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金融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备受学者们关注却始终未有统一结论。与两者相关的研究贯穿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但针对不同经济阶段、不同经济实体利用不同研究方法进行的研究结论却常存在差异。本文通过梳理总结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相关的理论、实证研究文献,回顾金融发展理论的进展历程,归纳提炼研究方法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指出未来的改善方向。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文献综述
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概述
1.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長的内涵
金融发展主要包括金融总量的增长,如金融资产、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金融结构的改善和优化,即“金融体系的规模或效率得到提高”。金融发展理论的主要方向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即金融体系(含金融中介、金融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探索建立有效的金融体系、政策组合的方法,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增长。此外,还有如何合理利用金融资源,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则是指实体经济的发展,如可持续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和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等。经济增长的原因、内在机制以及实现途径是经济理论研究中的核心问题。
1.2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产生
自银行产生以来,人们就一直在思考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初这段时期,发展经济学家基本未对金融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此时期的金融作为资本积累、工业化的工具一直处于被支配的附属地位;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市场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金融产业的发展才有了合适的空间;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一些经济学家开始研究金融与经济发展问的关系,以肖(Shaw)、戈德史密斯(Goldsmith)、麦金农(Mckinnon)和格利(Gurley)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分别出版了研究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的专著,至此创立了金融发展理论。
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2.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研究基础的形成
对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熊彼特(Schumpeter,1912)认为,在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新”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因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就有大小、暂久之分;一个国家金融部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以及个人收入的提高。格利和肖(Gut-ley and Shaw)发展了熊彼特等的思想,认为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并首次通过建立模型分析金融在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此证明经济发展阶段越高金融的作用越强的理念,从而揭开了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序幕。而且,随着对上述问题研究的深入,他们认为,金融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方式。
帕特里克(Patrick,1966)在《欠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一文中提出需求带动、供给引导金融的问题。他认为,金融体系可改进现有资本构成并有效配置资源,从而刺激储蓄和投资,因此,欠发达国家需采用优先发展金融的货币供给带动政策。与需求推动的政策的不同在于,它不是在经济发展产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后考虑金融的发展,而是在产生需求以前就提前发展金融体系,即金融发展可以是主动的、相对先行的,也可以是被动的、相对滞后的。帕特里克是最先提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研究的经济学家。
戈德史密斯(Goldsmith,1969)应用跨国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创造性地提出金融发展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首次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是同步进行的这一结论。他采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和国际横向、历史纵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系统阐述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建立衡量一国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由此奠定了金融发展理论的基础,并拓宽了后来学者的研究视野与方法,这已成为当前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2.2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进程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和肖(Mckirmon andShaw)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后,分别提出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思想,比较一致地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影响,同时分析了“金融抑制”的特征及成因,指出金融抑制不利于经济增长,因而主张实行金融自由化政策。他们还指出,金融结构和金融市场在实际金融发展过程中是相互渗透的:健全的金融市场将引导金融结构不断优化,而金融结构的扭曲总是伴随着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并从制度框架和金融运作的效率角度强调金融市场化的积极作用,至此开辟了发展中国家对金融理论深化研究的新领域。麦金农和肖(Mckinnon and Shaw)对金融、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及发展中国家(地区)的金融发展提出了极为精辟的见解,被认为是发展经济学和货币金融理论的重大突破。然而,这一理论在实践中却接连遭受挫折。在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结果曾一度令人失望的情况下,斯蒂格利茨(Stiglitz)概括了导致金融市场失败的原因,认为政府监管金融市场应采取间接管理控制的机制,根据一定原则确立监管标准与范围。在此基础上,穆尔多克(Mur-dock)、赫尔曼(Hellman)、斯蒂格利茨(Stiglitz)在《金融约束: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中提出金融约束论,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体系进行研究。他们认为,金融深化的假定前提和条件在现实中难以成立,普遍性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代理行为等影响极易导致金融市场失灵。金融约束论认为,金融市场失灵的本质是信息失灵,它导致金融市场的交易流程难以有效运行,因此,政府必须供给有正式约束力的权威制度来保证市场制度的充分发挥。此三人认为,政府部门对金融进行的选择性干预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金融深化,而不是阻碍金融发展。另外,他们建议,经济、金融进展较缓慢的发展中国家应施行金融约束政策。 至此。