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模拟试卷(新课标卷)

来源 :数理化学习·高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i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图114.在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同一位置沿着同一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们速度的平方随位移变化的图象如图1所示,则()
   (A)甲车的加速度比乙车的加速度大
  (B) 在x=0.5 m处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
  (C)在x=0.5 m处甲乙两车相遇
  (D)在x=1.0 m处甲乙两车相遇
  图215. 如图2所示,轻绳下端拴接一小球,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用外力 将小球沿圆弧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拉到虚线位置,F始终沿轨迹切线方向,轻绳中的拉力为T.则()
  (A)F保持不变, T逐渐增大
  (B) F逐渐减小, T逐渐增大
  (C) F逐渐增大, T逐渐减小
  (D) F与T的合力逐渐增大
  图216.如图2,一行星绕恒星做圆周运动,由天文观测可得:其运动周期为T,速度为v,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恒星的质量为v3T2πG
  (B) 恒星的质量为4πv3GT2
   (C) 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为vT2π
  (D) 行星运动的加速度为2πvT
  17.悬崖跳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极限运动,需要运动员具有非凡的胆量和过硬的技术.跳水运动员进入水中后受到水的阻力而做减速运动,设质量为 的运动员刚入水时的速度为 ,水对他的阻力大小恒为 ,那么在他减速下降深度为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A) 他的动能减少了(F-mg)h
  (B) 他的重力势能减小了mgh-12mv2
  (C) 他的机械能减少了Fh
  (D) 他的机械能减少了 mgh
  图318.如图3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n1∶n2=4∶1,原线圈a、b间接一电压为U=2202sin100πt(V)的交流电源,灯泡L标有“36 V、18 W” ,当滑动变阻器及的滑片处在某位置时,电流表示数为0.25 A,灯泡L刚好正常发光,则()
  (A) 滑动变阻器 消耗的功率为36 W
  (B) 定值电阻 的电阻值为19 Ω
  (C) 流过灯泡 的交变电流频率为25 Hz
  (D) 将滑动变阻器 的滑片向上滑时,灯泡L的亮度变暗
  图419. 如图4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固定的光滑椭圆大环,其长轴长BD=4L、短轴长AC=2L. 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上端固定在大环的中心O,下端连接一个质量为q、电荷量为 、可视为质点的小环,小环刚好套在大环上且与 大环及弹簧绝缘,整个装置处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将小环从 点由静止释放,小环运动到 点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小环在A、B两点时弹簧的形变量大小相等.则()
  (A) 小环从 点运动到 点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一直增大
  (B) 小环从 点运动到 点的过程中,小环的电势能一直减小
  (C) 电场强度的大小E=mgq
  (D) 小环在 点时受到大环对它的弹力大小E=mgq
  图520.如图5所示,在长方形 区域内有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 ,一带电粒子从 的中点垂直于电场和磁场方向射入,恰沿直线从 边的中点 射出,若撤去电场,则粒子从 点射出且射出时的动能为 ;若撤去磁场,则粒子射出时的动能为(重力不计)()
  (A) EK(B)2 EK(C) 4EK (D) 5EK
  21.如图6所示,有一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区域,其斜边长为2L,高为L.在该区域内分布着如图所示的磁场,左侧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右侧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一边长为L、总电阻为R的正方形导线框abcd,从图示位置开始沿x轴正方向以速度v匀速穿过磁场区域.取沿顺时针的感应电流方向为正,由图乙中表示线框中电流i随bc边的位置坐标 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图6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6分)如图7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他将光电门固定在长木板上的B点,用不同重物通过细线拉同一小车,每次小车都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释放.
  图7(1)若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7所示, 则d=cm.
  (2)平衡摩擦力后进行实验,实验中可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与重物重力大小相等,则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重物重力与AB的距离的乘积;测出多组重物的质量m和对应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图象.
  (A) Δt-m(B) Δt2m (C)m-1Δt(D) m-1Δt2
  23.(9分)测量电源的电动势E及内阻r(E约为4.5 V,r约为1.5 Ω).
  器材:量程3 V的理想电压表V,量程0.5 A的电流表 (内阻RA=4 Ω),滑线变阻器R,电键K,导线若干.
  ①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图中各无件需用题目中给出的符号或字母标出.
