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林区病虫害产生的原因,通过探讨得出三面方面因素,分别为树木品种单一、人类活动影响与管理缺乏实效。其次重点探讨林区病虫害发生的特点,总结有效的防治措施,为树木生长提供保障,提升林区的经济收益,实现发展目标。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一、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因素
1、人工园林
人工建设的林区防御病虫害能力较低,树木生长期间因感染虫害造成死亡的数量有很多,原因在于森林内部的树木品种过于单一,生态系统脆弱,虫害发生几率也因此而增大。林业资源过渡砍伐使用对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人工造林可以缓解资源紧缺的现状,对生态平衡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病虫害是影响人工林区发展的主要原因,在建设任务开展前应对林区的周边环境特征做出全面调查,并对所种植的树木品种进行科学设计,丰富树木品种,森林在生长过程中也能更好的抵御病虫害侵袭,稳定生长。
2、社会活动
工业生产以及人类活动对林业带来的影响也十分严重,森林保护意识落实程度不足,破坏森林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活动过程中对园林过度的践踏,人为原因造成的病虫害传播也十分常见。国内许多重大病虫害疫区的蔓延均是因为不正常的人为活动造成,这些都不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此外,目前存在天然林大量砍伐的现象,人们为了满足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随意大面积开采原始森林资源,引起了天然林长期超负荷采伐,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3、管理实效
最后一点是林区的管理体系中缺乏科学性,日常养护过于理论,并没有针对深入林区对树木的健康情况进行监控,虫害发生后没能第一时间发现,在林区肆意传播,造成树木死亡。火灾也是造成林区损失的直观原因,管理部门缺乏对林区防火意识的宣传教育,基层工作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差,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并没有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汇报,造成林区管理脱轨的现象。大量使用农药也造成了虫害变异,对药物产生抗体,森林发病后很难通过药物杀死,影响林区可持续发展。
二、林业病虫害发生特点
1、种类繁多,损失严重
虫害一旦发生传播速度极快,并且每次发病的类型都存在差异,增大了养护管理的难度。病虫害对林区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十分严重,严重的还会造成树木死亡,这种损害是不可逆转的,并且虫害的种类也在逐年的增多,分析调查统计的结果可以发现,一些外来物种入侵问题也十分严重,由于没有天敌,害虫在林区内传播更加迅速。这些病虫中有由外地陆续传入的,如美国白蛾于2008年由山东省莘县、阳谷传入河南省,也有当地就有的病害,如杨扇舟蛾、春尺蠖、杨树溃疡病。早期采取的病虫害控制方案未能彻底防治松材线虫(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少数病种在局部地区同样导致严重损失。2007年河南省共发生各种林业有害生物面积60.25万hm2,成灾面积7200hm2,造成木材减产逾70万m3,全省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逾70万m3,直接经济损失逾2亿元,在破坏林业体系建设的同时,也影响经济收入。
2、面积扩大,难度增加
人工建设的林区产区面积正在扩大,病虫害也正在从森林产区向周边环境中扩散,需要投入更多的养护治理资金,树木受虫害的影响生长速率会有所降低,并且被虫蛀的木材使用也受到局限性,很难达到预期的经济收益。经济林病虫危害日趋加剧的过程中,对当前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也造成困难。尽管政府部门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但其成效较差,投入了大量的治理资金后未能获得预期的病害处理效果,使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難度越来越大。
3、顽固难治,呈暴发趋势
有些病虫害治理后不再发生,但少数严重的病害会重复出现,给治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早期危害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杨扇舟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会出现暴发现象而难以得到根治,有的几乎年年在局部地区暴发。若林业部门的监测设备落后影响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导致防治工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保护与增强森林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控制的有效途径
森林植物的多样性能为动物、微生物等提供更丰富的栖息地或寄主,从而增加了森林生物的多样性,尤其是天敌种类的多样性使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更加复杂,系统更加稳定。森林生物的多样性,使潜在有害生物的传播或流行的速度减慢,加剧了种间对空间资源的竞争,限制了潜在有害生物种群的扩张。
2、引进技术,更新模式
