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里学急救

来源 :科技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rr0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知道如何拨打120急救电话吗?你知道什么叫海姆立克急救法吗?在面临突发事件时,你是否知道如何才能用正确的方法逃生避险呢?
  日前,在北京急救科技馆声光电等多媒体高科技手段的帮助下,记者亲身体验了一回急救之旅。而实践的结果表明,急救并不像记者想象的那么简单。
  
  120急救呼叫课
  
  刚进入科技馆,首先要面对的挑战就是如何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在进行互动体验前,投影仪会在该区域的大屏幕上投放动画片进行示范。此后,大屏幕会显示出北京城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的标志性建筑,任你选择其一,从而正式进入情景案例。
  此刻,记者正走在奥林匹克公园内,忽然发现有人倒地不起,于是紧急拨打120。“您好,要救护车吗?”专业调度人员从北京急救中心120调度指挥中心接受呼叫。从未打过急救电话的记者面对这个有些出乎意料的应答有些无所适从。“当然需要了。”在记者给出确定答案后,分流系统将记者转到叫车的平台,然后才逐一询问时间、地点、病人情况等。
  “人在紧张状态下很容易脑子一片空白,无法给出准确信息,有的报警人甚至在调度人员没有问清派车要素,表示可以挂断电话前就匆忙挂机。”北京急救科技馆急救导师徐思勤表示。即使是模拟,也有许多人说不清呼救报警信息,不过,屏幕电子地图会显示出正确呼救的几大要素,急救导师也会在一旁实时指点。而打完电话之后,体验者还可以从大屏幕上看到救护车从距离事发地点最近的急救站出发,呼啸而去,整个急救网络分布、派车流程和行驶线路都不会错过。
  
  模拟心肺复苏
  
  在不远处的互动体验区,设置了三种场景模式,其中一个场景为老人心脏病突发,家人为其做胸部按压。记者根据屏幕提示,跪在地上,开始给地上晕倒的“老头”——一个橡胶人做起了复苏术。“您的姿势正确,请继续坚持。”记者在病人的两胸之间按了5下,得到了屏幕上的“笑脸”表扬。但再继续,屏幕上显示的却是一个“哭脸”:按压欠佳,请作调整。持续的按压让记者感受到急救不仅要手法正确,还得有点力气才行。
  在避险逃生区,还可以通过大屏幕选择燃气中毒、火灾等场景,然后通过踩压力感应踏板,身体就会感受到相对应的刺激,从而体验到紧急状态下人体的反应。这时,大屏幕会通过动画给出几组正确或是错误的应对选项,由参观者做出选择。最后,屏幕会给出正确答案并做出总结。
  在急救科技体验区,价值百万元的高仿真模拟人也让记者大开眼界。这个躺在病床上的“中年男子”,不仅会咳嗽,还会模仿人声呼救,说出自己哪儿不舒服,比如“我感觉自己快要不行了”,“我胸疼得厉害”,如果急救手段正确,他还会微微喘着气说,“我觉得好一点了”。
  这个模拟人还可以接驳各种生命体征监护仪,真实演示心跳消失时的高级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子除颤、心跳减慢时的起搏等急救项目。现在应用于专业医生和医科学生的生命支持技能培训,在北京急救开放日(每月12日)可供市民现场参观。
  此外,参观者可以观看急救知识宣传片,了解急救技术发展史;还能获得“北京急救科技馆市民急救普及读本”——《教你急救》一书,将参观学习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带回家,与亲朋好友共同分享。在“急救有我”留念区内,参观者将通过有趣的体验,自助达成“驾驶急救车、身穿急救服”的愿望。最后,参观者还可以在“急救志愿区”里点燃公益热情,亲身体会北京急救科技馆“行动改变生活,关爱就在身边!”的主题,共同携手,努力成为城市急救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
  
  记者手记:据北京市急救中心介绍,每年,我国有50万人死于心脏病突发心跳骤停猝死,50%以上由于错过了急救的黄金4分钟,死在家中或送往医院途中。此外,一半以上的意外伤害,如果能够得到现场急救,能够避免死亡或伤残。但是,大量的数据与现实案例表明:目前,北京院前医疗抢救的成功率比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北京市民普遍缺乏紧急避险知识。作为中国首个急救主题科技馆,北京急救科技馆的建立不仅填补了国内急救科普展厅的空白,其富有创意的、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以及模拟数字化控制的声光电手段也为提升市民急救意识、传播急救知识、体验急救技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科技平台。
  
