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扩大QDII的范围及配额、加大人民币波幅进而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中国用于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政策选择十分有限,而上述措施首先令港股从中受益,并惠及新兴市场
中国持续高涨的国际收支顺差及居高难下的储蓄率,推动国内流动资金不断增加,这不仅刺激固定投资增长,亦推动资产价格大幅上升。在上证A股指数近期突破4000点心理关口的情形下,政府在关注流动资金过剩可能对实体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的同时,也更为关注金融市场的发展。
中国总值36万亿元(逾4.6万亿美元)的存款相对于国内股市(市值仅15.7万亿元,其中流通市值为6.1万亿元)而言过于庞大。在存在大规模过剩流动资金而投资机会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中国出现资产泡沫的风险持续上升,即使不是现在,终有一天资产泡沫将会来临。
我一直认为,为降低此风险,中国会通过扩大QDII计划及放宽对潜在高收益海外投资产品的投资限制,释放过剩资金。5月11日晚,中国银监会公布,银行提供的QDII产品可以投资海外股权产品(之前仅允许投资债券、货币市场产品以及固定收益衍生产品)。
具体而言:中国商业银行可将根据QDII计划筹集的不超过单个理财产品总资产净值50%的资金,投资于海外股票及其结构性产品,但不得投资于对冲基金、商品类衍生产品以及国际公认评级机构评级BBB级以下的证券;投资于单只股票的资金不得超过单个QDII投资产品总资产净值的5%;单一客户起点销售金额不得低于30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
在我们看来,中国决策者扩大QDII投资范围是明智之举,效果可谓“一石多鸟”:释放过剩流动资金,有助于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通过最终实现“货币双向流动”,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为国内投资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海外投资机会;在国内股市热情高涨、尤其A股估值较H股相对较高的情况下,为股市稍微降温,显示政府防止国内市场出现泡沫的决心。其中,鉴于中国企业的基本面稳健及H股的估值相对较低,H股将是此次动作的首要受益者。
“五一”黄金周过后,中国政府并未如许多经济学家或分析师普遍预期般“大幅”加息或采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为A股市场降温,而正是通过使用正确的市场工具——扩大QDII并加快人民币升值——来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
我们一直认为,通货膨胀还未成为中国经济的真正风险。若没有真正的通胀威胁而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存在,上调利率也于事无补。在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倘若人民币利率上调幅度太大,会鼓励投机者看涨人民币,进而吸引更多流动资金涌入中国。此外,A股市场不过是整体经济的一小部分。当未出现通胀之时,政府为何舍大取小,仅仅为了解决股市问题而大幅加息,从而牺牲全局经济利益呢?
除了进一步扩大QDII的范围及配额,并通过加大人民币波幅来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 以推动进口来平衡国际收支, 中国可用于解决流动资金过剩问题的选择十分有限。法定准备金比率上调50基点所能回收的流动资金,仅相当于一个月的经常账户盈余。
此次扩大QDII只是第一步。尽管能够投资H股的初步资金规模可能很小(目前为止,分配给合格银行的配额仅为75亿美元,而A股市场近期的日交易量已达3000亿元人民币),但市场不应低估其潜在影响。这是引导资金流向的重要信号。假设未来两年内,在36万亿元存款中只有10%希望投资于海外市场,将导致约5000亿美元的内地私人资金流入香港或其他国际市场进行投资。相对于目前市值仅为约4200亿美元的H股市场及市值为3500亿美元的红筹股而言,5000亿美元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总体而言,扩大QDII所提供的更多中国资金以及中国1.2万亿美元(这个数目仍在增长)的官方外汇储备多元化的举措,不仅利好资源、石油及商品市场,亦将为包括新兴市场在内的全球股市带来支持。
鉴于国内投资者将首先投资了解最多的市场,香港及香港上市的H股将成为首要受益者。由于中国投资者亦希望对人民币升值进行自然对冲,故新兴市场也将最终从中受益。长期而言,亚洲货币很可能随人民币一同升值,因此,中国投资者投资于亚洲市场将可自然对冲人民币升值的风险。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继续看好摩根士丹利中国指数以及H股的原因,不仅在于中国政府如期扩大QDII或H股总体较A股便宜50%,而主要在于股市基本面仍然强劲——盈利、增长、回报以及股息。
