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人出生伊始就开始接触的主流文化,对当代青年的三观形成具有基础性影响。但是现阶段青年人所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并不系统,没有较为成型的文化学习课程,在学校所接受的活动学习也只是提供零散的、片面的知识。在经过系统的学习后,学生对传统文化及自身三观形成中受传统文化影响的部分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并对自身的行为、认知有了影响,故此出现的多种影响和对传统文化学习具有的指导意义则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传统文化;认识;指导意义
现今大学生乃至社会都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认知具有浓厚的兴趣,这与中国当今时代主题息息相关,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的必然要求。在通过详实的安排与有效的学习之后,学生们可以通过以课程理论学习为基础,加之以单一长线活动为核心与多种多样短期活动相结合并对理论学习进行认证的学习方式,系统的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中学生可以对自己的道德意识、集体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及自身价值追求等等有了更为清晰明确的认知。这样学生就会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去做契合传统文化要求的事情,进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产生积极引导作用:
一、提升学生对审美的要求并提升自身的价值追求
学生在进行传统文化学生的过程中会对传统审美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在学习传统水墨山水画的鉴赏过程中对传统文化中意境的学习会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去感悟意境。而意境则是人生的一种体悟,一种思考,学生在追求意境感悟的同时也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深入的反思与分析,这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更为容易且深入,因为学生会对自己有明确的剖析,就自身的具体情况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好的追求。
二、提升学生对道德的要求并产生集群效应
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就是对“德”的学习和解读,中国古代是“德”为核心的社会,在古代社会具有维持社会运转,同时作为价值准绳。但是当时的中国过多的强调了“德”的社会性功用,而忽略了“法”的建设致使中国长久的封建专制统治。但是“德”如果只作为约束自身,提升自身修养的标准则中国传统的“德”文化较之世界其他文化更具活力。“德”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学生在学习之后,重点学习“德”对自身的要求,印证自身道德的起源与发展后会自发的去践行“德”的理念,当这种行为与身边的同学共同进行时就是产生集群效应影响更多的学生去学习、去施行优秀传统文化所要求的,这也会对学生未来的行为作出引导,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三、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进而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当代中国学生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会脱离中国史去学习,当学生系统的就文化史的发展与演进结合中国近代的兴衰历程会更为深刻的影响学生的内心。学生就文化方面学习到中国的强盛与衰败,会让学生在生活、工作上更具责任感,因为同学们在接受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中也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学生们知道自己的责任在哪里,应该为什么而努力。同时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忧患意识等等对人自身责任感提升的语句数不胜数,而忧患意识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价值观念,其中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则是忧患意识最亮丽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本质是爱国主义。在历史与文化的共同熏陶下,学生们将在未来工作中更具责任感与前瞻性。
四、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集体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印证、互相学习的几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集体精神就会深入到每一个参与学习的学生心中,辅助以班级文化建设与课堂上的集体精神培养,学生就会对自己所在的集体具有更多的认同感。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很大一部分就是一种相互依托,相互扶助的精神引导。体现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相濡以沫等等文化节点之中,学生在活动中的交流促进也会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了解沟通,提升集体的凝聚力,将集体的精神深植入同学们的内心。
五、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并主动进行提升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概念,而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少不了更为细致的文化知识学习,剪纸艺术、音乐赏析、绘画技法、民俗风采等等多元的文化熏陶会让学生在知识层面与技能层面受到锻炼,而这种锻炼会让学生的气质有明显的提高。所以让学生拿中国的写意画、国画、工笔画、真草隶篆作品与西方的油画进行对比,最后得出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注重意象、关注人物或自体的个性以及作品所体现的中心思想,会让学生的思想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进而更为切实的去思辨自己所遇到的事物的本质。当学生们对自身的情况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有利方面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之后就会主动的去学习、去宣传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影响更多人参与其中。这种主动学习的过程对社会发展是具有特殊的积极意义。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不在单纯的是个人行为,而是契合了中国文化的“走出去”战略,只有当自身的青年集体具有极高的文化素养与学识的情况下,中国文化才能推陈出新,更进一步,成为伟大复兴的最有力推手之一。
六、提高学生对权力的认知
维系中国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存在的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但是这种思想也是结合了先秦诸子百家和法家思想的精神核心,当学生们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就会对中国古代权利来源有明确的认识,同时对现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有切身体会。学生在学习文化演进与发展过程中也会学习到中国由专制到民权,从民权到民主的演进过程,对现在的权利发展情况有深入的解析,有助于学生理解社会,适应社会。
学生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后会对其自身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这种影响也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会同学生这个放大器去影响身边的人。学生在头脑中具备完善、系统的传统文化意识后就会主动的用“德”、“知”、“行”的要求去要求自身,而这种自我要求的行为是学生一生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唐晓燕. 大学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缺失与提升[J]. 湖南社会科学. 2010(06)
[2] 刘宏森.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四大障碍[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4(03)
