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战国名相李斯的《谏逐客书》,是中国古代谏诤类公文中极具代表性的篇目。该篇行文逻辑严谨、言辞构思流畅,艺术性与文学性兼备,虽成文上千年,于今天建议类公文的写作仍然具有强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写建议;谏逐客书;赏析
中国的谏诤传统由来已久。在君权至上的古代中国社会,为了减轻君主独断对政局稳定带来的危险,“在中国政治机构里,就有‘讲官’、‘谏官’一类特殊设置,以给他(皇帝)加强警觉与反省。”谏官设置的必要性古籍经典中多有强调,谏诤名篇星罗棋布,其中的智慧和艺术历久弥新,至今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领导艺术价值,对建议性公文的写作也具有丰富的借鉴意义。战国名相李斯的《谏逐客书》,是中国古代谏诤类公文中极具代表性的篇目。《谏逐客书》为谏止秦王驱逐在秦外国人(客)的决策而作。该篇行文逻辑严谨、言辞构思流畅,艺术性与文学性兼备,虽成文上千年,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发现拟制建议类公文的精妙之处。
一、抓住时机,掌握实效
任何一类应用性公文的写作,最主要的都是要掌握公文的实效性。李斯的《谏逐客书》就具有明显的实效性。李斯入秦,被秦王重用。正当他得志的时候,却遇到意外事件。韩王派一名叫郑国的人以“修渠”为名,行“弱秦”之实,事情败露后,秦王被激怒了,在秦宗室大臣的请求下,发出了驱逐所有客卿的命令。李斯是楚国人,自然也在被逐之列。这对即将获得荣华富贵的李斯来说,如遭灭顶之灾。于是,他连夜疾书,写成这篇脍炙人口的《谏逐客书》,上呈秦王,以求挽救他被逐的命运。李斯的《谏逐客书》竟能让秦王收回成命,变逐客为留客、用客、重客,所以说《谏逐客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二、主旨鲜明,态度诚恳
《谏逐客书》开篇即点明作文目的:“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主旨鲜明在建议类文书写作的过程中是为首要,没有鲜明的观点支撑,即使辞藻再华丽流畅,也是单纯的文词堆砌,没有意义。鲜明的主旨既可以吸引发文对象的注意力,也可以避免重要信息的遗漏。此外,相较于其他公文,建议类公文重在提议,是向别人提出问题,在主旨鲜明的同时还要注意建议语言的艺术性,注意提建议的态度。李斯的建议语言就很高明,明明是秦王下令逐客,却说“吏议逐客”,既表明了自己反对逐客令的态度,同时巧妙替换真正该为“逐客令”负责任的对象。把逐客说成是“吏”而不是“陛下”的主张,将责任推到“吏”身上,从一开始就无形中维护了秦王嬴政的面子,表示自己是针对那些“吏”的,可以直截了当地批评逐客的错误。
三、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谏逐客书》具有很强的结构性,脉络清楚,层次分明。全文分五个自然段,开篇提出總论点,说明逐客是错误的,统领全文。第二、三、四自然段从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因重用客卿而成就大业的历史史实,说明客卿在成就大业中不可忽视的作用。阐明纳客就能无敌于天下,逐客是削弱了自己资助了敌国,害己利人。最后一个自然段针对前面各段总结全文。“士不产于秦,而愿者众”,总结第二段。“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总结第四段。最后一句“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把逐客的危害引伸到了极点,照应了开篇的总论点。全文结构有章有法,整齐并有秩序地分布。作者不仅抓住事物的特点,针对各种形式因素之间的关系加以表述,而且遵循人们的思维规律,由远及近,由浅人深,使读者清晰地把握奏疏的脉络和所阐发的主见。
四、内容真实,针对性强
建议性公文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作,强调的是客观事实的真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行文,事实确凿可信,有根有据,这是应用文对真实性的基本要求。在这一点上,李斯《谏逐客书》可谓楷模。李斯运用了大量历史的与现实的事例,向秦王进行利害对比。他接连选用了秦国历史上四位任用客卿而取得巨大成就的国君作为论据,援古证今,写得很有力,这些事例货真价实,具有充分的说服力。接着,李斯又逐步从珍宝、美色、音乐等方面,论证了逐客的错误。李斯所举的这些事实,百分之百都是秦始皇自己的生活真实,这才是它的说服力之所在。此外,强烈的针对性是应用文的灵魂。李斯的《谏逐客书》就体现了强烈的针对性。上书是给秦王这个特定的人看的,如果不熟悉这个人,不迎合这个人的心理、愿望,就很容易碰壁。当时秦王最大的愿望是兼并天下,凡是违反这一愿望的,就难以立足,凡是利于达到这个愿望的,就容易被接受。李斯紧紧抓住秦王这一心理,把秦国的霸业作为整篇谏书的灵魂,贯穿始终。以利劝之,以害诫之,这就紧紧抓住了秦王的心,击中了秦王的要害。李斯这篇文章是“批逆鳞”,企图改变国策的文章,而秦始皇竟能接受,不仅在于所引论据真实可信,还在于此文具备很强的针对性,所以才容易实现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有理有据,铺陈有度
