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将美术教材中的“欣赏”部分归纳为“欣赏·评述”,作为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四大学习领域之一,同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欣赏·评述”在保持好原有“欣赏”部分学科特色的基础上,突出了评述行为作为美术欣赏活动有机组成部分的价值。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培养学生的欣赏审美能力,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形成完美人格,为审美教育打下初步基础。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欣赏;评述;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能使他们开阔眼界,提高审美趣味、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新课程标准》将美术教材中的“欣赏”部分归纳为“欣赏·评述”,作为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四大学习领域之一,同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欣赏·评述”在保持好原有“欣赏”部分学科特色的基础上,突出了评述行为作为美术欣赏活动有机组成部分的价值。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培养学生的欣赏审美能力,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形成完美人格,为审美教育打下初步基础,下面就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体会报道如下。
一、美术欣赏课教学引导方法
美术欣赏课史美术课程的重要一环,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这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对所欣赏的绘画要有清楚的了解,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心情、创作手法等[1],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掌握艺术的技巧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做好美术欣赏课教学引导方法需做好以下几点:
(一)画面直观形象的欣赏,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四年级学习《四季的色彩》时,他们全被不同季节色彩变化所吸引。色彩的冷暖对比,给学生视觉冲击感,从中达到学习目的。
(二)艺术风格的欣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绘画的技巧、方法,讲解图画的表现手法、色彩、透视等,让学生亲自临摹或勾画,体会绘画的技巧。如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画家采用中国画中的中锋、逆锋、侧锋、淡墨、浓墨、焦墨等水墨技法,将总理对人民的关切之情跃然纸上,更有传神之功,触景生情,怀念周恩来总理。
(三)与美术欣赏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的讲授,包括画家的生平、爱好及当时创作的社会背景等。比如在讲达·芬奇的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达·芬奇画蛋的故事,以及他刻苦研究地理学、哲学的有趣事例。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一、二年级学生美术欣赏活动主要读作品。画面反映了什么内容?启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体验生活的乐趣。如第一册《花狮子》、第三册《连年有余》、《绘画中的节日》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也深受小朋友喜爱;三、四年级学生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表达能力。如第七册《生命花树》、《纸艺羌寨》等。五、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和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具体内容有:第九册的《肖像艺术》、第十册《着衣母婴卧像》、第十一册《人民和总理》和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美术等。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方法
(一)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了解自然美与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的课业。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绘画后,可以分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发言不不拘一格,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启发学生欣赏的思路,各抒己见,踊跃发言,积极讨论。
(二)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剪纸、图案、雕塑、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插进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
比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用油画棒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蜡笔范画,这就是随堂欣赏课的教学过程。
(三)现场欣赏。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3]。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访问雕塑家、工艺美术家及表演等。
教师要提高对欣赏课的认识,教师首先要利作品有一个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另外在欣赏的方法手段、教具的使用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方面教师也要心中有数。备课越充分,教学效果就越佳。此外在选材上也要有主有次,教师要把欣赏的重点放在那些有代表性的、风格独特的名作上,以加深学生对著名作品的印象。欣赏的内容不可过深,超出了学生欣赏能力的东西,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要欣赏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易于接受的直观内容,如某一点某一处的用色、线条、构图、明暗等。欣赏的手段要多样化、生动化、艺术化,避免教师空洞枯燥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干巴巴听的现象。可以采用故事、提问、讨论、观察、悬念等多种形式,还要充分发挥幻灯、挂图、录像、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法,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乐学、想听、爱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4]。欣赏的时间不可过长,内容过多过滥,学生会厌倦,教师可以把欣赏教学穿插于平时教学之中,使欣赏与传授技能相结合。欣赏后要有检查和总结。可以采用提问、谈话及卷风考试的方法来进行。使之达到复习巩固减少学生遗忘的作用。在美术欣赏课中,我们应以欣赏为线索、找准评述点、体现自主性、彰显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取审美方法、经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美育发展。
参考文献
[1]沈锦良;如何让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增效”[N];美术报;2010年
