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辽墓壁画“西瓜图”看西瓜在我国古代的传播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ason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瓜是舶来品。西瓜原产于五千多年前的古埃及,后传入中亚。唐初,回鹘人(回纥)通过丝绸之路把西瓜引种到西域。公园十世纪西瓜传入北方草原,在契丹腹地和燕北广泛种植。金灭辽、北宋后,随着民族迁徙,西瓜开始向南扩展,最后引种到中原和南方地区,最终遍布全国,成为各族群众普遍种植的消夏水果。
  ◆关键词:壁画;西瓜;引种;栽培;传播
  1995年夏秋之际,敖汉旗四家子镇闫杖子村村民挖土时,在村北羊山南坡偶然挖到了3座古代墓葬。当地文物部门进行了考古发掘,将这三处墓葬命名为羊山1-3号墓,在墓葬中共揭取了40余平方米的辽墓壁画。在1号墓主人宴饮的图画中,令人惊喜地发现了迄今已知的时代最早的“西瓜”图画。
  “宴饮图”面积宽132×高135厘米,面画上绘有4个男子,其中墓主人半侧身,向右端坐于砖砌半浮雕的黑色椅子上。右侧为2名侍者,一位身体前躬,双手捧一海棠盘,另一位双手捧一盛有食物的大方盘。在墓主人身前的方桌上,放有两盘水果,一竹编式浅盘内盛有石榴、桃和枣等;另一黑色镂空圆盘内盛着3只大西瓜。画面与《辽史》中所记载的契丹皇家、贵族喜欢用水果佐餐的饮食习惯相吻合,与今天人们在正餐结束之后的“水果拼盘”颇为相似。
  一、西瓜传入中国
  西瓜是葫芦科植物,根据史料记载,早在5000~6000年前,在古代的埃及就已经开始栽培,这一点在一些诸如法老墓穴的考古研究中已得到证实。公元前5世纪,希腊和意大利等国也开始种植西瓜。此后随着十字军东征和海上贸易,西瓜开始沿着陆地与海上的贸易通道向欧亚大陆扩散,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传到了西亚与印度地区。三千多年前,生活在中亚锡尔河、阿姆河流域的波斯人开始种植西瓜,称它为“塔吾孜”。唐朝初年,中亚一带信奉摩尼教的传教士将西瓜引种到回鹘人统治的西域诸地。明徐光启著《农政全书》云:“西瓜种出西域,故名之。”西瓜传入北方草原应该是在十世纪初。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收录了五代人胡峤的《陷虏记》(亦称《陷北记》),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指西瓜)。”西瓜传入辽地的时间,据胡峤所记应是契丹大破回鹘以后,在此之前,史籍并没有关于西瓜的记载。胡峤原为后晋同州郃阳县令,契丹吞灭后晋后,在辽国大将肖翰手下任职,并随肖翰入契丹,七年后逃回中原。由于胡峤是在五代后晋时期亡入辽地的,《陷北记》所载又为辽会同七年(947年)至应历三年 (953年) 故事,所以西瓜传入契丹应是太祖西征之后。太祖时期曾两次西征,其中天赞三年(924年) 的第二次西征,“遣兵逾流沙,拔浮图城,尽取西鄙诸部。”浮图城即回纥庭州之可汗浮图城(今新疆东部),为高昌回纥之夏都。 回纥曾经分布于今天的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区,其沙质土壤极适宜种植西瓜。据此推测,大约是在这一次双方之间的军事冲突中,即天赞三年 (924年) 或稍后,西瓜的种植技术从回鹘传到了辽地,此后辽人开始大规模种植西瓜。
  二、西瓜在辽地的栽种
  辽国地处北方中高纬度区域,在气候学上属于温带大陆季风气候,西拉沐论河和老哈河纵横其上,为农业灌溉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早在契丹先祖时期就重视农业生产。史载:“初,皇祖匀德实为大迭烈府夷离堇,喜稼穑,善畜牧,相地利以教民耕。”耶律阿保机建国后,将大量汉人迁入契丹内地,设立州县,实行农业开发。除了农业基础外,辽地沙化土壤也为西瓜的生长创造了条件。有关辽地种植西瓜的记载,见于胡峤的《陷北记》:“以牛粪覆棚而种, 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由于塞北草原无霜期短,春天地温回升慢,比较寒凉,不利于西瓜的生长,为了能在炎炎夏日吃到清凉甘甜的西瓜,契丹先民采用了先育苗,后移栽的方法:在温暖向阳的土壤里习上种子,再在上面铺上一层牛粪,利用牛粪发酵后产生的热量来增加地面的温度,促进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同时,为了防御春天寒流的侵袭,还要在苗田上搭盖草棚以保暖。