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崩溃、股价腰斩,她面对的究竟是何种危机?
调查结果迟迟不公布、拜会市长吃闭门羹、正名之后媒体却不予配合……重重困难之前,她又是怎样夺回光明的“新鲜”之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面对生死攸关的中国名牌评选,她又如何临危一搏,让评委尽释前嫌?
原光明乳业董事长王佳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示那段坎坷历程中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相对于我在光明的15年职业生涯,两个月的时间不过是弹指之间。然而,从2005年6月初到7月底的这两个月,我和光明却经历了有史以来的最大考验。突如其来的“回收奶”事件几乎让市场分崩离析,之后的“中国名牌”风波又差点让光明的品牌形象付诸流水。意想不到的危机和接踵而至的考验,迫使我不得不在短短55天之内两次上演“绝地大营救”。
1%的变数,潜流化为怒涛
事情的起因要回溯到2004年。
在社会媒体眼里,2004年简直堪称乳制品行业的“丑闻年”:有伊利“教父”之称的郑俊怀被拘;蒙牛外资套现减持;北京三元巨亏,总经理郭维健辞职……而年初曝出的“阜阳杀婴奶粉事件”,更是一次波及到整个行业的巨震。我原本认为以光明的实力和底气,完全能够在风暴之外独善其身,谁知在表面的平静之下,一股意想不到的潜流已经悄然爬上了光明的城脚。
2005年6月6日上午10点,我像平常一样来到公司,一切都还很平静,丝毫见不到风浪将起的预兆。当我开始处理日常事务时,得知昨晚郑州当地电视台以《名牌牛奶如此制造》为题,报道了光明在郑州刚成立一年多的合作伙伴“光明山盟”从市场上回收过期变质牛奶重新处理后销售的新闻。而当天的郑州《东方今报》也同时刊登了一篇名为《变质光明牛奶返厂加工再销售黑幕》的跟踪报道。
尽管标题耸动,但出于对合作伙伴和光明管控体系的信心,我对于这些新闻嗤之以鼻。但为了慎重起见,我还是请一位副总经理牵头组成危机处理小组,全力处理此事。当天下午,初步调查的情况并没有出乎我的意料。此外我还得知,郑州市政府组织了由郑州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牵头的联合调查组进驻光明山盟,展开全面调查。为了更好地配合政府,我又安排了专人前往郑州,争取在郑州政府领导下积极处理好此事。通常情况下,发生此类莫须有事件后,经过媒体公关和政府协调,99%的事件都能顺利处理掉,变数最多只有1%。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大大出乎所有光明人的预料。从2004年延续而来的牛奶丑闻风波,以及2005年因苏丹红事件、雀巢奶粉超标事件而引起的质量问题,使得社会大众的神经异常敏感,再加上互联网的广泛传播,波澜不惊的潜流演变成了汹涌的怒涛,积聚的势能在山盟事件之后完全爆发。
6月7日,部分报纸开始转载《东方今报》的报道,我们接到的消费者咨询电话明显增多;6月8日,报纸、网站上报道光明变质牛奶的文章开始铺天盖地而来,当晚光明在各地的工厂都遭到当地省市质监局的突击检查;6月9日,《变质光明牛奶返厂加工再销售》以整版的形式在各地报纸出现。短短三天之内,原本郑州山盟的事件不仅成为了那1%的变数,而且更是由地区公司的个体事件演变成了光明集团的整体危机!
