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社会治理理论背景和社区治理建设的需要,学习共同体融入社区治理发展的路径研究对于社区建设,甚至是社会治理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社区是社会有机组成的微观社会,是宏观社会的缩影。從老年教育角度研究社区治理的路径。
[关 键 词] 老年教育;学习共同体;社区治理;治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7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4-0046-02
“老年学习共同体”指由退休的学习者及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助学者共同构成的终身学习团体,其成员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成员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系统,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向全社会提供社会治理的参与途径。我们认为,重视并发挥老年人的治理主体作用,是尊重老年人参与意愿、发挥老年人参与才能、促进老年人价值实现的体现。老年教育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主人翁意识,提升老年人的自身素质。而老年人的学习需要营造和培养温馨、舒适的集体氛围和共学共享的归属感,老年学习共同体正是实施老年教育的良好载体。
一、老年学习共同体促进社区自我意识的建立
2019年底,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76亿,较2018年新增945万人。从社会形态的发展方向来看,我国从老龄化社会向老龄社会、超老龄社会转变是必然趋势。如何确保长期人口老龄化条件下城市基层社会的善治,需要重视并发挥老年人的主体性价值。
(一)自我认同
学生对于自我的认同,可以从学校集体和未来的社会中去实现;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员,能够从工作的群体和社会实践中逐步找到自己的坐标;但退休人员,在离开工作岗位的一瞬间,仿佛失去了一切:原有的群体没了,创造价值的位置也没了,从心理上感觉已经开始了被社会淘汰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肉体逐渐的枯萎,未来渺茫。此时,这部分人员极其需要一种力量,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对自我价值的认同,让他们重新融入集体,在新的社会组成中印证自我价值的另一束光芒,老年学习共同体是实现这一目标最好的方式之一。
1.自我素质的提高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2020年6月7日发布的《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7.3岁。这一年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在逐年提高。假设2020年退休的人员,未来的平均年龄是80岁,退休年龄按照60岁计算,尚有20年的生命周期。其中前十年的体力和大脑运行速度基本还是正常状态,而且具备十分丰富的社会经验,唯一欠缺的是对于快速完善的法制和高速发展的科技的掌握和使用,正好可以用这十年追赶时代。
2.自我价值判断能力的提升
引导他们以共同的价值观作为标准规范自身行动,追求高层次品位的价值取向,并内化为自身的德性精神“社会成员普遍向善的基础上内化志愿精神,个体的价值取向才能趋向社会的价值导向,并形成社会的价值认同。”进而引导年青一代走出“个体本位”的意识膨胀,用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引导后代走出多元价值观的迷茫。
3.养成主体的价值自觉
进入退休的进程,内心的失落与后代新思想冲击、无从适应新集体的矛盾关乎退休人员是否能享受美好生活的关键,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形成了与时代的隔阂,甚至形成了与后代难以交流的情况。退休人员充分发挥专业知识与社会经验,通过自己经历的具体故事引导后代的道德趋向与集体意识,从而养成全新的主体价值自觉。这种高度自发的价值自觉使其在生活中表现出明确的主观倾向性和人性向善的责任伦理,从而影响后代主体人格的自我价值与理性精神的统一,实现社会实践经验效果的最大化。
4.再塑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这是退休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身的努力,塑造一个成功的家庭建设者的正面形象,让后代感觉德性品质的重要性,用自己新的实践解释生命的价值,启发后代对自我作出修正,启发其道德觉悟力和社会判断力,用自己的毅力坚定后代的意志力和自信心,体悟人生不断追求内在的精神价值。
(二)集体认同
人是以各种不同方式存在于一定集体中的人,脱离了集体,人的存在就会走向虚无,人生就会迷茫。人必须“借助集体记忆,借助共享的传统,借助对共同历史和遗产的认识”才能感知自己存在的价值,没有对集体的认同,就难以融入集体。这就要求退休人员虽然离开了原有的工作集体,必须尽快融入一个退休后的集体,找到退休后生活的目标。在这个新的集体中,形成一些共享的交集和记忆,增强彼此的感觉和联结,从而达成一种群体性认同,由此坚定了生活信念。
