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右江流域壮族文学艺术的审美人类学思考

来源 :柳州师专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e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域文学艺术的研究已经较早被学者们广泛关注,但关于右江流域壮族文学艺术的审美人类学研究目前尚少关注。右江流域的壮族在生产生活劳动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学艺术,它们集中地展现了这一流域壮族民众的精神情感、道德传统和个性特征,以及壮族文化的凝聚力、亲和力,也是当下壮族地区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民族根基。对这一民间审美文化进行调查、研究和阐扬,有利于保护和发展壮族文学艺术,为“新理性”人文重建提供文化保障和智力支持。
其他文献
大型新编历史桂剧《灵渠长歌》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我们从其身上不仅获得了视觉盛宴的艺术审美感受,更重要的是桂剧的传承与发展的启示。本文不同于传统的艺术解读,而是另辟蹊径,从
一、李同孚先生简历李同孚先生是湖南湘潭人,1925年7月12日出生,1947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曾师从于国际著名的数学家陈省身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数学家、北京大学数
以浙江省某高职院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即时通讯工具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师生交流、信息资源共享、在线讨论学习均与教学效果呈正相关关系
骈文于刘宋时期,首开大量用典之风,这在骈文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颜延之、鲍照,是这时期骈文大量用典的杰出代表,而谢灵运、谢庄等人,则相对较少。骈文用典,自此愈演愈烈,至于梁陈
对目前国内高校采用的学分绩点设定形式进行归纳,分析了“段一点”型绩点表示法、“点一点”型绩点表示法和“标准分”型绩点表示法等三种绩点设定形式的优点和不足,指出“标准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反映现实世界空间形式,表达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学科,其自身内部是在一定的矛盾统一体相互作用而不断发生和发展的。在这一过程中,高等数学的发展也遵循自身
圣经的文学元典地位得到众多西方和国内学者的论证和首肯,圣经的文学批评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多角度的审视;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学者们共同认识到,对圣经的普遍无知会影响学生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有效支持。农民的金融发展权是具有人权属性的权利。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供给不足问题,农民金融发展权的实现面临各种障碍,而根源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