接踵而来的负面新闻不仅使得光明在市场上遭遇了空前的信任危机,也直接刺激到了资本市场的中枢神经。几天内,光明的股票从7元跌到4元,几近腰斩,市值缩水超过2亿元。各种不利的消息来势汹汹,夹杂着媒体的抨击和消费者的愤怒,大有吞没光明之势。
此时,我意识到这次问题之严重可能远远超出我们当初的预料。在此情况之下,我立即将预警机制调到最高级,全力处理这或许会山崩地裂的震荡。一方面,我立刻召开紧急会议,以稳定队伍、稳定市场;另一方面,我立即与上海市政府取得联系,争取政府的支持。目前光明所面对的形势之严峻已经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喘息,危机就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跑不过时间,就只有湮没在身后的汹涌波涛之中。
虽然在第一时间采取了果断的措施,但肆虐的怒涛却并未有丝毫平静的迹象。6月10日,《杭州日报》在当日刊出了《光明提前标注日期》的报道。不利的消息马上作用在了市场之上:各地卖场纷纷将光明产品撤架,以往货架前人头涌动的情形消失得无影无踪;本已低迷的股价再次应声下跌,投资者纷纷来电询问实情……一切都需要解释、需要稳定。对外,我们当天就在三大证券报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上发布了提示性公告,申明光明从来没有将变质牛奶返厂加工销售的行为;对内,我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探访市场,与各位经理总监积极沟通,稳定军心。让我欣慰的是,虽然光明外面的境况不佳,但我们淹没在水面以下的组织肌体依然充满活力,大家都坚信光明始终是“新鲜”的,我们健康的品质必将被消费者和社会认知。
在忙着应对市场危机、恢复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的同时,我们还在焦急地等待着调查组的结论。虽然早已拿到调查组的初步报告,但所有程序走完依然需要10天时间。除了每天不停地打报告,催郑州市政府尽快结案外,我们只能在焦躁不安中等待。
一波三折,夺回遗失的“新鲜”
公布调查结论的时间预定在6月18日,我们的公关公司邀请了北京和上海的重要媒体到场。在结论公布之前,我们精心组织各项工作,准备认真地做一个全面宣传——憋了那么久的话,是时候痛痛快快地说一说了。
6月17日下午,我预先到达郑州。为了依靠当地政府让此事有正面积极的结果,我已提前约定了时间拜会郑州市长。然而现实却往我所期望的相反方向发展,满怀希望的我一到郑州就吃了闭门羹,被告之市长太忙无法接见。虽然郑州方面有一大堆的事情在等着处理,但此刻我的最大任务是见到市长,在市政府的支持下,让山盟事件的真相公之于众。我不断和市长的秘书做沟通。我告诉他,无论如何今晚我必须见到你们市长,哪怕我拿着全国人大的代表证到市政府门口等,也要等到你们市长。
下午6点,我们终于见到了郑州市的代理市长。一见面,我便强烈表达了我此行的意愿。我告诉李市长,一个由几代人创立起来的有着50年历史的光明品牌正处在毁于一旦的危急时刻,我们尊重郑州市政府的意见,一直在等待着调查组的结论,但第二天必须公布调查结果,您必须主持公道。李市长认真听取了我们的意见后,答应第二天上午召开由省领导参加的调查组汇报会。尽管如此,我那颗揪着的心却依然放不下来,当时那种地步,还复真相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
6月18日上午,市长汇报会如期召开。这是一场漫长的等待,也是一场漫长的煎熬,一直持续到12点多才结束。对于这场汇报,我本来有着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整个会议耗时之长、交锋之激烈还是超乎了我的想象——各方都提了一大堆问题,调查组被各种细节所纠缠,甚至有人提出了“要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标准,听得我心急如焚。我不是担心调查结果会出什么意外,而是因为我们实在耗不起时间——在这种分秒必争的情况下,多耽误一秒,光明的品牌之上就多一分阴影。
晚上,正在河南省参加会议的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也来了,两年前他到上海曾参观过光明,光明乳业和下属的技术中心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时他的支持,真可谓雪中送炭。张副部长要求郑州市政府尽快处理好此事,郑州市市长当下表态,第二天一定会给一个结论。我听后心里一阵高兴,但却并没放下心来,此时的我已经经不起折腾了,在没有被告知明确的时间地点、没有拿到白纸黑字的报告之前,我怎么能安心呢?