林业病虫害防治必须要依赖于先进的种植技术,对现有的病虫害治理模式进行更新与调整,这样才能满足新时期林业建设发展的需要。根据林业病虫害防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不配套这一问题,林业部门要加强管理模式的更新。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甲胺磷、氧化乐果、福美砷、杀虫脒、除草醚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广泛宣传,使种植户采用微生物农药(Bt乳剂和病毒等)、仿生农药(灭幼脲)、动物源农药(昆虫信息素等)、植物性农药(苦楝素、茴蒿素、烟碱等),在降低各种污染发生的同时,营造良好的种植环境。重点搞好科技研究工作,积极推广先进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引进飞机防治食叶害虫技术和3WF-3S喷雾喷粉机、6HZ-2020A手压树干注射器、6HY-25系列喷烟机等新的设备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
3、搞好检疫、监测预报
植物检疫能够及时发现植物的病虫害状况,对预防森林植物免受某些危险性病虫害的作用尤为显著。当前,许多外来的重大病虫害传至国内进而影响了林业植物的生长。林业部门务必要注重植物检疫工作,提升自身的检疫技术水平,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已经出现病情的区域需立刻隔离处理,以免病虫害蔓延。种子、苗木、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调运也应完善检疫措施,维持整个森林的健康建设。
4、育苗消毒,保护天敌
消毒不仅可以保持种苗的健康,也能增强其生长能力。苗圃建设中在种子及土壤中也会留有病源和害虫,在育苗过程中应对种子和土壤采取消毒处理,以此提升出苗率。同时,在森林中生存很多以林木害虫为食的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等有益生物,都是病种的天敌,护林人员要加强对天敌的保护工作。
5、资金投入,引进设施
政府部门对林业病虫害防治要投入足够的资金,让林业部门能积极引进先进的设施、技术,完善现有的病虫害防治体系。具体措施包括: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各级政府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作为工作重点,增加防治、测报、检疫对象等。
参考文献:
[3] 张仁兴.浅谈森林病虫害的特点和预防措施[J].大观周刊,2011(10):173.
[4] 苑国.浅议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控制效果[J].山西林业科技,2011,40(1):45-46.
[5] 马义,杨艳娟,李珊.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发展趋势[J].科学与财富,2011(3):263.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一、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因素
1、人工园林
人工建设的林区防御病虫害能力较低,树木生长期间因感染虫害造成死亡的数量有很多,原因在于森林内部的树木品种过于单一,生态系统脆弱,虫害发生几率也因此而增大。林业资源过渡砍伐使用对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人工造林可以缓解资源紧缺的现状,对生态平衡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病虫害是影响人工林区发展的主要原因,在建设任务开展前应对林区的周边环境特征做出全面调查,并对所种植的树木品种进行科学设计,丰富树木品种,森林在生长过程中也能更好的抵御病虫害侵袭,稳定生长。
2、社会活动
工业生产以及人类活动对林业带来的影响也十分严重,森林保护意识落实程度不足,破坏森林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活动过程中对园林过度的践踏,人为原因造成的病虫害传播也十分常见。国内许多重大病虫害疫区的蔓延均是因为不正常的人为活动造成,这些都不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此外,目前存在天然林大量砍伐的现象,人们为了满足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随意大面积开采原始森林资源,引起了天然林长期超负荷采伐,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3、管理实效
最后一点是林区的管理体系中缺乏科学性,日常养护过于理论,并没有针对深入林区对树木的健康情况进行监控,虫害发生后没能第一时间发现,在林区肆意传播,造成树木死亡。火灾也是造成林区损失的直观原因,管理部门缺乏对林区防火意识的宣传教育,基层工作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差,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并没有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汇报,造成林区管理脱轨的现象。大量使用农药也造成了虫害变异,对药物产生抗体,森林发病后很难通过药物杀死,影响林区可持续发展。
二、林业病虫害发生特点
1、种类繁多,损失严重