鉴于股市基本面强劲,在4月底扩大QDII前,我们已将H股指数的2007年目标水平由10500点上调至12000点。
中国持续高涨的国际收支顺差及居高难下的储蓄率,推动国内流动资金不断增加,这不仅刺激固定投资增长,亦推动资产价格大幅上升。在上证A股指数近期突破4000点心理关口的情形下,政府在关注流动资金过剩可能对实体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的同时,也更为关注金融市场的发展。
中国总值36万亿元(逾4.6万亿美元)的存款相对于国内股市(市值仅15.7万亿元,其中流通市值为6.1万亿元)而言过于庞大。在存在大规模过剩流动资金而投资机会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中国出现资产泡沫的风险持续上升,即使不是现在,终有一天资产泡沫将会来临。
我一直认为,为降低此风险,中国会通过扩大QDII计划及放宽对潜在高收益海外投资产品的投资限制,释放过剩资金。5月11日晚,中国银监会公布,银行提供的QDII产品可以投资海外股权产品(之前仅允许投资债券、货币市场产品以及固定收益衍生产品)。
具体而言:中国商业银行可将根据QDII计划筹集的不超过单个理财产品总资产净值50%的资金,投资于海外股票及其结构性产品,但不得投资于对冲基金、商品类衍生产品以及国际公认评级机构评级BBB级以下的证券;投资于单只股票的资金不得超过单个QDII投资产品总资产净值的5%;单一客户起点销售金额不得低于30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
在我们看来,中国决策者扩大QDII投资范围是明智之举,效果可谓“一石多鸟”:释放过剩流动资金,有助于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通过最终实现“货币双向流动”,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为国内投资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海外投资机会;在国内股市热情高涨、尤其A股估值较H股相对较高的情况下,为股市稍微降温,显示政府防止国内市场出现泡沫的决心。其中,鉴于中国企业的基本面稳健及H股的估值相对较低,H股将是此次动作的首要受益者。
“五一”黄金周过后,中国政府并未如许多经济学家或分析师普遍预期般“大幅”加息或采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为A股市场降温,而正是通过使用正确的市场工具——扩大QDII并加快人民币升值——来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
我们一直认为,通货膨胀还未成为中国经济的真正风险。若没有真正的通胀威胁而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存在,上调利率也于事无补。在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倘若人民币利率上调幅度太大,会鼓励投机者看涨人民币,进而吸引更多流动资金涌入中国。此外,A股市场不过是整体经济的一小部分。当未出现通胀之时,政府为何舍大取小,仅仅为了解决股市问题而大幅加息,从而牺牲全局经济利益呢?
除了进一步扩大QDII的范围及配额,并通过加大人民币波幅来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 以推动进口来平衡国际收支, 中国可用于解决流动资金过剩问题的选择十分有限。法定准备金比率上调50基点所能回收的流动资金,仅相当于一个月的经常账户盈余。
此次扩大QDII只是第一步。尽管能够投资H股的初步资金规模可能很小(目前为止,分配给合格银行的配额仅为75亿美元,而A股市场近期的日交易量已达3000亿元人民币),但市场不应低估其潜在影响。这是引导资金流向的重要信号。假设未来两年内,在36万亿元存款中只有10%希望投资于海外市场,将导致约5000亿美元的内地私人资金流入香港或其他国际市场进行投资。相对于目前市值仅为约4200亿美元的H股市场及市值为3500亿美元的红筹股而言,5000亿美元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总体而言,扩大QDII所提供的更多中国资金以及中国1.2万亿美元(这个数目仍在增长)的官方外汇储备多元化的举措,不仅利好资源、石油及商品市场,亦将为包括新兴市场在内的全球股市带来支持。
鉴于国内投资者将首先投资了解最多的市场,香港及香港上市的H股将成为首要受益者。由于中国投资者亦希望对人民币升值进行自然对冲,故新兴市场也将最终从中受益。长期而言,亚洲货币很可能随人民币一同升值,因此,中国投资者投资于亚洲市场将可自然对冲人民币升值的风险。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继续看好摩根士丹利中国指数以及H股的原因,不仅在于中国政府如期扩大QDII或H股总体较A股便宜50%,而主要在于股市基本面仍然强劲——盈利、增长、回报以及股息。
鉴于股市基本面强劲,在4月底扩大QDII前,我们已将H股指数的2007年目标水平由10500点上调至1200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