[2]李洁;;浅谈小学美术的创作教学[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02期
[3]陈鹏鹏;;浅谈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03期
[4]江鸿峰;小学美术手工作业的多元化评价[N];江苏教育报;2010年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欣赏;评述;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能使他们开阔眼界,提高审美趣味、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新课程标准》将美术教材中的“欣赏”部分归纳为“欣赏·评述”,作为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四大学习领域之一,同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欣赏·评述”在保持好原有“欣赏”部分学科特色的基础上,突出了评述行为作为美术欣赏活动有机组成部分的价值。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培养学生的欣赏审美能力,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形成完美人格,为审美教育打下初步基础,下面就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体会报道如下。
一、美术欣赏课教学引导方法
美术欣赏课史美术课程的重要一环,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这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对所欣赏的绘画要有清楚的了解,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心情、创作手法等[1],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掌握艺术的技巧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做好美术欣赏课教学引导方法需做好以下几点:
(一)画面直观形象的欣赏,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四年级学习《四季的色彩》时,他们全被不同季节色彩变化所吸引。色彩的冷暖对比,给学生视觉冲击感,从中达到学习目的。
(二)艺术风格的欣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绘画的技巧、方法,讲解图画的表现手法、色彩、透视等,让学生亲自临摹或勾画,体会绘画的技巧。如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画家采用中国画中的中锋、逆锋、侧锋、淡墨、浓墨、焦墨等水墨技法,将总理对人民的关切之情跃然纸上,更有传神之功,触景生情,怀念周恩来总理。
(三)与美术欣赏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的讲授,包括画家的生平、爱好及当时创作的社会背景等。比如在讲达·芬奇的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达·芬奇画蛋的故事,以及他刻苦研究地理学、哲学的有趣事例。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一、二年级学生美术欣赏活动主要读作品。画面反映了什么内容?启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体验生活的乐趣。如第一册《花狮子》、第三册《连年有余》、《绘画中的节日》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也深受小朋友喜爱;三、四年级学生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表达能力。如第七册《生命花树》、《纸艺羌寨》等。五、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和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具体内容有:第九册的《肖像艺术》、第十册《着衣母婴卧像》、第十一册《人民和总理》和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美术等。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方法
(一)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了解自然美与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的课业。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绘画后,可以分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发言不不拘一格,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启发学生欣赏的思路,各抒己见,踊跃发言,积极讨论。
(二)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剪纸、图案、雕塑、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插进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
比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用油画棒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蜡笔范画,这就是随堂欣赏课的教学过程。
(三)现场欣赏。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3]。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访问雕塑家、工艺美术家及表演等。
教师要提高对欣赏课的认识,教师首先要利作品有一个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另外在欣赏的方法手段、教具的使用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方面教师也要心中有数。备课越充分,教学效果就越佳。此外在选材上也要有主有次,教师要把欣赏的重点放在那些有代表性的、风格独特的名作上,以加深学生对著名作品的印象。欣赏的内容不可过深,超出了学生欣赏能力的东西,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要欣赏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易于接受的直观内容,如某一点某一处的用色、线条、构图、明暗等。欣赏的手段要多样化、生动化、艺术化,避免教师空洞枯燥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干巴巴听的现象。可以采用故事、提问、讨论、观察、悬念等多种形式,还要充分发挥幻灯、挂图、录像、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法,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乐学、想听、爱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4]。欣赏的时间不可过长,内容过多过滥,学生会厌倦,教师可以把欣赏教学穿插于平时教学之中,使欣赏与传授技能相结合。欣赏后要有检查和总结。可以采用提问、谈话及卷风考试的方法来进行。使之达到复习巩固减少学生遗忘的作用。在美术欣赏课中,我们应以欣赏为线索、找准评述点、体现自主性、彰显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取审美方法、经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美育发展。
参考文献
[1]沈锦良;如何让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增效”[N];美术报;2010年
[2]李洁;;浅谈小学美术的创作教学[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02期
[3]陈鹏鹏;;浅谈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03期
[4]江鸿峰;小学美术手工作业的多元化评价[N];江苏教育报;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