二、老年学习共同体促进社区和睦气氛的形成
学习共同体通过组织老年人志愿活动、为老年人搭建交流互助平台、引导老年人向党组织靠拢等方式,激发老年人投身社区服务,发挥属于老年人的优势,调动老年人力资源,促进社区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优化。
(一)个人融入集体
马克思有一个命题,叫作“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这个命题前,需要增加一个前提,就是为了同一追求目标者形成的自然群体,才能达到这个目标。老年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有利于老年人形成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反过来又为参与者们服务。 (二)激活生命潜力
老年人是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人力资源,赋予老年人治理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该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老龄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运用教育教学策略,关注老年人的内心世界,使其充分感觉自己生发不竭的内驱力、生命力和源源不断因融入新集体而产生的幸福感。终身学习共同体的技巧、艺术,在于使每个老年人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1.完善组织
学习共同体建立的本身应该考虑成员的具体情况,老年人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但他们的身体已经不太适应大运动量的活动,然而他们有强烈的养生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内在需求,因此在创建老年人学习型组织时应该考虑到这一点。目前老年学习共同体的种类主要可以分为文化艺术、生活休闲、健康娱乐、公民公益、科学技术五大类。
2.关注特殊
社区群体的人数多少不一,个别人员存在特殊情况,老年学习共同体的管理人员应备好参与人员的详细档案,了解每一个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学习共同体的交流学习设计和活动开展时,对特殊老年人应有相应的关注措施,这样才能关注到特殊老年人,避免他们受到伤害。学习共同体成员对待特殊家庭,不揭短、不讥笑、不嘲弄。
3.化解差异
学习共同体的交流学习中,对存在差异的老年人,成员相互应宽容或指正,及时做好化解工作。由于年龄大,反应相对慢,应该设计适应于不同年龄段、不同情况的交流计划。在交流速度和交流时长上都应该有不同的规定,使成员能够在愉快的节奏中感受集体的温暖。
(三)余热再造生活
退休后,应该是生活又一次给了人一个追求选择的机会,应该鼓励、支持、协助老年人通过“参与”学习来拓展生命的维度、宽度与高度。老年人虽然不在工作崗位上了,但很多人特别是刚退下来的同志,大多身体尚好,希望继续参与共享,发挥余热是不少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特别是很多知识型老年人更是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他们不仅能够较自如地坦然面对职业及生活发生的新转变,消除消极影响,甚至能够采取适当的方法寻找适当的机会,开拓新领域的研究或学习新的知识,坚持从事一定量的专业工作或社会工作,谋求参与社会服务和国家建设。老年教育机构、社区街道等组织应该为老年人发挥余热牵线搭桥。
三、老年学习共同体加强社区组织力量的凝聚
(一)与社会建立紧密联系
作为社区建设,实质上就是社区人员的组织建设,老年人待在社区的时间多,能够及时将社会问题反馈给政府,密切与政府的关系,在提高社区水平的同时,对社会作出了稳定的贡献。中国历来有尊敬老人的传统,老年人往往在家庭和社会中有很大威望,处于榜样的地位,对下一代甚至社会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所以组织老年学习共同体学员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养老院等,通过文艺演出、书写对联、优良传统教育等,能很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向社会传播正能量。
(二)制订自我发展的计划
老年人通过各种学习型组织融入社区大群体,完成新的集体确认。通过在新集体中与自己条件相当的成员密切接触,可以重新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并能根据实际条件确定自己新的生活规划,制订后半生的自我发展计划,让自己逐步补足信息时代所欠下的功课,用一种全新的能力和心态应对科技时代的发展,从而有效阻止金融、电信诈骗,成为一个符合时代发展的组成部分。
四、结语
老年群体或多或少存在不适应感、孤独感、无用感、无聊感、无意义感乃至无根感,急需新的学习方式实现“精神养老”的渴求。通过加入老年学习共同体,参与社区治理,是为老年人驱赶退休后的失落并引导他们开启另一段生活有力的平台之一。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Z].人民网,2020-06-07.http://gx.people.com.cn/n2/2020/0607/c229247-34069055.html.
