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的魔法师

来源 :家居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ongit_li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之诗人


  2014年,IC系列灯具的问世让Flos再一次成为意大利灯具界的宠儿,干净利落的黄铜支架配上白色球形灯罩,勾画出“一轮圆月挂树梢”的诗性意境。一经问世,IC灯就风靡全球,至今畅销不衰。Michael Anastassiades便是站在IC系列背后的“光之诗人”。拥有土木工程和工业设计等理工科背景的他,内心却饱含艺术家的感性情怀。从小就擅长用图画与人沟通,Anastassiades在成名后也喜欢运用点、线、圆和三角等几何元素,在丰富的组合搭配中与空间和使用者展开对话,IC、Copycat、String、Captain Flint等经典系列概莫能外。多年来,设计师以捕捉光之本质美感为使命,正如其所言:“去繁化简是我工作的原点,让物体回归赤裸裸的本质色彩美的终极表达。”看似简单的外观下,隐藏着他对材料、比例和工艺细节的不懈苛求,从而让作品经得起时光的考验。2007年,Anastassiades推出同名品牌MichaelAnastassiades,从而更加自由地探索空间与光的关系,并寻求富有个性、折中主义与高品质的经典设计。其中,Mobile系列吊灯在轻盈与力量感间取得平衡;Tip of The Tongue却反其道而行,让玻璃灯罩与黄铜底座于边缘处相连,营造出一种不平衡的灵动美感。在此过程中,Anastassiades的设计哲学得以丰满,黑与白,圆与方,明与暗,大与小等对立关系在他的光影世界里实现温柔的触碰,为世间带来诗性光辉。


塑造灯的表现力


  也许与早期的多元化创作经历有关,Tom Dixon从不掩饰自己在产品创意和室內设计领域的多面设计才华。2002年,抱着复兴英国家居业决心的Dixon创立了设计品牌Tom Dixon。从单纯朴素的设计情感和历史悠久的英国设计传统中,Dixon提炼出“极简却富有表现力”的品牌特征,同时极力将材料美学和科技创新融入产品创意的精髓。Tom Dixon的灯具设计就是他设计理念的绝佳展现。以其代表作Melt灯为例,Dixon首次采用了吹塑工艺和真空金属化技术,使它扭曲的球形外表和熔融效果营造出近乎奇幻的视觉体验。另一款灵感源自弹簧玩具和中国灯笼与伞的Spring灯,通过高弹性特殊材料的使用,将线条的优雅和材质的特性相互融合,在复古概念中演化出颇具试验性和未来感的造型。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及他与Prolicht联合推出的新作Code灯。只用裸露的LED灯和印制电路板两种元素,灯具就能变幻出万千造型,称其“光的雕塑”可谓实至名归了。


光与人的“纽带”


  近年来持续升温的“可持续”呼声,让Simone Farresin和Andrea Trimarchi联合创办的Formafantasma设计工作室变得炙手可热。早在创业之初,他们的设计就将实验性材料,传统与地方文化,全面的可持续性纳入思考范围。自视为工艺、产业、物件与使用者的“横向连接者”,Formafantasma擅于将独立研究拓展至更为广泛的商业运用中。于是,一系列基于LED、变压器、玻璃、透镜的研究成果,借由Peep-Hole艺术中心于2016年举办的一场展览,吸引到意大利灯具品牌Flos关注的目光。次年,“WireRing”和“Blush”系列灯具应运而生,成为了工作室的工业化设计首秀。其中,“WireRing”遵循了极简主义设计理念,整个灯具仅由一段定制电线和一个LED环两部分组成。在这里,通常被隐藏的电线裸露在外,与灯环一起,勾画出雕塑般的视觉体验。对此,设计师则解释为,“我们尝试用最少的材料做出好用的产品,以避免体积过大给销售和生产带来的不便。”延续“WireRing”的设计思路,两者于2019年再度联袂,推出“WireLine”灯,用橡胶制成的电线如纽带一样从天花板垂落,与LED灯管交相辉映。对于Formafantasma而言,“材料”是他们灯具创作的物质媒介,“光”本身才是他们探究传统与当代、自然与人为的核心所在。于是,日常生活的照明需求经由Formafantasma之手,俨然成为了情感关怀的“纽带”。




“灯”上舞台


  在一场时装类“设计新秀大赛”一举夺魁的Lee Broom,于17岁正式告别演艺圈,跨入时尚设计领域。颇具艺术天赋的他在Vivienne Westwood的引导下领悟到“古为今用”的设计哲学,随后进入中央圣马丁艺术学校学习设计专业知识与技能。2007年,Broom带着“戏剧”和“时尚”双重基因,开启了同名品牌Lee Broom。从创作角度而言,Broom擅于从日常事物中发掘新鲜感,这一点在其成名作CrystalBulb中可见一斑。设计师于传统水晶切割工艺中获得灵感,将工业化生产的印记与装饰主义的精美糅合在一起,让平凡的物件获得美学意义的升华。同时,Broom的“戏剧”才华也成就了Lee Broom独一无二的品牌展示语言。从“时光机”“移动车厢”和“万花筒”等一系列展览中,Lee Broom的灯具别出心裁地交织在“舞台”中央,碰撞出新的惊喜,让观众深刻铭记。




