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是社会常态的调控器,是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日益显著。荆楚文化博大精深、底蕴丰厚,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荆楚文化的特质,充分挖掘其独特内涵和现代价值,对促进湖北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荆楚文化;特质;湖北;意义
荆楚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孕育了极具鲜明地域特色的荆楚文化。她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特质,蕴涵着荆楚大地人民的优良品质和进取精神。深入研究荆楚文化的特质,吸取其优秀的思想精华,对于中部地区的崛起和促进湖北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荆楚文化的含义
荆与楚是同物异名,本身是一种木本植物。“荆”作为地方名称,最初出现在夏朝,禹伐三苗,控制长江中游广大地区后,设立了荆州。荆楚的“楚”,不仅仅是单纯的民族概念,同时也涵盖了“楚国”的国家概念和地区概念。楚国是我国周代历史最长的诸侯国之一,从周初立到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历时800余年。荆楚二字可以互通,因此就有荆楚的说法。
二、荆楚文化的特质
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古代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角度审视荆楚文化的发展轨迹,再结合荆楚文化的内涵,可以总结出以下七个方面的特质。
(一)“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
西周时期的楚国,一直是备受周王室压迫和中原诸侯国歧视的弱小邦国,其国土方圆不过百里。正是因为在这种处境之下,楚国君臣化屈辱为力量,艰苦创业,慢慢使楚国发展起来。史书记载: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筚路蓝缕是楚国的强国之本,是中华民族史上艰苦创业的典范,是楚文化的精髓。
(二)“大象无形”的开放气度
“大象无形”一语来源于《老子》第四十一章,“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个词可以理解为:世界上最伟大恢宏、崇高壮丽的气派和境界,往往并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表现出“气象万千”的面貌和场景。
(三)“一鸣惊人”的创新意识
《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楚庄王依靠这种精神成为了春秋时期的一代霸主。东周时,楚武王创建了中国第一县制,以及令尹等一整套有别于中原的官制,在精神文化方面敢于创新,创造了一流的楚文化。
(四)“上善若水”的和谐精神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这种和谐统一的理念对于当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处理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五)“九死未悔”的爱国情怀
屈原在《离骚》中写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在古代楚国,众多贤臣士大夫都把以取义成仁为己任,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目标,同时这也体现了荆楚文化的深厚内涵。楚国士兵被俘,被杀害之前,都要强行扭过身面向楚国的方向而死。他们的爱国言行昭示出荆楚文化的深厚底蕴,为中华文明增添光彩。
(六)“一诺千金”的诚信品格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也是广传于楚国民间的谚语,流传至今的成语“一诺千金”就出自这里。做人贵在诚信,楚人的诚信品格对我们现代人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具有重要的榜样作用。
(七)“力争上游”的竞争精神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已成为中华大地乃至海外华人圈妇孺皆知的口头禅。从古到今,这几话已经被演变成许多种意思,暂且不说别的,里面象征了湖北人竞争精神,有湖北武汉大码头文化所张扬的“勇立潮头,唯我独强”的竞争意识。还有每年端午节的龙舟赛,在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同时,又体现了湖北人力争上游,永不服输的竞争向上精神。
三、荆楚文化的特质对湖北发展的意义
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掘和利用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将荆楚文化的各种宝贵精神融入当地的发展中去,对促进湖北各项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荆楚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地域特色,具有十分丰厚的精神文化底蕴。她所包含的优秀特质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推动湖北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扬和继承荆楚文化的内在精神价值,提升人的积极性,改善人的精神状态,发挥人的潜能,增强创新力,协调社会关系,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促进湖北省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铁生.《荆楚文化放谈》[J].世纪行,2011:(12):14-24.
[2]武清海.《荆楚文化与长江文明》[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12.
[3]丁光勋.《长江文明的起源与开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汪平.《荆楚文化的特点与构建和谐社会》[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4):104-107.
[5]刘纪兴.《荆楚文化的内涵及其创新特质简论》[J].政策,2007,(2):41-43.
