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逐步加速的发展态势。然而,与对市政设施建设的大规模投资的关注相反,对市政设施的养护缺乏足够的重视以及存在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市政设施的养护也是城市管理系统的重要环节。市政设施是否状况良好,功能是否健全,直接关系到市政设施建设的后续投入,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有效性、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形象及其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建议
引言:
市政道路是指道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在城市规划区内有一定的技术条件,用于城市交通和行人使用,方便居民的生活、工作和文化娱乐活动,与城外道路相连,承担着对外交通的功能。市政道路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整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近年来车辆数量和交通量的不断增加,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市场化越来越被重视。在当前有限养护资金的条件下,提升道路质量性能和耐久性,寻求行之有效的养护方法和机制是我国城市道路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养护的标准的确定
(一)现有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现有的养护标准介绍
对于沥青混凝土道路的施工,我国已经进行了30年以上的研究,目前在城市道路养护工程中用施工规范主要分为指标类规范、施工管理类规范以及验收类规范三类。规范主要是对项目实施完毕以后对项目进行验收和资料归档方面的规定,在道路养护规范中,应在项目验收方面提出不同的验收指标,并增加经济性指标作为项目的重要考核指标。而经济性指标应改在招投标过程中结合以往施工的经验进行提前设置[1]。这部分内容由于不同道路、不同时间和施工工艺的区别,无法简单进行量化,但在道路养护项目规范中应对其鉴定方法进行描述。现有的规范数量繁多,由于施工技术类规范,只需要执行现有的标准,所以不在进行论述,接下来主要对道路性能类规范和验收类规范的编选和修改提出自己的意见。
(二)道路养护项目验收及评价部分规范制定方法
首先是项目验收规范部分,道路养护工程单项工程验收标准应和现有规范保持一致,而在整体综合性评价标准应根据项目运用的施工技术不同单独进行制定。这是因为道路养护工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施工减少养护总体投资资金,所以很难像大型工程一样将所有道路指标基本上恢复到新建标准的能力。因此,应根据不同的施工项目制定处对应的指标才是这部分规范的核心重点[2]。在道路养护项目中除了像一般性养护项目一样,进行质量评价以外,还应建立后评估机制,跟踪观测预防性养护的经济效果。计算分析期内发生的各项养护费用的总现值,在整个体系建立以后道路养护项目经济评价很可能成为最重要的指标,因此这部分规范的编制应最为严格。可根据以后工程的情况制定处分级分类指标,再此基础上,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不断进行完善。
二、城市道路道路养护项目方案制订方法
(一)道路养护工程方案制定方法
根据道路衰变曲线后,首先要根据道路的投资状况,制定相应拟定的道路养护方案,由于每种道路养护方案的道路完好率提升可以通过以往的施工经验进行推算,具体施工制定好模拟方案以后,根据投资-道路完好率变化曲线绘制k线图,并通过计算方案的投资净现值和道路平均完好率分析出每种方案的优略,最终选取最恰当的道路养护方案进行实施。在第一次道路养护周期进行以后,道路养护工程根据道路的实际效果对后续方案进行调整,若道路k线图的实际效果低于预期效果,则应分析原因并对方案的施工间隔时间进行缩短或变更施工工艺,若道路k线图的实际效果高于预期效果,可以保持原施工方案或小幅增长施工间隔以达到最佳经济效果。
(二)不同道路类别的方案制订方法
在制定方案以前首先要对道路养护期望水平进行设定,按照北京市城市道路分级主要分为三级,特殊道路、重点道路和一般道路。特殊道路一般是指国家最重要的形象道路如;长安街,人民大会堂东西侧路等等,这些道路的原则上无需考虑投入,只要考虑在功能低于预定指标的时进行维护施工即可。在采取道路养护方案的制定时要最大限度的制定法,必要时可不考虑经济效益。由于该方案并不全面考虑道路养护工程的经济性指标,所以经济效果并不突出。但是重要的功能性指标提升却立竿见影,同时由于对病害的预判,在道路出现明显病害以前就直接对道路进行的维修,所以对于重点道路的功能性提升可以起到极好的效果[3]。
三、道路养护方案制订过程当的职能分工
(一)施工单位的职能分工
施工单位在道路养护整体管理中是施工实施主体,主要承担在施工任务同时参与整个项目的实施和前期调查,在现行的道路养护施工管理中施工单位往往还需要承担整体沟通和协调的作用,所有的施工前期资料如道路完好率调查和近些年的道路施工状况均有施工单位参与完成。首先是前期道路调查,在道路养护中前几道路调查数据需要由施工单位来进行整理,除了自身存档的施工资料意外还有就是根据道路巡查记录计算得出的道路完好率报告,提交设计单位。设计单位做出初步设计以后进行二次调查对设计位置和施工结构进行核实,在图纸会审中提出修改意见。在得到道路施工设计后,编制施工方案并组织现场施工,联系相应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材料,签署各项合同。
在施工中做好各项施工记录,做好施工现场计量。施工完毕以后,整理施工资料,参与竣工验收。最后将全部施工资料进行移交和存档。巡查单位在道路养护整体管理中主要负责道路数据的提供。首先是按照道路养护的要求进行道路巡查,制定好巡查频次和道路完好率计算方法。一般重点道路巡查频次为一天一巡,一周为一个工作周期,按照平均值计算出周平均值,然后按月度进行上报。通过基层巡查单位的数据上报,由巡查总队对数据的整理并保存,需要移交时进行道路资料的移交。施工前参与图纸会审,并对道路道路养护方案提出改正意见。在施工过程中的巡查单位负责对项目实施进行监管,及时发现施工中的偏差并加以纠正。
(二)设计单位的职能分工
设计单位的主要工作是提供道路设计,首先在设计之前进行道路资料的收集和审阅。对施工和巡查单位提供的道路资料进行校对后,按照道路现况资料绘制道路完好率衰变曲线,并根据道路等级制定初步施工计划,经过审核后形成道路养护施工初步设计。将道路养护初步施工设计进行方案比选,在方案实施以前就就通过计算得出项目净现值和道路完好率提升预估值,为项目后续的方案调整做好准备。施工前为材料单位提供施工配合比,并监督材料单位完成施工前的材料配合比实验。安排施工单位进行现场摊铺实验,并根据现场实验结果对施工设计做最后调整[4]。在一个道路养护项目周期结束以后,对比项目投资情况和施工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后续方案的进行调整,为下一个道路养护周期的项目实施做好准备。
四、结束语
根据我的工作经验,市政道路设施维护精细化管理应在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不同地区,各级市政道路养护管理项目的研究,结合管理知识,划分符合市场需求的养护管理模式,构建合理的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模式影响因素下的评价体系。虽然本文对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模式、影响因素系统、市场化的优点、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改革和发展做了專项研究,但由于我国关于市政道路中养护管理市场化的研究成果较为有限,且研究对象具有复杂性以及自身存在理论和实践的局限性,整个研究过程提出的市场化改革措施尚未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因此,在后续研究中,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刘慧娴.关于市政道路设施维护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工程技术(文摘版)·建筑,2019(1):00018-00018.
[2]克孜勒古丽·夏哈曼.提高市政道路养护管理的有效措施[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8(4).
[3]程旭,韩舰.城市道路检查井沉降原因及预防措施[J].2021(2015-19):
201-201.
[4]闫增.关于提高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水平几点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000(005):2134-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