众多经济学家纷纷提出针对金融发展问题的新见解,金融发展理论得到深入研究和不断扩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金融深化论的实证和扩充:许多新的理论与模型相继出现,主要有新经济增长理论、新制度主义、寻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这些理论明显地不同于此前的经济发展理论。研究者还在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方法中引入效用函数,建立以微观为基础的模型,引入具有不确定性、不对称信息和监督成本等与完全竞争相悖的因素,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形成作出规范解释,使现代经济发展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在学术界受到了空前关注。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以金和莱文(King and Levine,1993、1998)等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从金融功能的角度研究了金融中介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把金融市场和内生增长、内生金融中介并入金融发展模型中,尤其在金融功能的计量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研究认为,金融自由化必须以一些良好的、严格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基础作为先决条件,因此,那些暂不具备条件的发展中经济和转型经济国家必须另辟蹊径,走政府有控制、有限制的金融政策的“金融约束”这样的金融发展之路。内生金融论强调了政府在流动性(流动资产)的提供方面可以且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在金融中介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李时宇,2010),并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新金融发展理论。白钦先(2003)最早正式提出并论证政策性金融的存在,经过近30年的深入研究,形成金融可持續发展理论。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以金融资源理论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政策性金融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独特作用,以及政策性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白钦先认为,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维持政策性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即随着人们对于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日益深化,逐渐将金融发展理论划分为金融约束论、金融深化论、内生金融论、金融可持续发展论和金融结构论等不同的理论,进而研究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3结论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因此,不能把我国的金融发展始终放在一个不变的背景下考虑,尤其是在2007年美国次级债引起的金融危机正在全球肆虐,全球经济因此而陷入衰退的背景下(孙士金等,2009)。因此,建立一个对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有利的金融体系变得格外重要。世界经济发展史反复证明,金融抑制和金融过度都会损害经济增长。然而,由于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压力,金融深化又将是一个不得不走的过程,所以借鉴国内外科研成果是必然。在改革进程中,需客观评价、估计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可能带来的长期性风险,将合理配置市场资源的原则与我国金融体系情况相结合,在经济转型时期采取必要的金融深化、管制改革策略。
参考文献:
[1]曹啸,吴军. 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格兰杰检验和特征分析[J],财贸经济, 2015(5),40-43
[2]马瑞永.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6(2),2-4
[3]吴拥政,陆峰.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地级市区数据与分位数回归方法[J].区域金融研究,2015(3),25-28
[4]刘国霞.金融发展对陕西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2015(16),28-30
作者简介:
葛先强,34122319******0919。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文献综述
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概述
1.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長的内涵
金融发展主要包括金融总量的增长,如金融资产、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金融结构的改善和优化,即“金融体系的规模或效率得到提高”。金融发展理论的主要方向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即金融体系(含金融中介、金融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探索建立有效的金融体系、政策组合的方法,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增长。此外,还有如何合理利用金融资源,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则是指实体经济的发展,如可持续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和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等。经济增长的原因、内在机制以及实现途径是经济理论研究中的核心问题。
1.2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产生
自银行产生以来,人们就一直在思考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初这段时期,发展经济学家基本未对金融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此时期的金融作为资本积累、工业化的工具一直处于被支配的附属地位;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市场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金融产业的发展才有了合适的空间;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一些经济学家开始研究金融与经济发展问的关系,以肖(Shaw)、戈德史密斯(Goldsmith)、麦金农(Mckinnon)和格利(Gurley)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分别出版了研究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的专著,至此创立了金融发展理论。
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2.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研究基础的形成
对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熊彼特(Schumpeter,1912)认为,在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新”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因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就有大小、暂久之分;一个国家金融部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以及个人收入的提高。格利和肖(Gut-ley and Shaw)发展了熊彼特等的思想,认为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并首次通过建立模型分析金融在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此证明经济发展阶段越高金融的作用越强的理念,从而揭开了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序幕。而且,随着对上述问题研究的深入,他们认为,金融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方式。
