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不可能被淘汰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en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记者:于老师,您好!您曾四登百家讲坛,讲授过《狄仁杰真相》、《大唐英雄传》、《巾帼宰相上官婉儿》、《大唐巾帼传奇》,您丰富的知识积淀、深厚的理论功底、独到的探索目光、激昂的演说气质,让我们获益匪浅,聆听时心中也曾荡起过阵阵涟漪。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拜访您。“百家讲坛”开办以来,传播了大量历史信息,您对此如何评价?
  于老师:我国全面建设小康,就走向了更高的层次,需要去找中国发展的新脉络。一方面向西方学习,一方面又要回归传统,我们要从传统当中汲取力量,所以我认为“百家讲坛”是应运而生的。坦白地说,“百家讲坛”有不少的缺陷。您比方说有的人在上面讲的不见得很正确,甚至有些话题也引发过很大的争议。但是您仍然要承认,中国目前为止面向大众的讲坛当中,“百家讲坛”算最成功的。所以说,我认为“百家讲坛”的意义主要是在这儿。
  本刊记者:“百家讲坛”推出好多可圈可点、可敬可慕的人物,他们身上闪烁着永不减色的光芒,如司马迁的忍辱负重、霍去病的勇往直前、霍光的忠心耿耿、魏征的犯顔直誎、杜甫的忧国忧民、郭子仪的小局服从大局、范仲淹的廉洁奉公、康熙的为国操劳、林则徐的不凡目光等等,还有很多很多。您觉得对于当前有多少借鉴意义?我们在历史这面镜子里还能找到多少参照?
  于老师:古语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我们要有一个自己的精神目标,您得有一个自己的偶像学习他。以历史人物为偶像,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是有积极意义的。您学习他怎么样做人,学习他怎么样做事,学习他坚强的性格和精神。即便学的不是很彻底,那也是得乎其中,咱学不了上等学个中等也行,总比没追求强吧。这是我的一个主要看法。
  本刊记者:“百家讲坛”现在开了一个“爱国篇”,这有什么背景?
  于老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讲中国故事,然后中央电视台就为这个专门安排了一个集纳式的讲座。他把“百家讲坛”比较有影响力的讲师集中到一起讲了一个系列,我也算其中一个。我讲了颜真卿,然后是每人讲一个,所选择被讲的这些人物有一个主要的特点,全都是一些爱国的典范,屈原、颜真卿、文天祥都是这样的人物,这是主要的一个背景。
  本刊记者:这在当前有现实意义。“百家讲坛”主要是历史信息的传播,您对这个定位有什么看法,有什么评价?
  于老师:“百家讲坛”最初的时候,真的是海纳百川,什么学科的都有。有上去讲激光的,讲无人机的,但是毕竟电视节目和大学讲堂不一样,存在一个每一个电视工作者都没法回避的问题,就是收视率。讲这些理工科的时候,高深是高深,结果没人听,收视率下来了。因此“百家讲坛”就改变了,以文史为主。即便以文史为主,实际上我们可以注意到,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内容。比方说也讲中医,也讲其他的一些东西。不是说完全以文史为主,但文史在里面占了巨大的份额。所以说,这是定位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
  本刊记者:现在“百家讲坛”的收视率好像有所下降。
  于老师:“百家讲坛”最辉煌的时候是在十年前,十年前的收视率是相当高的,一则是那个时候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比较窄,虽说十年前大家已经开始上网,但是网络不发达,大家都还是爱看电视,这使得電视节目比较兴盛。不光“百家讲坛”,好多节目的收视率都比现在要高。但现在,第一,网络兴起以后,很多年轻人的视线被转移到网上,他们在网上看小说、看视频,不再看电视,这导致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普遍下降。比方现在《武媚娘传奇》达到了百分之五的收视率,已经创了记录了,制作方很高兴。而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游记》上映的时候收视率是百分之八十七,所以说是没法比的,现在是新媒体吸引走了观众的兴趣。第二,“百家讲坛”也有了一个新的变化,“百家讲坛”现在越来越重视学术的严肃性。现在新上来的这些讲师,以大学教师为主,他们在本学科都有高的学术造诣,然后才上的“百家讲坛”。这样学术味浓了以后,势必会导致一些以欣赏故事为主要目的观众的流失,我觉得这倒也好,证明了留下来的观众品味更高了。所以从这点上说观众的流失也是情有可原的,确实也不必惊慌。前一阵有一个新闻说“百家讲坛”收视率特别低,要被淘汰了,这是谣言!“百家讲坛”不可能被淘汰,现在录制计划仍然是有条不紊地进行,收视率没有以前高了,但也没差到哪儿去。
  本刊记者:它前景怎么样?
