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寄宿制特教学校里的智障孩子,存在许多不良行为,如何让学生改掉这些不良习惯,进行有效管理呢?给孩子一些宽容和一份真正的爱,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给予孩子成功的信心。
关键词: 寄宿制特教学校 智障学生 管理方法
我工作的学校是一所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大多数学生是智障孩子。这些孩子存在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有的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有的乱踏草皮,攀折树木花草;有的不知道洗手、洗脸,洗刷餐具,吃饭用手抓;有的乱涂乱画,有意损坏公物;有的在校园内随地小便,将用过的手纸抱在怀里到处跑;还有的以大欺小,甚至小偷小摸。那么,如何让学生改掉这些不良习惯,进行有效管理呢?
一、给孩子一些宽容和一份真正的爱
雨果说:“人世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没有爱就没有世界,但不是所有孩子都享受到了真正的爱。在家里,很多智残儿童家长总感到有这样的孩子会为自己丢脸,再怎么关心他们也没有出息,对孩子表现为冷漠、歧视、不闻不问。但是,孩子的成长需要和谐与温馨的环境。在寄宿制特教学校里,我们要让这些孩子既来之,则安之,不拿他们和其他同龄孩子去比,而是欣喜于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所有老师都必须明白:没有什么方法可以一蹴而就,无论如何,都无法使那些生来就没有发育好的人脑恢复所有功能,智障孩子和正常人之间总有差异。对孩子,要学会宽容期待,多一些爱心,以理解的心接近他们,以期盼的眼光鼓励他们,使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爱,像火种,能点燃孩子心灵的希望;爱,像雨露,滋润着久旱的禾苗,智障孩子需要爱,感受到自己被爱着的孩子才会觉得自己可爱。
二、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由于是寄宿制学校,孩子一周里有五天在学校。智残儿童的辨别是非能力差,教师更要事事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得好:“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我们耐心地等待和帮助,不能放弃对孩子的主动引导,而对孩子来说,教师的言行始终是孩子最生动的教材。平时的教育教学、食宿生活中,我们至少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言语文明。我们常常教育孩子要做一个文明的孩子,早晨要与老师问好,离校要和老师说再见,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我们要求孩子一言一行都要做到文明,那么老师做到了吗?
2.举止规范。为人师表,为孩子做出榜样,在教育中你或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措施,例如你会在孩子进食午餐前告诉他们饭前要洗手;会在活动之前告诉他们要注意安全,排队要有序;在上课之前会告诉孩子上课坐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孩子在这样做那样做的同时,老师要思考自己的举止,是否跟你教育孩子是一样的呢?
3.保持卫生。卫生习惯是孩子最难养成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而习惯则是日积月累的细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当我们发现孩子把垃圾掉到地上时,不要急着责备或批评孩子,我们不妨自己捡起来放到垃圾桶,用实际行动给孩子做出榜样,用行动教育他们应该怎样做,这样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单纯的说教。
4.乐于助人。老师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老师的影子。在我们学校里,孩子很多时候都需要老师的帮助,有的同学不会系纽扣、有的同学不会系鞋带、有的同学不会削铅笔……面对诸多的困难,我总是笑着对他们说:“别着急,老师来帮助你!”久而久之,对此,我已习以为常。时间长了,有些稍好的孩子自然就学会了帮助。
三、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
有的老师认为,反正智障孩子做也做不好,倒不如自己做爽快。凡事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自我锻炼的机会,从而在孩子头脑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老师没有需要自己帮助的地方,长此以往,就造成孩子的无能和对别人的依赖。特殊教育学校,一定要为孩子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舞台,使孩子学到的知识有机会应用,并在应用中加深理解。首先,教师要抓住生活中实践的机会,如吃饭时,让孩子们自己端饭,饭后自己擦桌子等。其次,教师要加强对孩子实践的指导。指导不是代替,而是诚恳地给他指出如何做更好,而且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表达,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最后,要注意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加以引导、启发,促使孩子从被动的实践转为主动的需要。
四、给予孩子成功的信心
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让孩子有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体验。如孩子在做手工时,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技巧没有掌握而气馁,这就需要教师在更细致指导的同时,鼓励孩子坚持做下去,当孩子看到成功时,一定要强调:“看,只要小明一努力,做得还是挺棒的!”“看,丽丽的手不怕累,终于夹起花生豆了。”对于孩子努力过程的强化,可以让孩子少一点退缩和畏惧,多一点勇敢和自信。同时,教师应善于把孩子的今天和昨天比较;善于发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和成绩,并及时用不同的形式加以肯定和表扬。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一切活动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这样的承认和赞许对他们的进步是十分重要的。奖励方法使用得当,可以促进孩子良好行为的形成与巩固。奖励可以是精神的或物质的,但首先必须了解孩子希望得到什么,孩子感兴趣的是什么。有时候一句话、一个吻、一个微笑、一个动作,就是孩子想得到的一份最珍贵的奖品,物质奖励要量少次数多,并伴随言语指导,不要过于强调物质这一外在动力,应注意儿童内在动机的培养、奖励最好是在良好行为之后进行,而不是事先许诺,从而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孩子受到了鼓励,能看到自己努力所取得的结果,自信心增强了,积极性提高了,就能充分开发潜力。这时老师再给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他们就能乐意接受了,而且勇于尝试以获得新的成功。
总之,在寄宿制特教学校管理智障学生,我们始终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每一个过失,用一种期待的心态等待孩子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关注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赞许孩子的每一点成功。
关键词: 寄宿制特教学校 智障学生 管理方法
我工作的学校是一所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大多数学生是智障孩子。这些孩子存在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有的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有的乱踏草皮,攀折树木花草;有的不知道洗手、洗脸,洗刷餐具,吃饭用手抓;有的乱涂乱画,有意损坏公物;有的在校园内随地小便,将用过的手纸抱在怀里到处跑;还有的以大欺小,甚至小偷小摸。那么,如何让学生改掉这些不良习惯,进行有效管理呢?
