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IUC患者应用品牌圈对减少意外拔除气管插管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ICU气管插管患者305例,随机分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与应用品管圈护理(观察组)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意外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实施ICU患者意外拔除气管插管管理,可防范不良事件发生,确保临床安全。
关键词:品管圈;意外拔管;ICU管理
意外拔除气管插管也被称为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患者未经医护人员同意,即自行将插管拔除,或因其他因素导致的插管脱落,是有创机械通气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品质管理圈,又称品管圈,是同一部门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成员以自我启发、相互启发为原则,采用品质统计手法作为工作,对自己工作场所进行的质量管理品项进行分析,并解决存在的问题[1]。我院通过组织品管圈活动,并应用于ICU患者服务中,探讨其对减少意外拔除气管插管管理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05例ICU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194例,女性111例,患者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9.7±8.7)岁;根据随机的原则,將患者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n=152例)与应用品牌管圈护理(观察组,n=15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应用品管圈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成立品管圈
2013年3月成立品管圈,在ICU护士及护士长中随机抽取7人作为圈内成员,圈成员年龄26~32岁,平均年龄(29.1±4.8)岁,成员学历为大专及本科。由投票选出圈长,护士长担任辅导员,每周至少召开一次圈例会,对本周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不足,对不足之处进行剖析,提出解决方法;鼓励优秀,加以学习。
1.2.2方法
根据品管圈管理公式计算目标为将ICU意外拔管率降低至2.8%及以下。圈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列举、总结。对ICU患者发生意外拔除气管插管的原因从患者因素、护理因素、导管因素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论为镇静不足、无有效约束、医护人员不在场、固定不牢、拔管延迟、操作失误是发生意外拔管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因素,给予制定改进对策。
首先,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提高思想认识。以降低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作为圈小组活动目标,通过培训的形式,提高圈成员认识,并掌握防范方法;培训内容包括ICU高危管路与管路风险评估,意外拔管事件发生原因及其防范措施,镇静实施及方法管理,同时针对发生的意外拔管事件进行讨论,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给予改进。
合理运用镇静药物,预防意外拔管事件的发生。镇静的程度以呼唤可醒为宜,采用间断使用或在按需的基础上调整剂量的方法,给予患者针对性用药,达到镇静的目的。圈内护理人员每2~4h对患者的镇静程度进行评分,给予调节。
改进约束方法,有效约束患者。对于有拔管倾向的患者给予固定四肢,约束带放置位置不宜离头太近,避免接触插管;约束带内放置棉垫、优质棉布料,减少约束带对患者四肢的磨伤;患者更换体位时,可拉住患者手,防止暂时解除约束而发生自行拔管;固定气管插管或行口腔护理时,应由两位护士进行操作;在易发生意外拔管的时间,如晚23:00~2:00,早6:00~8:00时,及交接班前后,应加强对患者的看护,观察气管插管深度,及时发现,并预防患者拔管。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与清醒的气管插管患者保持有效沟通,可利用写字板、制作可表达患者各种意图的图片、物品等,尽量满足患者需求,给予患者眼神、表情、言语等鼓励。
每日定时对患者病情及管道进行评估,如自主呼吸实验成功,且平稳,患者停机2h后血气分析正常,咳嗽有力,可拔除导管 [2]。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长及住院期间意外拔管发生率,采用自制护理工作满意调查表,让患者家属进行填写,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1.3疗效判定标准
自制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调查重点在于患者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意外拔管)发生及处理情况,家属对整体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分为三个评量度: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意外拔管为4例次,发生率为2.6%,低于目标值,对照组发生意外拔管18例次,发生率为11.8%;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长(11.4±5.7)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长(19.4±5.7)d;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2%(141/15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2%(125/152)。观察组意外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下表1、2。
表1 两组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对比情况表
组别 例数 意外拔管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 153 4(2.6)* 141(92.2)*
对照组 152 18(11.8) 125(82.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对比情况表
组别 例数 平均住院时间(d) 机械通气时间(d)
观察组 153 11.4±5.7* 6.4±2.4*
对照组 152 19.4±5.7 8.2±2.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气管插管是ICU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操作,但插管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易造成患者烦躁不安,导致意外拔管事件的发生,意外拔管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增加治疗费用,严重还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品管圈活动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发生意外拔管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通过定期(每周)的分析与评估活动,提高护士对气管插管原因的了解度及预防方法的掌握程度[3]。
本组研究中,通过应用品管圈,有效地将意外拔管发生率降低至目标值以下,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患者住院时长、机械通气时间、护理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由此表明,实施ICU患者意外拔除气管插管管理,可防范不良事件发生,确保临床安全,在降低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提高护理质量方面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潘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5):11-14.
[2] 黄彩云,覃红梅. 品管圈在降低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8(15):47-49.
