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座金色的雪峰傲立在南方的天际,沿着山峰的东经92度一直向南,它所向披靡、势不可挡。
这座雪峰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雅拉香波。
雅拉香波是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一座孤立的大山,海拔6636.8米。山上的冰雪融化成了雅砻河,清澈的河水沿着河谷,在泽当地方汇入雅鲁藏布江,全长70多公里。
雅拉香波和雅砻河,可以说是藏民族、藏族历史、藏族文化的发祥地。
山不在高,水不在长,在这块丰腴的雅砻河谷里,诞生了西藏历史上的第一位赞普、第一座宫殿、第一块农田、第一座佛堂、第一部经书……
那天下午,我们有幸在雅拉香波山脚下的恰噶村巧遇了望果节的队伍。象鼻尖南侧的山谷里一片喧哗,村东的空场地上旗帜招展,我们立刻意识到这就是望果节的巡游队伍了。
我们走近人群,一问才知道,仪式已经进行了快一个上午了。
“望果”是藏语的音译,“望”是“翁卡”,意为“田地”;“果”的意思是“转圈”。“望果”是巡游田野,转庄稼地的意思。这种形式在日喀则地区称为“雅吉”,在林芝西部的农耕地区称为“邦桑”,都是青稞收割大忙前的一次聚会。
八世纪后期,宁玛教派兴盛,“望果”的巡游也带上了使符念咒的色彩。十四世纪时,格鲁教成了西藏的主要教派,“望果”活动又改成了举佛像、诵经文的格鲁派色彩。几千年过去了,古老的“望果”的巡游已经变成了乡间传统的节日,有了赛马、射箭、唱藏戏等各种娱乐活动,至今,西藏各地望果节的形式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西藏各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差别很大,因此望果节的日子,是各地寺院的喇嘛或巫师根据庄稼的成熟期择吉日定的,而且各地的仪式形式也都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到了望果节这一天,人们会集中到村边一片较开阔的空地上,空地中央的煨桑台青烟袅袅,在台边竖起的树干上,装饰着青棵穗、豌豆株和各色彩带。在当地人约定的时刻,喇嘛们吹起法号,敲动法鼓。参加巡游的人们来自村里的每一个家庭,男女老少都穿着鲜亮的盛装。
漫长的队伍里,男人们头戴着名为“才仁金嘎”的皮毛金花帽和新式的礼帽,披挂着佛龛和红色绶带,高举着象征八宝吉祥的旗帜、伞幡。女人们都佩戴着昂贵的嘎乌,展示着家藏的珍贵的珍珠、珊瑚、玉、松石等珠宝。她们手持用各色彩带缠绕着的青棵穗、豌豆株和象征的箭簇,每个女人的背上还背负着用彩带和木板包裹着的经书。而过去是由喇嘛们背着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
在队伍的前面,是村里一名受人尊敬的老汉,老人的头上,顶着黄色的圆盘毡帽。在队伍的后面,有五名武士打扮的男子,他们头戴黑盔;盔上插红旗和羽毛,手持刀剑,随着法号的奏鸣边走边跳,还不断发出高亢的呐喊声。整队完毕,队伍排成圆形,绕场三周后,随着跳神者的指挥,一名喇嘛乘坐马上,率先走向田地,人们随着鼓号的节拍,呼唤着祝福、吉祥的口号,转田巡游开始了。
那天我们和队伍伴随着鼓号的轰响,快乐地绕过他们自己的村子,向山脚下的田地走去。人们驱赶着妖魔,祈祷着丰收,人们在各自的田地摘下三穗青稞,带回去供在家里的谷仓和神龛上,表示已经带回了青稞的灵魂,丰收在望了。每到村口、路口,队伍会接受群众的助威和青棵酒、酥油茶,这时前面的法师便下马煨桑、诵经,为丰收祝福,直到全村的田地都转过。随后,我们在林问草坝上,和家家户户在一起野餐。野餐之后,还有赛马、射箭、歌舞等活动。傍晚,法号再次吹响,人们在法师的祈祷声中开始狂欢,直到酒足饭饱,欢快地结束了一年一度的望果节。
现在西藏人的生活好了,无论从鲜亮的衣着还是从丰满的脸庞上,我们都可以感觉到,改革开放给西藏带来的巨大变化。在他们的队伍里,我们看见了一个新奇的事情,每一个妇女背负的经书上,都放置着一把崭新的雨伞。我们问同行的藏族朋友,他说是防晒或防雨吧。
当然,这仅仅是乡间的传统和仪式,实际上,每到这个时期,西藏和全国各地一样,气象部门都会利用雷达探测雨云,使用高炮防雹。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已覆盖了西藏大半有耕地的乡。在许多地方,驱雹的巫师、求雨的喇嘛已经下岗,有个很好的例子,拉孜县芒普乡乃村的洛桑次旦,曾经是念经驱雹的专业巫师,后来他了解了观云测天知识,学会了使用火箭炮,变成了一个防雹火箭炮的熟练炮手。
在村子通往河谷田地的路口,欢笑的村民给我们披上哈达,把盛满青稞酒的大壶捧到我们的胸前,按照当地的习俗,我们用双手捧满青稞酒,倒进嘴里。
我们一起欢笑着。
在恰嘎村的转田队伍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自在的轻松的气氛,宗教的作用似乎已经变得很淡。
