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展,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生态失衡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绿色保险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为解决污染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还在绿色信贷高门槛的限制下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助力环境友好型企业得以顺利转型。本文将全面回顾保险与企业融资之间的相关研究进展,为更加深入地研究绿色保险如何在促进企业融资方面发挥其独特作用提供思路借鉴。
绿色保险的概念源于西方国家,最早从供给端定义了绿色贷款、绿色金融债券以及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绿色金融工具,认为发展绿色金融目的在于引导资金流向环保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在上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日趋成熟,已成为各国解决环境污染的主要方式之一。2007年我国开始了部分省市试点工作,根据河北省四个城市中企业的实际调查,建立二元 Logistic 模型,研究发现企业规模、收入状况、污染程度,保险公司信誉,环境责任保险保障程度与范围都影响着企业投保意愿,而其中对企业投保意愿影响最大的是环境责任保险保障程度与范围。从我国试点工作现状出发,研究认为环境责任保险是否能得到快速发展在于解决投保企业需求疲软以及保险企业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虽然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许多学者探讨研究了国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立法,指出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比如完善和严格的法律制度是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前提;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本身出发,许多学者认为在我国实施强制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并且不断延伸和拓展承保范围和责任范围。
——企业融资行为研究。目前国内外关于企业融资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融资方式上,企业融资方式总体来说主要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而外源融资中学者多分为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尽管现有研究表明我國上市公司更偏好于股权融资方式,但上市公司更应充分考虑债务融资,因为它可以在控制公司自由现金流、约束经理人寻租与过度投资行为上起到一定作用,其次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的构成也证明了债务融资方式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保险与企业融资相关研究。1.企业保险需求理论。保险与企业融资的研究起源于对企业保险需求理论。现有对企业保险需求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企业保险的购买动机上,而传统保险需求理论视企业为理性人,买保险是为了规避风险,有观点却认为股权分散的企业股东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来对冲风险,因此投资者并不强制企业管理者购买保险,显然规避风险并不是企业购买保险的一个明显的动机,但公司购买保险的现象却普遍存在,所以有必要对企业保险需求进行全面分析。
2.银保合作与企业融资研究。企业负债主要有三大来源,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和企业债券,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负债主要来源于银行借款和商业信用。银行在企业融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银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银保合作更是推动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全、融合和完善。
银保合作机制是解决企业投融资问题的有效机制,从国外研究来看,多侧重于实证考察银保合作的效率,保险公司与银行在业务上的紧密合作,使保险公司能够利用银保合作机制帮助企业融资。在中小企业贷款领域,目前银行大量使用“联保互保”方式易使风险在贷款企业之间传导,若引进保险机制,保险公司将承担替代性还款的责任;借款人声誉是银行发放贷款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保险作为一种最简单的外部信用增级工具,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潜在担保与声誉,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操作风险。
3.绿色保险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作用。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投资人往往低估企业价值,因此企业获取外部融资需支付较高的成本,融资约束在我国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尤为显著。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解决企业融资约束方法有很多,比如促进产融结合、拓展董事网络、参股保险业、企业加强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等,其中利用保险公司拥有的金融圈关系网来便利企业融资,并与保险公司建立良好的产融合作关系,降低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信用风险从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也是近年来一些学者的研究方向。我国学者在绿色保险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这一观点上并未产生分歧,基于环保部发布的2014 年和2015 年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企业名单,采用事件研究方法,结果表明在名单公布后投保的企业累计超额收益显著高于未投保企业,并且自愿投保企业的股票累计超额收益显著高于被政府要求强制投保的企业。实证研究表明投保环责险确实有助于缓解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缓解作用在国有企业中和市场化进程较快的地区更为显著。
构建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是加快经济绿色化转型的重要推动力,目前我国绿色发展主要依赖于绿色信贷的资金支持,但绿色信贷门槛较高、对企业资质审核也较为严格,导致一些有能力转型升级的企业无法及时获得贷款而陷入困境。
融资是企业经济活动得以持续发展的必然行为,国内外针对企业融资行为主要集中在企业融资方式上的研究,虽然大多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但债权融资的重要作用也不容忽视。企业融资难问题直到现在仍未有效解决,我国学者针对这一问题从绿色信贷、银保合作、参股保险业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但从绿色保险角度来研究企业融资行为的文献还很少,目前学者的研究确实证实了绿色保险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因此本文从企业保险需求理论出发,梳理了前人关于银保合作以及绿色保险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作用的研究成果,发现现有研究选取的样本均来源于环保部2015年公布的投保企业名单,而随着时间推移投保企业的名单会发生一定变化,有许多企业很有可能已经不在保障范围内的,因此若在样本选择上不进行调整可能会对实证研究结果造成一定偏差,可以在原有名单基础上整理出最新投保名单来进行稳健型检验,这在今后的研究中是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除此之外,现有文献大多仅停留在使用虚拟变量来研究企业是否投保对融资约束产生影响,而企业投保这一行为是通过何种机制或作用渠道来缓解融资约束还未被相关经验证据证实,并且绿色保险对企业融资行为即债务期限结构的选择有何影响、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这一行为是否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等诸多问题也未被涉及,这些在今后的研究中也有待进一步分析。通过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应当有助于进一步补充和细化绿色保险促进企业融资的理论成果,为完善我国绿色保险机制提供有益的政策依据。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于绿色保险的相关研究