帕特里克(Patrick,1966)在《欠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一文中提出需求带动、供给引导金融的问题。他认为,金融体系可改进现有资本构成并有效配置资源,从而刺激储蓄和投资,因此,欠发达国家需采用优先发展金融的货币供给带动政策。与需求推动的政策的不同在于,它不是在经济发展产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后考虑金融的发展,而是在产生需求以前就提前发展金融体系,即金融发展可以是主动的、相对先行的,也可以是被动的、相对滞后的。帕特里克是最先提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研究的经济学家。
戈德史密斯(Goldsmith,1969)应用跨国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创造性地提出金融发展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首次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是同步进行的这一结论。他采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和国际横向、历史纵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系统阐述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建立衡量一国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由此奠定了金融发展理论的基础,并拓宽了后来学者的研究视野与方法,这已成为当前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2.2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进程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和肖(Mckirmon andShaw)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后,分别提出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思想,比较一致地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影响,同时分析了“金融抑制”的特征及成因,指出金融抑制不利于经济增长,因而主张实行金融自由化政策。他们还指出,金融结构和金融市场在实际金融发展过程中是相互渗透的:健全的金融市场将引导金融结构不断优化,而金融结构的扭曲总是伴随着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并从制度框架和金融运作的效率角度强调金融市场化的积极作用,至此开辟了发展中国家对金融理论深化研究的新领域。麦金农和肖(Mckinnon and Shaw)对金融、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及发展中国家(地区)的金融发展提出了极为精辟的见解,被认为是发展经济学和货币金融理论的重大突破。然而,这一理论在实践中却接连遭受挫折。在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结果曾一度令人失望的情况下,斯蒂格利茨(Stiglitz)概括了导致金融市场失败的原因,认为政府监管金融市场应采取间接管理控制的机制,根据一定原则确立监管标准与范围。在此基础上,穆尔多克(Mur-dock)、赫尔曼(Hellman)、斯蒂格利茨(Stiglitz)在《金融约束: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中提出金融约束论,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体系进行研究。他们认为,金融深化的假定前提和条件在现实中难以成立,普遍性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代理行为等影响极易导致金融市场失灵。金融约束论认为,金融市场失灵的本质是信息失灵,它导致金融市场的交易流程难以有效运行,因此,政府必须供给有正式约束力的权威制度来保证市场制度的充分发挥。此三人认为,政府部门对金融进行的选择性干预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金融深化,而不是阻碍金融发展。另外,他们建议,经济、金融进展较缓慢的发展中国家应施行金融约束政策。 至此。众多经济学家纷纷提出针对金融发展问题的新见解,金融发展理论得到深入研究和不断扩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金融深化论的实证和扩充:许多新的理论与模型相继出现,主要有新经济增长理论、新制度主义、寻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这些理论明显地不同于此前的经济发展理论。研究者还在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方法中引入效用函数,建立以微观为基础的模型,引入具有不确定性、不对称信息和监督成本等与完全竞争相悖的因素,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形成作出规范解释,使现代经济发展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在学术界受到了空前关注。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以金和莱文(King and Levine,1993、1998)等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从金融功能的角度研究了金融中介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把金融市场和内生增长、内生金融中介并入金融发展模型中,尤其在金融功能的计量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研究认为,金融自由化必须以一些良好的、严格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基础作为先决条件,因此,那些暂不具备条件的发展中经济和转型经济国家必须另辟蹊径,走政府有控制、有限制的金融政策的“金融约束”这样的金融发展之路。内生金融论强调了政府在流动性(流动资产)的提供方面可以且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在金融中介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李时宇,2010),并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新金融发展理论。白钦先(2003)最早正式提出并论证政策性金融的存在,经过近30年的深入研究,形成金融可持續发展理论。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以金融资源理论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政策性金融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独特作用,以及政策性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白钦先认为,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维持政策性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即随着人们对于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日益深化,逐渐将金融发展理论划分为金融约束论、金融深化论、内生金融论、金融可持续发展论和金融结构论等不同的理论,进而研究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3结论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因此,不能把我国的金融发展始终放在一个不变的背景下考虑,尤其是在2007年美国次级债引起的金融危机正在全球肆虐,全球经济因此而陷入衰退的背景下(孙士金等,2009)。因此,建立一个对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有利的金融体系变得格外重要。世界经济发展史反复证明,金融抑制和金融过度都会损害经济增长。然而,由于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压力,金融深化又将是一个不得不走的过程,所以借鉴国内外科研成果是必然。在改革进程中,需客观评价、估计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可能带来的长期性风险,将合理配置市场资源的原则与我国金融体系情况相结合,在经济转型时期采取必要的金融深化、管制改革策略。
参考文献:
[1]曹啸,吴军. 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格兰杰检验和特征分析[J],财贸经济, 2015(5),40-43
[2]马瑞永.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6(2),2-4
[3]吴拥政,陆峰.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地级市区数据与分位数回归方法[J].区域金融研究,2015(3),25-28
[4]刘国霞.金融发展对陕西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2015(16),28-30
作者简介:
葛先强,34122319******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