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微囊性伸长及碎片状浸润模式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tl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低级别子宫内膜样腺癌微囊性、伸长及碎片状(MELF)浸润模式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预后。

方法

收集2010—2017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确诊为子宫体原发低级别子宫内膜样腺癌的51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复阅病理切片评估是否伴MELF浸润模式,分析MELF浸润模式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logistics回归分析。

结果

MELF浸润模式在低级别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比例为12.9%(66/512)。MELF浸润模式与子宫间质侵犯、子宫肌层侵犯深度≥1/2、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瘤栓均有关(均P<0.05),MELF浸润模式为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伴和不伴MELF浸润模式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5.0%和96.0%(P>0.05)。

结论

子宫间质侵犯、子宫肌壁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瘤栓与MELF浸润模式有关,MELF浸润模式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否伴MELF浸润并不影响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预后。

其他文献
霍奇金淋巴瘤(HL)是一种病理类型独特的恶性肿瘤,HL组织中里德-斯特恩伯格(HRS)细胞数量少,HRS细胞散在分布于炎症细胞丰富的微环境中,广泛但无效的炎性细胞浸润表明HRS细胞已发展出逃避免疫监视的机制,同时依靠微环境信号存活和生长。了解HL的免疫逃逸机制对理解肿瘤进展、寻找预后标志物及研发新药尤为重要。HL实现免疫逃逸的机制包括下调HRS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的表达,影响T细胞第一活化信号;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神经内外血管再生是涉及多种细胞和因子的连续过程,神经移植物的再血管化可为神经结构重建和功能恢复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交换通道并引导髓鞘再生。研究神经内血管再生的过程及关键节点有利于指导神经修复手术方案及围手术期管理,并为今后的组织工程化移植物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该文就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血管再生的作用、过程及常用评价方法作一综述。
随着机器人技术在各个外科领域获得巨大成功,应用于整形外科尤其颅颌面整形的机器人手术也在近十年中发展迅速。该文对机器人辅助技术在外科手术的发展背景、在颅颌面外科的应用现状以及该技术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婴幼儿血管瘤(IH)是于婴儿出生不久后产生的良性肿瘤,发生在颜面部的血管瘤若未在早期接受妥善治疗,可影响患者的社交、就业及心理健康,给家庭带来负担,因此,IH的早期诊治和预防很重要。该综述主要归纳近十几年来临床研究中与IH相关的产前风险因素,其中较显著因素为流产史、人工受孕、绒毛膜取样、孕早期阴道流血、胎盘异常、孕期服用黄体酮、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吸烟、饮酒,为今后的临床研究及基础研
目的 研究儿童呼吸道感染流行病学及肺炎链球菌(SP)感染的血清分型特点.方法 选取山东省日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吉林省白城市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1050例(1050份痰标本),
皮肤损伤后的异常愈合会导致病理性瘢痕的产生。病理性瘢痕的出现不仅影响美观,严重时还会造成心理和生理功能障碍。病理性瘢痕的机制研究对于瘢痕治疗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中,动物瘢痕模型是目前研究病理性瘢痕的重要模型手段之一。理想的瘢痕动物模型应该在组织学、细胞学等层面尽可能接近于人类的病理性瘢痕。本文分别从传统瘢痕动物中的啮齿类动物模型、兔耳模型和猪模型,以及新技术瘢痕动物模型,并结合近来在瘢痕领域应用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