6月19日上午,我们按原定的计划带领记者们参观工厂,中国奶业协会的副理事长王怀宝代表中国奶协,负责解答记者的提问和采访。面对着记者的摄像机,王怀宝副理事长发挥自如,我们共同努力,解答了记者们的疑惑和不解,既澄清了事实真相,也承认了管理上的不足。
虽然在忙着接待记者,但我心里更惦记着新闻发布会的事情。发布会一天不举行,我悬着的心一天就落不下地。中午,我通过上海绿地集团郑州分公司总经理的推荐,见到了市政府的秘书长,得知今天下午3点,市政府将召开关于“郑州山盟事件”的新闻发表会。亲耳听到这个消息,我十几天来一直悬着的心才算真正放下。
在热切的期盼之中,下午3点终于到了。虽然发布会只限于河南省和郑州市的主要媒体参加,而且只用了20分钟宣读调查组的报告便告结束,不过总算有了结论:尚未发现“郑州山盟存在用市场返回的变质牛奶加工和再销售的行为”!在所有光明人的努力之下,我们终于夺回了那被误读的“新鲜”之名!
从6月6日到6月19日,这14天的正名之旅走得异常的艰苦。结论出来的时候,站在门口的我真是百感交集。然而现在并不是感慨的时候,我们必须抢在第一时间让消费者知道调查结果。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是我们早就约好的媒体,他们借助河南省电视台,把做好的节目传了回去。新浪网和《新民晚报》也在我们的请求下,当夜把新闻稿传了回去,三大证券报的声明也在下班前发出。
当这些事情都确定后,我已经累得几乎崩溃。晚上9点,中央电视台的《经济半小时》和东方卫视的《新闻联播》的报道都如期播出,那时我知道很多光明人都守候在电视机前,他们与我一并煎熬了半个月,在那一刻都瞬间得到解脱。很多人无比兴奋地打电话给我,互诉衷肠,有好几个相熟的同事甚至告诉我今夜将一醉方休。我也想一醉解千愁,可我实在无法醉,我还需要将调查结果告诉更多的媒体。
或许这次的正名之旅注定是一段坎坷的历程,和几天前各地报纸不顾恳求拼命刊登负面消息相比,当真实的结果出来时,他们却更多地选择了冷淡,有些地方报纸甚至连我们出钱都不愿登。当光明可能有问题时,外界的指责和质疑随着舆论的喧嚣倾泻而来;而当光明在几经波折后终于为自己正名之际,媒体在此刻却展现了残酷的一面。
虽然一些媒体的态度令人失望,不过事情到此已基本尘埃落定。几天前我还为之迷茫的光明命运,此刻已经顺利地回到了它原来的轨道之上。虽经几经波折,但最终我们还是跑赢了时间,夺回了属于光明的“新鲜”之名。2005年6月23日,光明乳业向广大消费者致公开信,从而为这次怒涛排空的危机事件彻底画上了句号。
光明牛奶事件进展
6.6 记者暗访揭开变质光明牛奶返厂加工再销售黑幕
6.7 光明乳业董事长王佳芬断然否认加工过期奶
6.8 光明乳业关于郑州光明曝光事件告消费者书
6.8光明不承认回炉过期奶,郑州成立调查小组
6.9 光明乳业杭州生产基地再暴黑幕,虚标生产日期
6.14 光明牛奶在长春违规加帖QS标
6.15 上海市政府责成光明查清回奶事件,奶协制订标准
6.20 光明乳业上海再曝早产奶,王佳芬讲话遭质疑
挽救中国名牌,再一次的生死时速
现实的发展往往是一波未平而一波又起。刚刚送走黑色的六月,两年一度的中国名牌产品的复评在7月又如期开始。这就意味山盟事件的硝烟还未散尽,一场迫在眉睫的名誉保卫战又逼得光明再一次上演了一出“生死时速”。
从1995年开始,连续10年,光明依靠过硬的品质一直都站在中国名牌产品的殿堂,但到此刻评选时,因为有郑州山盟事件,大家心里都没底了。但是,这次复评却是我们不得不拿下的硬仗。此战胜,则意味着公司的名誉和信心的恢复;此战败,那公司就可能永远无法摆脱山盟事件的阴影。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光明再一次站在了生死交织的十字路口。
7月22日,国家技监局的主要领导在上海技监局的陪同下来到光明乳业。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基础管理的扎实功底,工厂一丝不苟的管理,使领导们“尽释前嫌”,交口称赞说这是他们看到的最好的乳品公司。因为往年我们都只是上报到上海技监局,再由上海技监局负责推荐到国家局,并没有和国家技监局直接建立联系,以至于这时我才知道,当年的名牌产品复评到月底就会成定局。时不我待,我知道要主动出击,到北京各方面去沟通,守株待兔此时无异于坐以待毙。