[2]潘乾.传统慈善文化的教育实践逻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
[3]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和文化边界[M].司艳,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98.
◎编辑 马燕萍
[关 键 词] 老年教育;学习共同体;社区治理;治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7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4-0046-02
“老年学习共同体”指由退休的学习者及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助学者共同构成的终身学习团体,其成员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成员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系统,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向全社会提供社会治理的参与途径。我们认为,重视并发挥老年人的治理主体作用,是尊重老年人参与意愿、发挥老年人参与才能、促进老年人价值实现的体现。老年教育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主人翁意识,提升老年人的自身素质。而老年人的学习需要营造和培养温馨、舒适的集体氛围和共学共享的归属感,老年学习共同体正是实施老年教育的良好载体。
一、老年学习共同体促进社区自我意识的建立
2019年底,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76亿,较2018年新增945万人。从社会形态的发展方向来看,我国从老龄化社会向老龄社会、超老龄社会转变是必然趋势。如何确保长期人口老龄化条件下城市基层社会的善治,需要重视并发挥老年人的主体性价值。
(一)自我认同
学生对于自我的认同,可以从学校集体和未来的社会中去实现;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员,能够从工作的群体和社会实践中逐步找到自己的坐标;但退休人员,在离开工作岗位的一瞬间,仿佛失去了一切:原有的群体没了,创造价值的位置也没了,从心理上感觉已经开始了被社会淘汰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肉体逐渐的枯萎,未来渺茫。此时,这部分人员极其需要一种力量,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对自我价值的认同,让他们重新融入集体,在新的社会组成中印证自我价值的另一束光芒,老年学习共同体是实现这一目标最好的方式之一。
1.自我素质的提高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2020年6月7日发布的《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7.3岁。这一年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在逐年提高。假设2020年退休的人员,未来的平均年龄是80岁,退休年龄按照60岁计算,尚有20年的生命周期。其中前十年的体力和大脑运行速度基本还是正常状态,而且具备十分丰富的社会经验,唯一欠缺的是对于快速完善的法制和高速发展的科技的掌握和使用,正好可以用这十年追赶时代。
2.自我价值判断能力的提升
引导他们以共同的价值观作为标准规范自身行动,追求高层次品位的价值取向,并内化为自身的德性精神“社会成员普遍向善的基础上内化志愿精神,个体的价值取向才能趋向社会的价值导向,并形成社会的价值认同。”进而引导年青一代走出“个体本位”的意识膨胀,用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引导后代走出多元价值观的迷茫。
3.养成主体的价值自觉
进入退休的进程,内心的失落与后代新思想冲击、无从适应新集体的矛盾关乎退休人员是否能享受美好生活的关键,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形成了与时代的隔阂,甚至形成了与后代难以交流的情况。退休人员充分发挥专业知识与社会经验,通过自己经历的具体故事引导后代的道德趋向与集体意识,从而养成全新的主体价值自觉。这种高度自发的价值自觉使其在生活中表现出明确的主观倾向性和人性向善的责任伦理,从而影响后代主体人格的自我价值与理性精神的统一,实现社会实践经验效果的最大化。
4.再塑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这是退休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身的努力,塑造一个成功的家庭建设者的正面形象,让后代感觉德性品质的重要性,用自己新的实践解释生命的价值,启发后代对自我作出修正,启发其道德觉悟力和社会判断力,用自己的毅力坚定后代的意志力和自信心,体悟人生不断追求内在的精神价值。
(二)集体认同
人是以各种不同方式存在于一定集体中的人,脱离了集体,人的存在就会走向虚无,人生就会迷茫。人必须“借助集体记忆,借助共享的传统,借助对共同历史和遗产的认识”才能感知自己存在的价值,没有对集体的认同,就难以融入集体。这就要求退休人员虽然离开了原有的工作集体,必须尽快融入一个退休后的集体,找到退休后生活的目标。在这个新的集体中,形成一些共享的交集和记忆,增强彼此的感觉和联结,从而达成一种群体性认同,由此坚定了生活信念。
二、老年学习共同体促进社区和睦气氛的形成
学习共同体通过组织老年人志愿活动、为老年人搭建交流互助平台、引导老年人向党组织靠拢等方式,激发老年人投身社区服务,发挥属于老年人的优势,调动老年人力资源,促进社区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优化。
