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党和政府联系三农工作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服务农民科技需求和农业科技扶贫的重要任务。为全面掌握南召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2017年我们组织县乡基层农业技术人员50余人对南召国家种植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摸清全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存在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设意见,以期为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一、南召县农技推广体系现状
1、机构情况: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包括农技、植保、土肥、种子、质检、农广校等部门,推广机构基本健全。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建设完成,进驻人员以县级农业技术人员为主,各乡镇配备一名技术人员。乡镇农技站以农业中心的形式存在,主管大农业,归乡镇政府统一管理。
2、队伍情况: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人员中有农技推广研究员职称2人,高级职称技术职务10人,中级职称技术职务24人,初级职称技术职务15人。乡镇农业技术人员30人,职称以中级以下为主,学历普遍较低。
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
一是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已经建成,共建设4个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5个乡镇站,人员已经进驻开展工作,室内办公培训用品配备完善,区域站工作运转顺利。二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资金主要用于用于农业技术推广补助,试验示范基地补助和采用现代化推广补助和农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提升培训等方面。但受工作经费和人员编制等“瓶颈”制约,全县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运行困难,加之基层农技人员“青黄不接”、“知识老化”,对骨干农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覆盖面小、时间短、提升效果有限,传统的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已难以满足新型经营主体的轻简化、个性化和精准化需求,造成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的职能被弱化甚至缺失。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与中央、省、市的要求,与全县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与广大农民的需求相比,差距和问题仍然很大。
三、存在问题
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缺运行经费、基层农技人员学习培训得不到有效保障,服务能力水平不高。部分农技推广机构行使公益性职能存在困难,办事效率不高,部分站职能模糊,农民在生产中遇到问题,解决渠道单一,效率不高。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认识程度不够。近年来由于南召县农业结构调整,粮食作物面积下降,花卉苗圃等经济作物大面积发展,粮食生产占农民收入比例下降,部分农民群众认为粮食生产已经不太重要了,农村政策已发生重大变化,对农技推广队伍的服务需求降低。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通过几年来项目建设,县域部分站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程度提高,但仍不能满足农业绿色发展的需要,基础设施依然滞后,严重影响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乡镇农技站没有专门的服务场所,缺乏必要仪器、车辆服务工具、服务手段单一,严重影响了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
3、农技推广队伍老化、农技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农技推广队伍有职称的同志仅占了三分之一以上的比例,还是部分同志仅是工资职称,在实际中不愿学习,能力水平有限,在职不能尽责,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4、体制僵化,农技推广人才断层严重。由于编制限制,2000年以来很少有专业的毕业生被单位聘用,乡镇没有35岁以下的农技人员。县站也没有直接聘用的农业专业高校毕业生。县乡普遍存在专业人才断层现象。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员进入基层农技队伍已经刻不容缓。
四、对策建议
针对乡镇(区域)农技站管理运行存在的问题,充分挖掘县级农技推广机构潜力,统筹配置农技推广人才资源,积极整合各类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资金,持续开展好全省农技推广骨干人才与乡镇(区域)农技站长培育;积极开展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星级服务创建活动,多项目增量联动、多主体协同炼“兵”、多层次发挥作用,激发乡镇(区域)农技站服务活力,拓展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切实提高乡镇(区域)农技站农技服务能力。
1、提高区域站人員的文化水平素质和农业技术知识。利用参加省、市业务部门组织的各项业务培训、讲座,了解新知识、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他们文化水平的同时也增加对农业生产的知识的了解。
2、利用农业专家下乡指导农民机会进行传、帮、带。农业专家在不同的作物、不同的生产环节到田间地头进行宣传指导时,让他们亲临现场,针对具体问题,实地实景的观察到农作物生产的指导过程,增加直接的感性认识,提高业务能力。
3、加强管理。由于区域站远离县城,与乡镇政府不是直接的隶属关系,是“山高皇帝远”,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建立起严格的规章制度。确保每周五天工作日到岗到位,周休日有值班人员。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利用微信、视频进行动态的检查人员在岗情况。
4、明确考核指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是服务于农民、指导农民农业生产的,要掌握服务的方向、内容和技术要点,因此,要针对各区域站针对服务的范围,建立起自己的示范点,种植相应的农作物。掌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服务、指导。
5、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常态化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认真开展苗情监测,科学会商与研判苗情及时提出农作物生产管理技术意见;全年结合关键农时,集中开展3-4次送科技下乡活动,有效指导农业生产。二是针对低温冷害、高温热害、洪涝干旱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及时发布信息预警,制定防灾减灾技术方案,指导落实防灾减灾措施。二要深入开展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每人分包5个以上农业村,每村联系2户农业科技示范户,通过示范户带动周边农户运用农业科技脱贫致富。