(编辑 林炎)
这座雪峰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雅拉香波。
雅拉香波是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一座孤立的大山,海拔6636.8米。山上的冰雪融化成了雅砻河,清澈的河水沿着河谷,在泽当地方汇入雅鲁藏布江,全长70多公里。
雅拉香波和雅砻河,可以说是藏民族、藏族历史、藏族文化的发祥地。
山不在高,水不在长,在这块丰腴的雅砻河谷里,诞生了西藏历史上的第一位赞普、第一座宫殿、第一块农田、第一座佛堂、第一部经书……
那天下午,我们有幸在雅拉香波山脚下的恰噶村巧遇了望果节的队伍。象鼻尖南侧的山谷里一片喧哗,村东的空场地上旗帜招展,我们立刻意识到这就是望果节的巡游队伍了。
我们走近人群,一问才知道,仪式已经进行了快一个上午了。
“望果”是藏语的音译,“望”是“翁卡”,意为“田地”;“果”的意思是“转圈”。“望果”是巡游田野,转庄稼地的意思。这种形式在日喀则地区称为“雅吉”,在林芝西部的农耕地区称为“邦桑”,都是青稞收割大忙前的一次聚会。
八世纪后期,宁玛教派兴盛,“望果”的巡游也带上了使符念咒的色彩。十四世纪时,格鲁教成了西藏的主要教派,“望果”活动又改成了举佛像、诵经文的格鲁派色彩。几千年过去了,古老的“望果”的巡游已经变成了乡间传统的节日,有了赛马、射箭、唱藏戏等各种娱乐活动,至今,西藏各地望果节的形式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西藏各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差别很大,因此望果节的日子,是各地寺院的喇嘛或巫师根据庄稼的成熟期择吉日定的,而且各地的仪式形式也都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到了望果节这一天,人们会集中到村边一片较开阔的空地上,空地中央的煨桑台青烟袅袅,在台边竖起的树干上,装饰着青棵穗、豌豆株和各色彩带。在当地人约定的时刻,喇嘛们吹起法号,敲动法鼓。参加巡游的人们来自村里的每一个家庭,男女老少都穿着鲜亮的盛装。
漫长的队伍里,男人们头戴着名为“才仁金嘎”的皮毛金花帽和新式的礼帽,披挂着佛龛和红色绶带,高举着象征八宝吉祥的旗帜、伞幡。女人们都佩戴着昂贵的嘎乌,展示着家藏的珍贵的珍珠、珊瑚、玉、松石等珠宝。她们手持用各色彩带缠绕着的青棵穗、豌豆株和象征的箭簇,每个女人的背上还背负着用彩带和木板包裹着的经书。而过去是由喇嘛们背着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
在队伍的前面,是村里一名受人尊敬的老汉,老人的头上,顶着黄色的圆盘毡帽。在队伍的后面,有五名武士打扮的男子,他们头戴黑盔;盔上插红旗和羽毛,手持刀剑,随着法号的奏鸣边走边跳,还不断发出高亢的呐喊声。整队完毕,队伍排成圆形,绕场三周后,随着跳神者的指挥,一名喇嘛乘坐马上,率先走向田地,人们随着鼓号的节拍,呼唤着祝福、吉祥的口号,转田巡游开始了。
那天我们和队伍伴随着鼓号的轰响,快乐地绕过他们自己的村子,向山脚下的田地走去。人们驱赶着妖魔,祈祷着丰收,人们在各自的田地摘下三穗青稞,带回去供在家里的谷仓和神龛上,表示已经带回了青稞的灵魂,丰收在望了。每到村口、路口,队伍会接受群众的助威和青棵酒、酥油茶,这时前面的法师便下马煨桑、诵经,为丰收祝福,直到全村的田地都转过。随后,我们在林问草坝上,和家家户户在一起野餐。野餐之后,还有赛马、射箭、歌舞等活动。傍晚,法号再次吹响,人们在法师的祈祷声中开始狂欢,直到酒足饭饱,欢快地结束了一年一度的望果节。
现在西藏人的生活好了,无论从鲜亮的衣着还是从丰满的脸庞上,我们都可以感觉到,改革开放给西藏带来的巨大变化。在他们的队伍里,我们看见了一个新奇的事情,每一个妇女背负的经书上,都放置着一把崭新的雨伞。我们问同行的藏族朋友,他说是防晒或防雨吧。
当然,这仅仅是乡间的传统和仪式,实际上,每到这个时期,西藏和全国各地一样,气象部门都会利用雷达探测雨云,使用高炮防雹。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已覆盖了西藏大半有耕地的乡。在许多地方,驱雹的巫师、求雨的喇嘛已经下岗,有个很好的例子,拉孜县芒普乡乃村的洛桑次旦,曾经是念经驱雹的专业巫师,后来他了解了观云测天知识,学会了使用火箭炮,变成了一个防雹火箭炮的熟练炮手。
在村子通往河谷田地的路口,欢笑的村民给我们披上哈达,把盛满青稞酒的大壶捧到我们的胸前,按照当地的习俗,我们用双手捧满青稞酒,倒进嘴里。
我们一起欢笑着。
在恰嘎村的转田队伍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自在的轻松的气氛,宗教的作用似乎已经变得很淡。
(编辑 林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