虫害一旦发生传播速度极快,并且每次发病的类型都存在差异,增大了养护管理的难度。病虫害对林区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十分严重,严重的还会造成树木死亡,这种损害是不可逆转的,并且虫害的种类也在逐年的增多,分析调查统计的结果可以发现,一些外来物种入侵问题也十分严重,由于没有天敌,害虫在林区内传播更加迅速。这些病虫中有由外地陆续传入的,如美国白蛾于2008年由山东省莘县、阳谷传入河南省,也有当地就有的病害,如杨扇舟蛾、春尺蠖、杨树溃疡病。早期采取的病虫害控制方案未能彻底防治松材线虫(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少数病种在局部地区同样导致严重损失。2007年河南省共发生各种林业有害生物面积60.25万hm2,成灾面积7200hm2,造成木材减产逾70万m3,全省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逾70万m3,直接经济损失逾2亿元,在破坏林业体系建设的同时,也影响经济收入。
2、面积扩大,难度增加
人工建设的林区产区面积正在扩大,病虫害也正在从森林产区向周边环境中扩散,需要投入更多的养护治理资金,树木受虫害的影响生长速率会有所降低,并且被虫蛀的木材使用也受到局限性,很难达到预期的经济收益。经济林病虫危害日趋加剧的过程中,对当前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也造成困难。尽管政府部门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但其成效较差,投入了大量的治理资金后未能获得预期的病害处理效果,使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難度越来越大。
3、顽固难治,呈暴发趋势
有些病虫害治理后不再发生,但少数严重的病害会重复出现,给治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早期危害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杨扇舟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会出现暴发现象而难以得到根治,有的几乎年年在局部地区暴发。若林业部门的监测设备落后影响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导致防治工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保护与增强森林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控制的有效途径
森林植物的多样性能为动物、微生物等提供更丰富的栖息地或寄主,从而增加了森林生物的多样性,尤其是天敌种类的多样性使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更加复杂,系统更加稳定。森林生物的多样性,使潜在有害生物的传播或流行的速度减慢,加剧了种间对空间资源的竞争,限制了潜在有害生物种群的扩张。
2、引进技术,更新模式
林业病虫害防治必须要依赖于先进的种植技术,对现有的病虫害治理模式进行更新与调整,这样才能满足新时期林业建设发展的需要。根据林业病虫害防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不配套这一问题,林业部门要加强管理模式的更新。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甲胺磷、氧化乐果、福美砷、杀虫脒、除草醚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广泛宣传,使种植户采用微生物农药(Bt乳剂和病毒等)、仿生农药(灭幼脲)、动物源农药(昆虫信息素等)、植物性农药(苦楝素、茴蒿素、烟碱等),在降低各种污染发生的同时,营造良好的种植环境。重点搞好科技研究工作,积极推广先进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引进飞机防治食叶害虫技术和3WF-3S喷雾喷粉机、6HZ-2020A手压树干注射器、6HY-25系列喷烟机等新的设备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
3、搞好检疫、监测预报
植物检疫能够及时发现植物的病虫害状况,对预防森林植物免受某些危险性病虫害的作用尤为显著。当前,许多外来的重大病虫害传至国内进而影响了林业植物的生长。林业部门务必要注重植物检疫工作,提升自身的检疫技术水平,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已经出现病情的区域需立刻隔离处理,以免病虫害蔓延。种子、苗木、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调运也应完善检疫措施,维持整个森林的健康建设。
4、育苗消毒,保护天敌
消毒不仅可以保持种苗的健康,也能增强其生长能力。苗圃建设中在种子及土壤中也会留有病源和害虫,在育苗过程中应对种子和土壤采取消毒处理,以此提升出苗率。同时,在森林中生存很多以林木害虫为食的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等有益生物,都是病种的天敌,护林人员要加强对天敌的保护工作。
5、资金投入,引进设施
政府部门对林业病虫害防治要投入足够的资金,让林业部门能积极引进先进的设施、技术,完善现有的病虫害防治体系。具体措施包括: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各级政府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作为工作重点,增加防治、测报、检疫对象等。
参考文献:
[3] 张仁兴.浅谈森林病虫害的特点和预防措施[J].大观周刊,2011(10):173.
[4] 苑国.浅议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控制效果[J].山西林业科技,2011,40(1):45-46.
[5] 马义,杨艳娟,李珊.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发展趋势[J].科学与财富,2011(3):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