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体育消费是现代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人们为满足多样化的体育需求,采用不同的方式消耗体育产品的过程。从北京奥运会的体育消费我们可以看到,体育消费对促进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我国体育消费的主要趋势,以及现阶段在体育消费方面存在的主要不足和发展策略。
[关键词] 体育 消费 发展
一、我国体育消费发展趋势
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体育消费需求会逐步上升,根据国内外社会消费结构变化的实践和我国近年来社会消费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数据表明,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我国体育消费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为:
1.实物型体育消费需求的增长。实物型体育消费需求主要指运动服装、鞋袜及运动器材等体育实物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一方面运动服装、鞋袜兼具运动和日常生活两方面的效用,加上人们的现代意识和个性化意识越来越强,因而越来越多的体育消费者,尤其是青少年会青睐于这类体育实物;另一方面,经济水平的提高,某些小型体育运动器材价格相对低廉,因此随着体育人口的增加,必将带来实物型体育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
2.观赏型体育消费者队伍的扩张。观赏型消费就是指人们用货币购买各种入场券、门票,以观看欣赏达到视觉神经满足为目的的消费行为。如观看赛事、体育展览等。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以及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国际体育交流必将日益扩大,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体育表演,特别是大型的国际体育赛事在我国举办,必将极大提高我国人民的体育意识和欣赏水平。这样欣赏型体育消费者队伍在我国将壮大。
3.参与型体育消费的增长。参与型体育消费就是指人们用货币购买各种和体育活动有关的体育服务的消费行为,如参加体育活动和健身活动。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化、商业化的发展,各种体育劳务、服务项目蓬勃兴起,必将极大地提高体育消费者的消费兴趣,同时,体育的功能、体育消费的效益也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促使更多的人参与体育消费过程,参与型体育消费必将日益丰富。
但是,也必须清楚的看到,我国目前社会生产力还不够发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只有1000美元,经济制约着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因而,我国体育消费需求的增长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要促使我国体育消费有个新的发展,必须从多方面来进行改善。
二、制约我国体育消费发展的主要原因
当前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发展既受经济发展整体环境、个人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等经济因素的制约,也受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社会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居民消费水平的低下。体育消费不属于生存消费,而应属于发展和享受消费的范畴,并且其需求的收入弹性和边际消费倾向较大,即收入有较少的变化会引起体育消费较大的变化,据马晓河等表述,城市居民的收入增加1%,其体育消费将增加1.5%。而我国人均GDP约1000美元,人均日消费量也只有几美元。中国正处于一个标准的工业化加速时期,也就是工业化还没有完成,但已经进入工业化加速时期。这样的下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较低,居民的体育消费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大众化和普及化,显然不太可能。
2.体育供给相对不足。首先,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也是制约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如南京的五台山体育馆,每逢假日,体育馆暴满,往往要提前3天~4天预约,有的热门场地,甚至需要提前一周预约。体育场地设施是体育消费的对象和场所,对象和场所不足必然会导致体育消费的停滞。其次,有些体育产品价格过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该体育项目的普及与开展。例如我国的高尔夫球,一般来说,打一场高尔夫球的花费往往在千元以上,这与我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把许多消费者拒之门外。最后,我国高水平体育赛事较少,群众喜爱的篮球、足球、排球高水平的职业队之间的比赛如甲A、甲B的赛事在国内各省市分布极不均匀,使许多群众难以得到欣赏,这也将影响体育消费的发展。总之,体育消费品的供给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多层次的体育消费的增长。
3.体育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居民体育消费主要以实物型消费为主,体育服务产品的消费明显低于体育物质产品的消费。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或国家,体育消费中体育服务产品消费占总体育消费的比重均已超过了半数(如下表)。
对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这种状况短期内不会有很大的改观。因为,对中低收入家庭来说,购买体育服装既可以满足运动的需要,又可以替代一般生活用品消费中对服装的消费。现有很多年青人穿名牌运动服、运动鞋并不是出于运动的需要,而是追求一种穿着上的时尚。除了受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低制约外,我国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落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居民对体育其他产品的消费 。
三、促进我国体育消费发展的主要措施
我国对体育产业的开发虽晚,但市场潜力巨大。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7年,全国有各类体育经营企业4万多家,总投资额约5000亿元人民币,营业额约11000亿元人民币。体育消费已开始成为大众消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及由此拉动的体育消费,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目前,体育产业的经济效能己被各国政府和人民所认识,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国现阶段扩大体育消费的主要措施有:
1.体育消费观念的转变。改革消费体制、调整消费政策,拓展消费领域、扩大消费需求是我国在世纪之交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余暇时间的增多,人们“自我完善”意识的增强,将导致体育人口的增多。我国人民消费观念、消费意识、消费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比较薄弱,居民还不习惯购票观赛,体育人口比例过低。在转变观念过程中应以社会健康意识的增强为主线,发挥体育对社会稳定和人类发展所起的作用。因此,体育管理部门要引导消费,引进重大体育赛事,带动整体体育消费的发展。