[6]刘玉堂,刘纪兴,张硕.《荆楚文化与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3.12:35-38.
关键词:荆楚文化;特质;湖北;意义
荆楚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孕育了极具鲜明地域特色的荆楚文化。她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特质,蕴涵着荆楚大地人民的优良品质和进取精神。深入研究荆楚文化的特质,吸取其优秀的思想精华,对于中部地区的崛起和促进湖北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荆楚文化的含义
荆与楚是同物异名,本身是一种木本植物。“荆”作为地方名称,最初出现在夏朝,禹伐三苗,控制长江中游广大地区后,设立了荆州。荆楚的“楚”,不仅仅是单纯的民族概念,同时也涵盖了“楚国”的国家概念和地区概念。楚国是我国周代历史最长的诸侯国之一,从周初立到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历时800余年。荆楚二字可以互通,因此就有荆楚的说法。
二、荆楚文化的特质
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古代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角度审视荆楚文化的发展轨迹,再结合荆楚文化的内涵,可以总结出以下七个方面的特质。
(一)“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
西周时期的楚国,一直是备受周王室压迫和中原诸侯国歧视的弱小邦国,其国土方圆不过百里。正是因为在这种处境之下,楚国君臣化屈辱为力量,艰苦创业,慢慢使楚国发展起来。史书记载: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筚路蓝缕是楚国的强国之本,是中华民族史上艰苦创业的典范,是楚文化的精髓。
(二)“大象无形”的开放气度
“大象无形”一语来源于《老子》第四十一章,“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个词可以理解为:世界上最伟大恢宏、崇高壮丽的气派和境界,往往并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表现出“气象万千”的面貌和场景。
(三)“一鸣惊人”的创新意识
《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楚庄王依靠这种精神成为了春秋时期的一代霸主。东周时,楚武王创建了中国第一县制,以及令尹等一整套有别于中原的官制,在精神文化方面敢于创新,创造了一流的楚文化。
(四)“上善若水”的和谐精神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这种和谐统一的理念对于当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处理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五)“九死未悔”的爱国情怀
屈原在《离骚》中写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在古代楚国,众多贤臣士大夫都把以取义成仁为己任,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目标,同时这也体现了荆楚文化的深厚内涵。楚国士兵被俘,被杀害之前,都要强行扭过身面向楚国的方向而死。他们的爱国言行昭示出荆楚文化的深厚底蕴,为中华文明增添光彩。
(六)“一诺千金”的诚信品格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也是广传于楚国民间的谚语,流传至今的成语“一诺千金”就出自这里。做人贵在诚信,楚人的诚信品格对我们现代人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具有重要的榜样作用。
(七)“力争上游”的竞争精神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已成为中华大地乃至海外华人圈妇孺皆知的口头禅。从古到今,这几话已经被演变成许多种意思,暂且不说别的,里面象征了湖北人竞争精神,有湖北武汉大码头文化所张扬的“勇立潮头,唯我独强”的竞争意识。还有每年端午节的龙舟赛,在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同时,又体现了湖北人力争上游,永不服输的竞争向上精神。
三、荆楚文化的特质对湖北发展的意义
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掘和利用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将荆楚文化的各种宝贵精神融入当地的发展中去,对促进湖北各项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荆楚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地域特色,具有十分丰厚的精神文化底蕴。她所包含的优秀特质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推动湖北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扬和继承荆楚文化的内在精神价值,提升人的积极性,改善人的精神状态,发挥人的潜能,增强创新力,协调社会关系,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促进湖北省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铁生.《荆楚文化放谈》[J].世纪行,2011:(12):14-24.
[2]武清海.《荆楚文化与长江文明》[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12.
[3]丁光勋.《长江文明的起源与开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汪平.《荆楚文化的特点与构建和谐社会》[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4):104-107.
[5]刘纪兴.《荆楚文化的内涵及其创新特质简论》[J].政策,2007,(2):41-43.
[6]刘玉堂,刘纪兴,张硕.《荆楚文化与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3.12: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