《谏逐客书》一文之所以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除了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和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外,还与作者强大的语言掌握能力有密切关系。《谏逐客书》中出色的语言运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角度的变化。如第二段连写四位君王“以客之功”,就各取一个主要角度,四位君王在重用客卿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但这里有意避同取异,显得各有千秋。角度的变化既突出了各自的主要特点,又避免了雷同。二是句式的变化。如第三段在铺陈大量珍宝时,就采取了多变的句式,“今陛下致昆山之玉……”这一句前面先用七个动宾结构,极力做肯定性的铺陈。接着用一个反问句“……何也?”又把前面的铺陈全面提领起来。下一句是“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在这里则是先用一个假设句总提,然后连用六个主谓句进行铺陈,而且是否定性铺陈。这两句都是铺陈珍宝,但一个是先铺陈后反问;一个是先假设,后铺陈,一个是肯定性动宾结构铺陈,一个是否定性主谓结构铺陈。对美色的铺陈也有所变化,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总之,由于铺陈中同中有变,变中有同,所以使大量铺陈错综复杂又一气贯通,既恣肆又严谨,读之但觉势如奔马,而又不觉得繁琐、累赘。
总而言之,一篇成功的建议性公文,不仅要具有实效,主旨鲜明,还要层次分明,内容真实,有理有据,除了考验作者日积月累的公文写作能力,还要求写作者具备丰富的文学素养。建议性公文不只是说理,而是要以基本事实支持理论的成立,这就是《谏逐客书》作为一篇经典公文经久不衰所在。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王献锋.耐得咀嚼的《谏逐客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06.
作者简介:韩敏(1996—),女,汉族,云南红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文秘方向)。
关键词:写建议;谏逐客书;赏析
中国的谏诤传统由来已久。在君权至上的古代中国社会,为了减轻君主独断对政局稳定带来的危险,“在中国政治机构里,就有‘讲官’、‘谏官’一类特殊设置,以给他(皇帝)加强警觉与反省。”谏官设置的必要性古籍经典中多有强调,谏诤名篇星罗棋布,其中的智慧和艺术历久弥新,至今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领导艺术价值,对建议性公文的写作也具有丰富的借鉴意义。战国名相李斯的《谏逐客书》,是中国古代谏诤类公文中极具代表性的篇目。《谏逐客书》为谏止秦王驱逐在秦外国人(客)的决策而作。该篇行文逻辑严谨、言辞构思流畅,艺术性与文学性兼备,虽成文上千年,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发现拟制建议类公文的精妙之处。
一、抓住时机,掌握实效
任何一类应用性公文的写作,最主要的都是要掌握公文的实效性。李斯的《谏逐客书》就具有明显的实效性。李斯入秦,被秦王重用。正当他得志的时候,却遇到意外事件。韩王派一名叫郑国的人以“修渠”为名,行“弱秦”之实,事情败露后,秦王被激怒了,在秦宗室大臣的请求下,发出了驱逐所有客卿的命令。李斯是楚国人,自然也在被逐之列。这对即将获得荣华富贵的李斯来说,如遭灭顶之灾。于是,他连夜疾书,写成这篇脍炙人口的《谏逐客书》,上呈秦王,以求挽救他被逐的命运。李斯的《谏逐客书》竟能让秦王收回成命,变逐客为留客、用客、重客,所以说《谏逐客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二、主旨鲜明,态度诚恳
《谏逐客书》开篇即点明作文目的:“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主旨鲜明在建议类文书写作的过程中是为首要,没有鲜明的观点支撑,即使辞藻再华丽流畅,也是单纯的文词堆砌,没有意义。鲜明的主旨既可以吸引发文对象的注意力,也可以避免重要信息的遗漏。此外,相较于其他公文,建议类公文重在提议,是向别人提出问题,在主旨鲜明的同时还要注意建议语言的艺术性,注意提建议的态度。李斯的建议语言就很高明,明明是秦王下令逐客,却说“吏议逐客”,既表明了自己反对逐客令的态度,同时巧妙替换真正该为“逐客令”负责任的对象。把逐客说成是“吏”而不是“陛下”的主张,将责任推到“吏”身上,从一开始就无形中维护了秦王嬴政的面子,表示自己是针对那些“吏”的,可以直截了当地批评逐客的错误。