  基地档案
  北京急救科技馆
  北京急救科技馆位于北京市前门西大街103号──北京急救中心3层,由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承建,在北京市科委重点科普项目的资助下,于2010年9月21日正式对外开放。北京急救科技馆是中国第一家以急救科普为主题的公益科技馆,填补了当前国内暂无急救科普展厅的空白。科技馆以“提高市民急救意识”为目标,配合北京急救中心“120急救开放日”活动,每月12日免费开放,市民可提前拨打电话预约参观。
其他文献
从“铅与火”、“光与电”到数字化的“0和1”,是印刷产业技术发展和变革的完整路线图。目前,主流的绿色印刷技术包括哪些、这些技术有哪些优缺点、如何实现绿色印刷呢?日前,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蒲嘉陵和许文才教授,该学院教授魏先福和金杨以及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周忠,这5位研究各有侧重的印刷行业专家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对绿色印刷技术作了专业的阐述。    绿色印刷包括印刷的全过程    记者
期刊
怀揣一个创业的梦想    纽曼是1996年成立的,当时,我们几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一穷二白,找朋友借了4万块钱,因为也没有钱注册公司,所以挂靠一家非常小的公司作为一个部门,开始了在北京的创业。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但为什么我们能一路走下来做到今天?我们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拥有自己的公司,希望在北京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抓住机会起死回生    当时,纽曼选择的第一个项目是做录音系统。公司成
期刊
大学作为公共建筑,作为社会和国家教育兴衰的重要部分,不仅承担着大学校园的建设,还承担着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建设工作,一个社会或一个国家既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基,也不能停止发展止步不前。
  本文所研究的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ofVirginia,简称UVA)创建于1819年,至今已有两百年的历史。这所大学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Charlottesville,是美国公认的“第一所真正的州立大学”,最初的8所“公立常春藤”成员之一,也是北美地区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高等院校。它的建校者是
本刊讯“种子是生命,种子是希望,种子也是梦想,希望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生命力旺盛,让北京的农业在这里实现希望,放飞梦想。”2011年7月13日,北京市委常委、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牛有成,在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启动仪式上寄语新成立的科技园。  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在主持活动时介绍,为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北京世界城市建设,深入落实“科技北京”行动计划,按照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总
期刊
农历大年初三,正是合家团聚、共度佳节的时刻。然而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为了对北方地区进行旱情监测,为科技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抗旱减灾提供技术支撑,宋晓宇和同事们却依然在紧张地忙碌着。  记者:近年来,我国遥感技术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具体体现在现代农业方面的作用主要有哪些呢?   宋晓宇:遥感技术为精准农业高效率、低成本的信息获取提
期刊
深藏南极的“冰立方”    2010年底,历时10年、耗资2.71亿美元的“冰立方”(ICOCube)中微子探测器,在寒冷而神秘的南极宣告建成。这一创新型科学探索项目,利用南极极为纯净的古老坚冰层作为“望远镜”,搜寻来自茫茫宇宙空间的高能基本粒子——中微子。  “冰立方”中微子探测器项目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领导,比利时、德国、荷兰、日本、英国、新西兰和瑞典等国家的40多
期刊
乡村振兴建设是我国实现美丽中国的基础建设战略,其中推动乡村的生态振兴和文化振兴是战略规划的重点任务,这两个任务都与乡村人居环境息息相关。另一方面,无障碍环境建设要求将无障碍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中,推广乡村地区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包容性设计作为无障碍设计衍生发展的理念,设计内容和服务对象更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在乡村建设中融入包容性设计,可以将乡村振兴的建设任务与无障碍要求相互结合起来,在前期规划设计中预留建设场地和空间,减少重复的设计与改造建设。
  首先本文通过对住区系统及包容性设计理论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快速增长和当今社会养老转型的压力逐渐使得我国对养老建筑的需求愈发强烈,与这种需求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国目前养老产业的落后。其中养老设施的陈旧以及养老建筑质量低下都成了制约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因素。因此快速且高质量建造老年公寓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的今天,将装配式内装应用到老年公寓填充体内,探索出能够既快速又高质量的建造老年公寓填充体思路是本文的目的。
  本文基于KSI内装部品理论体系将装配式内装用于老年公寓填充体的建设和改造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时代,要实现乡村振兴,实施新农村文化建设,要选择适合的文化内容,确定正确的价值、道德引领。中国祠堂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极为特别的一种文化形式,选择祠堂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一个中心载体,能充分利用祠堂的空间和文化价值,将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
  通过调研发现,在时代的发展下,能保留下来的一部分老祠堂空间也逐渐的被闲置荒废,老祠堂普遍进入了空间衰败的境地,只有极少数祠堂通过功能异化而获得了新的发展,而现代人不知祠堂为何、作何用的比比皆是,许多地区也根本没有祠堂建筑
建筑细部是还原建筑师设计思想,阐释材料、构造、形式之间内在关联的重要途径。湖南大学早期建筑是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重要范本,其细部设计对于近代湖湘建筑师建筑思想研究、湖南大学早期建筑保护与再利用、中国近代转型期建筑细部特征研究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关于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对细部设计研究较少。2013年“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成功申报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