7月25日,我和公关经理抵达北京。从下飞机通第一个电话起,我就预感这将是一次艰难的行程。果然,第二天上午就得到消息,第一轮专家评选,光明就因为郑州山盟的问题给刷掉了。我努力沉住气,请求协会的领导陪我一起去趟专家组。
然而天意弄人,当我们驱车上百里赶到那里时,专家组已经散了。一天揪着心地奔波劳累,却还是来晚了,我们错失了争取支持的最佳时机。回来的路特别漫长,我心里难受极了,难道光明的品牌真的会就此沉沦?
虽然一开始我扑了个空,但我却绝对不能放弃。在其他时刻光明品牌是不是中国名牌不那么重要,唯独在这个关键时刻,这是比天还大的事。在之前的山盟事件中,光明已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如果此时再丢掉“中国名牌”的荣誉,那将是更重大的负面新闻,将更深地伤害和影响光明。时间已经不多,这一战,当真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最后一搏了。
当天晚上,我们一行人在宾馆仔细研究评选的条件和规则,觉得光明还有机会,因为郑州山盟不存在质量问题。我冷静地打了一圈求救电话,说服了我能找到的所有人。第二天,我们照样精神抖擞,满怀信心地奔走在各行业协会、主管部委之间,中国奶业协会、农业部给了我们充分的理解和极大的支持,会长、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刘成果,以协会和个人的名义给中国技监局领导和评委写信,“相信光明是一个消费者至上、讲诚信的公司”,为我们正名担保;农业部和轻工总会的领导也帮助我们积极反映真实的情况,希望专家组从光明品牌是我们国家的民族品牌,是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和激烈竞争中胜出的优秀品牌的国内外影响方面考虑。
多管齐下后,我们终于获得了一个说明事实的机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是名牌评选专家的组长单位,他们听了我们的陈述,积极地为我们出谋划策。亲自出马和专家沟通,和中国名牌委员会说明情况。
几天积极的努力下,一切在悄悄地发生着转变。7月30日,我接到了国家技监总局的领导找我谈话的电话通知,此时各方也纷纷打来电话,我知道我们有希望了。国家技监总局王显政副局长的谈话很轻松,他很和善地跟我说:“此次复评的结果光明还是名牌产品,但2002年以后新收购的企业要待验收后才能享有这一荣誉。希望你们再接再厉。”
简短的一句话,标志着光明再一次从鬼门关前绕了回来。此刻,所有的语言、所有的感动化为一个深深的鞠躬,一声深深的感谢。我从心底里感谢国家技监局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作风。走出王局长的办公室,我长长地舒了口气,我总算可以回上海了。在北京为光明奔走的一周令我身体疲惫,但更累的是我的心。回来后我向董事会提出请求处分免职的报告,大股东没有同意。带着深深的自责,我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之中。我要把光明的“危”真正转换成“机”,让光明的品牌在历经两次考验之后焕发出更蓬勃的生机。
走过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如今的光明,管理更显成熟和规范、员工更加成熟和团结。我们夺回了属于自己的新鲜,捍卫了属于光明的荣誉。这种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生存下来的公司,未来,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大步向前?■
[编辑 杜 金]
E-mail:[email protected]
调查结果迟迟不公布、拜会市长吃闭门羹、正名之后媒体却不予配合……重重困难之前,她又是怎样夺回光明的“新鲜”之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面对生死攸关的中国名牌评选,她又如何临危一搏,让评委尽释前嫌?