  ②实验中,当电流表读数为I1时,电压表读数为U1;当电流表读数为 时,电压表读数为I2.则可以求出U2,则可以求出E=, r= .(用I1,I2,U1,U2及RA表示)
  24. (14分)如图甲所示,“”形线框竖直放置,电阻不计.匀强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一个质量为 ,阻值为 的光滑导体棒 ,紧贴线框下滑,所达到的最大速度为 .现将该线框和磁场同时旋转一个角度放置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8乙所示.
  (1)在斜面上导体棒由静止释放,在下滑过程中,线框一直处于静止状态,求导体棒的最大速度;
  (2)导体棒在下滑过程中线框保持静止,求线框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所满足的条件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3)现用一个恒力F=2mgsinθ沿斜面向上由静止开始拉导体棒,通过距离s时导体棒已经做匀速运动,线框保持不动,求此过程中导体棒上产生的焦耳热.
  图8图925.(18分)如图9所示,水平地面和半径R=0.5 m的半圆轨道面PTQ均光滑,质量M=1 kg,长L=4 m的小车放在地面上,右端点与墙壁的距离为s=3 m,小车上表面与半圆轨道最低点P的切线相平,现有一质量m=2 kg的 滑块(可视为质点)以v0=6 m/s的水平初速度滑上小车左端,带动小车向右运动,小车与墙壁碰撞时即被粘在墙壁上,已知滑块与小车上表面的动摩擦因数μ=0.2,取g=10 m/s2.
  (1)求小车与墙壁碰撞时滑块的速率;
  (2 )求滑块到达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若圆轨道的半径可变但最低点P不变,为使滑块在圆轨道内滑动的过程中不脱离轨道,求半圆轨道半径的取值范围.
  (二)选做题(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选做的第一题计分.共45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氧气分子的体积和氧气的摩尔体积,可求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B) 气体对器壁有压力,说明气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C) 对—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其温度升高其体积可能减小
   (D) 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外界对其做功,其内能一定增加
  图10(2)(9分)如图10所示,两端开口的气缸水平固定,A、B是两个厚度不计的活塞,面积分别为S1=20 cm2,S2=10 cm2,它们之间用一根细杆连接,B通过水平细绳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与质量为M的重物C连接,静止时气缸中的空气压强p1=1.2 atm,温度T1=600 K,气缸两部分的气柱长均为L.已知大气压强P0=1 atm=1×105 Pa,取g=10 m/s2,缸内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不计摩擦.求:
   ①重物C的质量M是多少?
   ②降低气缸中气体的温度,活塞A将向右移动,在某温度下活塞A靠近D处时处于平衡,此时缸内气体的温度是多少?
  图1134.[物理——选修3-4](15分)(1)(5分) 如图11所示,沿 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为一正弦曲线,其波速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图示时刻开始,质点b比质点a先到平衡位置
  (B) 从图示时刻开始,经0.01 s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0.4 m
  (C) 若该波波源从0点沿 轴正向运动,则在x=2000 m处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将小于50 Hz
  (D)若该波传播中遇到宽约 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图12(2)(10分)如图12所示,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R,折射率为2,直径 与屏幕垂直并接触于B点.激光束a以入射角i=30°射向半圆玻璃砖的圆心I,结果屏幕MN上出现两个光斑.求两个光斑之间的距离L.
  35.[物理——选修3-5] (15分)
  (1)(5分)在氢原子光谱中,电子从较高能级跃迁到 能级发出的谱线属于巴尔末系.若一群氢原子自发跃迁时发出的谱线中只有两条属于巴尔末系,则这群氢原子自发跃迁时最多可能发出多少条不同频率的谱线()
  (A)2 (B) 5 (C) 4 (D) 6
  图13(2)(9分)如图13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静置一长为L的木板B,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置于木板B的右端,另有一个与木板B完全相同的木板C以初速度v向右运动与木板B发生正碰,碰后木板B与C立即粘连在一起.A、B、C的质量皆为m,重力加速度为g.
  ①求木板A的最大速度;
  ②若要求物块A不会掉在水平面上,则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至少是多大.
