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患者死亡质量干预措施的RCT研究综述

来源 :医学与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6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了解国内外不同干预措施对临终患者死亡质量的干预效果,找寻适合国内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临终患者的死亡质量。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三个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四个中文数据库中死亡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最终纳入的10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其涉及的干预措施可以总结为安宁疗护的改进和干预、医患之间的交流和反馈、预先护理计划和教育三个方面。结果发现虽然部分干预措施没有明显地提高临终患者死亡质量,但整体上三个方面的
其他文献
造血干细胞移植虽然面临供体不足的问题,但造血干细胞供者的临阵反悔对准备受捐者、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造成了更大的危害。研究发现,登记捐献者冷静后权衡得失;面对捐献时产生恐惧;家人意见不一,有人强烈反对;医疗设备临时故障是“悔捐”的原因。为此,需要采取对欲捐者充分告知后仍坚持捐献的方可捐献登记;合理补偿,对供体捐献意愿的降低进行抵消;尊重家庭成员意愿,共同决策等措施,以有效减控“悔捐”,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更好地发展。
医疗是在探索、创新中不断完善和成长的技术。和人体研究、常规治疗以及无效医疗相比,创新性治疗的临床应用对医治对象、技术选择等有着严格的限制。医生对患者进行医疗领域还未完全认可的创新性治疗以挽救其生命、恢复其健康,更容易产生与医疗风险、利益冲突、知情同意等相关的伦理困境。为了破除这种伦理困境,使创新性治疗得到更好的应用和发展,增进患者健康、保证患者安全,上级医疗机构和医院伦理委员会必须对创新性治疗实施有效监管:强化创新性治疗资格审查,加强医疗风险评估,保障患者知情同意,加强医患共同决策。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可以短期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它被视为一种重塑生死的医疗技术。然而,ECMO技术在积极影响临床实践的同时,也带来系列临床伦理问题,包括启用ECMO技术前的适应性和非适应性评估、ECMO设备的撤除以及患者意愿。医师应运用实践智慧针对特定个案做出符合伦理要求的临床判断,医患共享决策可以弥补低确定性的医疗情境中知情同意的不足之处,使得患者有机会去充分认知、思考自己的实际境况,进而自主地参与医疗决策。实践智慧是处理E
随着对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恶性肿瘤中的惰性病变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日益受到重视.以甲状腺癌为代表的相对惰性肿瘤,由于具有高发病率、慢进展及低死亡率的特点,引发了关于
王阳明心学身体观的内涵有:人是天地之心,心为身之主宰;从位置上说,心为大头脑处;从功能上说,心为主宰处;心身合一是知行合一的基础;心为身主,知是行的主意,旨在克除恶念;身为心用,行为知之成,真知必能行;身为基础,心为超越。其现实启示在于医学目的即良知,具有内在性、多层次性、天然自有性。彰显医学目的即是“致良知”,医学目的的内在性,体现其处于医学实践的大头脑处;医学目的的多层次性,体现发动医学实践之主体的大小不同;而医学目的的天然自有性,集中体现于最高层级的医学目的之中。
伦理审查是开展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前提条件。研究项目生命周期中,会经历初始审查、复审审查、定期/年度进展报告审查、方案违背审查、结题审查等伦理审查。形式审查是伦理审查申请的初步环节。从形式审查的角度,描述了伦理审查资料递交存在的常见问题,如递交文件不齐全、文件名称不一致、递交不及时、盖章/签字不符合要求等,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减少或避免类似的问题发生,进一步推进项目的伦理审查效率和项目实施进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与网络舆情的演变、发酵有着密切的联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助于传递权威信息,促进官民沟通交流,强化社会监督和推动科学决策,也可能引发极端情绪和谣言滋生,从而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安定团结造成危害。为引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朝着有利方向发展,应采取的策略包括:坚持将人民生命健康摆在首位、以科学精神引领舆情走向、妥善处理好三对关系、准确把握四个“度”、集中发力五个关键点等。
以体用理论与阴阳理论为基础,将二者结合并建构“体用—阴阳”方法论.假《易》阴阳爻象之数术变化,从二阴二阳之云雨生成至三阴三阳之开枢阖论角度阐述“体阴用阳”与“体阳
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社会舆论对参与抗疫的护士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和赞扬。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媒体和公共舆论在对护士进行全方位的报道和关注的同时,在性别不平等和公共舆论的裹挟与支配下,女性护士在凝视之眼下成为被物化的客体。在对女护士身体的高度关注和凝视的背后,隐藏着对女护士专业身份和地位的忽视,以及对女护士正当权利的漠视。应该警惕对“完美女护士”的高调道德赞美蜕变为现实中对女护士的道德绑架,同时加强对女护士专业身份的宣传和人文关怀。
采供血机构对采集的血液在加工和检测过程中由于质量要求等各种因素,会产生不合格或残余血液及相关信息等资源,这些血液样本和相关信息对于科研活动有着重要的价值。规范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科研工作面临知情同意、隐私保护和生物样本二次使用等伦理问题。结合当前国内外伦理审查相关法规以及具体的案例对采供血机构使用这些血液样本和相关献血者信息进行科学研究可能涉及的伦理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采供血机构开展相关研究的伦理审查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