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财富管理的产业链中,位于中间的CFP专业人士连接起了上游的财富管理机构和位于下游的有财富管理需求的人群,而CFP品牌的“制造者”则是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作为一个非政府和非盈利的自律性机构,FPSB不仅以授权国的会员费支撑起组织自身的运营,更是以第三方的身份树立起一个国际化的从业标准。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Financial Planning Standards Board, FPSB)通过确立资格标准、组织资格考试、认证专业人才建立和维护了金融理财领域的从业标准和职业道德准则。它集专业资格认证标准国际化和认证内容本地化于一身,为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输出了接近13万的CFP专业人士,对这些国家和地区财富管理市场的成长与成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作为一个非政府和非盈利的自律性机构,国际标委会自身则以下属会员组织的会员费支撑起组织的运营。
会员费支撑非盈利组织
发端于美国的CFP资格认证制度,于1990年前后开始国际化的历程。先后有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与当时的美国CFP标准委员会签署了CFP商标国际许可协议。这些协议允许当地唯一获得授权的组织参照美国CFP标准委员会的模式,代表后者在本国实施CFP资格认证项目,向符合“4E”标准的当地金融理财师颁发CFP资格证书。为了对这些国家的培训认证工作进行统一管理,美国CFP标准委员会(CFP Board)特别下设了国际部。这个国际部,就是如今CFP国际组织FPSB的前身。1996年,CFP全球会员国(地区)为4家,2004年FPSB成立时,会员国数量增加到17家,而如今,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23家,全球CFP持证人人数则由1996年的3.18万人增长至2009年底的12.60万人。
从金融理财的行业整体来看,分布在六大洲的23个成员国有助于国际标委会所确立的从业标准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在全球范围的树立和扩大。而从FPSB的组织运营来看,23个会员组织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2004年正式成立时,FPSB的实力弱、根基浅,就连向美国CFP标准委员会购买CFP商标使用权的100万美元都是由私人借与的。之后维持机构运转的资金则主要来自于各成员组织交纳的会员费,按照级别的高低被分为白金、金和银三个级别,中、日、韩、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均属于10万美元的白金级别。根据FPSB2009年的财报,全年198万美元的会员费贡献了全部总收入的逾九成,而剩下的不足一成则来自于申请加入成员所交纳的评估费和个人、企业捐赠等(附图)。
构建跨国界的从业标准
作为一个非盈利性的水平资格管理机构,FPSB最终的目的是建立和维护金融理财领域的从业标准和职业道德准则,培训是手段,认证是途径,CFP专业人士是“终端产品”,而各项标准则是这一切的基础。为了能树立起行之有效的从业标准,并建立起全球范围的公信力,FPSB制订了六个步骤的理财师执业标准,广泛征及金融理财学者、专家、监管机构以及CFP持证人的意见和建议,以严格的职业道德标准约束从业人员,努力建立与监管机构的对话平台,同时积极推进认证内容的本地化。
标准制定六步走。一旦增加新的标准和修改现有标准的需求出现,FPSB的董事会和理事会首先会对提案进行预审,并提出初步意见。在这个过程中,FPSB会充分征询CFP持证人、会员组织、理财客户和其他相关人士的意见。随后,FPSB会邀请全球金融理财领域的顶级专家和学者组成工作小组,由他们列出标准适用的范围并撰写草案。完成的草案会由FPSB会员组织和其下属组织认证委员会审阅并修改。在此后60天的时间里,成员组织可就修改后的草案提出各自进一步的反馈,进行二度修改,此后由认证委员会审阅并批准经再度修改后的草案。最后经由FPSB董事会和理事会核准后,新标准正式生效。
道德标尺护航。CFP资格认证制度之所以能不断受到金融理财从业人员、金融机构和广大消费者的尊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对获得认证的专业人士规定了十分严格的职业道德准则。尽管这些准则不凌驾于法律之上,却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并且在具体操作上还延伸了法律的某些规定。FPSB不仅对客户至上、正直诚信、客观、公正、专业精神、专业胜任、保守秘密及恪尽职守八大基本原则有十分清晰的定义,而且每一原则还有具体的细则。此外,获得国际标委会授权颁发CFP资格证书的当地标委会,都必须根据统一的国际标准,制定并颁布《CFP执业操作准则》、《CFP职业道德准则》和《CFP纪律处分原则和程序》三个文件,以确保“CFP永远以客户利益为行为导向”这一重要理念的落实。
