7.5±5.4) g/L,无输血患儿。术后住院天数为(4.9±1.2) d(3~6 d)。1个月后复查有3例结石残留,术后清石率为88%(22/2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Clavien Ⅰ级),均为术后发热,经积极抗炎治疗后好转,无Clavien Ⅱ、Ⅲ级并发症发生。
结论Microperc通过可视图像可快速、安全地建立手术通道。极大地降低了手术风险和操作难度,非常适合积水少的患者、初学者及儿童结石患者。
其他文献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代谢综合征(MS)与儿童偏头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并有完整诊疗记录的147例偏头痛患儿进行评估,将其分为MS组(54例)和非MS组(93例),比较2组患儿偏头痛伴随症状(呕吐、恶心、眩晕、畏声、畏光),分析MS与偏头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并对偏头痛主要亚型无先兆偏头痛进行L
儿童糖尿病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疾病,但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世界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如何在糖尿病综合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最终使血糖达标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的目标。在儿童中正确对待和利用好胰岛素新剂型、新的血糖监测技术等需要整合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决策。现就如何在糖尿病综合管理基础上实现个体化进行阐述。
生命早期不仅是人体生理、免疫系统、代谢及结构发育的时期,而且还可以改变机体长期的细胞功能,从而与人类近远期的健康及疾病产生联系。因此,生命早期,尤其是最初的一千天,在人类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也被认为是预防生命后期疾病发生的关键时期,备受研究关注,然而这种影响机制尚不明确。现对生命早期一千天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并从不同角度对生命早期一千天与健康的关系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患儿DUOX2基因变异及其临床表型特点。方法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对2015年4月1日至9月30日出生的108 899例新生儿进行CH筛查,确诊CH 83例,其中52例疑似甲状腺素合成障碍性CH(SDH)患儿进行了DUOX2变异热点区域(11个外显子)测序分析,随访3年。选择2011年至2012年确诊并进行DUOX2基因测序分析的96例SDH患儿为对照,
目的了解河南省不同级别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新生儿死亡状况及死因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河南省18个地市共85家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死亡病例,比较市、县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新生儿病死率、死亡日龄和死亡原因的异同。结果1.选取的85家医院共收治新生儿99 832例,死亡318例,病死率为3.19‰。21家市级医院共收治新生儿42 066例,死亡194例,病死率为4.6‰;其中早产儿109
Perthes病即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也曾被称为儿童股骨头骨软骨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头无血管坏死等,反映了不同时期对本病的认识过程。该病具有一定的自愈倾向,部分患儿遗留股骨头畸形,可导致髋关节负重和活动功能障碍,甚至致残致畸,临床效果堪忧。虽然经过100多年的研究,但至今病因仍不清楚,发病机制不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较理想的动物模型用于相应研究。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做了众多努力和尝试,现就
目的探讨14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的临床、脑电图(EEG)特征及治疗,提高临床对本病的早期识别及准确诊断。方法分析2012年8月至2018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神经门诊及病房收治的4例经遗传学确诊的14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EEG特征,并对治疗及预后进行随访。结果4例中男、女各2例,均存在发育落后。均有异常的面部特征,如眼距宽、鼻梁低及小头畸形。均有癫痫发作,起病年龄为8个月~1岁,发作类
丙酸血症又称丙酸尿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病。由于丙酰辅酶A羧化酶的缺陷导致支链氨基酸和奇数链脂肪酸代谢障碍,引起脑、心、肝、骨髓等多器官损害,致残或致死。丙酸血症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大,多数患者在新生儿或婴儿早期起病。由于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困难,需通过血液氨基酸及酯酰肉碱谱、尿液有机酸谱及基因分析明确诊断。急性期及稳定期需个体化治疗,以左卡尼汀、饮食控制、对症治疗和肝移植为
编码电压依赖性L型Ca2+通道α1C亚基基因CACNA1C突变可引起精神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是罕见的Timothy综合征致病基因,其心血管系统表型主要包括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短QT综合征等。近年来,研究发现CACNA1C基因突变也可导致非综合征表型,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进一步丰富了CACNA1C基因突变的临床表型。现对近年来CACNA1C基因突变相关的心脏疾病表型及其机制
目的分析湖南省串联质谱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情况、基因突变特点及随访结果。方法采集2013年3月至2017年9月湖南省565 182例活产新生儿足底血,采用非衍生化串联质谱法,开展氨基酸(AAs)、有机酸(OAs)、脂肪酸β氧化代谢障碍疾病(FAODs)新生儿筛查。筛查阳性患儿召回复查,确诊患儿进行相应治疗并随访。结果确诊遗传代谢病(IMDs) 107例,总发病率为1∶5 282,其中FAODs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