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知道如何拨打120急救电话吗?你知道什么叫海姆立克急救法吗?在面临突发事件时,你是否知道如何才能用正确的方法逃生避险呢?
日前,在北京急救科技馆声光电等多媒体高科技手段的帮助下,记者亲身体验了一回急救之旅。而实践的结果表明,急救并不像记者想象的那么简单。
120急救呼叫课
刚进入科技馆,首先要面对的挑战就是如何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在进行互动体验前,投影仪会在该区域的大屏幕上投放动画片进行示范。此后,大屏幕会显示出北京城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的标志性建筑,任你选择其一,从而正式进入情景案例。
此刻,记者正走在奥林匹克公园内,忽然发现有人倒地不起,于是紧急拨打120。“您好,要救护车吗?”专业调度人员从北京急救中心120调度指挥中心接受呼叫。从未打过急救电话的记者面对这个有些出乎意料的应答有些无所适从。“当然需要了。”在记者给出确定答案后,分流系统将记者转到叫车的平台,然后才逐一询问时间、地点、病人情况等。
“人在紧张状态下很容易脑子一片空白,无法给出准确信息,有的报警人甚至在调度人员没有问清派车要素,表示可以挂断电话前就匆忙挂机。”北京急救科技馆急救导师徐思勤表示。即使是模拟,也有许多人说不清呼救报警信息,不过,屏幕电子地图会显示出正确呼救的几大要素,急救导师也会在一旁实时指点。而打完电话之后,体验者还可以从大屏幕上看到救护车从距离事发地点最近的急救站出发,呼啸而去,整个急救网络分布、派车流程和行驶线路都不会错过。
模拟心肺复苏
在不远处的互动体验区,设置了三种场景模式,其中一个场景为老人心脏病突发,家人为其做胸部按压。记者根据屏幕提示,跪在地上,开始给地上晕倒的“老头”——一个橡胶人做起了复苏术。“您的姿势正确,请继续坚持。”记者在病人的两胸之间按了5下,得到了屏幕上的“笑脸”表扬。但再继续,屏幕上显示的却是一个“哭脸”:按压欠佳,请作调整。持续的按压让记者感受到急救不仅要手法正确,还得有点力气才行。
在避险逃生区,还可以通过大屏幕选择燃气中毒、火灾等场景,然后通过踩压力感应踏板,身体就会感受到相对应的刺激,从而体验到紧急状态下人体的反应。这时,大屏幕会通过动画给出几组正确或是错误的应对选项,由参观者做出选择。最后,屏幕会给出正确答案并做出总结。
在急救科技体验区,价值百万元的高仿真模拟人也让记者大开眼界。这个躺在病床上的“中年男子”,不仅会咳嗽,还会模仿人声呼救,说出自己哪儿不舒服,比如“我感觉自己快要不行了”,“我胸疼得厉害”,如果急救手段正确,他还会微微喘着气说,“我觉得好一点了”。
这个模拟人还可以接驳各种生命体征监护仪,真实演示心跳消失时的高级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子除颤、心跳减慢时的起搏等急救项目。现在应用于专业医生和医科学生的生命支持技能培训,在北京急救开放日(每月12日)可供市民现场参观。
此外,参观者可以观看急救知识宣传片,了解急救技术发展史;还能获得“北京急救科技馆市民急救普及读本”——《教你急救》一书,将参观学习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带回家,与亲朋好友共同分享。在“急救有我”留念区内,参观者将通过有趣的体验,自助达成“驾驶急救车、身穿急救服”的愿望。最后,参观者还可以在“急救志愿区”里点燃公益热情,亲身体会北京急救科技馆“行动改变生活,关爱就在身边!”的主题,共同携手,努力成为城市急救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
记者手记:据北京市急救中心介绍,每年,我国有50万人死于心脏病突发心跳骤停猝死,50%以上由于错过了急救的黄金4分钟,死在家中或送往医院途中。此外,一半以上的意外伤害,如果能够得到现场急救,能够避免死亡或伤残。但是,大量的数据与现实案例表明:目前,北京院前医疗抢救的成功率比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北京市民普遍缺乏紧急避险知识。作为中国首个急救主题科技馆,北京急救科技馆的建立不仅填补了国内急救科普展厅的空白,其富有创意的、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以及模拟数字化控制的声光电手段也为提升市民急救意识、传播急救知识、体验急救技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科技平台。
基地档案
北京急救科技馆
北京急救科技馆位于北京市前门西大街103号──北京急救中心3层,由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承建,在北京市科委重点科普项目的资助下,于2010年9月21日正式对外开放。北京急救科技馆是中国第一家以急救科普为主题的公益科技馆,填补了当前国内暂无急救科普展厅的空白。科技馆以“提高市民急救意识”为目标,配合北京急救中心“120急救开放日”活动,每月12日免费开放,市民可提前拨打电话预约参观。