  参考答案
  14.(A)(B)15. (C)16.(B)17.(A)(C)18.(B)19.(B)20.(D)21.(D)
  22.(6分)(1)1.170 (3分) (2)D (3分)
  图1423.①如图14(4分)②E=I2U1-I1U2I2-I1(2分)r=U1-U2I2-I1-RA (3分)24.解析:(1) 线框竖直时,对导体棒
  E=BLv、I=ER、mg=BIL=B2L2vR
  同理,导体棒在斜面上下滑速度最大时: mgsinθ=BI1L=b2L2v1R
  解得:v1=vsinθ
   (2)设线框的质量为M,当AB速度最大时,线框受到沿斜面向下的安培力最大,要使线框静止不动,则:
  Mgsinθ+F安≤fmax
   即:Mgsinθ+mgsinθ≤μ(M+m)gcosθ
  解得: μ≥tanθ
  (3)当导体棒匀速运动时: F=2mgsinθ=mgsinθ+F安′
  F安′=GI2L=B2L2v2R
   由功能关系可得:FS=mgSsinθ+12mv22+Q
   联立可得:Q=mgSsinθ-12mv2sin2θ
  25.解析:(1)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滑块: -μmg=ma1
   对小车: μmg=Ma2
  当滑块相对小车静止时,两者的速度相等,即: v0+a1t+a2t
   滑块的位移:s1=v0t+12a1t2
  小车的位移:s2=12a2t2
  因Δs=s1-s2=3mL,且S2=2mS,说明小车与墙壁碰撞前滑块与小车已有共同速度.
  故小车与墙壁碰撞时的速度为: v1=4 m/s.
  (2 )滑块到达P点时的速度为vP,由动能定理得: -μmg(L-Δs)=12mv2P-12mv21,N-mg=mv2PR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N′=N=68 N,方向竖直向下.
  (3)若滑块恰能滑过圆的最高点,设滑至最高点的速率为vQ,临界条件为:mg=mv2QR
   由动能定理得:-2mgRm=mv2Q2-mv2P2
   解得: Rm=0.24 m
  若滑块恰好滑至14圆弧到达 点时速度为零,则滑块也能沿圆轨道运动而不脱离圆轨道:
  由动能定理得:-mgRmin=0-mv2P2.
   解得: Rmin=0.6 m
  为使滑块在圆轨道内滑动的过程中不脱离轨道,则半圆轨道的半径必须满足:R≤0.24 m或R≥0.6 m.
  33.[物理——选修3-3](15分)
  (1)(16分)(C)(2)活塞整体受力平衡:
  p1S1+p0S2=p0S1+p1S2+Mg(2分)
  代入数据,得:M=20 kg (2分)
  后来,力的平衡方程没变,所以气体的压强没变.(2分)
  等压变化过程:(S1+S2)LT1=2S2LT2 (2分)
  代入数据,得:T2=400 K (1分)34. [物理——选修3-4](15分)
  (1) (B)(D)
  (2) 入射光线一部分折射,一部分反射,设折射光线在屏幕上形成的光斑距B点的距离为L1,反射光线在屏幕上形成的光斑距B点的距离为L2,折射角为r,
  由折射定律sinrsini=n,得r=45°(2分)L1=R(2分)
  由反射定律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L2=Rtan60°=3R(3分)
  L=L1+L2=(3+1)R (3分)
  35.[物理——选修3-5] (15分)
  (1)(D)(2)解析:①C与B相碰后的瞬间,B有最大速度v0,由动量守恒定律
  mv=2mvB(2分)
  解得木块B最大速度vB=12v(1分)
  ②设最终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mv=3mv′(2分)
  由能量守恒定律
  12×2mv2B-12×3mv′2=2μmgL(2分)
   解得:μ=v224gL(2分)[河南省巩义市巩义中学 (451200)]
  
其他文献
待定系数法是数学解题的重要方法,应用极其广泛.在利用均值不等式和柯西不等式来证明不等式或求最值时,为了使所有不等式中的等号都能成立,有时要引入若干个待定常数来满足这些等式,将不等式和最值问题转化为等式问题来解决,最后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例1 已知x,y∈R+且1x+2y=3,求x2+y2的最小值.  解:引入大于零的待定常数项 ,由三元均值不等式得x2+y2+3λ=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是亚太地区目前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也是中国迄今唯一参加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目前中国对外贸易的80﹪左右,引进外资的90﹪左右都集中在亚太地区.APE
振动和波是每年高考的选做题选修3-4必考内容,为一道6分的选择题.由于波动问题(包含质点的振动) 的抽象性,设问的多样性,答案的多解性,同学们学习振动和波存在一定的困难.笔者在分析了近几年全国各套试卷中“振动和波”试题后,探讨2014年高考“振动和波”的命题趋势.  一、“先传后振”型  图1例1位于原点的波源在t=0开始沿y轴做简谐运动,它激起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t1时刻,波的图象如图1所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