原光明乳业董事长王佳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示那段坎坷历程中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相对于我在光明的15年职业生涯,两个月的时间不过是弹指之间。然而,从2005年6月初到7月底的这两个月,我和光明却经历了有史以来的最大考验。突如其来的“回收奶”事件几乎让市场分崩离析,之后的“中国名牌”风波又差点让光明的品牌形象付诸流水。意想不到的危机和接踵而至的考验,迫使我不得不在短短55天之内两次上演“绝地大营救”。
1%的变数,潜流化为怒涛
事情的起因要回溯到2004年。
在社会媒体眼里,2004年简直堪称乳制品行业的“丑闻年”:有伊利“教父”之称的郑俊怀被拘;蒙牛外资套现减持;北京三元巨亏,总经理郭维健辞职……而年初曝出的“阜阳杀婴奶粉事件”,更是一次波及到整个行业的巨震。我原本认为以光明的实力和底气,完全能够在风暴之外独善其身,谁知在表面的平静之下,一股意想不到的潜流已经悄然爬上了光明的城脚。
2005年6月6日上午10点,我像平常一样来到公司,一切都还很平静,丝毫见不到风浪将起的预兆。当我开始处理日常事务时,得知昨晚郑州当地电视台以《名牌牛奶如此制造》为题,报道了光明在郑州刚成立一年多的合作伙伴“光明山盟”从市场上回收过期变质牛奶重新处理后销售的新闻。而当天的郑州《东方今报》也同时刊登了一篇名为《变质光明牛奶返厂加工再销售黑幕》的跟踪报道。
尽管标题耸动,但出于对合作伙伴和光明管控体系的信心,我对于这些新闻嗤之以鼻。但为了慎重起见,我还是请一位副总经理牵头组成危机处理小组,全力处理此事。当天下午,初步调查的情况并没有出乎我的意料。此外我还得知,郑州市政府组织了由郑州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牵头的联合调查组进驻光明山盟,展开全面调查。为了更好地配合政府,我又安排了专人前往郑州,争取在郑州政府领导下积极处理好此事。通常情况下,发生此类莫须有事件后,经过媒体公关和政府协调,99%的事件都能顺利处理掉,变数最多只有1%。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大大出乎所有光明人的预料。从2004年延续而来的牛奶丑闻风波,以及2005年因苏丹红事件、雀巢奶粉超标事件而引起的质量问题,使得社会大众的神经异常敏感,再加上互联网的广泛传播,波澜不惊的潜流演变成了汹涌的怒涛,积聚的势能在山盟事件之后完全爆发。
6月7日,部分报纸开始转载《东方今报》的报道,我们接到的消费者咨询电话明显增多;6月8日,报纸、网站上报道光明变质牛奶的文章开始铺天盖地而来,当晚光明在各地的工厂都遭到当地省市质监局的突击检查;6月9日,《变质光明牛奶返厂加工再销售》以整版的形式在各地报纸出现。短短三天之内,原本郑州山盟的事件不仅成为了那1%的变数,而且更是由地区公司的个体事件演变成了光明集团的整体危机!
