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灌输式”的课堂教学,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机械地接收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条件,丧失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遏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关键词:灌输式教学;自主性学习;方法策略
针对这种现象,在化学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学生自主性的学习。自主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诱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使学生学会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性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在活动中,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勤于动手,善于自我小结,从中获取基本知识,培养技能,教师起着引导、启发的作用。在自主性学习中,学生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积极主动规划安排好自已的学习,并能根据自已的需要进行分类、总结、整理。在学生参与的集体活动中,应增强他们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培养他们的相互协调,共同合作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新学习,让学生能对所学内容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创造性地获取新知识。传统的教学过于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欠方法的传授。我国著名的无机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蒋南翔同志也说过:对于一个初次进森林的青年猎手,不能只给他干粮和猎枪,更重要的是要教他具有如何生存的本领和熟练掌握射击技术,这都告诉我们能力远比知识重要。
1、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
在应试教育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环境下,教师是传授知识这一活动的主体,只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知识的掌握与消化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交流、思考和创造,同时也忽视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相互合作,而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时也常常是看教师是否把问题讲清楚明白,是否突出重难点,教师是否有较好的基本功,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活动。在以往的观念中,有许多教师总是以学科知识的化身出现,教师永远是对的,是权威的象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缺乏足够的信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教师讲的、书本上写的都是不容怀疑的。但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结果往往是教师费尽口舌,讲得满头大汗,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一知半解,就算是学生理解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但一遇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仍然解决不了。而在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同时也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對话,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自主性学习中应让学生自已提出疑问,然后进行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交流,归纳小结解释其内在的深层关系,最后是在掌握主要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探索新的知识。
2、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能够主动地去要求上进与发展,让学生确立“我是学习的主人而非奴隶”“读书而不唯书”“尊师而不唯师”的观念,把学习这一过程看作是一个学习与创造的过程,进行新知识新内容的创新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参与创新,学会创新,轻学科重创造性的劳动,让学生在不断地进化、发展、提高、完善甚至超越。如此一来将一改传统教学中的等、听、依、背。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六章第六节乙酸羧酸内容时,其中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实验中,在收集乙酸乙酯时只考虑产物中有乙酸,为此本人根据学生所学知识通过实验来探讨这一实验。设计如下问题:在产物中可能还有哪些物质的存在?如何验证这些物质的存在?应该如何除去这些物质?在反应中应如何控制适宜的温度?如何能够得到较纯的乙酸乙酯?你有什么设想把这个实验改进?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与探索,而学生渴求找到答案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带着问题去学习并通过自已的努力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标,不仅能够提高自已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增强创新意识。
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加强
1、充分利用好教材
在新编的高中化学教材中,新闻记者资料、家庭小实验、选学等栏目的内容占了一定的比例,而所有的这些内容一般都不会在课堂教学中详细讲解,这都要求教师能够引导,使学生自主地完成这部分的内容,教师也可适当地印发一些与之相关的补充内容让学生自已阅读,或在课外活动中指导学生的有关学习及实验,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及自学的能力。如在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烷烃中,有一个自制烷烃分子模型的家庭小实验,就可以指导学生课后完成,这不仅有助于学生 对烷烃结构的进一步了解,还有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其实大多数学生的智商是相差不大的,而在学习的动机、兴趣、意志等方面却相差较大,其中兴趣优为重要。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果能充分利用好教师的演示实验与学生的分组实验,则大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实验的处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中的样版实验,这还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对实验进行分析与改进,以增加趣味性与科学性。
3、让化学与生活相联系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化学即是生活,在教学中结合有关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考察,例如在学习原电池、电解池的内容时,指导学生阅读化学史,了解最初的原电池发展史,组织学生到电池厂参观生产车间,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又是一个如何复杂的生产过程,实际生产中又是如何讲究成本、效率、效益的,从而使学生增加了不少工业生产的感性知识。从校园走向生活、社会,学习、探索新知识,既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灌输式教学;自主性学习;方法策略