  于老师:我觉得前景呢,就是说要么就继续发展,要么是改变一种方式去发展。但是文史讲坛这种方式观众是需要的。这个肯定是还要继续存在的。
  本刊记者:对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您怎么看?
  于老师:当今,历史题材电视剧说实话,在服装道具等方面出问题不少。应该说好多历史剧导演在道具这方面的造诣不够,因此错误不少。
  在内容方面,也有一些很严肃作品,您比如说《贞观长歌》之类的,是不错的。但是有些就是一种戏说了,而且,我希望电视剧的工作者能够肩负起一个历史责任来。古代以来咱们老百姓的历史知识,都不是来自于正史和老师,而是来自于当时能接触到的评书和戏剧舞台,现在好多人的历史知识,大都是来自于电视剧。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夸张、有一定的改变,这都是情有可原的,但是最好别离历史事实太远。
  本刊记者:有些确实这样,把历史颠覆了。
  于老师:太颠覆了!有的把刘邦、项羽、吕后,还有虞姬4个人描绘成了4角恋,这个我实在难以接受的,一些电视剧它就是这样搞的。
  本刊记者:比方《三国演义》里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周瑜这几个人的形象改变和历史真实区别太大。
  于老师:是很大,中国人常说起这几个人物,其实中国人对三国的认识主要的历史观来自于《三国演义》。
  本刊记者:在《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的历史面貌是走形的。还有,比方说《杨家将》。
  于老师:是!
  本刊记者:这区别就太大了。
  于老师:是!“百家讲坛”最近有一个讲座就是讲的《杨家将》。《杨家将》当中受影响最大的是杨门女将形象的塑造。好多人到现在仍然认为杨门女将确有其人,那是完全的虚构。
  本刊记者:虚构的?
  于老师:除了那个佘太君有点原形之外。
  本刊记者:男的还有杨业、杨延昭、杨文广这三个真有其人。
  于老师:男性这边是没有太多问题。
  本刊记者:包括杨贵妃,在白朴的《梧桐雨》、洪升的《长生殿》里,和历史真实距离也大起来了。
  于老师:对!
  本刊记者:就这种现象,有人说文艺可以改变历史,您对这个说法有什么看法?
  于老师:文艺肯定能改变历史啊,塑造了人的历史观,中国人的历史观的塑造是通过多方面的,文艺肯定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文艺是会改变历史的,这点没问题。中国民间的信仰,您比方说拜关公,关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隋唐的时候,当时关公即便受拜,也不过是地方性的很不普及的一种信仰。但是为什么关公信仰最后能够在中国文化中占这么大的份位、份额,主要是《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演义》塑造的关公这个形象特别的受欢迎。在《三国演义》之前关公已经取代了姜子牙成为中国的古神了,但是那还停在国家祭祀层面,最后能够深入人心的主要还是《三国演义》,所以说这就是对历史影响的一个典型例证。
  本刊记者:尤其对曹操的形象。
  于老师:曹操就变成大白脸了,其实曹操这个人是颇有可取之处的,但是文艺作品就把他变成大白脸了。
  本刊记者:听说您对范冰冰版《武则天》发过声,您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于老师:您还听过这个事?这事主要闹在微博上了,因为我不是对电视剧本身有意见,而是我发现她手里的道具出错误了。就是她拿本线装书在那儿翻,我说线装书这个东西只有在明朝才有,唐朝是不可能有的。
  本刊记者:唐朝的书籍主要是卷轴吧!
  于老师:对,卷轴。因此您突然出现了这玩意(指线装书),我就点评了这么一句,一下就闹开了,凡是涉及范冰冰,我发现都是热点新闻。结果一下就在网上炸开了,因为当时电视剧还没看,我无从提意见,只是对那个照片。
  本刊记者:那您对“百家讲坛”的今后怎么看?