接踵而来的负面新闻不仅使得光明在市场上遭遇了空前的信任危机,也直接刺激到了资本市场的中枢神经。几天内,光明的股票从7元跌到4元,几近腰斩,市值缩水超过2亿元。各种不利的消息来势汹汹,夹杂着媒体的抨击和消费者的愤怒,大有吞没光明之势。
此时,我意识到这次问题之严重可能远远超出我们当初的预料。在此情况之下,我立即将预警机制调到最高级,全力处理这或许会山崩地裂的震荡。一方面,我立刻召开紧急会议,以稳定队伍、稳定市场;另一方面,我立即与上海市政府取得联系,争取政府的支持。目前光明所面对的形势之严峻已经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喘息,危机就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跑不过时间,就只有湮没在身后的汹涌波涛之中。
虽然在第一时间采取了果断的措施,但肆虐的怒涛却并未有丝毫平静的迹象。6月10日,《杭州日报》在当日刊出了《光明提前标注日期》的报道。不利的消息马上作用在了市场之上:各地卖场纷纷将光明产品撤架,以往货架前人头涌动的情形消失得无影无踪;本已低迷的股价再次应声下跌,投资者纷纷来电询问实情……一切都需要解释、需要稳定。对外,我们当天就在三大证券报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上发布了提示性公告,申明光明从来没有将变质牛奶返厂加工销售的行为;对内,我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探访市场,与各位经理总监积极沟通,稳定军心。让我欣慰的是,虽然光明外面的境况不佳,但我们淹没在水面以下的组织肌体依然充满活力,大家都坚信光明始终是“新鲜”的,我们健康的品质必将被消费者和社会认知。
在忙着应对市场危机、恢复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的同时,我们还在焦急地等待着调查组的结论。虽然早已拿到调查组的初步报告,但所有程序走完依然需要10天时间。除了每天不停地打报告,催郑州市政府尽快结案外,我们只能在焦躁不安中等待。
一波三折,夺回遗失的“新鲜”
公布调查结论的时间预定在6月18日,我们的公关公司邀请了北京和上海的重要媒体到场。在结论公布之前,我们精心组织各项工作,准备认真地做一个全面宣传——憋了那么久的话,是时候痛痛快快地说一说了。
6月17日下午,我预先到达郑州。为了依靠当地政府让此事有正面积极的结果,我已提前约定了时间拜会郑州市长。然而现实却往我所期望的相反方向发展,满怀希望的我一到郑州就吃了闭门羹,被告之市长太忙无法接见。虽然郑州方面有一大堆的事情在等着处理,但此刻我的最大任务是见到市长,在市政府的支持下,让山盟事件的真相公之于众。我不断和市长的秘书做沟通。我告诉他,无论如何今晚我必须见到你们市长,哪怕我拿着全国人大的代表证到市政府门口等,也要等到你们市长。
下午6点,我们终于见到了郑州市的代理市长。一见面,我便强烈表达了我此行的意愿。我告诉李市长,一个由几代人创立起来的有着50年历史的光明品牌正处在毁于一旦的危急时刻,我们尊重郑州市政府的意见,一直在等待着调查组的结论,但第二天必须公布调查结果,您必须主持公道。李市长认真听取了我们的意见后,答应第二天上午召开由省领导参加的调查组汇报会。尽管如此,我那颗揪着的心却依然放不下来,当时那种地步,还复真相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
6月18日上午,市长汇报会如期召开。这是一场漫长的等待,也是一场漫长的煎熬,一直持续到12点多才结束。对于这场汇报,我本来有着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整个会议耗时之长、交锋之激烈还是超乎了我的想象——各方都提了一大堆问题,调查组被各种细节所纠缠,甚至有人提出了“要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标准,听得我心急如焚。我不是担心调查结果会出什么意外,而是因为我们实在耗不起时间——在这种分秒必争的情况下,多耽误一秒,光明的品牌之上就多一分阴影。
晚上,正在河南省参加会议的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也来了,两年前他到上海曾参观过光明,光明乳业和下属的技术中心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时他的支持,真可谓雪中送炭。张副部长要求郑州市政府尽快处理好此事,郑州市市长当下表态,第二天一定会给一个结论。我听后心里一阵高兴,但却并没放下心来,此时的我已经经不起折腾了,在没有被告知明确的时间地点、没有拿到白纸黑字的报告之前,我怎么能安心呢?
