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拳北腿,北腿还好否?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a19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年前,后周名将昆仑大师创造临清潭腿,讲究“步法似蛇形,行走似猫行,抬腿如风,落地如针,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形腿似钻”;数百年前,发源地临西龙潭寺受到清朝围剿,满清贵族在北京闭门练习才得以保留;六十年前,龙潭寺被拆毁,失去记录;1958年,龙潭水干枯,自此后似乎已被大地忘却。
  2015年7月底,北京科技大学索奥“临清潭腿”宣传与保护实践团,用20天时间奔赴发源地——河北邢台市临西县龙潭村龙潭寺,又在北京拜访了临清潭腿掌门人,试图引起大家对这千年武坛绝学的重视。
  发源地潭腿消失
  为了仔细了解临清潭腿的现状,团队成员潘志荣和樊昌法决定亲自探访临清潭腿发源地——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龙潭村龙潭寺(原归山东省临清县管辖)。出发前,队长秦玮宏对临清谭腿现状的预计是——有千人充分了解与敬畏潭腿历史,有百人对练习潭腿有高涨的热情,有数十人精通潭腿功夫,有几人致力于传承和保护,有一两个大型遗址可供参观记录。然而,事实并非如秦玮宏所想。
  两人乘坐了五小时的火车,从北京抵达山东与河北的交界处清河城,换乘一小时汽车到临西县,又换乘电动三轮车,这才到达龙潭村。目光所及,绿树飒飒,土墙黄瓦,还未深入考察,二人心中已有种苍凉颓败之感。
  两位同学先拜访了文体局局长,想从总体上先了解一下目前临清潭腿的情况。起先,局长兴致勃勃地介绍道:“潭腿早已有千年历史。据《武备志》记载,宋初举行全国武术大会,赵匡胤所创太祖拳因具政治优势为第一,称之为十八家之首,第二名便是昆仑大师在龙潭寺所创的临清潭腿,被称为十八家之尊。因太祖拳的发源地在黄河以南,临清潭腿的发源地在黄河以北,‘南拳北腿’的说法便在中华大地流传开来。”说到这里,县长的语气沉重了起来:“然而,清中叶,清廷为稳固统治,严禁民间习武,临清潭腿门部分弟子隐入皇宫大内,此拳种才得以保存。也因此,当地人并不重视这张文化名片,又加上本地人不富裕,青壮年都要外出打工,没人想学武术,如今潭腿在本地差不多绝迹了。”
  众人一番唏嘘过后,局长接着说:“少林寺功夫火遍全国,其中的少林潭腿功夫就发源于临清潭腿,但我们正宗的潭腿却没有火起来,县里一直希望临清潭腿也能拍出一部像《少林寺》那样的大片。”当听到同学们正准备实地前往拍摄记录时,局长颇为感动,特地叫来当地电视台工作人员,一起讨论潭腿的拍摄。受到如此待遇,队员们深感肩头责任,也更能体会到潭腿衰落对当地政府造成的困扰和压力。
  第二天,潘志荣和樊昌法深入龙潭村,想找当地村民了解一下情况。在艰难地弄懂当地的方言后,队员们发现一个令人惊愕的事实。“临清潭腿?不知道啊!”“我不了解什么潭腿的历史……”“没学过……”“祖师爷难道是那个小庙里的?”村民们热情的声音里都是这些回答。后来两队员在村口遇到一个年事已高的爷爷,爷爷倒是学过二十年潭腿,但后来由于谋生困难,又放弃了。他说:“我们村的年轻人几乎都出去打工了,都没有人学过潭腿啦,也没有精通潭腿的师傅能教小孩子。”两人只好又四处询问龙潭寺的地址,当地竟无人知晓,只知道临西县为了龙潭寺遗址而立的石碑,以及石碑背后有个不知名的土庙,村民们会怀着某种对先人模糊的虔诚,每逢初一、十五就去土庙上香。二人匆匆拍摄下土庙和石碑的影像后,返回了学校。
  “真的没有什么可讲的了吗?真的都是这样回答吗?你们的记忆真的没有遗漏吗?”队员们回校后,秦玮宏反复确认队员的报告情况,十分费解。“真的没有。”潘志荣和樊昌法无奈地回答。秦玮宏队长深感自己的预计在现实面前显得过分乐观了。
  掌门人力挽狂澜
  在先期准备时,团队通过海淀区文化局了解到,临清潭腿既是山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掌门人隋世国先生现居北京。为了找到更多的历史细节,秦玮宏队长决定登门拜访隋先生。
  八月一号清晨,队员们来到学院路石油大院临清潭腿掌门人隋世国先生的家。先生虽已古稀之年,却仍精神矍铄,体质强健,了解同学们的来意后,细细讲起了自己的习武故事。
  隋先生十几岁时便与临清潭腿结缘。“当时我偶然得知同班同学拜了临清潭腿96代传人金启亮先生为师后,出于对武术的强烈兴趣,我对同学软磨硬泡,再三要求,终见师傅,但师傅已拒收弟子。整整一个星期,师傅对我不发一言。一星期后,师傅才教我压腿,要求脚踢脑门,腿抻下巴,下巴够脚尖。半年之后,我完成师傅要求,才有资格随师哥们练习。又过了三个月,师傅偶尔亲自教我。四年后,我终于正式拜师。现在我坚持习武已有50多年。”随即,掌门人面有无奈之色,痛心疾首地说:“回想当年,我是求着师傅教功夫,如今我当了师傅,倒是四处求着别人来学。”