针对这种现象,在化学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学生自主性的学习。自主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诱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使学生学会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性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在活动中,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勤于动手,善于自我小结,从中获取基本知识,培养技能,教师起着引导、启发的作用。在自主性学习中,学生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积极主动规划安排好自已的学习,并能根据自已的需要进行分类、总结、整理。在学生参与的集体活动中,应增强他们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培养他们的相互协调,共同合作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新学习,让学生能对所学内容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创造性地获取新知识。传统的教学过于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欠方法的传授。我国著名的无机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蒋南翔同志也说过:对于一个初次进森林的青年猎手,不能只给他干粮和猎枪,更重要的是要教他具有如何生存的本领和熟练掌握射击技术,这都告诉我们能力远比知识重要。
1、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
在应试教育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环境下,教师是传授知识这一活动的主体,只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知识的掌握与消化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交流、思考和创造,同时也忽视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相互合作,而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时也常常是看教师是否把问题讲清楚明白,是否突出重难点,教师是否有较好的基本功,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活动。在以往的观念中,有许多教师总是以学科知识的化身出现,教师永远是对的,是权威的象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缺乏足够的信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教师讲的、书本上写的都是不容怀疑的。但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结果往往是教师费尽口舌,讲得满头大汗,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一知半解,就算是学生理解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但一遇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仍然解决不了。而在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同时也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對话,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自主性学习中应让学生自已提出疑问,然后进行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交流,归纳小结解释其内在的深层关系,最后是在掌握主要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探索新的知识。
2、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能够主动地去要求上进与发展,让学生确立“我是学习的主人而非奴隶”“读书而不唯书”“尊师而不唯师”的观念,把学习这一过程看作是一个学习与创造的过程,进行新知识新内容的创新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参与创新,学会创新,轻学科重创造性的劳动,让学生在不断地进化、发展、提高、完善甚至超越。如此一来将一改传统教学中的等、听、依、背。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六章第六节乙酸羧酸内容时,其中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实验中,在收集乙酸乙酯时只考虑产物中有乙酸,为此本人根据学生所学知识通过实验来探讨这一实验。设计如下问题:在产物中可能还有哪些物质的存在?如何验证这些物质的存在?应该如何除去这些物质?在反应中应如何控制适宜的温度?如何能够得到较纯的乙酸乙酯?你有什么设想把这个实验改进?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与探索,而学生渴求找到答案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带着问题去学习并通过自已的努力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标,不仅能够提高自已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增强创新意识。
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加强
1、充分利用好教材
在新编的高中化学教材中,新闻记者资料、家庭小实验、选学等栏目的内容占了一定的比例,而所有的这些内容一般都不会在课堂教学中详细讲解,这都要求教师能够引导,使学生自主地完成这部分的内容,教师也可适当地印发一些与之相关的补充内容让学生自已阅读,或在课外活动中指导学生的有关学习及实验,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及自学的能力。如在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烷烃中,有一个自制烷烃分子模型的家庭小实验,就可以指导学生课后完成,这不仅有助于学生 对烷烃结构的进一步了解,还有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其实大多数学生的智商是相差不大的,而在学习的动机、兴趣、意志等方面却相差较大,其中兴趣优为重要。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果能充分利用好教师的演示实验与学生的分组实验,则大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实验的处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中的样版实验,这还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对实验进行分析与改进,以增加趣味性与科学性。
3、让化学与生活相联系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化学即是生活,在教学中结合有关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考察,例如在学习原电池、电解池的内容时,指导学生阅读化学史,了解最初的原电池发展史,组织学生到电池厂参观生产车间,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又是一个如何复杂的生产过程,实际生产中又是如何讲究成本、效率、效益的,从而使学生增加了不少工业生产的感性知识。从校园走向生活、社会,学习、探索新知识,既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