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肾脏受损、肾功能逐渐减退而使体内代谢废物不能排除所引起的综合征。毒素不只存在于血液中,而且还存在胃肠液中[1]。为探索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最佳操作方法及疗效,我科与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合作开展临床观察和护理,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20例CRF患者均符合《肾脏病学》[2]诊断标准,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28~65岁;肾功能检测尿素氮(BUN)18~25mmol/L,血肌酐(Scr)280~750umol/L;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78例,慢性肾盂肾炎7例,肾病综合征13例,糖尿病肾病14例,高血压肾病6例。
方法:①对照组:辨证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及西药对症治疗。②试验组:辨证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及西药对症治疗,并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综合疗法:患者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的基础上,均采用综合治疗,包括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叶酸、维生素B12、力蜚能、血塞通、前列腺素E1等保护肾功能、纠正贫血、抗炎、降压等对症治疗。
中药保留灌肠:患者取左侧屈膝卧位,同时臀部抬高10~15cm,可使灌肠液顺利流入结肠,并使药物与肠道充分接触,有利于肠道毒素的排泄,延长药物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以及延缓药液的溢出。
灌肠前药浴锅控制药液温度为39~40℃,若温度达到41℃以上,灌肠液能使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烫伤肠黏膜,影响治疗效果。若药液温度低于38℃以下,会因药液温度过低刺激肠道,出现肠蠕动异常,引起腹部不适而不利于药液的保留,而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护理时须注意保证温度适中的药液滴入结肠内,以利疏通经脉、畅流气血而共奏药效。
插管深度及滴速:为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选肠肛管要细,插入深度要适度,滴速适中。我们选用一次性输液器和一次性14号导尿管,插入深度为18~25cm,药液量为200ml,在15分钟内灌毕,并使患者保留药液时间为45~90分钟,以提高临床疗效。
操作方法:灌肠前排空二便,将200ml灌肠液在药浴锅内加热至39~40℃,将药液挂于输液架上,插入一次性输液器,另一端头皮针和末端过滤器减掉后接一次性导管,排尽管内空气,关闭调速器,轻轻扩肛,用石蜡油润滑过的导尿管轻缓插入肛门内18~25cm。插管时如遇阻力,轻轻拔出少许后再重新插入。药液滴完后关闭调速器,拔出导尿管后用卫生纸轻轻按揉肛门数分钟。嘱患者保持屈膝卧位15分钟左右,对于年老体弱者,可令其保持原体位30分钟左右。待45~90分钟后或不能忍受而排便时起床排便。
评价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肾功能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或较治疗前下降≥50%;②有效:临床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肾功能各项指标较治疗前下降30%~50%;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肾功能各项指标下降<30%。
较佳的操作方法:无不适症状、药液保留45~90分钟;不适合的操作方法:腹部不适,药液保留时间<45分钟或>90分钟仍不能排便及排出药液者。
心理護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中药知识,交代保留灌肠的注意事项及如何配合,并告知其操作、治疗的安全性,耐心做好解答工作,消除其紧张心理,使其积极配合。同时护理人员在执行各项操作过程中应胆大心细、稳重、忙而不乱,给病人及家属留下良好印象,从而产生信任感。
饮食护理:控制饮食、优质低蛋白饮食,不食富钾食物,如无浮肿则正常进食食盐,如有浮肿则控制饮水及每日食盐摄入量。午饭后2小时左右灌肠,不应空腹或餐后立即进行灌肠,以免影响疗效及诱发不良反应。
排除禁忌证:实施结肠透析前测量生命体征,检查腹部情况,向患者解释透析治疗的目的和意义,询问有无严重心血管疾病、严重痔疮、肛裂、肠手术及直肠狭窄等中药保留灌肠的禁忌证,进行肛门指检,若发现异常则暂停治疗。
结 果
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4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5.7%,不良反应发生率7.1%;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27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60.0%,不良反应发生率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讨 论
各种原发或继发的肾脏疾病导致肾实质进行性损害,最终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由于地区、生活条件及卫生习惯等不同,引起慢性肾衰的病因所占的比例,各地可能不一致。我国以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者最多,占50%~60%,慢性肾盂肾炎次之,占15%~20%,再次为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肾病、多囊肾、红斑狼疮性肾炎等引起。据发达国家统计,如美国报道糖尿病肾病占第1位,高血压次之,慢性肾小球肾炎降为第3位。
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灌肠液温度、插入深度、手法熟练程度及患者配合有关。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大部分临床症状是由尿毒症毒素引起,目前尚未找到一种物质能产生尿毒症的全部症状。国内外专家基本认同,尿毒症毒素是一群物质,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这些物质聚积在血液中,其中包括由肾脏降解排泄的激素、多肽等物质潴留。肠道黏膜血管丰富,物质交换速度快。中药保留灌肠由于体位改变,药液可到达高位结肠,充分扩大了结肠黏膜的可滤过面积,有效地清除了肠道内及血液内的有毒物质,促进血液中毒素的降低及肾功能的恢复。
祖国医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认识大体归属于“水肿”、“呕吐”、“虚劳”、“关格”、“癃闭”、“溺毒”的功能病症范畴,其病理机制虚实夹杂,以“本虚标实”为特征。中药保留灌肠多由通腑泻浊、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药物组成。除具有直接导浊泻下作用外,还可以通过结肠黏膜吸收,达到泻浊解毒、活血通络的目的。通过结肠途径给药可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减轻消化道不良反应,易被患者接受;同时药物可以直接清除肠腔内及肠黏膜上的有毒代谢产物和毒素,以及肠道对这些代谢产物及毒素的再吸收,是肾外清除BUN、Scr等功能毒物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中药保留灌肠可作为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一种主要方法。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20例CRF患者均符合《肾脏病学》[2]诊断标准,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28~65岁;肾功能检测尿素氮(BUN)18~25mmol/L,血肌酐(Scr)280~750umol/L;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78例,慢性肾盂肾炎7例,肾病综合征13例,糖尿病肾病14例,高血压肾病6例。