绿色保险的概念源于西方国家,最早从供给端定义了绿色贷款、绿色金融债券以及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绿色金融工具,认为发展绿色金融目的在于引导资金流向环保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在上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日趋成熟,已成为各国解决环境污染的主要方式之一。2007年我国开始了部分省市试点工作,根据河北省四个城市中企业的实际调查,建立二元 Logistic 模型,研究发现企业规模、收入状况、污染程度,保险公司信誉,环境责任保险保障程度与范围都影响着企业投保意愿,而其中对企业投保意愿影响最大的是环境责任保险保障程度与范围。从我国试点工作现状出发,研究认为环境责任保险是否能得到快速发展在于解决投保企业需求疲软以及保险企业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虽然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许多学者探讨研究了国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立法,指出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比如完善和严格的法律制度是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前提;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本身出发,许多学者认为在我国实施强制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并且不断延伸和拓展承保范围和责任范围。
保险与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融资行为研究。目前国内外关于企业融资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融资方式上,企业融资方式总体来说主要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而外源融资中学者多分为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尽管现有研究表明我國上市公司更偏好于股权融资方式,但上市公司更应充分考虑债务融资,因为它可以在控制公司自由现金流、约束经理人寻租与过度投资行为上起到一定作用,其次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的构成也证明了债务融资方式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保险与企业融资相关研究。1.企业保险需求理论。保险与企业融资的研究起源于对企业保险需求理论。现有对企业保险需求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企业保险的购买动机上,而传统保险需求理论视企业为理性人,买保险是为了规避风险,有观点却认为股权分散的企业股东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来对冲风险,因此投资者并不强制企业管理者购买保险,显然规避风险并不是企业购买保险的一个明显的动机,但公司购买保险的现象却普遍存在,所以有必要对企业保险需求进行全面分析。
2.银保合作与企业融资研究。企业负债主要有三大来源,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和企业债券,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负债主要来源于银行借款和商业信用。银行在企业融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银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银保合作更是推动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全、融合和完善。
银保合作机制是解决企业投融资问题的有效机制,从国外研究来看,多侧重于实证考察银保合作的效率,保险公司与银行在业务上的紧密合作,使保险公司能够利用银保合作机制帮助企业融资。在中小企业贷款领域,目前银行大量使用“联保互保”方式易使风险在贷款企业之间传导,若引进保险机制,保险公司将承担替代性还款的责任;借款人声誉是银行发放贷款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保险作为一种最简单的外部信用增级工具,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潜在担保与声誉,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操作风险。
3.绿色保险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作用。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投资人往往低估企业价值,因此企业获取外部融资需支付较高的成本,融资约束在我国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尤为显著。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解决企业融资约束方法有很多,比如促进产融结合、拓展董事网络、参股保险业、企业加强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等,其中利用保险公司拥有的金融圈关系网来便利企业融资,并与保险公司建立良好的产融合作关系,降低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信用风险从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也是近年来一些学者的研究方向。我国学者在绿色保险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这一观点上并未产生分歧,基于环保部发布的2014 年和2015 年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企业名单,采用事件研究方法,结果表明在名单公布后投保的企业累计超额收益显著高于未投保企业,并且自愿投保企业的股票累计超额收益显著高于被政府要求强制投保的企业。实证研究表明投保环责险确实有助于缓解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缓解作用在国有企业中和市场化进程较快的地区更为显著。
进一步研究思考
构建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是加快经济绿色化转型的重要推动力,目前我国绿色发展主要依赖于绿色信贷的资金支持,但绿色信贷门槛较高、对企业资质审核也较为严格,导致一些有能力转型升级的企业无法及时获得贷款而陷入困境。
融资是企业经济活动得以持续发展的必然行为,国内外针对企业融资行为主要集中在企业融资方式上的研究,虽然大多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但债权融资的重要作用也不容忽视。企业融资难问题直到现在仍未有效解决,我国学者针对这一问题从绿色信贷、银保合作、参股保险业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但从绿色保险角度来研究企业融资行为的文献还很少,目前学者的研究确实证实了绿色保险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因此本文从企业保险需求理论出发,梳理了前人关于银保合作以及绿色保险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作用的研究成果,发现现有研究选取的样本均来源于环保部2015年公布的投保企业名单,而随着时间推移投保企业的名单会发生一定变化,有许多企业很有可能已经不在保障范围内的,因此若在样本选择上不进行调整可能会对实证研究结果造成一定偏差,可以在原有名单基础上整理出最新投保名单来进行稳健型检验,这在今后的研究中是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除此之外,现有文献大多仅停留在使用虚拟变量来研究企业是否投保对融资约束产生影响,而企业投保这一行为是通过何种机制或作用渠道来缓解融资约束还未被相关经验证据证实,并且绿色保险对企业融资行为即债务期限结构的选择有何影响、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这一行为是否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等诸多问题也未被涉及,这些在今后的研究中也有待进一步分析。通过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应当有助于进一步补充和细化绿色保险促进企业融资的理论成果,为完善我国绿色保险机制提供有益的政策依据。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