6月19日上午,我们按原定的计划带领记者们参观工厂,中国奶业协会的副理事长王怀宝代表中国奶协,负责解答记者的提问和采访。面对着记者的摄像机,王怀宝副理事长发挥自如,我们共同努力,解答了记者们的疑惑和不解,既澄清了事实真相,也承认了管理上的不足。
虽然在忙着接待记者,但我心里更惦记着新闻发布会的事情。发布会一天不举行,我悬着的心一天就落不下地。中午,我通过上海绿地集团郑州分公司总经理的推荐,见到了市政府的秘书长,得知今天下午3点,市政府将召开关于“郑州山盟事件”的新闻发表会。亲耳听到这个消息,我十几天来一直悬着的心才算真正放下。
在热切的期盼之中,下午3点终于到了。虽然发布会只限于河南省和郑州市的主要媒体参加,而且只用了20分钟宣读调查组的报告便告结束,不过总算有了结论:尚未发现“郑州山盟存在用市场返回的变质牛奶加工和再销售的行为”!在所有光明人的努力之下,我们终于夺回了那被误读的“新鲜”之名!
从6月6日到6月19日,这14天的正名之旅走得异常的艰苦。结论出来的时候,站在门口的我真是百感交集。然而现在并不是感慨的时候,我们必须抢在第一时间让消费者知道调查结果。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是我们早就约好的媒体,他们借助河南省电视台,把做好的节目传了回去。新浪网和《新民晚报》也在我们的请求下,当夜把新闻稿传了回去,三大证券报的声明也在下班前发出。
当这些事情都确定后,我已经累得几乎崩溃。晚上9点,中央电视台的《经济半小时》和东方卫视的《新闻联播》的报道都如期播出,那时我知道很多光明人都守候在电视机前,他们与我一并煎熬了半个月,在那一刻都瞬间得到解脱。很多人无比兴奋地打电话给我,互诉衷肠,有好几个相熟的同事甚至告诉我今夜将一醉方休。我也想一醉解千愁,可我实在无法醉,我还需要将调查结果告诉更多的媒体。
或许这次的正名之旅注定是一段坎坷的历程,和几天前各地报纸不顾恳求拼命刊登负面消息相比,当真实的结果出来时,他们却更多地选择了冷淡,有些地方报纸甚至连我们出钱都不愿登。当光明可能有问题时,外界的指责和质疑随着舆论的喧嚣倾泻而来;而当光明在几经波折后终于为自己正名之际,媒体在此刻却展现了残酷的一面。
虽然一些媒体的态度令人失望,不过事情到此已基本尘埃落定。几天前我还为之迷茫的光明命运,此刻已经顺利地回到了它原来的轨道之上。虽经几经波折,但最终我们还是跑赢了时间,夺回了属于光明的“新鲜”之名。2005年6月23日,光明乳业向广大消费者致公开信,从而为这次怒涛排空的危机事件彻底画上了句号。
光明牛奶事件进展
6.6 记者暗访揭开变质光明牛奶返厂加工再销售黑幕
6.7 光明乳业董事长王佳芬断然否认加工过期奶
6.8 光明乳业关于郑州光明曝光事件告消费者书
6.8光明不承认回炉过期奶,郑州成立调查小组
6.9 光明乳业杭州生产基地再暴黑幕,虚标生产日期
6.14 光明牛奶在长春违规加帖QS标
6.15 上海市政府责成光明查清回奶事件,奶协制订标准
6.20 光明乳业上海再曝早产奶,王佳芬讲话遭质疑
挽救中国名牌,再一次的生死时速
现实的发展往往是一波未平而一波又起。刚刚送走黑色的六月,两年一度的中国名牌产品的复评在7月又如期开始。这就意味山盟事件的硝烟还未散尽,一场迫在眉睫的名誉保卫战又逼得光明再一次上演了一出“生死时速”。
从1995年开始,连续10年,光明依靠过硬的品质一直都站在中国名牌产品的殿堂,但到此刻评选时,因为有郑州山盟事件,大家心里都没底了。但是,这次复评却是我们不得不拿下的硬仗。此战胜,则意味着公司的名誉和信心的恢复;此战败,那公司就可能永远无法摆脱山盟事件的阴影。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光明再一次站在了生死交织的十字路口。
7月22日,国家技监局的主要领导在上海技监局的陪同下来到光明乳业。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基础管理的扎实功底,工厂一丝不苟的管理,使领导们“尽释前嫌”,交口称赞说这是他们看到的最好的乳品公司。因为往年我们都只是上报到上海技监局,再由上海技监局负责推荐到国家局,并没有和国家技监局直接建立联系,以至于这时我才知道,当年的名牌产品复评到月底就会成定局。时不我待,我知道要主动出击,到北京各方面去沟通,守株待兔此时无异于坐以待毙。
