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国际经贸关系变化的情况下,内需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国内需求潜力不断释放对于畅通国内大循环至关重要,而新型城镇化正是扩大内需潜力之所在.本文从“理论机制——路径探索”两个维度对扩大内需战略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系统性探究.研究表明,新型城镇化与扩大内需之间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农业人口迁移的消费需求规模扩张效应、城市生活品质改善的消费需求质量提升效应、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投资消费需求规模扩大效应、产业结构调整引致的投资规模量质双升效应等方面.基于扩大内需视角,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选择应关注以下几点
【机 构】
: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际经贸关系变化的情况下,内需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国内需求潜力不断释放对于畅通国内大循环至关重要,而新型城镇化正是扩大内需潜力之所在.本文从“理论机制——路径探索”两个维度对扩大内需战略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系统性探究.研究表明,新型城镇化与扩大内需之间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农业人口迁移的消费需求规模扩张效应、城市生活品质改善的消费需求质量提升效应、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投资消费需求规模扩大效应、产业结构调整引致的投资规模量质双升效应等方面.基于扩大内需视角,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选择应关注以下几点:以城市生活品质建设促进要素集聚能力改善;以都市圈与城市群建设促进区域整体功能提升;以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合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其他文献
房价高企、居民消费率低水平徘徊,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两个突出现象.文章基于2005-2019年中国29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房价收入比对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全样本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房价收入比每上升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0.149个百分点.异质性分析表明,这种挤压效应对中西部地区城市组和低收入城市组的影响比对东部地区城市组和高收入城市组的影响更大.房价收入比每上升1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分别下降0.135个百分点和0.1141个百分点,低收入城
1.总体要求rn到2022年,稻谷、小麦等主粮作物农业保险覆盖率达到70%以上,生猪养殖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业保险深度(保费/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 1%,农业保险密度(保费/农业从业人口)达到500元/人.政策性农业保险基本覆盖种植业、养殖业和林业主要品种,逐步由保障生产风险向保障市场风险拓展.到2030年,由灾后补偿向灾前预防、由保成本向保收入、由保生产环节向保全产业链转型升级,从单一主体到所有农业经营主体应保尽保,从灾害保障到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全程护航.
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县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消费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居民间的消费不平等程度.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缩小居民的收入不平等以及对居民消费水平边际影响的差异两种方式来降低消费不平等程度.此外,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减少消费不平等的效应在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债务收入比以及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家庭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具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东部沿海地区的消费不平等的效应最大;随着家庭债务收入比的增加,数字普惠金融缩
普惠金融至今仍是个世界难题,其主要难点在于金融机构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上.在传统展业模式下,商业银行拓展普惠金融面临着“社会责任”与“商业持续”的深层次矛盾.笔者以近些年在国有商业银行普惠业务实践为研究基础,分析传统展业模式下商业银行普惠业务不可持续的原因,指出数字化转型为商业银行重塑普惠业务模式提供了契机.文章最后提出:银行对内强化科技赋能,提升普惠金融数字化运营能力;对外加强共享合作,打造服务小微企业生态圈.政府部门要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在加强数据有效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数据资产价值发掘.监管部
净息差对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国银行业净息差在经历大幅下降后开始趋稳,目前仍然存在下行压力.不同类别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差异较大,农商行优势明显,但近年来优势在逐渐下降.竞争优势与经营策略的差异导致不同银行之间的净息差呈现出较大的分化.本文分别从资产端和负债端对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银行个体之间净息差的差异原因,并结合影响机制与经营策略,提出关于商业银行提升净息差的措施与建议:一是聚焦存贷款主业,优化贷款结构;二是强化风险管理与定价,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动态平衡;三是大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政府投资对于扩大内需、优化供给结构具有关键性作用.本文根据我国2003-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政府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基于SBM模型测算政府投资效率,通过泰尔指数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政府投资效率具有区域差异特征和空间关联性,利用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探究政府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多数省份政府投资效率偏低,投资结构存在投入冗余、产出不足等失衡问题;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政府投资更为有效,不同地区的政府投资效率由“原生差异”向“后天差异”演变;政府投资效率
本文以我国31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了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智能金融的协同效应,通过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各省份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智能金融耦合度的动态演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三个子系统对耦合度的影响.结果 显示:(1)全国各省份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智能金融之间的协同效应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2)三个子系统对协同效应均呈现出倒U形特征,期初三个子系统会对协同效应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随后促进作用将会减弱;(3)长期影响来看,智能金融的长期影响大于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而各省份绿色金融的正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银行竞争对居民金融知识的影响,并采用工具变量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1)银行竞争有助于提升居民金融知识水平;(2)银行竞争对中等收入家庭、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居民金融知识水平的提高尤为显著;(3)银行竞争通过提高居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以及促进社会互动两个作用机制,提升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本文的研究对提高居民金融知识水平具有一定的启示,促进银行业市场竞争,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进而提升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重视社会互动这一信息传递渠道,提高居民学习金融知识的效率.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否发挥了养老保险的“财富替代效应”和“风险分担效应”,对居民家庭消费和储蓄产生影响,目前还缺乏相关研究.故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数据,从预防性储蓄视角,实证分析统筹之后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城乡居保显著提高了居民储蓄率;在考虑遗漏变量、自选择等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表明,一方面受消费惯性的影响,居民往往倾向于将城乡居保(预期)增加的家庭收入结余下来而转化为储蓄,导致储蓄率增加;另一方面,受不确定性因素和城乡居保“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