2.政府投资调控力度的加大。社会服务系统的建立主要依靠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体育场所数量起到决定性作用,增加和扩大可供居民体育消费的场所,增加劳务消费的量和质,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只有在满足人们不同需求时,体育需求的结构才会趋于合理,各类体育消费需求将达到协调。政府政策对增加体育商品的供给量、形成消费者对体育商品的消费偏好有重要作用。政府应放宽政策,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以使厂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调节供给量:政府应鼓励厂商扩大体育商品的供给种类,对厂商生产行为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一定的引导。当前应重点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3.体育供给应趋于合理化。一是提高体育产品质量以吸引消费者。我国体育产品的质量与世界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生产企业应尽快提高供给的体育商品质量,以质量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扩大体育商品的消费量;二是以市场为导向调节体育产品的结构和地域分布。体育产品的内在结构应有所调整,大力开发消费者喜闻乐见的中档体育商品,丰富供给品种,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地域上应重视增加欠发达地区、小城镇体育商品的供给,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增加对欠发达地区的体育投入,发挥国有体育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多种投资主体。今后应依据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吸引国际资本参与体育商品生产;三是抓好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以提高利用效率。完成体育产品消费还需要有相应的体育设施。应通过各种手段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当前应对国有公共场馆建设、使用问题进行研究,加大开放程度,建立使用补偿机制,明确场馆性质,在此基础上进行产权关系改革。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需求。引导体育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这是中国体育的一次革命。尽管我国体育产业的起步较晚,但势不可挡的体育产业化潮流令全国人民为之瞩目。中国人开始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审视体育,体育的经济价值和经济功能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挖掘,未来体育消费必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极大的贡献。
四、小结
总之,我国体育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大,促进我国体育消费的发展,这需要政府、消费者和体育供给者共同协调发展。积极引导体育消费,推动体育市场的形成,调整好体育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满足人们健身、休闲、娱乐的需要。体育产业应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和利用(健身娱乐业、体育用品业、体育比赛转播权的销售和转让、体育博彩业、体育广告业、体育标志产品商标的经营和开发、体育场馆的开发和利用)。体育产业应以取得最佳社会经济效益为目标,从市场信息收集、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到商品生产、流通经营、满足消费需要等各个环节入手优化产品结构,使各体育产业部门结成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
参考文献:
[1]梁香青: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河海大学,2006.5
[2]马晓河: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与产业政策选择,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R].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2001
[关键词] 体育 消费 发展
一、我国体育消费发展趋势
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体育消费需求会逐步上升,根据国内外社会消费结构变化的实践和我国近年来社会消费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数据表明,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我国体育消费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为:
1.实物型体育消费需求的增长。实物型体育消费需求主要指运动服装、鞋袜及运动器材等体育实物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一方面运动服装、鞋袜兼具运动和日常生活两方面的效用,加上人们的现代意识和个性化意识越来越强,因而越来越多的体育消费者,尤其是青少年会青睐于这类体育实物;另一方面,经济水平的提高,某些小型体育运动器材价格相对低廉,因此随着体育人口的增加,必将带来实物型体育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
2.观赏型体育消费者队伍的扩张。观赏型消费就是指人们用货币购买各种入场券、门票,以观看欣赏达到视觉神经满足为目的的消费行为。如观看赛事、体育展览等。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以及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国际体育交流必将日益扩大,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体育表演,特别是大型的国际体育赛事在我国举办,必将极大提高我国人民的体育意识和欣赏水平。这样欣赏型体育消费者队伍在我国将壮大。
3.参与型体育消费的增长。参与型体育消费就是指人们用货币购买各种和体育活动有关的体育服务的消费行为,如参加体育活动和健身活动。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化、商业化的发展,各种体育劳务、服务项目蓬勃兴起,必将极大地提高体育消费者的消费兴趣,同时,体育的功能、体育消费的效益也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促使更多的人参与体育消费过程,参与型体育消费必将日益丰富。
但是,也必须清楚的看到,我国目前社会生产力还不够发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只有1000美元,经济制约着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因而,我国体育消费需求的增长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要促使我国体育消费有个新的发展,必须从多方面来进行改善。
二、制约我国体育消费发展的主要原因
当前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发展既受经济发展整体环境、个人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等经济因素的制约,也受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社会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居民消费水平的低下。体育消费不属于生存消费,而应属于发展和享受消费的范畴,并且其需求的收入弹性和边际消费倾向较大,即收入有较少的变化会引起体育消费较大的变化,据马晓河等表述,城市居民的收入增加1%,其体育消费将增加1.5%。而我国人均GDP约1000美元,人均日消费量也只有几美元。中国正处于一个标准的工业化加速时期,也就是工业化还没有完成,但已经进入工业化加速时期。这样的下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较低,居民的体育消费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大众化和普及化,显然不太可能。