日前,在北京急救科技馆声光电等多媒体高科技手段的帮助下,记者亲身体验了一回急救之旅。而实践的结果表明,急救并不像记者想象的那么简单。
120急救呼叫课
刚进入科技馆,首先要面对的挑战就是如何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在进行互动体验前,投影仪会在该区域的大屏幕上投放动画片进行示范。此后,大屏幕会显示出北京城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的标志性建筑,任你选择其一,从而正式进入情景案例。
此刻,记者正走在奥林匹克公园内,忽然发现有人倒地不起,于是紧急拨打120。“您好,要救护车吗?”专业调度人员从北京急救中心120调度指挥中心接受呼叫。从未打过急救电话的记者面对这个有些出乎意料的应答有些无所适从。“当然需要了。”在记者给出确定答案后,分流系统将记者转到叫车的平台,然后才逐一询问时间、地点、病人情况等。
“人在紧张状态下很容易脑子一片空白,无法给出准确信息,有的报警人甚至在调度人员没有问清派车要素,表示可以挂断电话前就匆忙挂机。”北京急救科技馆急救导师徐思勤表示。即使是模拟,也有许多人说不清呼救报警信息,不过,屏幕电子地图会显示出正确呼救的几大要素,急救导师也会在一旁实时指点。而打完电话之后,体验者还可以从大屏幕上看到救护车从距离事发地点最近的急救站出发,呼啸而去,整个急救网络分布、派车流程和行驶线路都不会错过。
模拟心肺复苏
在不远处的互动体验区,设置了三种场景模式,其中一个场景为老人心脏病突发,家人为其做胸部按压。记者根据屏幕提示,跪在地上,开始给地上晕倒的“老头”——一个橡胶人做起了复苏术。“您的姿势正确,请继续坚持。”记者在病人的两胸之间按了5下,得到了屏幕上的“笑脸”表扬。但再继续,屏幕上显示的却是一个“哭脸”:按压欠佳,请作调整。持续的按压让记者感受到急救不仅要手法正确,还得有点力气才行。
在避险逃生区,还可以通过大屏幕选择燃气中毒、火灾等场景,然后通过踩压力感应踏板,身体就会感受到相对应的刺激,从而体验到紧急状态下人体的反应。这时,大屏幕会通过动画给出几组正确或是错误的应对选项,由参观者做出选择。最后,屏幕会给出正确答案并做出总结。
在急救科技体验区,价值百万元的高仿真模拟人也让记者大开眼界。这个躺在病床上的“中年男子”,不仅会咳嗽,还会模仿人声呼救,说出自己哪儿不舒服,比如“我感觉自己快要不行了”,“我胸疼得厉害”,如果急救手段正确,他还会微微喘着气说,“我觉得好一点了”。
这个模拟人还可以接驳各种生命体征监护仪,真实演示心跳消失时的高级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子除颤、心跳减慢时的起搏等急救项目。现在应用于专业医生和医科学生的生命支持技能培训,在北京急救开放日(每月12日)可供市民现场参观。
此外,参观者可以观看急救知识宣传片,了解急救技术发展史;还能获得“北京急救科技馆市民急救普及读本”——《教你急救》一书,将参观学习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带回家,与亲朋好友共同分享。在“急救有我”留念区内,参观者将通过有趣的体验,自助达成“驾驶急救车、身穿急救服”的愿望。最后,参观者还可以在“急救志愿区”里点燃公益热情,亲身体会北京急救科技馆“行动改变生活,关爱就在身边!”的主题,共同携手,努力成为城市急救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
记者手记:据北京市急救中心介绍,每年,我国有50万人死于心脏病突发心跳骤停猝死,50%以上由于错过了急救的黄金4分钟,死在家中或送往医院途中。此外,一半以上的意外伤害,如果能够得到现场急救,能够避免死亡或伤残。但是,大量的数据与现实案例表明:目前,北京院前医疗抢救的成功率比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北京市民普遍缺乏紧急避险知识。作为中国首个急救主题科技馆,北京急救科技馆的建立不仅填补了国内急救科普展厅的空白,其富有创意的、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以及模拟数字化控制的声光电手段也为提升市民急救意识、传播急救知识、体验急救技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科技平台。
基地档案
北京急救科技馆
北京急救科技馆位于北京市前门西大街103号──北京急救中心3层,由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承建,在北京市科委重点科普项目的资助下,于2010年9月21日正式对外开放。北京急救科技馆是中国第一家以急救科普为主题的公益科技馆,填补了当前国内暂无急救科普展厅的空白。科技馆以“提高市民急救意识”为目标,配合北京急救中心“120急救开放日”活动,每月12日免费开放,市民可提前拨打电话预约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