幽默之光


  作为德国当代首屈一指的工业设计师,Konstantin Grcic是全球顶尖设计品牌的宠儿,作品横跨家具、灯具、创意产品和展会等诸多领域。在其为数众多的佳作中,灯具设计似乎并不占数量优势,却件件精彩。早在1999年,Grcic就与Flos合作,创作了简约、实用的Mayday灯。设计师以“泰坦尼克号”邮轮沉没前的求救信号“m'aider”命名,暗示了这款“工具燈”的多种用途,同时制造出一种耐人寻味的诙谐寓意。如果说他设计的Lunar建筑装置灯是对意大利经典设计的一次突破,那么他随后推出的OK灯就360度升华了Achille Castiglioni的标志性作品。借助OK灯,他将技术实验、设计敏感和对几何形体的偏好糅合在一起,流露出设计师对真实世界的哲思。与Flos的再一次联手是他用模块化手法创作的Noctambule 灯,利用玻璃的通透性和模块化组合,Grcic玩味了光的幽默智慧,在日夜切换间塑造出独特的光感与氛围。




“小”设计,大光芒


  日本产品设计界当红小生佐藤大自2002年创立“Nendo工作室”以来,致力于营造生活中的“小”瞬间。他的作品脱胎于传统日本设计美学,并以此为底色添加了时尚、科技和未来主义元素,受到各国设计爱好者的追捧。Nendo与日本传统造纸企业Taniguchi AoyaWashi合作设计的“semi-wrinkle washi”的灯具系列,将独特的新工艺和传统和纸融于一体。另一款和纸吊灯“bi-colour washi”则采用3D造纸技术,营造出无缝连接的立体光效。在寻求日本设计的当代性表达外,Nendo也会寻求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共鸣。2015年,他为Louis Poulsen设计的NJP台灯就根植于丹麦设计传统,对经典AJ台灯致敬的同时进行功能优化。当然,在极简主义的外衣下,还藏匿着设计师细腻、爱“玩”的心。卷起来就能发光的“paper torch”,融灯具于桌几的模块化“Haeru”系列,以及把花洒与照明功能结合在一起的“灯式花洒”都是这一思想的绝佳体现,着实玩出了“跨界”新高度。


蔡烈超将可持续进行到底


  Mario Tsai Studio在中国设计师蔡烈超的带领下,始终以设计思维输出为核心,并在可持续化的设计方式下积极探索材料潜在属性和新的应用方式。2018年末,工作室开始尝试灯具设计,通电方式、材料的导电性、光源的特性以及结构的可延展性等因素成为每一件产品的关键点。简洁的外观下,蔡烈超作品的每一个微小细节都经得起检验。以其代表作马扎灯系列为例:设计师从全生命周期考虑,用更换局部的方式来延长产品寿命,提高可持续性。同时,模块化的设计赋予了产品无限变换的可能。设计师还通过对低压导电的挖掘,整个灯具系统裸露的金属零件也被设计成了电路的一部分,由此构成了一个内在复杂但外观简洁的模块化结构系统。此外,蔡烈超采用特殊材料与常规工业化生产工艺的结合,让实验室里的新材料在实用领域绽放光芒。