2.体育供给相对不足。首先,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也是制约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如南京的五台山体育馆,每逢假日,体育馆暴满,往往要提前3天~4天预约,有的热门场地,甚至需要提前一周预约。体育场地设施是体育消费的对象和场所,对象和场所不足必然会导致体育消费的停滞。其次,有些体育产品价格过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该体育项目的普及与开展。例如我国的高尔夫球,一般来说,打一场高尔夫球的花费往往在千元以上,这与我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把许多消费者拒之门外。最后,我国高水平体育赛事较少,群众喜爱的篮球、足球、排球高水平的职业队之间的比赛如甲A、甲B的赛事在国内各省市分布极不均匀,使许多群众难以得到欣赏,这也将影响体育消费的发展。总之,体育消费品的供给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多层次的体育消费的增长。
3.体育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居民体育消费主要以实物型消费为主,体育服务产品的消费明显低于体育物质产品的消费。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或国家,体育消费中体育服务产品消费占总体育消费的比重均已超过了半数(如下表)。
对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这种状况短期内不会有很大的改观。因为,对中低收入家庭来说,购买体育服装既可以满足运动的需要,又可以替代一般生活用品消费中对服装的消费。现有很多年青人穿名牌运动服、运动鞋并不是出于运动的需要,而是追求一种穿着上的时尚。除了受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低制约外,我国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落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居民对体育其他产品的消费 。
三、促进我国体育消费发展的主要措施
我国对体育产业的开发虽晚,但市场潜力巨大。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7年,全国有各类体育经营企业4万多家,总投资额约5000亿元人民币,营业额约11000亿元人民币。体育消费已开始成为大众消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及由此拉动的体育消费,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目前,体育产业的经济效能己被各国政府和人民所认识,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国现阶段扩大体育消费的主要措施有:
1.体育消费观念的转变。改革消费体制、调整消费政策,拓展消费领域、扩大消费需求是我国在世纪之交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余暇时间的增多,人们“自我完善”意识的增强,将导致体育人口的增多。我国人民消费观念、消费意识、消费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比较薄弱,居民还不习惯购票观赛,体育人口比例过低。在转变观念过程中应以社会健康意识的增强为主线,发挥体育对社会稳定和人类发展所起的作用。因此,体育管理部门要引导消费,引进重大体育赛事,带动整体体育消费的发展。
2.政府投资调控力度的加大。社会服务系统的建立主要依靠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体育场所数量起到决定性作用,增加和扩大可供居民体育消费的场所,增加劳务消费的量和质,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只有在满足人们不同需求时,体育需求的结构才会趋于合理,各类体育消费需求将达到协调。政府政策对增加体育商品的供给量、形成消费者对体育商品的消费偏好有重要作用。政府应放宽政策,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以使厂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调节供给量:政府应鼓励厂商扩大体育商品的供给种类,对厂商生产行为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一定的引导。当前应重点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3.体育供给应趋于合理化。一是提高体育产品质量以吸引消费者。我国体育产品的质量与世界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生产企业应尽快提高供给的体育商品质量,以质量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扩大体育商品的消费量;二是以市场为导向调节体育产品的结构和地域分布。体育产品的内在结构应有所调整,大力开发消费者喜闻乐见的中档体育商品,丰富供给品种,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地域上应重视增加欠发达地区、小城镇体育商品的供给,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增加对欠发达地区的体育投入,发挥国有体育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多种投资主体。今后应依据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吸引国际资本参与体育商品生产;三是抓好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以提高利用效率。完成体育产品消费还需要有相应的体育设施。应通过各种手段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当前应对国有公共场馆建设、使用问题进行研究,加大开放程度,建立使用补偿机制,明确场馆性质,在此基础上进行产权关系改革。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需求。引导体育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这是中国体育的一次革命。尽管我国体育产业的起步较晚,但势不可挡的体育产业化潮流令全国人民为之瞩目。中国人开始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审视体育,体育的经济价值和经济功能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挖掘,未来体育消费必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极大的贡献。
四、小结
总之,我国体育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大,促进我国体育消费的发展,这需要政府、消费者和体育供给者共同协调发展。积极引导体育消费,推动体育市场的形成,调整好体育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满足人们健身、休闲、娱乐的需要。体育产业应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和利用(健身娱乐业、体育用品业、体育比赛转播权的销售和转让、体育博彩业、体育广告业、体育标志产品商标的经营和开发、体育场馆的开发和利用)。体育产业应以取得最佳社会经济效益为目标,从市场信息收集、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到商品生产、流通经营、满足消费需要等各个环节入手优化产品结构,使各体育产业部门结成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
参考文献:
[1]梁香青: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河海大学,2006.5
[2]马晓河: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与产业政策选择,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R].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