[3] 梅伟乐,郑丽亚.品管圈在ICU降低机械通气意外拔管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5):4372-4373
关键词:品管圈;意外拔管;ICU管理
意外拔除气管插管也被称为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患者未经医护人员同意,即自行将插管拔除,或因其他因素导致的插管脱落,是有创机械通气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品质管理圈,又称品管圈,是同一部门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成员以自我启发、相互启发为原则,采用品质统计手法作为工作,对自己工作场所进行的质量管理品项进行分析,并解决存在的问题[1]。我院通过组织品管圈活动,并应用于ICU患者服务中,探讨其对减少意外拔除气管插管管理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05例ICU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194例,女性111例,患者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9.7±8.7)岁;根据随机的原则,將患者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n=152例)与应用品牌管圈护理(观察组,n=15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应用品管圈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成立品管圈
2013年3月成立品管圈,在ICU护士及护士长中随机抽取7人作为圈内成员,圈成员年龄26~32岁,平均年龄(29.1±4.8)岁,成员学历为大专及本科。由投票选出圈长,护士长担任辅导员,每周至少召开一次圈例会,对本周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不足,对不足之处进行剖析,提出解决方法;鼓励优秀,加以学习。
1.2.2方法
根据品管圈管理公式计算目标为将ICU意外拔管率降低至2.8%及以下。圈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列举、总结。对ICU患者发生意外拔除气管插管的原因从患者因素、护理因素、导管因素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论为镇静不足、无有效约束、医护人员不在场、固定不牢、拔管延迟、操作失误是发生意外拔管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因素,给予制定改进对策。
首先,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提高思想认识。以降低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作为圈小组活动目标,通过培训的形式,提高圈成员认识,并掌握防范方法;培训内容包括ICU高危管路与管路风险评估,意外拔管事件发生原因及其防范措施,镇静实施及方法管理,同时针对发生的意外拔管事件进行讨论,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给予改进。
合理运用镇静药物,预防意外拔管事件的发生。镇静的程度以呼唤可醒为宜,采用间断使用或在按需的基础上调整剂量的方法,给予患者针对性用药,达到镇静的目的。圈内护理人员每2~4h对患者的镇静程度进行评分,给予调节。
改进约束方法,有效约束患者。对于有拔管倾向的患者给予固定四肢,约束带放置位置不宜离头太近,避免接触插管;约束带内放置棉垫、优质棉布料,减少约束带对患者四肢的磨伤;患者更换体位时,可拉住患者手,防止暂时解除约束而发生自行拔管;固定气管插管或行口腔护理时,应由两位护士进行操作;在易发生意外拔管的时间,如晚23:00~2:00,早6:00~8:00时,及交接班前后,应加强对患者的看护,观察气管插管深度,及时发现,并预防患者拔管。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与清醒的气管插管患者保持有效沟通,可利用写字板、制作可表达患者各种意图的图片、物品等,尽量满足患者需求,给予患者眼神、表情、言语等鼓励。
每日定时对患者病情及管道进行评估,如自主呼吸实验成功,且平稳,患者停机2h后血气分析正常,咳嗽有力,可拔除导管 [2]。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长及住院期间意外拔管发生率,采用自制护理工作满意调查表,让患者家属进行填写,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1.3疗效判定标准
自制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调查重点在于患者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意外拔管)发生及处理情况,家属对整体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分为三个评量度: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意外拔管为4例次,发生率为2.6%,低于目标值,对照组发生意外拔管18例次,发生率为11.8%;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长(11.4±5.7)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长(19.4±5.7)d;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2%(141/15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2%(125/152)。观察组意外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下表1、2。
表1 两组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对比情况表
组别 例数 意外拔管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 153 4(2.6)* 141(92.2)*
对照组 152 18(11.8) 125(82.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对比情况表
组别 例数 平均住院时间(d) 机械通气时间(d)
观察组 153 11.4±5.7* 6.4±2.4*
对照组 152 19.4±5.7 8.2±2.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气管插管是ICU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操作,但插管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易造成患者烦躁不安,导致意外拔管事件的发生,意外拔管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增加治疗费用,严重还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品管圈活动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发生意外拔管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通过定期(每周)的分析与评估活动,提高护士对气管插管原因的了解度及预防方法的掌握程度[3]。
本组研究中,通过应用品管圈,有效地将意外拔管发生率降低至目标值以下,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患者住院时长、机械通气时间、护理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由此表明,实施ICU患者意外拔除气管插管管理,可防范不良事件发生,确保临床安全,在降低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提高护理质量方面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潘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5):11-14.
[2] 黄彩云,覃红梅. 品管圈在降低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8(15):47-49.
[3] 梅伟乐,郑丽亚.品管圈在ICU降低机械通气意外拔管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5):4372-4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