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是“项目为导向、学生为主体、在任务驱动下不断解决问题”。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强化应用型技能的培养为宗旨,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模具制造工艺学》教学过程的探究,使学生能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关键词]模具制造工艺学 探究 项目化 生产化
一、引言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是在假设的工作情境中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有效实现知识和技能向实践应用的迁移,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端正学生的工作态度[1]。其特点就是“项目为导向、学生为主体、在任务驱动下不断解决问题”。对于应用型本科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来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而项目教学法符合其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并将此方法应用于专业课程《模具制造工艺学》的教学过程而进行初步探究。
二、《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的特点
《模具制造工艺学》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非常强的特点。该课程包括模具制造技术的特性、模具制造工艺方法和现代制造工艺,尤其是针对模具零件的单件及小批量生产。其中的模具零件制造工艺是难点及重点,一个合格的模具是由许多个零件组装而成的,而模具零件根据其结构形状、尺寸大小、精度等因素来制定加工工艺路线和加工方法。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传授模具零件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给学生,使学生具有初步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
三、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
传统教学方法就是“灌输式”课堂教学为主,即教师讲授,学生全盘接收的方式。教师讲授的知识点是[2]:(1)模具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包括工艺路线的制定、工艺内容的确定、工艺装备的选择等;(2)数控加工工艺,包括数控加工工艺的特点、数控机床刀具和夹具的选择、走刀路线与加工参数、工艺卡片的制定等;(3)特种加工包括电火花成型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等;(4)结合模具典型零件加工工艺和模具装配工艺进行实例讲解。
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课程教学后,但实际上没有掌握模具零件制造工艺的概念,并无法区别加工方法的类型,不清楚加工设备的加工特点,甚至不能编制完整的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
四、《模具制造工艺学》项目教学法的探究
对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来说,具备实践操作能力是关键,因此构建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的特点,将其教学体系分为三大模块:理论讲授、应用案例教学、自主实践。理论讲授是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通过大量的项目实例及其分析,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案例教学是着重强调案例课题的准备、分析及组织讨论;自主实践是项目教学法,即学生发现问题并能自主动手解决,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运用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模具制造工艺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质量是有效的。
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好项目课题的选择、具体的成果展示、教学手段的应用和教学评价等,具体的探究内容具体如下:
(1)教学内容“项目化”。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结构,将本课程分为五个模块[3],第一个模块以课题形式阐述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的步骤和方法,符合“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第二模块是轴类模具零件的加工,包括项目:模柄的加工、导柱的加工等;第三模块是盘套类零件的加工,包括项目:定位圈的加工、导套的加工及浇口套的加工等;第四模块是板类模具零件的加工,包括项目:垫块的加工、凸模垫板的加工及上模座的加工等;第五模块是模具的装配,包括项目:压簧片冷冲模的装配、扣盖塑料模具的装配。每个项目首先确定其工作任务,并提供相关的零件图和功用;其次进行机械加工工艺分析,包括材料与热处理、零件技术要求及结构工艺性的分析、零件毛坯制造方法和尺寸的确定、粗加工和精加工基准的确定、各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加工顺序的安排、加工阶段的划分、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确定、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的确定;最后制定零件的单件小批生产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每个项目都融合公差与测量技术、机床、刀具及机械加工实训等相关的知识,而且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互通性。因此项目课题选择的正确性将会直接影响到课程的内容编排及实施。
(2)项目内容“生产化”。每个所选择的项目课题都是典型模具零件,包括模柄、导柱、导套、垫块等,所编制的机械加工工艺卡片可以应用于零件生产的指导。如果学院具备实施实训的条件,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工出项目任务给出的模具零件。项目的实施始终围绕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和机械加工基本操作技的培养而展开。模具零件的加工成品就是项目成果,即可验证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的合理性,又可展示学生的机械加工的基本操作能力。
(3)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指的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传递信息的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投影等产品相继在教学领域被推广使用,教学手段相应地实现“现代化”。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兼用形声呈现教学信息的特点,选择典型的模具零件项目课题作为教学内容,并进行一定的变换“处理”,制作形声图文并茂的电子课件,引起师生的教学行为的变换,致使传统的“教师←—→学生”的教学系统发展成“教师←—→教学机器←—→学生”的新型教学系统,从而发展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增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并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教学手段现代化在《模具制造工艺学》项目教学法的实践运用。
(4)教学评价“多元化”。教学评价[4]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不仅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还有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评价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评价方法有互评、测验、征答、观察提问、作业检查等。多元的教学评价一直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项目任务下达时,项目组的学生首先就要对给定的模具零件图纸进行分析研究,学生之间会相互进行讨论,彼此之间进行方案可行性的评价;当小组代表进行方案的陈述时,其他组的同学就会进行评价,提出异议,教师则应以鼓励为主,提倡思维的发散性,即肯定方案的优势,同时提出方案存在的问题,并告知这些方案可能引发的结果;当教师进行总结时,学生则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企业根据自己实际的生产实践而制定的,具有针对性。因此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项目课题的应用,要求学生善于总结,记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强知识的积累,更不能否定学生的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在《模具制造工艺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可提高学生对模具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流程的认识,加深对模具零件机械工艺规程编制方法的理解,增加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模具零件机械加工的操作技能。
[基金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11年新世纪教改项目工程立项研究课题成果之一;项目号2011G3159;
[参考文献]
[1]微玉.项目教学法综论[J].广西教育,2008,(9)
[2]张荣清.模具制造工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1
[3]周正元.模具零件的普通加工.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0
