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行知认为:一切的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的生活都是课程。基于这样的理念,本文围绕基于生活环境的课程资源开发、基于儿童兴趣的课程内容架构、回归儿童生活的园本课程实施等方面阐述了幼儿园在课程建构中的实践举措,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建构提供实践性的参考案例。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 课程内容架构 园本课程实施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社会、自然、生活是陶行知的课程资源观,也是我们进行园本课程建构遵循的基本理念。我园地处“八湖福地”的金甘露,社区中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荡口古镇的小桥流水、燕水人家的桃红柳绿、民俗文化节的精彩民间艺术、甘露寺的绵延香火……我们积极利用社区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感悟民间艺术的魅力,获取民间艺术的多元文化熏陶和经验积累。
一、基于生活环境,多途径开发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课程建构的重要内容,我们基于儿童的生活环境,通过社区、教师、家长、幼儿四条路径人手,不断积累民间文化课程资源。
1.立足社区,收集民间文化课程资源
(1)建立协作单位,主动与社区、辖区交警中队、河坊街上的一些店铺建立协作关系,确定联系人、联系电话,以方便教师主动联系活动时间、活动内容等。
(2)聘请资源教师,根据收集到的课程资源,聘请一些民间艺人、手工劳动者、特殊岗位人员作为资源教师。
(3)建立课程资源库,使每位教师都能方便、迅速地寻找自己将要利用的资源,我们将所有收集到的资源绘制在一张地图上,将其放大,并在大地图上用图片和文字进行展示,形成一张总的课程资源地图,供所有教师使用。
2.关注价值,分析民间文化课程资源
根据本地地图和幼儿的行走路线,我们搜集各类课程资源,并将课程资源归类汇总,经过研究筛选,绘制出电子课程资源地图,周边资源会在电子地图上标记,点开标记有关于该资源价值的介绍。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还将根据教育价值和幼儿经验进行细化和补充,探讨可能开展的活动,完成每一个主题资源表,形成完整的课程资源手册。
在主题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资源地图对主题活动进行一些预设,在活动过程中再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进行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通过资源手册寻找到可以运用的民间文化资源,也可以及时补充发现的新资源。
二、基于生活经验。多方位架构课程内容
美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教育要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实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我们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能为幼儿所接受的优秀民间艺术内容,将它融合在幼儿园的各类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民间艺术启蒙教育。
1.基于儿童的生活经验
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建构园本课程,就是指课程来源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幼儿生活中看到、听到或者是亲历的内容。由此,我们将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基于幼儿生活视野的传统文化、家乡风貌纳入民间文化园本课程。我们依据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确立了“爱家乡、乐生活、会审美”的课程核心价值理念,基于本土民间文化资源,初步规划了以“和美中秋”“福满新春”“歡腾元宵”“诗礼端午”等传统节日为载体的“甘露节”系列主题,以“甘露老街”“燕水人家”“秋香步道”为基点的“甘露景”系列主题,以及以“小小民俗会”“民间传说”为素材的“甘露风”系列主题。我们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幼儿拓展经验,通过调查问卷、主题谈话、参观交流、操作体验、绘画表征等活动,引发幼儿生成更多的主题活动,提升核心经验。
2.顺应儿童的学习兴趣
成尚荣先生说过:“世界有两个,一个是成人世界,一个是儿童世界。”幼儿园应是儿童的世界,因此我们根据3~6岁儿童的学习特点及兴趣,为他们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条件,提供各种活动机会。如“甘露风”主题建构中,教师们根据课程目标通过网络、书籍、周边人文资源等渠道,发动家长和学生一起收集选取了富有甘露地方特色的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包粽子、方言谜语等等,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观察、了解、感受和操作。
三、回归儿童生活。多形式实施园本课程
虞永平说:课程在儿童的生活里。幼儿教育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的发展,我们将课程回归到儿童的生活,采取游戏化的方式来实施课程。教师在探索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策略的基础上,探索区域活动中民间文化课程的拓展,开设了剪纸、编织、泥塑、印染等特色区域活动,提供大量的低结构材料,鼓励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民间工艺。同时,在户外活动中提供了舞龙舞狮、跳皮筋、打地鼠等游戏材料,让民间游戏在学生中不断创新,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形式提升课程的实施质量。
