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马纯济的接任者王伯芝,媒体公布的简历很简单:
王伯芝,1964年5月出生,硕士研究生,民革党员,1985年8月参加工作。2008年12月起兼任民革济南市委主委,2009年4月起兼任民革山东省委副主委,2017年4月当选为济南市政协副主席。
其实接棒中国重汽的王伯芝,和马纯济有着相同的特质和经历。作为济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王伯芝同样让济南重工这个负重前行、困难重重的老国企一跃而起,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了济南老牌国企成功转型升级的典范。
2000年,一个越洋电话,马纯济接掌了重汽。也是在这一年,他如今的继任者王伯芝,从济南重工的副总经理升任总经理。2002年任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现任济南重工董事长一职。
王伯芝1985年于山东交通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济南重型机器厂(济南重机集团前身)工作,在一线一干就是10年。
1994年转做销售,那时正是市场萎缩、竞争异常激烈的时候,他的销售业绩却十分突出,1995年被评为劳动模范,不久当上了分管销售的副经理。
在济南重工经营陷入困境时,因为通技术、懂销售,2000年,35岁的王伯芝被董事会选为总经理。35岁,还是意气风发的年纪,王伯芝同样也是临危受命,接过了重整济南重工的重担,开启了企业全面复苏和发展之路。多年来不懈地努力,让济南重工这个老牌国企实现了蜕变与重生。王伯芝也因此曾先后荣获 “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济南市劳动模范”“中国工业经济十大风云人物”“改革开放30年济南优秀企业家”等称号。
王伯芝像当年的马纯济一样,大胆开拓,勇于进取,用短短八年时间,把一个亏损数百万元、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发展成为目前年产值6亿元、利税5000万元的创新型企业。
记者近日走访济南重工时,发现王伯芝的办公室并不大,摆放着最简朴的几件办公家具,约有三分之一的空间却被书橱占据。据同事介绍,除了工作外,读书是他最大的爱好。
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技术、经营和管理等外,王伯芝似乎对人才和企业文化建设格外重视。”
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述,“多年前,济南重工从浙江大学等重点高校招来7名硕士研究生,厂里每人给安家费15万元,这在济南市国有企业中并不多见,在企业内部曾引起了不小的“风波”,有人赞赏,更多的人是不理解,但王伯芝力排众议。实践证明,引进的人才对济南重工注入了新鲜血液,带动了效益的提升。”
“当时,总经理还在《重工报》上开辟“总经理论坛”专栏,坚持在企业内部BBS上写文章,与职工交流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企业管理经验。”车间主任向记者谈起这一细节。
2008年王伯芝出版了一本书,书名是《一路走来,一路风景》。书中收集了他的日常写作文章、日记和讲话,分感悟、品质、生活、事业、游记、值班日记、讲话等章节。他在后记中说,“从平日的点点灵感,到今天能把它整理成册,我不停地思索,不停地求证,不停地丰富与完善”,“对我来说,一篇文章就是一個前行过程中的脚印。”
彼时,一向低调的王伯芝在接任中国重汽的前夕,说了这样一番话,“要在高起点上求发展,需要在专业领域内谋创新,在低、细、微处寻超越,以正道铺坦途,正所谓‘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伯芝分析,当前,国内汽车行业的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正逐步加快,谁能率先进行新技术和新能源的拓展,谁就抢占未来的市场中第一块“高地”。中国重汽经过几年的技术储备和战略部署,这家国内重卡的“老字号”将在智能驾驶、新能源等几大技术领域实现全面布局,抢占未来重卡市场的先机。
“无论市场一帆风顺还是惊涛骇浪,承载着振兴民族重卡产业重任的中国重汽,这艘巨轮将永远站在时代的最前端。”铸就国之重器,才是中国重汽潜心经营、励精图治的心之所系。
王伯芝,1964年5月出生,硕士研究生,民革党员,1985年8月参加工作。2008年12月起兼任民革济南市委主委,2009年4月起兼任民革山东省委副主委,2017年4月当选为济南市政协副主席。
其实接棒中国重汽的王伯芝,和马纯济有着相同的特质和经历。作为济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王伯芝同样让济南重工这个负重前行、困难重重的老国企一跃而起,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了济南老牌国企成功转型升级的典范。
2000年,一个越洋电话,马纯济接掌了重汽。也是在这一年,他如今的继任者王伯芝,从济南重工的副总经理升任总经理。2002年任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现任济南重工董事长一职。
王伯芝1985年于山东交通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济南重型机器厂(济南重机集团前身)工作,在一线一干就是10年。
1994年转做销售,那时正是市场萎缩、竞争异常激烈的时候,他的销售业绩却十分突出,1995年被评为劳动模范,不久当上了分管销售的副经理。
在济南重工经营陷入困境时,因为通技术、懂销售,2000年,35岁的王伯芝被董事会选为总经理。35岁,还是意气风发的年纪,王伯芝同样也是临危受命,接过了重整济南重工的重担,开启了企业全面复苏和发展之路。多年来不懈地努力,让济南重工这个老牌国企实现了蜕变与重生。王伯芝也因此曾先后荣获 “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济南市劳动模范”“中国工业经济十大风云人物”“改革开放30年济南优秀企业家”等称号。
王伯芝像当年的马纯济一样,大胆开拓,勇于进取,用短短八年时间,把一个亏损数百万元、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发展成为目前年产值6亿元、利税5000万元的创新型企业。
记者近日走访济南重工时,发现王伯芝的办公室并不大,摆放着最简朴的几件办公家具,约有三分之一的空间却被书橱占据。据同事介绍,除了工作外,读书是他最大的爱好。
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技术、经营和管理等外,王伯芝似乎对人才和企业文化建设格外重视。”
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述,“多年前,济南重工从浙江大学等重点高校招来7名硕士研究生,厂里每人给安家费15万元,这在济南市国有企业中并不多见,在企业内部曾引起了不小的“风波”,有人赞赏,更多的人是不理解,但王伯芝力排众议。实践证明,引进的人才对济南重工注入了新鲜血液,带动了效益的提升。”
“当时,总经理还在《重工报》上开辟“总经理论坛”专栏,坚持在企业内部BBS上写文章,与职工交流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企业管理经验。”车间主任向记者谈起这一细节。
2008年王伯芝出版了一本书,书名是《一路走来,一路风景》。书中收集了他的日常写作文章、日记和讲话,分感悟、品质、生活、事业、游记、值班日记、讲话等章节。他在后记中说,“从平日的点点灵感,到今天能把它整理成册,我不停地思索,不停地求证,不停地丰富与完善”,“对我来说,一篇文章就是一個前行过程中的脚印。”
彼时,一向低调的王伯芝在接任中国重汽的前夕,说了这样一番话,“要在高起点上求发展,需要在专业领域内谋创新,在低、细、微处寻超越,以正道铺坦途,正所谓‘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伯芝分析,当前,国内汽车行业的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正逐步加快,谁能率先进行新技术和新能源的拓展,谁就抢占未来的市场中第一块“高地”。中国重汽经过几年的技术储备和战略部署,这家国内重卡的“老字号”将在智能驾驶、新能源等几大技术领域实现全面布局,抢占未来重卡市场的先机。
“无论市场一帆风顺还是惊涛骇浪,承载着振兴民族重卡产业重任的中国重汽,这艘巨轮将永远站在时代的最前端。”铸就国之重器,才是中国重汽潜心经营、励精图治的心之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