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长期对信贷投向的质疑,终于浮出冰山一角。日前,国家审计署发布了“第三号”公告,称一些企业利用虚假合同和发票办理票据贴现,部分贴现资金被存入银行谋取利差,而未注入到实体经济运行中。
票据空转数量究竟多大?审计署没有披露。有权威人士透露,在4月份,银监会和央行对票据融资进行的检查中发现,1季度新增的1.48万亿票据融资中,未流入实体经济的占比大约是20%。再对比5月6日央行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更能发现一些出入:该报告称,票据资金投向了实体经济中贸易相对活跃的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下游企业。对票据存入银行吃利差问题只字没提。
早在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3月份货币金融运行情况的同时,数字显示一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已达4.58万亿元。至此,仅仅这一信贷天量就已经超越了当初4万亿财政刺激计划的目标。
尽管审计署揭开了信贷去向一角,但大部分信贷投向对社会公众而言还是一头雾水。唯一掌控具体数值的央行乃至几大国有银行,却完全封锁消息。5月19日,《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分别向工行管理信息部、中行信贷部、交行信贷部和农行信贷部致电咨询,均得到同一口径的说法:不对外。
自2009年开始实施的政策性信贷,其放量已经突破历史性界限。近期看,它是拉动经济、带动消费的主要力量;长远看,却潜伏着极大的风险。这是学界已经形成的共识。
即使近期也已经产生了负面作用,像钢铁产业的有些企业,借助信贷政策大量贷款,却不断重复低劣产品,工信部日前不得不下了限产令。
信贷开始出现过乱的苗头。日前,央行周小川在上海陆家嘴会议上开始发话,在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信贷政策基础上,将微调货币政策。在经济刺激政策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将如何微调?5月19日,北京大学宋国青教授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微调的想法与学者们的想法基本一致。如果第二季度的经济走势趋好,及时微调是应该的。
“做微调,最终目的是‘保8’,但是有很大困难,实际是种灵活说法。”19日,上海社科院金融中心副主任潘正彦在接受记者时说,在陆家嘴会议上,针对“保8”正反两派争论很大。总体预计今年的GDP可能在6%~6.5%之间,要确保8%,压力就在三、四季度。这是周小川提前的灵活设想。
潘正彦说,从信贷投放所拉动的经济效应看,历史上有个规律,一季度高,二季度底,三季度又攀升到第一季度的位置。今年的信贷总量预计在8万亿。二季度在15000亿左右。第三季度还要略高,四季度估计就要达到2万亿。主要看三季度7、8月份的情况,如果第三季度不能达到8%~8.5%,全年“保8”做不到。那么,财政政策、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会同时追加刺激力度,而信贷政策是支持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最后手段。
据潘正彦解释,从数据分析,信贷更多地投向机电实体产业,没有疑问。而像早已饱和了的钢铁产业和房地产的产业,肯定也有一部分信贷流入,也包括股市。1~4月份信贷之所以出现天量,一方面是企业借助了政策走向,另一方面不为外界所知,就是银行信贷是有政策指标的。有些银行为了完成每月的信贷指标,完全放松信贷审查各个环节,信贷员很随便的为企业放钱。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银行与银行之间出现了信贷比赛,出于一种不甘心的心态作用。
在中国银行家族,最近几个月发生了一件特殊的现象,就是已经有很长时间不动用利率了。利率是货币的价格,货币没有随时浮动的价格调整,说明已经不是一种市场化状态。这是银行最不希望看到的,其次,更不希望信贷流动性过高。这二个因素直接导致的是风险。
5月20日晚间,《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又电话专访了在外地出差的中央财经大学财政所所长王雍军。他对信贷风险的看法与潘正彦有着惊人的一致。他说,天量信贷是不合理的安排,尽管目前需要这种安排。这种不算合理的信贷投放量,最终加紧了经济结构调整的不合理性。短期看是合理的,但对中长期的经济发展是没有好处的。从银行角度看,加剧并恶化了银行资产负债,潜伏着通货膨胀;从整个经济与社会层面看,负面影响就更多了,投资过剩、生产过剩、大量的资源不仅仅是浪费,而是到了应该存有资源的地方会出现没有资源的结果。
潘正彦为此打了一个比喻,给将来造成的麻烦,要回头矫正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例如河南莲花味精,企业是赚钱了,但是把河水污染了,造成饮水与居住环境的恶化。要想治理,最后就得动用全社会的财力去治理这条河。整个经济如果不断注射“信贷强行针”,最后的结果,就像治河一样。所以,远一点看,下一步,信贷的风险也将会考验政府的决策能力。
吃尽上述信贷风险苦头的美国,奥巴马政府于5月20日刷新了美国的历史记录,推出信用卡法案,严格规定信贷监管程序以及信用卡使用的支付责任。另据英国《金融时报》披露,英国的信用卡坏账率不断升高,盗用和伪造银行卡的犯罪接连不断,英国信用卡业也正面临着严重的监管与信用危机。
为此,王雍军给出几个建议:一是将整个刺激经济导向转变成退出机制。尽管需要振兴产业,但用信贷刺激的办法,越刺激产能越过剩。二是银行对产业信贷刺激导向要转向单个企业刺激层面。也就是说,不能按照产业需求投放信贷量,而是真正按照每个企业的实际需求,安排信贷额度。在这种机制下,信贷总量是多少就算多少。三是对国有企业的信贷导向应该向民营企业层面转化,尤其是应该向农村、农业和农民转向信贷投放量。