[3] 李宗桂. 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J]. 学术研究. 2013(11)
[4] 范赟,王月清. 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理念与情怀[J]. 理论学刊. 2014(09)
关键词:传统文化;认识;指导意义
现今大学生乃至社会都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认知具有浓厚的兴趣,这与中国当今时代主题息息相关,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的必然要求。在通过详实的安排与有效的学习之后,学生们可以通过以课程理论学习为基础,加之以单一长线活动为核心与多种多样短期活动相结合并对理论学习进行认证的学习方式,系统的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中学生可以对自己的道德意识、集体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及自身价值追求等等有了更为清晰明确的认知。这样学生就会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去做契合传统文化要求的事情,进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产生积极引导作用:
一、提升学生对审美的要求并提升自身的价值追求
学生在进行传统文化学生的过程中会对传统审美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在学习传统水墨山水画的鉴赏过程中对传统文化中意境的学习会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去感悟意境。而意境则是人生的一种体悟,一种思考,学生在追求意境感悟的同时也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深入的反思与分析,这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更为容易且深入,因为学生会对自己有明确的剖析,就自身的具体情况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好的追求。
二、提升学生对道德的要求并产生集群效应
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就是对“德”的学习和解读,中国古代是“德”为核心的社会,在古代社会具有维持社会运转,同时作为价值准绳。但是当时的中国过多的强调了“德”的社会性功用,而忽略了“法”的建设致使中国长久的封建专制统治。但是“德”如果只作为约束自身,提升自身修养的标准则中国传统的“德”文化较之世界其他文化更具活力。“德”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学生在学习之后,重点学习“德”对自身的要求,印证自身道德的起源与发展后会自发的去践行“德”的理念,当这种行为与身边的同学共同进行时就是产生集群效应影响更多的学生去学习、去施行优秀传统文化所要求的,这也会对学生未来的行为作出引导,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三、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进而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当代中国学生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会脱离中国史去学习,当学生系统的就文化史的发展与演进结合中国近代的兴衰历程会更为深刻的影响学生的内心。学生就文化方面学习到中国的强盛与衰败,会让学生在生活、工作上更具责任感,因为同学们在接受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中也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学生们知道自己的责任在哪里,应该为什么而努力。同时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忧患意识等等对人自身责任感提升的语句数不胜数,而忧患意识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价值观念,其中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则是忧患意识最亮丽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本质是爱国主义。在历史与文化的共同熏陶下,学生们将在未来工作中更具责任感与前瞻性。
四、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集体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印证、互相学习的几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集体精神就会深入到每一个参与学习的学生心中,辅助以班级文化建设与课堂上的集体精神培养,学生就会对自己所在的集体具有更多的认同感。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很大一部分就是一种相互依托,相互扶助的精神引导。体现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相濡以沫等等文化节点之中,学生在活动中的交流促进也会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了解沟通,提升集体的凝聚力,将集体的精神深植入同学们的内心。
五、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并主动进行提升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概念,而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少不了更为细致的文化知识学习,剪纸艺术、音乐赏析、绘画技法、民俗风采等等多元的文化熏陶会让学生在知识层面与技能层面受到锻炼,而这种锻炼会让学生的气质有明显的提高。所以让学生拿中国的写意画、国画、工笔画、真草隶篆作品与西方的油画进行对比,最后得出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注重意象、关注人物或自体的个性以及作品所体现的中心思想,会让学生的思想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进而更为切实的去思辨自己所遇到的事物的本质。当学生们对自身的情况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有利方面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之后就会主动的去学习、去宣传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影响更多人参与其中。这种主动学习的过程对社会发展是具有特殊的积极意义。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不在单纯的是个人行为,而是契合了中国文化的“走出去”战略,只有当自身的青年集体具有极高的文化素养与学识的情况下,中国文化才能推陈出新,更进一步,成为伟大复兴的最有力推手之一。
六、提高学生对权力的认知
维系中国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存在的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但是这种思想也是结合了先秦诸子百家和法家思想的精神核心,当学生们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就会对中国古代权利来源有明确的认识,同时对现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有切身体会。学生在学习文化演进与发展过程中也会学习到中国由专制到民权,从民权到民主的演进过程,对现在的权利发展情况有深入的解析,有助于学生理解社会,适应社会。
学生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后会对其自身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这种影响也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会同学生这个放大器去影响身边的人。学生在头脑中具备完善、系统的传统文化意识后就会主动的用“德”、“知”、“行”的要求去要求自身,而这种自我要求的行为是学生一生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唐晓燕. 大学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缺失与提升[J]. 湖南社会科学. 2010(06)
[2] 刘宏森.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四大障碍[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4(03)
[3] 李宗桂. 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J]. 学术研究. 2013(11)
[4] 范赟,王月清. 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理念与情怀[J]. 理论学刊. 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