1.以儿童的方式活动
《爱弥儿》中有这样一段话: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因此在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中,教师应努力为幼儿创设能展现童性的活动环境,引导他们按自己的方式去操作、去探索。
每年一次的“甘露童韵”幼儿才艺节活动,均是以各年龄段的特色主题为基本内容,各教研组依托园本教研从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和长远发展目标出发,整合五大领域目标内容确定主题目标,根据目标收集、设计一些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活动内容,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去操作、去表现、去创造,使课程活动能更好地渗透民俗文化的传承,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如中班主题“小小民俗会”,模仿甘露社区一年一度的民俗文化节特色项目,充分利用奶粉罐、可乐瓶、纸板箱、各色花布等废旧材料,亲子制作舞龙、舞狮、花轿、绣球等活动道具,幼儿和家长用自己制作的道具以自己的方式表演舞狮、舞龙、抬花轿、划旱船、打腰鼓、莲湘等各个民俗活动项目,让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在幼儿园里创造性地演绎。
2.以儿童的需要创设
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这需要教师为学生们创设支持性的环境与条件。教师可以从班级环境与校园公共环境两方面人手,创设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环境,追随幼儿的兴趣,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幼儿在自然、愉快的环境氛围中获得经验、表现自我、展示自我。
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门厅、小花园、走廊、楼道、楼梯转角、墙面等空间创设可供幼儿欣赏、操作的活动环境,“印象甘露”“甘露童韵”“民间文化一条街”“民间文化主题课程地图”等均从不同的角度向幼儿展现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幼儿在餐后散步、来园离园时都能与环境互动,自主地欣赏。同时以“童韵博物馆”为平台,给学生们创设各种民间工艺学习实践机会,活动室内既有供幼儿欣赏、感受的图片、实物,更有供幼儿操作的多种材料,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刺绣、陶泥、编织、剪纸等游戏活动。
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的兴趣所在,自由、自主和创造的游戏伴随着他们的生命成长。回归到幼儿生活的课程能使幼儿关注周围生活中鲜活的、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从而在课程实施中努力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儿的愿望看得见。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 课程内容架构 园本课程实施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社会、自然、生活是陶行知的课程资源观,也是我们进行园本课程建构遵循的基本理念。我园地处“八湖福地”的金甘露,社区中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荡口古镇的小桥流水、燕水人家的桃红柳绿、民俗文化节的精彩民间艺术、甘露寺的绵延香火……我们积极利用社区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感悟民间艺术的魅力,获取民间艺术的多元文化熏陶和经验积累。
一、基于生活环境,多途径开发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课程建构的重要内容,我们基于儿童的生活环境,通过社区、教师、家长、幼儿四条路径人手,不断积累民间文化课程资源。
1.立足社区,收集民间文化课程资源
(1)建立协作单位,主动与社区、辖区交警中队、河坊街上的一些店铺建立协作关系,确定联系人、联系电话,以方便教师主动联系活动时间、活动内容等。
(2)聘请资源教师,根据收集到的课程资源,聘请一些民间艺人、手工劳动者、特殊岗位人员作为资源教师。
(3)建立课程资源库,使每位教师都能方便、迅速地寻找自己将要利用的资源,我们将所有收集到的资源绘制在一张地图上,将其放大,并在大地图上用图片和文字进行展示,形成一张总的课程资源地图,供所有教师使用。
2.关注价值,分析民间文化课程资源
根据本地地图和幼儿的行走路线,我们搜集各类课程资源,并将课程资源归类汇总,经过研究筛选,绘制出电子课程资源地图,周边资源会在电子地图上标记,点开标记有关于该资源价值的介绍。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还将根据教育价值和幼儿经验进行细化和补充,探讨可能开展的活动,完成每一个主题资源表,形成完整的课程资源手册。
在主题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资源地图对主题活动进行一些预设,在活动过程中再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进行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通过资源手册寻找到可以运用的民间文化资源,也可以及时补充发现的新资源。
二、基于生活经验。多方位架构课程内容
美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教育要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实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我们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能为幼儿所接受的优秀民间艺术内容,将它融合在幼儿园的各类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民间艺术启蒙教育。
