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实现定量化分析温、光和水资源对果树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成龄骏枣树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校正WOFOST模型的枣树生长和水分运移模拟方法。利用2016和2017年的田间试验观测数据,重点校正WOFOST模型的物候学发育、初始化、绿叶、CO2同化、干物质分配、呼吸作用和水分利用参数。在田间尺度,完成总地上生物量(TAGP)、叶面积指数(LAI)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动态模拟和精度验证;在县域尺度,使用55
【机 构】
: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新疆南疆农业信息化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501314),兵团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2018CB0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实现定量化分析温、光和水资源对果树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成龄骏枣树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校正WOFOST模型的枣树生长和水分运移模拟方法。利用2016和2017年的田间试验观测数据,重点校正WOFOST模型的物候学发育、初始化、绿叶、CO2同化、干物质分配、呼吸作用和水分利用参数。在田间尺度,完成总地上生物量(TAGP)、叶面积指数(LAI)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动态模拟和精度验证;在县域尺度,使用55个果园的最大LAI、单产、实际蒸散量(ETa)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数据评价模型区域尺度的模拟性能。结
其他文献
乡村人口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人口总量及其结构的变化将会深刻地重塑乡村形态。未来,合作社的发展要着眼于乡村人口及结构变化。首先,合作社发展要着眼于乡村人口总量的减少。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总量为50979万人,占比为36.11%。
在适播期内播种是促进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管理技术。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小麦高产优质主产区的冬小麦产量,本研究选取黄淮海和江淮地区作为研究区,并在研究区内选择3个代表站点,利用DSSATCERES-Wheat模型在基准时段和未来40年分别开展了4种典型浓度路径的温室气体排放气候情景(RCPs)、51个播期处理的模型模拟试验,以明确未来冬小麦生育期内气候要素和最适播期变化特征,定量分析采用最适播期管理措施对冬小麦的增产效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未来冬小麦生育期内气候特征呈现暖干化的趋势;冬小麦生
合理的播期是实现再生稻两季高产优质的基础。笔者主要从生育期、产量、农艺性状、源库关系、腋芽萌发及米质等6个方面综述了播期对再生稻生长的影响,并总结出湖南不同生育期再生稻品种的适宜播期。针对当前播期研究的薄弱环节,对再生稻播期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石板岩镇位于河南省林州市西北20公里处的南太行山深处,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石板岩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做好“水文章”,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转变、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转变,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
开展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监测预报研究对于指导农户调优栽培、企业分类收储、期货小麦价格、进口政策调整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冬小麦主产区(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多层线性预测模型,并实现了2019年冬小麦蛋白质含量预报。为了解决预测模型在年际扩展和空间扩展存在偏差的问题,在蛋白质含量估算模型中考虑了气象因素(温度、降水、辐射量)、冬小麦筋型、抽穗
目前对玉米出苗动态检测监测主要是依靠人工观测,耗时耗力且只能选择小的样方估算整体出苗情况。为解决人工出苗动态管理不精准的问题,实现田间精细化管理,本研究以田间作物表型高通量采集平台获取的高时序可见光图像和无人机平台获取的可见光图像两种数据源构建了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玉米出苗过程图像数据集。考虑到田间存在环境背景复杂、光照不均等因素,在传统FasterR-CNN的基础上构建残差单元,使用ResNet50作为新的特征提取网络来对FasterR-CNN进行优化,首先实现对复杂田间环境下玉米出苗识别和计数;进而基于表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实践中,不少农民合作社党员带头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合作社牵头成立党支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探索出一条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党的工作与农民致富有效结合的新路径。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中央决定表彰一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其中,来自合作社的邢青松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潘国平、陈林根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本期特刊发3位共产党员的奋斗事迹以飨读者。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富华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健全生产规程,统一技术指导,实行全程追溯,创建“泗河源”商标,实现了瓜菜优质标准化生产;通过成立联合社抱团发展,带动了瓜菜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促进合作社成员致富增收。
以引进的荃9311A、美11S、华丰5954A和自育142S、T6841S、良1S等6个中籼类型不育系,与LR522、LR523、LR5321、LR352H等4个自育恢复系两两配组得到24个杂交水稻组合,将其一分为二作中稻迟熟一组和中稻迟熟二组(原一季晚稻组)种植,通过大米食味计对各组合的大米食味分、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食味分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食味分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杂交稻作中稻迟熟二组种植其食味分显著高于作中稻迟熟一组种植。利用大米食味计可初步判断
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传统的农业干旱监测主要是基于气象和水文数据,虽然能提供监测点上较为精确的干旱监测结果,但是在监测面上的农业干旱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目前在轨的卫星传感器感测的电磁波段涵盖了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和微波等波段,为区域尺度农业干旱监测提供了新的手段。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获得的丰富地表信息进行农业干旱监测和预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从遥感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