待秧苗长到7、8公分左右再移种到大田。这种方法,延长了西瓜的生产周期,有利于西瓜的生长。关于西瓜的实物资料,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中一个2. 5米到4米的堆积层内,发现了大量的遗物,其中有“残碎的砖、瓦、陶瓷片、兽骨、铜钱、残铁块、西瓜子、香瓜子和粟、高粱等。”敖汉羊山1号墓墓主人刘匡善卒于1025年之后,大体算下来约在耶律阿保机从西域带回西瓜种子后的百年内,这说明此时西瓜已经成为上层人士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瓜果。另外,在敖汉旗下湾子4号墓中也有一幅辽中期壁画,上面绘有西瓜、桃子、石榴等水果,这里的西瓜个头略小于羊山1号墓。胡峤还在《陷虏记》一书中记录了他在辽上京道一个叫“珍珠寨”的地方吃西瓜的经历。“自上京东去四十里,至珍珠寨,始食菜。明日东行,地势渐高,西望平地松林,郁然数千里,逐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根据胡桥的记载,我们对辽国栽种和食用西瓜有了初步的认识。此外,我们在北京市门头沟斋堂辽晚期墓葬中,也有发现。北京所在的地区唐宋时期统称“燕云十六州”,为传统的汉族地区 ,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割让给了契丹,故西瓜也传入这一带。成书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 (976-983) 的《太平寰宇记》记载:“幽州(今北京)……土产:绵、绢、人参、 瓜子。”一般认为,这里的“瓜子”就是西瓜(打瓜) 子。据此可知,至10世纪下半叶辽国统治时期,西瓜在今北京、廊坊、天津一带已经形成了相当的栽培规模。
  三、西瓜在金朝的栽培
  金灭辽以后,基本承袭了辽代的生产方式,将西瓜引种到寒冷的东北地区。关于此事的记载见于南宋洪皓的《松漠见闻》。据《松漠纪闻续》载:“冷山去燕北三千里,去金国所都(金上京)二百里,皆不毛之地。”所产物产“西瓜形如扁蒲而圆,色极青翠,经岁则变黄。其瓞类甜瓜,味甘脆,中有汁,尤冷。”上京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子,是金国早期都城,地理位置偏东北,气候更冷,这里也已经栽种了西瓜。南宋建炎元年 (1127)傅雱充任大金通问使,前往大同府拜会金朝完顏希尹,问候徽、钦二帝,归来著《建炎通问录》,其中言及他与金国汉人馆伴大理卿、昭文馆学士李侗私下会谈时的情景:“一日晚, (李侗) 入馆对坐良久,又送果子来,皆油面、煎果及燕山府枣、栗,并有西瓜数十盘。”显然,辽季金初大同府境内已经栽种了西瓜。金灭辽后,大批女真人移居到中原屯田,西瓜也随之引种至黄河流域。南宋诗人范成大于乾道六年(1170)出使金朝,行至开封,见本是种于燕北一带的西瓜,已经遍布黄河以南,心中感慨万千,留下了《西瓜园》一诗:“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并作题下小序:“味淡而多液,本燕北种,今河南皆种之。”   四、西瓜在南宋地区的种植
  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朝廷退居淮河以南。南方开始引种西瓜是在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以后。据南宋洪皓《松漠纪闻》载:“西瓜……色极青翠,……予携以归,今禁圃、乡囿皆有。……鄱阳有久苦目疾者,曝干服之而愈,盖其性冷故也。”洪皓在南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园1129年)奉命出使金朝,被扣留十余年之久,至绍兴十二年(1142年)被释放回国,归来后他把在金国的经历、見闻作了详细的记述,特别强调带回了西瓜种子,从而开创了西瓜在南方地区种植的先河。他的后人在他过世后撰有《先君行状》:“《四夷附录》所载西瓜,先君持以献,故禁囿及乡圃种之,皆硕大,西瓜始入中国。”这里的“中国”指南宋统治的江南地区,西瓜不仅食用,还用于医病。此后,西瓜种植大范围地扩展开来。发现于湖北恩施的“南宋引种西瓜摩崖石刻”(简称西瓜碑)记述了当时引种西瓜的情况:“郡守秦将军到此,栽养万桑、诸果园,开修莲花池,创立接官亭及种西瓜。