(一)个人融入集体
马克思有一个命题,叫作“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这个命题前,需要增加一个前提,就是为了同一追求目标者形成的自然群体,才能达到这个目标。老年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有利于老年人形成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反过来又为参与者们服务。 (二)激活生命潜力
老年人是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人力资源,赋予老年人治理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该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老龄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运用教育教学策略,关注老年人的内心世界,使其充分感觉自己生发不竭的内驱力、生命力和源源不断因融入新集体而产生的幸福感。终身学习共同体的技巧、艺术,在于使每个老年人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1.完善组织
学习共同体建立的本身应该考虑成员的具体情况,老年人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但他们的身体已经不太适应大运动量的活动,然而他们有强烈的养生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内在需求,因此在创建老年人学习型组织时应该考虑到这一点。目前老年学习共同体的种类主要可以分为文化艺术、生活休闲、健康娱乐、公民公益、科学技术五大类。
2.关注特殊
社区群体的人数多少不一,个别人员存在特殊情况,老年学习共同体的管理人员应备好参与人员的详细档案,了解每一个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学习共同体的交流学习设计和活动开展时,对特殊老年人应有相应的关注措施,这样才能关注到特殊老年人,避免他们受到伤害。学习共同体成员对待特殊家庭,不揭短、不讥笑、不嘲弄。
3.化解差异
学习共同体的交流学习中,对存在差异的老年人,成员相互应宽容或指正,及时做好化解工作。由于年龄大,反应相对慢,应该设计适应于不同年龄段、不同情况的交流计划。在交流速度和交流时长上都应该有不同的规定,使成员能够在愉快的节奏中感受集体的温暖。
(三)余热再造生活
退休后,应该是生活又一次给了人一个追求选择的机会,应该鼓励、支持、协助老年人通过“参与”学习来拓展生命的维度、宽度与高度。老年人虽然不在工作崗位上了,但很多人特别是刚退下来的同志,大多身体尚好,希望继续参与共享,发挥余热是不少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特别是很多知识型老年人更是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他们不仅能够较自如地坦然面对职业及生活发生的新转变,消除消极影响,甚至能够采取适当的方法寻找适当的机会,开拓新领域的研究或学习新的知识,坚持从事一定量的专业工作或社会工作,谋求参与社会服务和国家建设。老年教育机构、社区街道等组织应该为老年人发挥余热牵线搭桥。
三、老年学习共同体加强社区组织力量的凝聚
(一)与社会建立紧密联系
作为社区建设,实质上就是社区人员的组织建设,老年人待在社区的时间多,能够及时将社会问题反馈给政府,密切与政府的关系,在提高社区水平的同时,对社会作出了稳定的贡献。中国历来有尊敬老人的传统,老年人往往在家庭和社会中有很大威望,处于榜样的地位,对下一代甚至社会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所以组织老年学习共同体学员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养老院等,通过文艺演出、书写对联、优良传统教育等,能很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向社会传播正能量。
(二)制订自我发展的计划
老年人通过各种学习型组织融入社区大群体,完成新的集体确认。通过在新集体中与自己条件相当的成员密切接触,可以重新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并能根据实际条件确定自己新的生活规划,制订后半生的自我发展计划,让自己逐步补足信息时代所欠下的功课,用一种全新的能力和心态应对科技时代的发展,从而有效阻止金融、电信诈骗,成为一个符合时代发展的组成部分。
四、结语
老年群体或多或少存在不适应感、孤独感、无用感、无聊感、无意义感乃至无根感,急需新的学习方式实现“精神养老”的渴求。通过加入老年学习共同体,参与社区治理,是为老年人驱赶退休后的失落并引导他们开启另一段生活有力的平台之一。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Z].人民网,2020-06-07.http://gx.people.com.cn/n2/2020/0607/c229247-34069055.html.
[2]潘乾.传统慈善文化的教育实践逻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
[3]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和文化边界[M].司艳,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98.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