认证内容本地化。本土化是国际标委会所奉行的一项基本原则。金融理财服务的一大特点是,服务内容与所在国家或地区有关税收、遗产、养老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金融市场发展状况紧密相关。因此,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获得CFP资格证书的人员应达到的“4E”标准,而从业者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则应全面考虑当地法律及习惯,由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所授权的当地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自行制定。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Financial Planning Standards Board, FPSB)通过确立资格标准、组织资格考试、认证专业人才建立和维护了金融理财领域的从业标准和职业道德准则。它集专业资格认证标准国际化和认证内容本地化于一身,为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输出了接近13万的CFP专业人士,对这些国家和地区财富管理市场的成长与成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作为一个非政府和非盈利的自律性机构,国际标委会自身则以下属会员组织的会员费支撑起组织的运营。
会员费支撑非盈利组织
发端于美国的CFP资格认证制度,于1990年前后开始国际化的历程。先后有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与当时的美国CFP标准委员会签署了CFP商标国际许可协议。这些协议允许当地唯一获得授权的组织参照美国CFP标准委员会的模式,代表后者在本国实施CFP资格认证项目,向符合“4E”标准的当地金融理财师颁发CFP资格证书。为了对这些国家的培训认证工作进行统一管理,美国CFP标准委员会(CFP Board)特别下设了国际部。这个国际部,就是如今CFP国际组织FPSB的前身。1996年,CFP全球会员国(地区)为4家,2004年FPSB成立时,会员国数量增加到17家,而如今,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23家,全球CFP持证人人数则由1996年的3.18万人增长至2009年底的12.60万人。
从金融理财的行业整体来看,分布在六大洲的23个成员国有助于国际标委会所确立的从业标准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在全球范围的树立和扩大。而从FPSB的组织运营来看,23个会员组织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2004年正式成立时,FPSB的实力弱、根基浅,就连向美国CFP标准委员会购买CFP商标使用权的100万美元都是由私人借与的。之后维持机构运转的资金则主要来自于各成员组织交纳的会员费,按照级别的高低被分为白金、金和银三个级别,中、日、韩、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均属于10万美元的白金级别。根据FPSB2009年的财报,全年198万美元的会员费贡献了全部总收入的逾九成,而剩下的不足一成则来自于申请加入成员所交纳的评估费和个人、企业捐赠等(附图)。
构建跨国界的从业标准
作为一个非盈利性的水平资格管理机构,FPSB最终的目的是建立和维护金融理财领域的从业标准和职业道德准则,培训是手段,认证是途径,CFP专业人士是“终端产品”,而各项标准则是这一切的基础。为了能树立起行之有效的从业标准,并建立起全球范围的公信力,FPSB制订了六个步骤的理财师执业标准,广泛征及金融理财学者、专家、监管机构以及CFP持证人的意见和建议,以严格的职业道德标准约束从业人员,努力建立与监管机构的对话平台,同时积极推进认证内容的本地化。
标准制定六步走。一旦增加新的标准和修改现有标准的需求出现,FPSB的董事会和理事会首先会对提案进行预审,并提出初步意见。在这个过程中,FPSB会充分征询CFP持证人、会员组织、理财客户和其他相关人士的意见。随后,FPSB会邀请全球金融理财领域的顶级专家和学者组成工作小组,由他们列出标准适用的范围并撰写草案。完成的草案会由FPSB会员组织和其下属组织认证委员会审阅并修改。在此后60天的时间里,成员组织可就修改后的草案提出各自进一步的反馈,进行二度修改,此后由认证委员会审阅并批准经再度修改后的草案。最后经由FPSB董事会和理事会核准后,新标准正式生效。
道德标尺护航。CFP资格认证制度之所以能不断受到金融理财从业人员、金融机构和广大消费者的尊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对获得认证的专业人士规定了十分严格的职业道德准则。尽管这些准则不凌驾于法律之上,却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并且在具体操作上还延伸了法律的某些规定。FPSB不仅对客户至上、正直诚信、客观、公正、专业精神、专业胜任、保守秘密及恪尽职守八大基本原则有十分清晰的定义,而且每一原则还有具体的细则。此外,获得国际标委会授权颁发CFP资格证书的当地标委会,都必须根据统一的国际标准,制定并颁布《CFP执业操作准则》、《CFP职业道德准则》和《CFP纪律处分原则和程序》三个文件,以确保“CFP永远以客户利益为行为导向”这一重要理念的落实。
认证内容本地化。本土化是国际标委会所奉行的一项基本原则。金融理财服务的一大特点是,服务内容与所在国家或地区有关税收、遗产、养老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金融市场发展状况紧密相关。因此,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获得CFP资格证书的人员应达到的“4E”标准,而从业者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则应全面考虑当地法律及习惯,由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所授权的当地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自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