西瓜有四种:内一种云头蝉儿瓜,一种团西瓜,一种细子儿,名曰‘御西瓜’,此三种在淮南种食八十余年矣;又一种回回瓜,其身长大,自庚子嘉熙北游带过种来。外甜瓜、梢瓜有数种。咸淳五年,在此试种,种出多产,满郡皆与支送。其味甚加,种亦遍及乡村。今刻石于此,不可不知也。其瓜于二月尽则埯种,须是三五次埯种,恐雨不调。咸淳庚午孟春朐山秦□伯玉谨记。”“嘉熙”是南宋理宗的年号(公元 1237——1240),所谓“嘉熙北游”指的是南宋使臣嘉熙年间出使蒙古汗国,回回瓜(西瓜)种子应是这一时期携带而回,并引种到淮西地区。此碑镌刻于南宋咸淳六年(1270),据此可知淮西地区种植西瓜已经八十余年。西瓜碑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记载西瓜种植的农事碑刻。南宋中晚期,一些地方志中也出现了西瓜的记载。景定二年(1261)《建康志》“果之品”条载有西瓜;咸淳四年 (1268) 《重修毗陵志》“果之属”条对西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述:“西瓜形如扁蒲而圆,色极青翠,其味甘冷,可留致远,载《松漠纪闻》。近多此种,或刳其中,渍以蜜,经旬皆成汁,渴饮甚佳。”西瓜汁多味甜,性凉、爽口,深受文人士大夫的喜爱。
  西瓜经由陆上丝绸之路从异域引种到中国北方,再从北向南扩展,历经辽、金、南宋三百余年,最终推广到全国,成为各族群众广泛种植的消夏水果。
  参考文献
  [1]《敖汉旗羊山1-3号辽墓清理简报》[J],《内蒙古文物考古》1999年01期.
  [2][3]《中国丝绸之路词典》第585页“西瓜”[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
  [4][7][11](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卷72 [M],中华书局,1974年,第905-906页.
  [5](元)《辽史·本纪·太祖下》卷2[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6](元)《辽史·食货志上》卷59[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923页.
  [8]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辽上京遗址勘查报告》[J],《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
  [9]敖汉旗羊山1-3号辽墓清理简报》[J],《内蒙古文物考古》1999年01期.
  [10]《敖汉旗下湾子辽墓清理简报》[J],《内蒙古文物与考古》1999年01期.
  [12]《北京市斋堂辽壁画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0年,第7期.
  [13](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河北道十八·幽州》卷69[M],中华书局,2007年,第1394-1398页.
  [14][17](南宋)洪皓《松漠纪闻》[M],《全宋笔记·第三编·七》,大象出版社,2008年,第132页.
  [15]南宋徐梦莘《三朝北盟汇编·建炎通问录》卷110[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16](南宋)范成大《范石湖集·诗集·西瓜园》卷12[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46页.
  [18]王大方《敖汉旗羊山1号辽墓“西瓜图”》[J],《《内蒙古文物与考古》1998年第1期.
  [19](南宋)洪适《盘州文集·行状·先君述》卷74[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158册,第750页.
  [20]刘清华《湖北恩施‘西瓜碑’碑文注译》[J],《《农业考古》2008年01期.
  [21](南宋)马光祖周应:景定《建康志·风土志一·物产》卷42[M],《宋元方志丛刊》, 中华书局,1990年影印本,第2册,第2019页.
  [22](南宋)史能之:咸淳《重修毗陵志·风土·土产》卷13[M],《宋元方志丛刊》,中华书局,1990年影印本,第3册,第3062页.