三、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谏逐客书》具有很强的结构性,脉络清楚,层次分明。全文分五个自然段,开篇提出總论点,说明逐客是错误的,统领全文。第二、三、四自然段从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因重用客卿而成就大业的历史史实,说明客卿在成就大业中不可忽视的作用。阐明纳客就能无敌于天下,逐客是削弱了自己资助了敌国,害己利人。最后一个自然段针对前面各段总结全文。“士不产于秦,而愿者众”,总结第二段。“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总结第四段。最后一句“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把逐客的危害引伸到了极点,照应了开篇的总论点。全文结构有章有法,整齐并有秩序地分布。作者不仅抓住事物的特点,针对各种形式因素之间的关系加以表述,而且遵循人们的思维规律,由远及近,由浅人深,使读者清晰地把握奏疏的脉络和所阐发的主见。
四、内容真实,针对性强
建议性公文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作,强调的是客观事实的真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行文,事实确凿可信,有根有据,这是应用文对真实性的基本要求。在这一点上,李斯《谏逐客书》可谓楷模。李斯运用了大量历史的与现实的事例,向秦王进行利害对比。他接连选用了秦国历史上四位任用客卿而取得巨大成就的国君作为论据,援古证今,写得很有力,这些事例货真价实,具有充分的说服力。接着,李斯又逐步从珍宝、美色、音乐等方面,论证了逐客的错误。李斯所举的这些事实,百分之百都是秦始皇自己的生活真实,这才是它的说服力之所在。此外,强烈的针对性是应用文的灵魂。李斯的《谏逐客书》就体现了强烈的针对性。上书是给秦王这个特定的人看的,如果不熟悉这个人,不迎合这个人的心理、愿望,就很容易碰壁。当时秦王最大的愿望是兼并天下,凡是违反这一愿望的,就难以立足,凡是利于达到这个愿望的,就容易被接受。李斯紧紧抓住秦王这一心理,把秦国的霸业作为整篇谏书的灵魂,贯穿始终。以利劝之,以害诫之,这就紧紧抓住了秦王的心,击中了秦王的要害。李斯这篇文章是“批逆鳞”,企图改变国策的文章,而秦始皇竟能接受,不仅在于所引论据真实可信,还在于此文具备很强的针对性,所以才容易实现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有理有据,铺陈有度
《谏逐客书》一文之所以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除了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和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外,还与作者强大的语言掌握能力有密切关系。《谏逐客书》中出色的语言运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角度的变化。如第二段连写四位君王“以客之功”,就各取一个主要角度,四位君王在重用客卿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但这里有意避同取异,显得各有千秋。角度的变化既突出了各自的主要特点,又避免了雷同。二是句式的变化。如第三段在铺陈大量珍宝时,就采取了多变的句式,“今陛下致昆山之玉……”这一句前面先用七个动宾结构,极力做肯定性的铺陈。接着用一个反问句“……何也?”又把前面的铺陈全面提领起来。下一句是“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在这里则是先用一个假设句总提,然后连用六个主谓句进行铺陈,而且是否定性铺陈。这两句都是铺陈珍宝,但一个是先铺陈后反问;一个是先假设,后铺陈,一个是肯定性动宾结构铺陈,一个是否定性主谓结构铺陈。对美色的铺陈也有所变化,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总之,由于铺陈中同中有变,变中有同,所以使大量铺陈错综复杂又一气贯通,既恣肆又严谨,读之但觉势如奔马,而又不觉得繁琐、累赘。
总而言之,一篇成功的建议性公文,不仅要具有实效,主旨鲜明,还要层次分明,内容真实,有理有据,除了考验作者日积月累的公文写作能力,还要求写作者具备丰富的文学素养。建议性公文不只是说理,而是要以基本事实支持理论的成立,这就是《谏逐客书》作为一篇经典公文经久不衰所在。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王献锋.耐得咀嚼的《谏逐客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06.
作者简介:韩敏(1996—),女,汉族,云南红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文秘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