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浙江省残疾人竞技体育成绩在近年来不断进步,但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却相对落后。本文在深入了解残疾人体育训练指导中心运动队的基础上,了解该中心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在体育类院校改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体育人才和社会接轨,以期更好地为残疾人体育事业做出贡献。
【关键词】残疾人 体育服务人才 需求 培养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214-01
近年来,浙江省的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成绩瞩目。浙江省残疾人体育训练指导中心,承担着运动队选拔、管理、训练、康复等各个环节的主要工作。但是目前残疾人体育事业领域的人才仍较为缺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1.浙江省残疾人体育发展现状
浙江残疾人体育训练指导中心承担田径、游泳、篮球等各个运动队的日常训练任务,在国内外各类残疾人运动会上不断取得成绩的突破。但我省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却相对落后。高校的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培养在专业建设、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方面仍较薄弱;而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在资质认定、培训形式、课程设计以及跟踪指导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
2.残疾人体育事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2.1对专业教练员、助理教练员的需求
以我省残疾人体育训练指导中心为例,田径、篮球、游泳等运动队的教练团队基本由退休返聘教练员组成,而助理教练员人员十分缺乏。大部分教练员于退休之前在省、市运动队就职,从事健全人的运动训练工作。虽然这些教练员拥有丰富的训练经验,但年龄过大、精力不足、缺乏针对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方法等,都制约了残疾人教练员团队的发展。
2.2对裁判员、分级人员的需求
残疾人体育项目的裁判员基本上从事健全人的裁判工作;对残疾人运动员进行分级的人员缺少对残疾运动员生理、心理知识及运动医学分级知识的了解和学习。这些裁判员、医学分级人员缺乏残疾人体育专业知识,这对办赛和参赛极为不利。因此,省残疾人体育训练指导中心对一批精通业务、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有较大需求。
2.3对康复、理疗专业人员的需求
省残疾人体育训练指导中心的运动员人数多、流动性大。除了每日正常的训练之外,运动员还有进行理疗和康复的需求,这就需要大量的保健康复专业人才。中心在医疗、保健岗位对专业人员存在需求,尤其是具备残疾人生理、心理知识的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人才。
2.4对志愿者的需求
残疾人运动员与健全人相比,在生理、心理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除了日常训练、比赛之外,省残疾人体育训练指导中心会为运动员举办各种类型的活动。目前,能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服务的志愿者人数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各类活动的需求。
3.学校对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的培养
3.1优化专业设置
针对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缺乏的现状,学校可在课程培养体系和内容上做出快速反应和调节。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可开设助残服务课程,培养针对性人才。由于该专业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其教学计划的制订要突出体育保健康复特色这一基本要素,根据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适时进行修订完善。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等可增加运动训练、运动损伤、运动处方或推拿按摩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在社会实践方面,与省残疾人体育训练指导中心建立合作平台,调动学生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增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3.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取上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结合实际开展教学,把一些必备的技能(如针灸、推拿、按摩、健康体质测试、止血、包扎、固定等)教给学生。此外,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具备根据残疾人特点调试体育健身器材的能力,使学生能胜任为残疾个体提供安全有效的身体锻炼而进行的指导、服务工作。
3.3鼓励学生进行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资格认定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在各类体育社会指导员的资格认定上有较大优势;学校应整合优势资源,鼓励学生进行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资格认定,从而强化学生专业能力,为残疾人体育服务提供支持。
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培养应该以扎实的高等教育为基础,以社会组织、行业组织共同设置的专业资质、资格认定为专业导向,才能形成专业服务人才培养结构。作为一所培养专业体育人才的高职院校,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可利用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为残疾人体育事业输送人才,这对学院办好体育相关专业、培养特色人才、解决毕业生就业困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曙星.浙江残疾人体育健身服务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J].科教导刊.2015.8(中)
[2]李涛.杭州市残疾人公共体育设施建設的社会支持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4.(5)
【关键词】残疾人 体育服务人才 需求 培养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214-01
近年来,浙江省的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成绩瞩目。浙江省残疾人体育训练指导中心,承担着运动队选拔、管理、训练、康复等各个环节的主要工作。但是目前残疾人体育事业领域的人才仍较为缺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1.浙江省残疾人体育发展现状
浙江残疾人体育训练指导中心承担田径、游泳、篮球等各个运动队的日常训练任务,在国内外各类残疾人运动会上不断取得成绩的突破。但我省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却相对落后。高校的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培养在专业建设、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方面仍较薄弱;而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在资质认定、培训形式、课程设计以及跟踪指导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
2.残疾人体育事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2.1对专业教练员、助理教练员的需求
以我省残疾人体育训练指导中心为例,田径、篮球、游泳等运动队的教练团队基本由退休返聘教练员组成,而助理教练员人员十分缺乏。大部分教练员于退休之前在省、市运动队就职,从事健全人的运动训练工作。虽然这些教练员拥有丰富的训练经验,但年龄过大、精力不足、缺乏针对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方法等,都制约了残疾人教练员团队的发展。
2.2对裁判员、分级人员的需求
残疾人体育项目的裁判员基本上从事健全人的裁判工作;对残疾人运动员进行分级的人员缺少对残疾运动员生理、心理知识及运动医学分级知识的了解和学习。这些裁判员、医学分级人员缺乏残疾人体育专业知识,这对办赛和参赛极为不利。因此,省残疾人体育训练指导中心对一批精通业务、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有较大需求。
2.3对康复、理疗专业人员的需求
省残疾人体育训练指导中心的运动员人数多、流动性大。除了每日正常的训练之外,运动员还有进行理疗和康复的需求,这就需要大量的保健康复专业人才。中心在医疗、保健岗位对专业人员存在需求,尤其是具备残疾人生理、心理知识的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人才。
2.4对志愿者的需求
残疾人运动员与健全人相比,在生理、心理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除了日常训练、比赛之外,省残疾人体育训练指导中心会为运动员举办各种类型的活动。目前,能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服务的志愿者人数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各类活动的需求。
3.学校对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的培养
3.1优化专业设置
针对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缺乏的现状,学校可在课程培养体系和内容上做出快速反应和调节。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可开设助残服务课程,培养针对性人才。由于该专业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其教学计划的制订要突出体育保健康复特色这一基本要素,根据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适时进行修订完善。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等可增加运动训练、运动损伤、运动处方或推拿按摩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在社会实践方面,与省残疾人体育训练指导中心建立合作平台,调动学生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增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3.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取上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结合实际开展教学,把一些必备的技能(如针灸、推拿、按摩、健康体质测试、止血、包扎、固定等)教给学生。此外,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具备根据残疾人特点调试体育健身器材的能力,使学生能胜任为残疾个体提供安全有效的身体锻炼而进行的指导、服务工作。
3.3鼓励学生进行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资格认定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在各类体育社会指导员的资格认定上有较大优势;学校应整合优势资源,鼓励学生进行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资格认定,从而强化学生专业能力,为残疾人体育服务提供支持。
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培养应该以扎实的高等教育为基础,以社会组织、行业组织共同设置的专业资质、资格认定为专业导向,才能形成专业服务人才培养结构。作为一所培养专业体育人才的高职院校,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可利用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为残疾人体育事业输送人才,这对学院办好体育相关专业、培养特色人才、解决毕业生就业困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曙星.浙江残疾人体育健身服务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J].科教导刊.2015.8(中)
[2]李涛.杭州市残疾人公共体育设施建設的社会支持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