  作者简介
  杨淑敏(1965-),满族,历史学学士,赤峰博物馆研究员。研究方向:民族、民俗、历史。在川剧表演的过程中,脸谱的实际意义不单单是表达人物的特征特点,更是对戏剧文化的进一步阐释和进一步深化。
其他文献
◆摘 要:二十一世纪以来,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移动网络和电子设备成为了人们日常学习与生活当中所不可或缺的内容,网络已经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阅读作为一项通往人们精神世界的活动,它在网络环境下,也逐渐发生了各种变化。移动阅读的兴起,使得人们的纸质阅读习惯和图书馆阅读兴趣发生了改变,人们可以选择的阅读形式更加的多元化,但是人们对于传统纸质书籍的阅读兴趣却不断下降,线下阅读活动常常难以调动起人们的兴
期刊
◆摘 要:做经管图书的编辑们基本都知道,我们正在面临的一个残酷现实,要在仅占全部图书市场不到场3%份额的经济与管理图书领域做出畅销的图书是件多么扎心的事。现在的市场环境已经不是依靠流量就能取胜的,更何况我们面临的是一个连流量都在日渐减少的市场!这就要求我们做出的产品天生自带留存率,让那些能够关注到图书人留下来,如何留?怎么留?通过这本《冲突》来说一说我们的思考。  ◆关键词:出版;社会情绪;冲突 
期刊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褶褶生辉。川剧作为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更是在传统文化中作用突出。而在传统的川剧中,变脸艺术更是一绝,是具象化表现人物特点,细致化突出人物特征的存在。在川剧的变脸中,其脸谱的图案能够表现出该角色的定位。伴随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川剧变脸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演出形式,并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与关注。但是,川剧变脸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利益问
期刊
◆摘 要: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建筑承载的文化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为例,对校园建筑与文化底蕴相辅相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校园建筑;文化底蕴  人在遗传的生理前提下发展的同时也需要环境这一外在条件和需要教育的引领作用,当环境和教育优化时,才能更好的发挥个体活动对个体发展的决定作用。学校教育正是这样一种教育者有意识地设置的一种特殊的环境,通过引导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改革,现在的教学领域更加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学生单纯的学习好,能力强已经满足社会的需求,现在的社会更需要全能型,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比较强大的学生。在高中这个重要的转折阶段中,教师不仅要抓学习,还要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出发,有效利用体育课堂的教学途径,帮助学生强化身体,完善学生的对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并且在体育教学时,教师还要把德育思想通过交流互动的形
期刊
◆摘 要:地方戏曲既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凭借着其极强的生命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从剧本创作思路的角度对地方戏曲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推进地方戏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启发。  ◆关键词:地方戏曲;剧本创作;创作思路  当前我国地方戏曲的种类已经超过300种,无论是从区域的层面来看,还是从民主文化的角度分析,不同地方的戏曲都呈现着不同的特征,都
期刊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世界这个大环境下,有很多不同物种的动物和生物,他们有的样貌,千奇百怪、有的可以遨游于天空,有的可以暢游于大海。而我的身边就有一位这样的朋友,它就是我的好朋友乌龟花花。  我之所以给这个小乌龟起这样的名字,是因为有一次我和妈妈经过一个水族馆,在那里有卖小鱼小虾、还有卖小乌龟的,当时我感到非常的好奇,于是牵着妈妈的手走到了卖小乌龟的地方。但是当我看到水里的小乌龟时,我对这些乌龟的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的当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当前语文教育注重对学生情感、思想、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教学需要贯彻新课改教育理念。不断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上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教育方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推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语文素质  现在不管是农村教育还是城市教育都要坚持教育创新,借助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与方法,来引导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口众多,而且收入水平较低,受农村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养老存在很多问题。新时代加强农村养老工作,满足农村老年人养老需要,不仅需要农村家庭养老,也需要社会力量的介入,更需要政府部门兜底,把各自力量整合,才能更好的解决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让千千万万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安。  ◆关键词:新时代;农村养老  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以及人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成为全
期刊
◆摘 要:自 2019 年年底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的公共卫生安全和经济发展受到了极大影响,国民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均遭受不同程度损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面临挑战,在面对疫情时表现出的烦躁、紧张、愤怒、焦虑、恐慌、消沉、扭曲、抑郁、过度关注身体变化、提心吊胆、过度敏感等心理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些心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一方面很多学生缺乏信息辨别能力,不能正确、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