(作者单位:473000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崔庄乡农业服务中心)
一、南召县农技推广体系现状
1、机构情况: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包括农技、植保、土肥、种子、质检、农广校等部门,推广机构基本健全。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建设完成,进驻人员以县级农业技术人员为主,各乡镇配备一名技术人员。乡镇农技站以农业中心的形式存在,主管大农业,归乡镇政府统一管理。
2、队伍情况: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人员中有农技推广研究员职称2人,高级职称技术职务10人,中级职称技术职务24人,初级职称技术职务15人。乡镇农业技术人员30人,职称以中级以下为主,学历普遍较低。
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
一是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已经建成,共建设4个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5个乡镇站,人员已经进驻开展工作,室内办公培训用品配备完善,区域站工作运转顺利。二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资金主要用于用于农业技术推广补助,试验示范基地补助和采用现代化推广补助和农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提升培训等方面。但受工作经费和人员编制等“瓶颈”制约,全县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运行困难,加之基层农技人员“青黄不接”、“知识老化”,对骨干农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覆盖面小、时间短、提升效果有限,传统的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已难以满足新型经营主体的轻简化、个性化和精准化需求,造成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的职能被弱化甚至缺失。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与中央、省、市的要求,与全县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与广大农民的需求相比,差距和问题仍然很大。
三、存在问题
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缺运行经费、基层农技人员学习培训得不到有效保障,服务能力水平不高。部分农技推广机构行使公益性职能存在困难,办事效率不高,部分站职能模糊,农民在生产中遇到问题,解决渠道单一,效率不高。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认识程度不够。近年来由于南召县农业结构调整,粮食作物面积下降,花卉苗圃等经济作物大面积发展,粮食生产占农民收入比例下降,部分农民群众认为粮食生产已经不太重要了,农村政策已发生重大变化,对农技推广队伍的服务需求降低。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通过几年来项目建设,县域部分站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程度提高,但仍不能满足农业绿色发展的需要,基础设施依然滞后,严重影响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乡镇农技站没有专门的服务场所,缺乏必要仪器、车辆服务工具、服务手段单一,严重影响了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
3、农技推广队伍老化、农技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农技推广队伍有职称的同志仅占了三分之一以上的比例,还是部分同志仅是工资职称,在实际中不愿学习,能力水平有限,在职不能尽责,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4、体制僵化,农技推广人才断层严重。由于编制限制,2000年以来很少有专业的毕业生被单位聘用,乡镇没有35岁以下的农技人员。县站也没有直接聘用的农业专业高校毕业生。县乡普遍存在专业人才断层现象。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员进入基层农技队伍已经刻不容缓。
四、对策建议
针对乡镇(区域)农技站管理运行存在的问题,充分挖掘县级农技推广机构潜力,统筹配置农技推广人才资源,积极整合各类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资金,持续开展好全省农技推广骨干人才与乡镇(区域)农技站长培育;积极开展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星级服务创建活动,多项目增量联动、多主体协同炼“兵”、多层次发挥作用,激发乡镇(区域)农技站服务活力,拓展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切实提高乡镇(区域)农技站农技服务能力。
1、提高区域站人員的文化水平素质和农业技术知识。利用参加省、市业务部门组织的各项业务培训、讲座,了解新知识、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他们文化水平的同时也增加对农业生产的知识的了解。
2、利用农业专家下乡指导农民机会进行传、帮、带。农业专家在不同的作物、不同的生产环节到田间地头进行宣传指导时,让他们亲临现场,针对具体问题,实地实景的观察到农作物生产的指导过程,增加直接的感性认识,提高业务能力。
3、加强管理。由于区域站远离县城,与乡镇政府不是直接的隶属关系,是“山高皇帝远”,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建立起严格的规章制度。确保每周五天工作日到岗到位,周休日有值班人员。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利用微信、视频进行动态的检查人员在岗情况。
4、明确考核指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是服务于农民、指导农民农业生产的,要掌握服务的方向、内容和技术要点,因此,要针对各区域站针对服务的范围,建立起自己的示范点,种植相应的农作物。掌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服务、指导。
5、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常态化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认真开展苗情监测,科学会商与研判苗情及时提出农作物生产管理技术意见;全年结合关键农时,集中开展3-4次送科技下乡活动,有效指导农业生产。二是针对低温冷害、高温热害、洪涝干旱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及时发布信息预警,制定防灾减灾技术方案,指导落实防灾减灾措施。二要深入开展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每人分包5个以上农业村,每村联系2户农业科技示范户,通过示范户带动周边农户运用农业科技脱贫致富。
(作者单位:473000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崔庄乡农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