  于老师:这个问题我没有发言权,因为“百家讲坛”这个是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的。它也许会换形式,也许会做出一些改革,但是这样的文史讲坛是必须的,这个是不能少的,这是我的主要看法。
其他文献
摘要: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主导下的广泛传播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统一战线背景下,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果。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后,中国国民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行为发生明显转变,早期国民党人对传播马克思主义有积极贡献,但国民党右派的反动行径造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巨大损失。  关键词:国共合作;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国民党  中图分类号:D231
期刊
摘要:由移动互联网衍生出来的手机文化,用现代传播手段使其已经成为全世界不可忽视的潮流文化,它影响着当今青年学生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的形成,对高校以传统的人际传播手段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环境以及内容等多方面产生极大影响,利用手机文化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的不可回避的课题。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手机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对策;人际传播手段;现代传播手段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2015年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之年,加快 “两微一端”建设成为中央和地方传统纸媒积极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但是,纸媒的转型并不代表其行将没落,本文以《新京报》对“哈尔滨天价鱼”事件报道为例,认为在“两微一端”背景下,纸媒与新媒体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只有二者的双效联动,才能更大程度地整合碎片、呈现真相、保障舆论环境的健康性。  关键词:两微一端;媒介联动;《新京报》;“哈尔滨天价鱼”  中
期刊
摘要:什么是文明?根据国外和中国人对文明标准的设定,从铜器起源、城郭出现、文字创立、原始国家出现这四方面证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证据确凿,说明了易中天三千七百年之说只是一己之见。  关键词:中华文明史;五千年;易中天;三千七百年说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易中天先生近年推出了他的《易中天中华史》,该书的一个主要观点是认为中华文明史只有三千七百年。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
期刊
在多媒体时代,报纸虽然受到挑战和冲击,但仍然是不可替代的重要平面媒体,发挥着特有的作用。今非昔比,眼下的报纸内容广泛、信息丰富,同时编校差错也有所增加。有道是“无错不出书”,编报的文字处理量与可能出现的编校差错往往成正相关,这不奇怪。但本来可以避免的差错却能堂而皇之地见报,主要原因恐怕还是编校粗疏,失于认真。  笔者闲时浏览《语言文字报》,随手记下一些常识性差错和简单的文字差错。  (1)艺术引领
期刊
摘要: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襄阳主流网络媒体汉江网,非常认真地制作了“襄阳抗战记忆”专题。从实战操作看,专题的建设从内容上较好地满足了当地乃至外地读者对“抗战中的襄阳”的全景式了解的需求,从手法上则是很好地贯彻了全媒体及“融媒体”的理念,体现出了已成为大趋势的“融媒体”的语境。  本专题建设中,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的利用;报纸、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多
期刊
摘要:我国古典文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可以从文化精神和接受继承两个层面进行探讨。文章首先确立的两个论证基点:一、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只有孰弱孰强之分而无落后先进之别。前者是力量对比,后者则是趋势的分析。历史事实表明,强势不可能永远持续,它只与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强弱必将互相转换;而先进落后则不然。坚持落后的将会被历史所淘汰。许多学者错误判断中华文化“落后”于西方文化,其根
期刊
摘要:无视心灵的第三层面,充其量只能看到“人”的半截身子,很多生活现象无从解释,且与现代心理学、脑科学的前沿成果不符。事实上,华夏民族的先哲历来注重心灵第三层面,印度佛学的说一切有部和瑜珈行派觉察到它有集-起的势用,康德哲学明确地肯定它超越知性能力并分出理论的和实践的两个维度。但如何称谓它一直是困扰学术界的难题,在汉语中称之为“志性”为宜,因为志是人生的目的因、动力因且含形式因,具有收摄和发散两种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天津8·12爆炸事故中产生的相关谣言,对公众对社交媒体谣言的批判力进行分析,发现在网络舆情事件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舆情中,社交媒体谣言呈碎片化传播态势,这给公众对谣言的批判力带来了显著影响导致其削弱、下降,反而助推了谣言的传播。  关键词:社交媒体;碎片化;谣言;公众批判力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1-2-00
期刊
摘要:新闻到底怎么写,唯有勤观察、勤思考,抓细节、抓特色,时刻看到那个“不一样”,笔下写出那个“不一样”,新闻也许才会有受众,才会有吸引力。  关键词:新闻;文化;细节;发现;眼光;吸引力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1-2-0035-03  鲁迅先生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①新闻作品也是文章。水无常形,文无定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