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比较横行带蒂岛状包皮内板Onlay尿道成形术(简称传统Onaly术)与横行游离岛状包皮内板Onaly尿道成形术(简称游离Onaly术)治疗中段型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59例中段型尿道下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9例行传统Onaly术(传统Onaly组),10例行游离Onaly术(游离Onaly组)。传统Onaly组年龄14~81个月,中位年龄28
【机 构】
: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外科,成都 61007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外科,成都 610072,四川省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横行带蒂岛状包皮内板Onlay尿道成形术(简称传统Onaly术)与横行游离岛状包皮内板Onaly尿道成形术(简称游离Onaly术)治疗中段型尿道下裂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59例中段型尿道下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9例行传统Onaly术(传统Onaly组),10例行游离Onaly术(游离Onaly组)。传统Onaly组年龄14~81个月,中位年龄28个月;游离Onaly组年龄15~51个月,中位年龄30个月,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84,P=0.701)。传统Onaly组Donnahoo Ⅱ型阴茎下曲9例,Donnahoo Ⅲ型阴茎下曲40例;游离Onlay组Donnahoo Ⅱ型阴茎下曲3例,Donnahoo Ⅲ型阴茎下曲7例,两组弯曲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1,P=0.688)。比较两组患儿尿道下裂分型、成形尿道长度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两组患儿术后最大尿流率。
结果传统Onaly组尿道下裂分型为阴茎干远段型2例,阴茎干中段型5例,阴茎干近段型42例;术中成形尿道长度中位值2.3 cm (1.3~3.5 cm)。游离Onaly组尿道下裂分型为阴茎干远段型1例,阴茎干中段型2例,阴茎干近段型7例;术中成形尿道长度中位值2.0 cm(1.2~2.5 cm)。两组的尿道下裂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3,P=0.519),成形尿道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32,P=0.083)。术后随访3~72个月,中位时间38个月。传统Onaly组术后出现尿道皮肤瘘11例,阴茎头裂开1例,尿道憩室1例;游离Onaly组术后出现尿道皮肤瘘2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3)。患儿家属对术后外形均满意。14例术后3个月完成尿流率检测,其中传统Onlay组12例,尿量为60.2~147.8 ml,平均98.8 ml;最大尿流率为3.5~13.6 ml/s,平均8.1 ml/s。游离Onlay组2例,尿量为101.3~165.4ml,平均133.5 ml;最大尿流率为9.6~15.7 ml/s,平均12.7 ml/s。
结论游离Onaly术与传统Onlay术并发症发生率相近,术后能获得较好的最大尿流率和阴茎外形,是治疗中段型尿道下裂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肠道病毒(EV)-D68蛋白2A在EV-D68病毒感染293T细胞过程中对抗病毒IFN-Ⅰ通路的影响。方法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重组2A蛋白、IFN-α因子及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STAT1)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IF)检测细胞内不同时间点EV-D68病毒VP1与2A的表达;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
目的了解2011—2018年青岛市人群B型流感病毒(IBV)流行株基因进化变异趋势。方法2011—2018年间青岛市流感样病例标本12 236份,提取病毒RNA,采用IAV/IBV多重荧光RT-PCR方法鉴定流感病毒及型别,使用B/Victoria系和B/Yamagata系分型核酸检测试剂盒检测IBV两个谱系;选取IBV 182株,RT-PCR扩增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并进行序列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记忆性干细胞样T细胞(memory stem cell T cells,TSCM)的分布特征,分析TSCM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12月在我院住院的胃癌患者32例为病例组,同期健康志愿者23例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TSCM、初始T细胞(naive T cells,TN)、记忆性T细胞(memory T cells,TM
目的观察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rimary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被登革热2型病毒(dengue virus 2, DENV-2)感染后,与人外周血巨噬细胞(macrophages, Mø)共培养,两种细胞主要炎性因子产生的变化。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体外周血浓缩白细胞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
目的通过探讨一株罕见菌——霍氏鲍特菌(Bordetella holmesii, B.holmesii)的鉴定及耐药特征,分析其临床意义,提高对该菌的检出及临床诊疗水平。方法从细菌培养特性、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来鉴定一株菌血症分离菌;运用Mega 7.0软件对鲍特菌属全部成员模式菌株与所分离菌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E-test法检测该分离菌的药
目的探讨利用带蒂岛状转位筋膜皮瓣治疗尿道外口及舟状窝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行带蒂岛状转位筋膜皮瓣尿道重建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8~73岁,平均54.4岁。发病原因:6例有尿道腔镜手术史,3例有阴茎头苔藓样变病史,3例有尿道扩张史,3例无明显诱因。15例术前均行逆行尿道造影及尿道超声检查,诊断为尿道外口至舟状窝段狭窄;行尿流率检查,最大尿流率3~
目的探讨"策略造瘘"技术治疗复杂尿道下裂的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65例复杂尿道下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采用的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一期手术组、Bracka分期手术组及"策略造瘘"组。一期手术组86例,中位年龄26个月(6~283个月),中位尿道缺损长度3.0 cm(2.0~10.0 cm);Bracka分期手术组49例,中位年龄24个月(8~241个月
目的总结分析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治疗前尿道狭窄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前尿道狭窄行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的3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7~65岁,平均47岁。其中尿道外口狭窄51例,阴茎部尿道狭窄174例,球部尿道狭窄99例。尿道狭窄段长度为2.8~14.0 cm,平均6.4 cm。术前最大尿流率为3.2~8.4 ml/s,平均4.8 ml/s。采用颊黏膜修补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具有明显的肿瘤异质性,恶性程度较高,易发生早期转移。除根治性手术外,含铂类药物的新辅助化疗、免疫治疗以及靶向治疗被证实可以改善部分MIBC患者的预后,但目前缺乏有效的生物标志物用于指导精准治疗。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多个中心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MIBC进行了分子分型,发现不同亚型MIBC的分子病理特征及其对系统性治疗的敏感性存在很大差异。本文就近年来MIBC分子分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