  看着队员们不解的神色,隋先生补充道:“1976年,我正式收徒传艺,三十余年来历尽心酸。最初,我本想将拳种传回龙潭村当地,所以经常去那儿找弟子,无奈当地太穷,人都忙着谋生,不愿意学;后来,我在北京奥体公园义务教大家潭腿功夫。最初场面壮大,有两千多人。可坚持下来的只有二十多人。这些人中,有些中年学习者未学扎实,未尝保持原有风格;有些人倒练得很好,可是苦于家庭生计又中途放弃了。后来我就想培养孩子,可孩子们也都不情不愿,苦于练习五六年基本功,我只好改革教法,教他们先练套路,感兴趣再练内功。总之,哎,都不是原来那个味儿了。眼看学功夫的人越来越少,学得也越来越走样,我着急啊,干脆动员身边的邻居、同事都来学习了。但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我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力量能为临清潭腿多作宣传,它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修身养性,要去传承它。”
  听到这儿,秦玮宏问道:“先生,潭腿处境危险,但它毕竟是有着千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啊,您有没有向政府求助呢?”
  “那是必然,我也一直为此事奔走呼吁。1984年,我首次向北京市体委递交了成立临清潭腿研究会的书面报告,但当时潭腿的影响力很小。于是,我拼命参加市、区的各种武术比赛,也带领着武艺精进的学生去比赛,取得一系列好成绩,临清潭腿这才渐渐地得到了武术界的认可。在一系列的努力下,1989年,代表着临清潭腿武术门派的研究会终于正式成立。后来,我还在政府的协助下成立了北京市武术院华宇武术培训中心、龙潭武术社,又义务在临西县设置了遗址石碑。我做的这些小小的努力,只为一心传承好潭腿,但它的未来如何发展,能否发扬光大,我也不能下定论。”掌门人神色忧虑,所有队员也都感到揪心,暗暗担忧着临清潭腿今后的命运。
  用科技传播非遗
  探访发源地,拜访掌门人后,队员们一致决定不像往常那样写一篇实践报告完成任务。由于十二名队员以前都经常参加学校软件部的技术培训,擅长网页技术和APP开发,他们打算用自己的力量把这件事情推动和推广开来。
  为此,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潭腿的发源地已经面目全非,正宗的潭腿功夫也有些变形,真正深入了解它的人已经不多了,当务之急应该是将潭腿的历史沿革记录下来,同时将掌门人的一招一式用视频永久保存下来,让那些真正立志学功夫的弟子可以看到掌门人的招式,随时随地模仿学习,掌握精髓。”
  “那不如建设一个网络宣传平台吧。另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非常保守,我们能不能开发一个的APP,将它定位成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兴趣特长的应用呢?”
  “对,比如可以设置一些与掌门人的互动,开发一些好玩有趣的游戏来提升大家对临清潭腿的关注度,让APP为大家带来健康和乐趣的同时,还能提醒人们自觉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商讨完毕,大家兴趣盎然地分工合作。随后,同学们又决定利用潘志荣和樊昌法在当地拍摄的一手资料,制作一部临清潭腿的微电影,向大家描述其历史和现状。8月22日,微电影在紧张的编剧、拍摄、剪辑后完成。9月初,网页“临清潭腿”经过审核通过。最令团队成员兴奋的是,经过奋战,一款集合导航、视频、评测、留言四大功能的APP“临清潭腿”也诞生了——通过评测功能,可以回答与临清潭腿有关的趣味十足的题目,答题结束后会自动弹出得分和正确答案;通过视频模块,可自己模仿练习正宗的潭腿功夫;通过地图导航功能,求学者可以看到自己的地理位置和潭腿的练功位置,找到前往学习最便捷的方式;通过留言功能,可以及时与掌门人互动,还可联系到各地的潭腿传承人。“临清潭腿”APP上线后,吸引了部分武术爱好者,下载量正在持续不断地增长中。
  责任编辑:曹晓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应用IL-2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64例白血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观察组白血病患者经过化疗后,给予IL-2 40万u+生理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近几年,随着融媒体的不断创新发展,政务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革.从“两微一端”到“两微一抖”的趋势日益明显,短视频对于政府信息公开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抖音
“学习强国”平台建立了一个新时代的融媒体“思想库”,融合了新旧媒体的传播模式、聚合了优质媒体的传播资源、糅合了新兴媒体的传播优势,为党员们创建了一个新时代融合传播
近年来,电视影视频道呈现持续萎缩衰退状态.为应对竞争压力,各家频道纷纷推出五花八门的节目形态,由此导致频道定位模糊、辨识度低、专业频道不专业的情况越发明显.影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