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词鉴赏作为高考考察要求之一,一直备受师生瞩目,也是一块难啃的骨頭,就此浅谈诗词鉴赏的几点方法技巧。
介绍方法前,先明确诗词鉴赏的前提,准确理解诗词的含义,读懂诗词。这既是考试大纲的要求之一,也是我们进行诗词鉴赏的第一步环节。
在理解诗词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鉴赏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准确品味诗词内容和分析表达技巧。从这两个角度入手,能够帮助我们全面而有效地进行鉴赏分析,达到鉴赏诗词的最佳境界。
我们先谈鉴赏的第一个方面,品味诗词内容。
一、品味诗词内容
可以分为把握艺术形象,抓住诗眼,了解内容题材、体会作者的思想倾向等三个方面。
1.把握艺术形象
形象是诗人经过艺术概括和加工制造出来的生活具体生活图景,更多的是指诗词中所写的景或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即诗词中的意象。它也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和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所以把握艺术形象即是把握诗词中的意象(意象即表达作者情感的景物)和人物。
如杜甫的《登高》,诗中描写的意象即是“风、天、猿;渚、沙、鸟;落木和长江”等景物,加之意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滚来”的特点,就构成了深秋肃杀冷清的意境,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而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由诗词的后四句便可分析出是作者本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作者常年漂泊、身体多病、日益老迈、国恨家愁集于一身的窘困,作者饱含离愁的情感便跃然纸上。由此可见,通过分析艺术形象,可以准确把握诗词主旨,完成鉴赏目的。
2.“诗眼”的理解
“诗眼”讲究一字传神,读诗准确把握诗眼,可以帮助我们迅速领会诗词的主旨,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的“闲愁”二字就精练概括了诗词的主旨,表达了作者的相思之情,离别之愁。鉴赏过程中,找准“诗眼”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答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了解内容和题材,体会作者的思想倾向
诗词的内容,即上文讲到的构成意境的景、物、人、事。诗词的题材,一般常选用以下五种类别:
(1)边塞(写边关故事、风光和将士的生活、思想情感等),如高适、岑参的边塞诗,表达思乡离别之情。
(2)田园山水(多写归隐山林的生活场景),如陶渊明的田园诗《归园田居》和王维的山水诗《山中》,表达作者纵情山水、修身养性的情怀。
(3)怀古(借历史典故,讽喻现实)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抒发壮志难酬之慨。
(4)官场(揭露官场黑暗,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如陆游的《书愤》,抒发壮志难酬之慨。
(5)战乱(写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或家国破败的情景)如杜甫的《春望》,表达爱国忧民的情怀。
了解诗词的内容和题材,体会作者的思想倾向,有助于我们把握诗词的主题。
二、分析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也就是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可分为三种类型: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
1.表达方式
我们知道表达方式一共有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五种手法。诗词中经常运用描写和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具体谈谈这两种表达方式在诗词中的运用。
(1)描写。描写包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粗笔勾勒、白描等手法。如王维的《山居秋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照”一“流”体现了动静结合;而“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由“竹喧”得知“归浣女”,由“莲动”得知“下渔舟”都是未见其人而闻其声、见其动,体现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2)抒情。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由作者直接表达对人物、事件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就以慷慨悲凉的调子,直接通过诗句表达了功业难就,空怀壮志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和托物言志等手法,都是借客观景物或事物表达见解、抒发感慨。如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中包含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总之,了解描写在诗歌写景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把握答题角度。
2.修辞手法
诗词中常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是为了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体现了庐山瀑布的气势宏伟和壮大。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仗、双关、通感、互文、用典等手法。
3.篇章结构
篇章结构就诗词鉴赏而言,就是指扬抑变化、象征联想、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
综上所述,诗词鉴赏的方法是很广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要求,做到简洁准确地答题。
介绍方法前,先明确诗词鉴赏的前提,准确理解诗词的含义,读懂诗词。这既是考试大纲的要求之一,也是我们进行诗词鉴赏的第一步环节。
在理解诗词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鉴赏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准确品味诗词内容和分析表达技巧。从这两个角度入手,能够帮助我们全面而有效地进行鉴赏分析,达到鉴赏诗词的最佳境界。
我们先谈鉴赏的第一个方面,品味诗词内容。
一、品味诗词内容
可以分为把握艺术形象,抓住诗眼,了解内容题材、体会作者的思想倾向等三个方面。
1.把握艺术形象
形象是诗人经过艺术概括和加工制造出来的生活具体生活图景,更多的是指诗词中所写的景或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即诗词中的意象。它也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和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所以把握艺术形象即是把握诗词中的意象(意象即表达作者情感的景物)和人物。
如杜甫的《登高》,诗中描写的意象即是“风、天、猿;渚、沙、鸟;落木和长江”等景物,加之意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滚来”的特点,就构成了深秋肃杀冷清的意境,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而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由诗词的后四句便可分析出是作者本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作者常年漂泊、身体多病、日益老迈、国恨家愁集于一身的窘困,作者饱含离愁的情感便跃然纸上。由此可见,通过分析艺术形象,可以准确把握诗词主旨,完成鉴赏目的。
2.“诗眼”的理解
“诗眼”讲究一字传神,读诗准确把握诗眼,可以帮助我们迅速领会诗词的主旨,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的“闲愁”二字就精练概括了诗词的主旨,表达了作者的相思之情,离别之愁。鉴赏过程中,找准“诗眼”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答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了解内容和题材,体会作者的思想倾向
诗词的内容,即上文讲到的构成意境的景、物、人、事。诗词的题材,一般常选用以下五种类别:
(1)边塞(写边关故事、风光和将士的生活、思想情感等),如高适、岑参的边塞诗,表达思乡离别之情。
(2)田园山水(多写归隐山林的生活场景),如陶渊明的田园诗《归园田居》和王维的山水诗《山中》,表达作者纵情山水、修身养性的情怀。
(3)怀古(借历史典故,讽喻现实)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抒发壮志难酬之慨。
(4)官场(揭露官场黑暗,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如陆游的《书愤》,抒发壮志难酬之慨。
(5)战乱(写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或家国破败的情景)如杜甫的《春望》,表达爱国忧民的情怀。
了解诗词的内容和题材,体会作者的思想倾向,有助于我们把握诗词的主题。
二、分析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也就是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可分为三种类型: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
1.表达方式
我们知道表达方式一共有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五种手法。诗词中经常运用描写和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具体谈谈这两种表达方式在诗词中的运用。
(1)描写。描写包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粗笔勾勒、白描等手法。如王维的《山居秋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照”一“流”体现了动静结合;而“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由“竹喧”得知“归浣女”,由“莲动”得知“下渔舟”都是未见其人而闻其声、见其动,体现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2)抒情。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由作者直接表达对人物、事件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就以慷慨悲凉的调子,直接通过诗句表达了功业难就,空怀壮志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和托物言志等手法,都是借客观景物或事物表达见解、抒发感慨。如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中包含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总之,了解描写在诗歌写景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把握答题角度。
2.修辞手法
诗词中常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是为了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体现了庐山瀑布的气势宏伟和壮大。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仗、双关、通感、互文、用典等手法。
3.篇章结构
篇章结构就诗词鉴赏而言,就是指扬抑变化、象征联想、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
综上所述,诗词鉴赏的方法是很广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要求,做到简洁准确地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