7月25日,我和公关经理抵达北京。从下飞机通第一个电话起,我就预感这将是一次艰难的行程。果然,第二天上午就得到消息,第一轮专家评选,光明就因为郑州山盟的问题给刷掉了。我努力沉住气,请求协会的领导陪我一起去趟专家组。
然而天意弄人,当我们驱车上百里赶到那里时,专家组已经散了。一天揪着心地奔波劳累,却还是来晚了,我们错失了争取支持的最佳时机。回来的路特别漫长,我心里难受极了,难道光明的品牌真的会就此沉沦?
虽然一开始我扑了个空,但我却绝对不能放弃。在其他时刻光明品牌是不是中国名牌不那么重要,唯独在这个关键时刻,这是比天还大的事。在之前的山盟事件中,光明已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如果此时再丢掉“中国名牌”的荣誉,那将是更重大的负面新闻,将更深地伤害和影响光明。时间已经不多,这一战,当真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最后一搏了。
当天晚上,我们一行人在宾馆仔细研究评选的条件和规则,觉得光明还有机会,因为郑州山盟不存在质量问题。我冷静地打了一圈求救电话,说服了我能找到的所有人。第二天,我们照样精神抖擞,满怀信心地奔走在各行业协会、主管部委之间,中国奶业协会、农业部给了我们充分的理解和极大的支持,会长、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刘成果,以协会和个人的名义给中国技监局领导和评委写信,“相信光明是一个消费者至上、讲诚信的公司”,为我们正名担保;农业部和轻工总会的领导也帮助我们积极反映真实的情况,希望专家组从光明品牌是我们国家的民族品牌,是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和激烈竞争中胜出的优秀品牌的国内外影响方面考虑。
多管齐下后,我们终于获得了一个说明事实的机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是名牌评选专家的组长单位,他们听了我们的陈述,积极地为我们出谋划策。亲自出马和专家沟通,和中国名牌委员会说明情况。
几天积极的努力下,一切在悄悄地发生着转变。7月30日,我接到了国家技监总局的领导找我谈话的电话通知,此时各方也纷纷打来电话,我知道我们有希望了。国家技监总局王显政副局长的谈话很轻松,他很和善地跟我说:“此次复评的结果光明还是名牌产品,但2002年以后新收购的企业要待验收后才能享有这一荣誉。希望你们再接再厉。”
简短的一句话,标志着光明再一次从鬼门关前绕了回来。此刻,所有的语言、所有的感动化为一个深深的鞠躬,一声深深的感谢。我从心底里感谢国家技监局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作风。走出王局长的办公室,我长长地舒了口气,我总算可以回上海了。在北京为光明奔走的一周令我身体疲惫,但更累的是我的心。回来后我向董事会提出请求处分免职的报告,大股东没有同意。带着深深的自责,我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之中。我要把光明的“危”真正转换成“机”,让光明的品牌在历经两次考验之后焕发出更蓬勃的生机。
走过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如今的光明,管理更显成熟和规范、员工更加成熟和团结。我们夺回了属于自己的新鲜,捍卫了属于光明的荣誉。这种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生存下来的公司,未来,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大步向前?■
[编辑 杜 金]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