1.基于儿童的生活经验
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建构园本课程,就是指课程来源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幼儿生活中看到、听到或者是亲历的内容。由此,我们将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基于幼儿生活视野的传统文化、家乡风貌纳入民间文化园本课程。我们依据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确立了“爱家乡、乐生活、会审美”的课程核心价值理念,基于本土民间文化资源,初步规划了以“和美中秋”“福满新春”“歡腾元宵”“诗礼端午”等传统节日为载体的“甘露节”系列主题,以“甘露老街”“燕水人家”“秋香步道”为基点的“甘露景”系列主题,以及以“小小民俗会”“民间传说”为素材的“甘露风”系列主题。我们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幼儿拓展经验,通过调查问卷、主题谈话、参观交流、操作体验、绘画表征等活动,引发幼儿生成更多的主题活动,提升核心经验。
2.顺应儿童的学习兴趣
成尚荣先生说过:“世界有两个,一个是成人世界,一个是儿童世界。”幼儿园应是儿童的世界,因此我们根据3~6岁儿童的学习特点及兴趣,为他们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条件,提供各种活动机会。如“甘露风”主题建构中,教师们根据课程目标通过网络、书籍、周边人文资源等渠道,发动家长和学生一起收集选取了富有甘露地方特色的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包粽子、方言谜语等等,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观察、了解、感受和操作。
三、回归儿童生活。多形式实施园本课程
虞永平说:课程在儿童的生活里。幼儿教育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的发展,我们将课程回归到儿童的生活,采取游戏化的方式来实施课程。教师在探索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策略的基础上,探索区域活动中民间文化课程的拓展,开设了剪纸、编织、泥塑、印染等特色区域活动,提供大量的低结构材料,鼓励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民间工艺。同时,在户外活动中提供了舞龙舞狮、跳皮筋、打地鼠等游戏材料,让民间游戏在学生中不断创新,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形式提升课程的实施质量。
1.以儿童的方式活动
《爱弥儿》中有这样一段话: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因此在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中,教师应努力为幼儿创设能展现童性的活动环境,引导他们按自己的方式去操作、去探索。
每年一次的“甘露童韵”幼儿才艺节活动,均是以各年龄段的特色主题为基本内容,各教研组依托园本教研从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和长远发展目标出发,整合五大领域目标内容确定主题目标,根据目标收集、设计一些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活动内容,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去操作、去表现、去创造,使课程活动能更好地渗透民俗文化的传承,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如中班主题“小小民俗会”,模仿甘露社区一年一度的民俗文化节特色项目,充分利用奶粉罐、可乐瓶、纸板箱、各色花布等废旧材料,亲子制作舞龙、舞狮、花轿、绣球等活动道具,幼儿和家长用自己制作的道具以自己的方式表演舞狮、舞龙、抬花轿、划旱船、打腰鼓、莲湘等各个民俗活动项目,让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在幼儿园里创造性地演绎。
2.以儿童的需要创设
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这需要教师为学生们创设支持性的环境与条件。教师可以从班级环境与校园公共环境两方面人手,创设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环境,追随幼儿的兴趣,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幼儿在自然、愉快的环境氛围中获得经验、表现自我、展示自我。
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门厅、小花园、走廊、楼道、楼梯转角、墙面等空间创设可供幼儿欣赏、操作的活动环境,“印象甘露”“甘露童韵”“民间文化一条街”“民间文化主题课程地图”等均从不同的角度向幼儿展现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幼儿在餐后散步、来园离园时都能与环境互动,自主地欣赏。同时以“童韵博物馆”为平台,给学生们创设各种民间工艺学习实践机会,活动室内既有供幼儿欣赏、感受的图片、实物,更有供幼儿操作的多种材料,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刺绣、陶泥、编织、剪纸等游戏活动。
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的兴趣所在,自由、自主和创造的游戏伴随着他们的生命成长。回归到幼儿生活的课程能使幼儿关注周围生活中鲜活的、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从而在课程实施中努力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儿的愿望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