票据空转数量究竟多大?审计署没有披露。有权威人士透露,在4月份,银监会和央行对票据融资进行的检查中发现,1季度新增的1.48万亿票据融资中,未流入实体经济的占比大约是20%。再对比5月6日央行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更能发现一些出入:该报告称,票据资金投向了实体经济中贸易相对活跃的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下游企业。对票据存入银行吃利差问题只字没提。
早在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3月份货币金融运行情况的同时,数字显示一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已达4.58万亿元。至此,仅仅这一信贷天量就已经超越了当初4万亿财政刺激计划的目标。
尽管审计署揭开了信贷去向一角,但大部分信贷投向对社会公众而言还是一头雾水。唯一掌控具体数值的央行乃至几大国有银行,却完全封锁消息。5月19日,《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分别向工行管理信息部、中行信贷部、交行信贷部和农行信贷部致电咨询,均得到同一口径的说法:不对外。
自2009年开始实施的政策性信贷,其放量已经突破历史性界限。近期看,它是拉动经济、带动消费的主要力量;长远看,却潜伏着极大的风险。这是学界已经形成的共识。
即使近期也已经产生了负面作用,像钢铁产业的有些企业,借助信贷政策大量贷款,却不断重复低劣产品,工信部日前不得不下了限产令。
信贷开始出现过乱的苗头。日前,央行周小川在上海陆家嘴会议上开始发话,在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信贷政策基础上,将微调货币政策。在经济刺激政策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将如何微调?5月19日,北京大学宋国青教授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微调的想法与学者们的想法基本一致。如果第二季度的经济走势趋好,及时微调是应该的。
“做微调,最终目的是‘保8’,但是有很大困难,实际是种灵活说法。”19日,上海社科院金融中心副主任潘正彦在接受记者时说,在陆家嘴会议上,针对“保8”正反两派争论很大。总体预计今年的GDP可能在6%~6.5%之间,要确保8%,压力就在三、四季度。这是周小川提前的灵活设想。
潘正彦说,从信贷投放所拉动的经济效应看,历史上有个规律,一季度高,二季度底,三季度又攀升到第一季度的位置。今年的信贷总量预计在8万亿。二季度在15000亿左右。第三季度还要略高,四季度估计就要达到2万亿。主要看三季度7、8月份的情况,如果第三季度不能达到8%~8.5%,全年“保8”做不到。那么,财政政策、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会同时追加刺激力度,而信贷政策是支持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最后手段。
据潘正彦解释,从数据分析,信贷更多地投向机电实体产业,没有疑问。而像早已饱和了的钢铁产业和房地产的产业,肯定也有一部分信贷流入,也包括股市。1~4月份信贷之所以出现天量,一方面是企业借助了政策走向,另一方面不为外界所知,就是银行信贷是有政策指标的。有些银行为了完成每月的信贷指标,完全放松信贷审查各个环节,信贷员很随便的为企业放钱。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银行与银行之间出现了信贷比赛,出于一种不甘心的心态作用。
在中国银行家族,最近几个月发生了一件特殊的现象,就是已经有很长时间不动用利率了。利率是货币的价格,货币没有随时浮动的价格调整,说明已经不是一种市场化状态。这是银行最不希望看到的,其次,更不希望信贷流动性过高。这二个因素直接导致的是风险。
5月20日晚间,《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又电话专访了在外地出差的中央财经大学财政所所长王雍军。他对信贷风险的看法与潘正彦有着惊人的一致。他说,天量信贷是不合理的安排,尽管目前需要这种安排。这种不算合理的信贷投放量,最终加紧了经济结构调整的不合理性。短期看是合理的,但对中长期的经济发展是没有好处的。从银行角度看,加剧并恶化了银行资产负债,潜伏着通货膨胀;从整个经济与社会层面看,负面影响就更多了,投资过剩、生产过剩、大量的资源不仅仅是浪费,而是到了应该存有资源的地方会出现没有资源的结果。
潘正彦为此打了一个比喻,给将来造成的麻烦,要回头矫正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例如河南莲花味精,企业是赚钱了,但是把河水污染了,造成饮水与居住环境的恶化。要想治理,最后就得动用全社会的财力去治理这条河。整个经济如果不断注射“信贷强行针”,最后的结果,就像治河一样。所以,远一点看,下一步,信贷的风险也将会考验政府的决策能力。
吃尽上述信贷风险苦头的美国,奥巴马政府于5月20日刷新了美国的历史记录,推出信用卡法案,严格规定信贷监管程序以及信用卡使用的支付责任。另据英国《金融时报》披露,英国的信用卡坏账率不断升高,盗用和伪造银行卡的犯罪接连不断,英国信用卡业也正面临着严重的监管与信用危机。
为此,王雍军给出几个建议:一是将整个刺激经济导向转变成退出机制。尽管需要振兴产业,但用信贷刺激的办法,越刺激产能越过剩。二是银行对产业信贷刺激导向要转向单个企业刺激层面。也就是说,不能按照产业需求投放信贷量,而是真正按照每个企业的实际需求,安排信贷额度。在这种机制下,信贷总量是多少就算多少。三是对国有企业的信贷导向应该向民营企业层面转化,尤其是应该向农村、农业和农民转向信贷投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