[4] 耿书丽.教学评价策略与技巧.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6
(作者单位: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 广西柳州)
[关键词]模具制造工艺学 探究 项目化 生产化
一、引言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是在假设的工作情境中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有效实现知识和技能向实践应用的迁移,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端正学生的工作态度[1]。其特点就是“项目为导向、学生为主体、在任务驱动下不断解决问题”。对于应用型本科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来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而项目教学法符合其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并将此方法应用于专业课程《模具制造工艺学》的教学过程而进行初步探究。
二、《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的特点
《模具制造工艺学》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非常强的特点。该课程包括模具制造技术的特性、模具制造工艺方法和现代制造工艺,尤其是针对模具零件的单件及小批量生产。其中的模具零件制造工艺是难点及重点,一个合格的模具是由许多个零件组装而成的,而模具零件根据其结构形状、尺寸大小、精度等因素来制定加工工艺路线和加工方法。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传授模具零件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给学生,使学生具有初步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
三、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
传统教学方法就是“灌输式”课堂教学为主,即教师讲授,学生全盘接收的方式。教师讲授的知识点是[2]:(1)模具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包括工艺路线的制定、工艺内容的确定、工艺装备的选择等;(2)数控加工工艺,包括数控加工工艺的特点、数控机床刀具和夹具的选择、走刀路线与加工参数、工艺卡片的制定等;(3)特种加工包括电火花成型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等;(4)结合模具典型零件加工工艺和模具装配工艺进行实例讲解。
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课程教学后,但实际上没有掌握模具零件制造工艺的概念,并无法区别加工方法的类型,不清楚加工设备的加工特点,甚至不能编制完整的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
四、《模具制造工艺学》项目教学法的探究
对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来说,具备实践操作能力是关键,因此构建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的特点,将其教学体系分为三大模块:理论讲授、应用案例教学、自主实践。理论讲授是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通过大量的项目实例及其分析,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案例教学是着重强调案例课题的准备、分析及组织讨论;自主实践是项目教学法,即学生发现问题并能自主动手解决,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运用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模具制造工艺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质量是有效的。
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好项目课题的选择、具体的成果展示、教学手段的应用和教学评价等,具体的探究内容具体如下:
(1)教学内容“项目化”。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结构,将本课程分为五个模块[3],第一个模块以课题形式阐述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的步骤和方法,符合“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第二模块是轴类模具零件的加工,包括项目:模柄的加工、导柱的加工等;第三模块是盘套类零件的加工,包括项目:定位圈的加工、导套的加工及浇口套的加工等;第四模块是板类模具零件的加工,包括项目:垫块的加工、凸模垫板的加工及上模座的加工等;第五模块是模具的装配,包括项目:压簧片冷冲模的装配、扣盖塑料模具的装配。每个项目首先确定其工作任务,并提供相关的零件图和功用;其次进行机械加工工艺分析,包括材料与热处理、零件技术要求及结构工艺性的分析、零件毛坯制造方法和尺寸的确定、粗加工和精加工基准的确定、各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加工顺序的安排、加工阶段的划分、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确定、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的确定;最后制定零件的单件小批生产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每个项目都融合公差与测量技术、机床、刀具及机械加工实训等相关的知识,而且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互通性。因此项目课题选择的正确性将会直接影响到课程的内容编排及实施。
(2)项目内容“生产化”。每个所选择的项目课题都是典型模具零件,包括模柄、导柱、导套、垫块等,所编制的机械加工工艺卡片可以应用于零件生产的指导。如果学院具备实施实训的条件,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工出项目任务给出的模具零件。项目的实施始终围绕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和机械加工基本操作技的培养而展开。模具零件的加工成品就是项目成果,即可验证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的合理性,又可展示学生的机械加工的基本操作能力。
(3)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指的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传递信息的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投影等产品相继在教学领域被推广使用,教学手段相应地实现“现代化”。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兼用形声呈现教学信息的特点,选择典型的模具零件项目课题作为教学内容,并进行一定的变换“处理”,制作形声图文并茂的电子课件,引起师生的教学行为的变换,致使传统的“教师←—→学生”的教学系统发展成“教师←—→教学机器←—→学生”的新型教学系统,从而发展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增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并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教学手段现代化在《模具制造工艺学》项目教学法的实践运用。
(4)教学评价“多元化”。教学评价[4]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不仅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还有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评价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评价方法有互评、测验、征答、观察提问、作业检查等。多元的教学评价一直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项目任务下达时,项目组的学生首先就要对给定的模具零件图纸进行分析研究,学生之间会相互进行讨论,彼此之间进行方案可行性的评价;当小组代表进行方案的陈述时,其他组的同学就会进行评价,提出异议,教师则应以鼓励为主,提倡思维的发散性,即肯定方案的优势,同时提出方案存在的问题,并告知这些方案可能引发的结果;当教师进行总结时,学生则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企业根据自己实际的生产实践而制定的,具有针对性。因此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项目课题的应用,要求学生善于总结,记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强知识的积累,更不能否定学生的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在《模具制造工艺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可提高学生对模具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流程的认识,加深对模具零件机械工艺规程编制方法的理解,增加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模具零件机械加工的操作技能。
[基金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11年新世纪教改项目工程立项研究课题成果之一;项目号2011G3159;
[参考文献]
[1]微玉.项目教学法综论[J].广西教育,2008,(9)
[2]张荣清.模具制造工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1
[3]周正元.模具零件的普通加工.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0
[4] 耿书丽.教学评价策略与技巧.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6
(作者单位: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 广西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