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尔王》中的三对矛盾

来源 :国外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c725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如果《哈姆雷特》是以其富于哲理的思辨,《奥赛罗》展示轻信和嫉妒所铸成的千古遗恨,《麦克白斯》揭露无止境的野心把人引向罪恶的深渊,从而使观众和读者惊愕、感奋、深思,那么《李尔王》则完全靠一种巍峨雄浑的激情去拨动人们的心弦,引起深沉而久远的共鸣。以“剧”而论,《李尔王》似不及其他三剧那样悬念密布、紧张曲折;但就
其他文献
动机归因理论是在成就动机和归因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对第二语言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确积极的归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同时也能够改善提高教师的自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精英对国民的启蒙较前进一步走向深入,进入到国民性改造的层面。他们认为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源在于中国国民的劣根性,因而对其进行了全面而深刻
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是否应忠于原著"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争论话题,至今也无定论。但改编的影视作品无论忠于原著与否,均有佳作,这表明这场争论已无甚价值。忠于原著原则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历经90年的风雨沧桑,具有重大意义,并带给我们许多深刻的省思:从源头上要反思经典作家们的宗教言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要结合中国国情、教情;
略论汉代的反谶纬思潮马亮宽自西汉中期儒学独尊后,在统治阶级的倡导下,儒学的地位迅速上升,发展到西汉末期,儒学已成为整个社会的指导思想和价值标准,人们用它来认识和解释社会和
文章分三部分,总结近年不断谈论历史学科学性问题的三个原因;分析了把历史学的科学性理解为真实性的诸种因素及科学和认识论发展的背景;指出科学性的根本内容不在于事实本身,而在
元代在统治者推行"汉法"等文化政策的推动之下,书法领域呈现出相对繁荣的景象。张雨时代是元代书法史的重要时期。该时代的书法风貌具有鲜明特征:(1)权重位尊的赵孟兆页起元
<正> 对于年青一代的中国读者,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大概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然而,读过他的作品的人,都会有一种欲忘而不能的印象。他是一个短篇小说家,一
《金瓶梅》是出现在中国十七世纪的一部杰出的古典现实主义作品,全书在全部赤裸和真实中再现了明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时期的历史。依据这部现实主义作品,我们可以去了解、
<正> 1912年,英美诗坛上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意象派。他们大多为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以伦敦作为自己的活动基地。这些年轻人不为陈规所缚,勇于实验,力图在诗歌创作上另辟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