方法:①对照组:辨证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及西药对症治疗。②试验组:辨证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及西药对症治疗,并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综合疗法:患者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的基础上,均采用综合治疗,包括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叶酸、维生素B12、力蜚能、血塞通、前列腺素E1等保护肾功能、纠正贫血、抗炎、降压等对症治疗。
中药保留灌肠:患者取左侧屈膝卧位,同时臀部抬高10~15cm,可使灌肠液顺利流入结肠,并使药物与肠道充分接触,有利于肠道毒素的排泄,延长药物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以及延缓药液的溢出。
灌肠前药浴锅控制药液温度为39~40℃,若温度达到41℃以上,灌肠液能使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烫伤肠黏膜,影响治疗效果。若药液温度低于38℃以下,会因药液温度过低刺激肠道,出现肠蠕动异常,引起腹部不适而不利于药液的保留,而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护理时须注意保证温度适中的药液滴入结肠内,以利疏通经脉、畅流气血而共奏药效。
插管深度及滴速:为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选肠肛管要细,插入深度要适度,滴速适中。我们选用一次性输液器和一次性14号导尿管,插入深度为18~25cm,药液量为200ml,在15分钟内灌毕,并使患者保留药液时间为45~90分钟,以提高临床疗效。
操作方法:灌肠前排空二便,将200ml灌肠液在药浴锅内加热至39~40℃,将药液挂于输液架上,插入一次性输液器,另一端头皮针和末端过滤器减掉后接一次性导管,排尽管内空气,关闭调速器,轻轻扩肛,用石蜡油润滑过的导尿管轻缓插入肛门内18~25cm。插管时如遇阻力,轻轻拔出少许后再重新插入。药液滴完后关闭调速器,拔出导尿管后用卫生纸轻轻按揉肛门数分钟。嘱患者保持屈膝卧位15分钟左右,对于年老体弱者,可令其保持原体位30分钟左右。待45~90分钟后或不能忍受而排便时起床排便。
评价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肾功能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或较治疗前下降≥50%;②有效:临床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肾功能各项指标较治疗前下降30%~50%;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肾功能各项指标下降<30%。
较佳的操作方法:无不适症状、药液保留45~90分钟;不适合的操作方法:腹部不适,药液保留时间<45分钟或>90分钟仍不能排便及排出药液者。
心理護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中药知识,交代保留灌肠的注意事项及如何配合,并告知其操作、治疗的安全性,耐心做好解答工作,消除其紧张心理,使其积极配合。同时护理人员在执行各项操作过程中应胆大心细、稳重、忙而不乱,给病人及家属留下良好印象,从而产生信任感。
饮食护理:控制饮食、优质低蛋白饮食,不食富钾食物,如无浮肿则正常进食食盐,如有浮肿则控制饮水及每日食盐摄入量。午饭后2小时左右灌肠,不应空腹或餐后立即进行灌肠,以免影响疗效及诱发不良反应。
排除禁忌证:实施结肠透析前测量生命体征,检查腹部情况,向患者解释透析治疗的目的和意义,询问有无严重心血管疾病、严重痔疮、肛裂、肠手术及直肠狭窄等中药保留灌肠的禁忌证,进行肛门指检,若发现异常则暂停治疗。
结 果
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4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5.7%,不良反应发生率7.1%;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27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60.0%,不良反应发生率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讨 论
各种原发或继发的肾脏疾病导致肾实质进行性损害,最终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由于地区、生活条件及卫生习惯等不同,引起慢性肾衰的病因所占的比例,各地可能不一致。我国以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者最多,占50%~60%,慢性肾盂肾炎次之,占15%~20%,再次为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肾病、多囊肾、红斑狼疮性肾炎等引起。据发达国家统计,如美国报道糖尿病肾病占第1位,高血压次之,慢性肾小球肾炎降为第3位。
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灌肠液温度、插入深度、手法熟练程度及患者配合有关。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大部分临床症状是由尿毒症毒素引起,目前尚未找到一种物质能产生尿毒症的全部症状。国内外专家基本认同,尿毒症毒素是一群物质,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这些物质聚积在血液中,其中包括由肾脏降解排泄的激素、多肽等物质潴留。肠道黏膜血管丰富,物质交换速度快。中药保留灌肠由于体位改变,药液可到达高位结肠,充分扩大了结肠黏膜的可滤过面积,有效地清除了肠道内及血液内的有毒物质,促进血液中毒素的降低及肾功能的恢复。
祖国医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认识大体归属于“水肿”、“呕吐”、“虚劳”、“关格”、“癃闭”、“溺毒”的功能病症范畴,其病理机制虚实夹杂,以“本虚标实”为特征。中药保留灌肠多由通腑泻浊、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药物组成。除具有直接导浊泻下作用外,还可以通过结肠黏膜吸收,达到泻浊解毒、活血通络的目的。通过结肠途径给药可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减轻消化道不良反应,易被患者接受;同时药物可以直接清除肠腔内及肠黏膜上的有毒代谢产物和毒素,以及肠道对这些代谢产物及毒素的再吸收,是肾外清除BUN、Scr等功能毒物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中药保留灌肠可作为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一种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