材料的光影游戏


  瑞士设计三人组Atelier O?由Aurel Aebi,Armand Louis和Patrick Reymond组成。“O?”取俄文“三人行”之意来表达充满活力、热情四溢的团队精神,“Atelier”则是工作室跨领域、多元化创作主张的缩影。对于“人文关怀”和“艺术情趣”的共识是三位主创合作30年的价值准绳。始终以材料为起点,Atelier O?用精湛的科技与工艺挖掘材料的潜能和不同材料间的组合可能性。其灯具代表作“Les Danseuses”悬浮吊灯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灵感源于舞蹈、编织物与空气阻力相抗衡等元素。作品结合了光与空间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向心力、离心力原理,当灯罩高速旋转时,“Les Danseuses”就会张开美丽的裙摆,让空间充满诗意与梦幻色彩。而工作室最新创作的“Vitruvio”则受到钟表制造技艺启发,利用金属支架和口吹玻璃两个相反的元素和平衡原理,让传统技艺在当代环境中获得崭新的生命。
其他文献
山峦叠嶂、山藤缠绕,当一束光从洞口透入岩洞,蛰伏已久的黑色猎豹亦开始变幻身姿。守候等待的豹影投射在嶙峋崎岖的岩壁之上,流露出与生俱来的优雅气息。Panthère de Cartier猎豹花瓶及猎豹椭圆托盘上的猎豹图案在绿色丛林的醒目对比中得以精彩演绎。  追随猎豹的踪迹,穿越至宽广雄壮的非洲戈壁草原,层层叠叠的石块形线条营造出戈壁岩山粗粝的质感。而隐匿丛林之中的Cartier Baby兔子银勺宛若
期刊
原计划于去年9月开幕,如今终于亮相的巴黎证券交易所皮诺收藏馆(Bourse de Commerce Pinault Collection),沒有让人失望。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Tadao Ando)创造出一座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建筑。真实的材料、纯粹的几何、人工化自然,安藤所坚信的建筑三要素再一次缔造出无与伦比的空间和体验。他将一个直径30米、高9米的混凝土筒体插入这座历史建
期刊
AIM愷慕建筑设计事务所  Wendy Saunders来自比利时,曾经想成为一名摄影师。Vincentde Graaf来自荷兰,曾做建筑、城市生活、室内设计方面的工作。2005年,Wendy和Vincent带着建造大型建筑的梦想来到上海并创办了AIM恺慕建筑设计事务所,涉及范围包括各种尺度的室内、建筑和城市规划。  15年前,Wendy 和Vincent 从荷兰来到上海,带着梦想和好奇在这片对他
期刊
QIU  QIU是一間以“前沿思维”为驱动力的创意工作室,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独一无二的产品设计以及品牌设计服务。创始人邱思敏(右),产品设计师,硕士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入选全球四十位四十岁以下卓越设计师。联合创始人邱思涛(左),平面设计师,专注于用视觉方式传递认知感受,多维度探索研究设计趋势。  邱思敏和邱思涛在各自的设计领域(产品设计及平面设计)独立学习和工作了10多年后,一起创立
期刊
红砖之美,朴素中赋予建筑独特的时尚气质,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探寻这一传统材质更多的前卫表达。一如位于云南红河州弥勒市东风韵小镇红砖建筑群落中的半朵云艺术家会客厅,建筑概念出自云南雕塑家、建筑师罗旭之手,远观如半朵云彩延绵起伏于天边。及到近处,红砖建筑的层叠错落愈发显眼,更像行走于一个巨大的艺术装置之间。寻着灯光拾阶而上,由砖砌的曲线外观过渡到内部大量弧线元素的运用,艺术于此如夏夜流萤般存在,空间渲
期刊
1933年瑞典人卡尔·贝克和英国人司瓦洛在河南修武县西村乡的当阳峪村无意间发现了散落的古窑址,1940年日本古陶瓷学者小山富士夫来到这里的宋代古窑遗址进行考察并写出《北宋修武窑》,1951年故宫博物馆的文史专家陈万里,1963年中国古陶瓷专家叶喆民、冯先銘先后在修武县做窑址考察——河南修武县的当阳峪窑逐渐被世人重新知晓。随着对古窑址的研究,绞胎这种特殊制瓷工艺也开始被人们了解。  2020年,以“
期刊
THEOWNER  述禾,九零后独立摄影师,与许多明星艺人有过紧密合作。已独立出版个人影集《Eternal Aequorin 》《Remoteness》。个人展览“氧的消失 Oxygen isdisappearing”正在国内巡展。  芫荽就是香菜。北京今日美术馆附近曾经有一家小有名气的花店,名叫“芫荽”。当时和一位不吃香菜的朋友一起走过,她讲起花店的主人是摄影师述禾。一个疑问在当时产生,这位摄影
期刊
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绿洲,像是一个触手可及的温柔幻象。由巴黎室内设计师Oscar Lucien Ono打造的全新Nest酒店坐落在巴黎郊外LaDéfense区的超现代环境中,设计风格别致而大胆。走进大门,就可以看见一幅巨大的图案,让人眼前一亮,Ono表示:“我只能围绕已有的柱子进行设计,因此,我想到了通过重新加工,用错视大理石装饰并增加标志性的条纹来伪装这些柱子。”会客室的设计也同样引人注目,一个巨
期刊
期刊
極具戏剧张力的灯具,其优美曼妙的弧度、光芒四射的球体和建筑感十足的简洁线条,随时随地都能让人眼前一亮。  设计师们正在思考着如何以更加艺术性的手法来呈现灯具的设计语言。去除繁冗,留其核心且画龙点睛的部分。  打破传统的造型,让灯具突破本身的功能限制,让实用性的部件实现更为装饰化的表达。  灯,是一个空间的灵魂。汇聚在旖旎灯光下的璀璨瞬间,赋予了黑夜以光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