一、给孩子一些宽容和一份真正的爱
雨果说:“人世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没有爱就没有世界,但不是所有孩子都享受到了真正的爱。在家里,很多智残儿童家长总感到有这样的孩子会为自己丢脸,再怎么关心他们也没有出息,对孩子表现为冷漠、歧视、不闻不问。但是,孩子的成长需要和谐与温馨的环境。在寄宿制特教学校里,我们要让这些孩子既来之,则安之,不拿他们和其他同龄孩子去比,而是欣喜于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所有老师都必须明白:没有什么方法可以一蹴而就,无论如何,都无法使那些生来就没有发育好的人脑恢复所有功能,智障孩子和正常人之间总有差异。对孩子,要学会宽容期待,多一些爱心,以理解的心接近他们,以期盼的眼光鼓励他们,使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爱,像火种,能点燃孩子心灵的希望;爱,像雨露,滋润着久旱的禾苗,智障孩子需要爱,感受到自己被爱着的孩子才会觉得自己可爱。
二、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由于是寄宿制学校,孩子一周里有五天在学校。智残儿童的辨别是非能力差,教师更要事事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得好:“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我们耐心地等待和帮助,不能放弃对孩子的主动引导,而对孩子来说,教师的言行始终是孩子最生动的教材。平时的教育教学、食宿生活中,我们至少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言语文明。我们常常教育孩子要做一个文明的孩子,早晨要与老师问好,离校要和老师说再见,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我们要求孩子一言一行都要做到文明,那么老师做到了吗?
2.举止规范。为人师表,为孩子做出榜样,在教育中你或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措施,例如你会在孩子进食午餐前告诉他们饭前要洗手;会在活动之前告诉他们要注意安全,排队要有序;在上课之前会告诉孩子上课坐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孩子在这样做那样做的同时,老师要思考自己的举止,是否跟你教育孩子是一样的呢?
3.保持卫生。卫生习惯是孩子最难养成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而习惯则是日积月累的细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当我们发现孩子把垃圾掉到地上时,不要急着责备或批评孩子,我们不妨自己捡起来放到垃圾桶,用实际行动给孩子做出榜样,用行动教育他们应该怎样做,这样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单纯的说教。
4.乐于助人。老师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老师的影子。在我们学校里,孩子很多时候都需要老师的帮助,有的同学不会系纽扣、有的同学不会系鞋带、有的同学不会削铅笔……面对诸多的困难,我总是笑着对他们说:“别着急,老师来帮助你!”久而久之,对此,我已习以为常。时间长了,有些稍好的孩子自然就学会了帮助。
三、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
有的老师认为,反正智障孩子做也做不好,倒不如自己做爽快。凡事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自我锻炼的机会,从而在孩子头脑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老师没有需要自己帮助的地方,长此以往,就造成孩子的无能和对别人的依赖。特殊教育学校,一定要为孩子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舞台,使孩子学到的知识有机会应用,并在应用中加深理解。首先,教师要抓住生活中实践的机会,如吃饭时,让孩子们自己端饭,饭后自己擦桌子等。其次,教师要加强对孩子实践的指导。指导不是代替,而是诚恳地给他指出如何做更好,而且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表达,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最后,要注意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加以引导、启发,促使孩子从被动的实践转为主动的需要。
四、给予孩子成功的信心
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让孩子有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体验。如孩子在做手工时,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技巧没有掌握而气馁,这就需要教师在更细致指导的同时,鼓励孩子坚持做下去,当孩子看到成功时,一定要强调:“看,只要小明一努力,做得还是挺棒的!”“看,丽丽的手不怕累,终于夹起花生豆了。”对于孩子努力过程的强化,可以让孩子少一点退缩和畏惧,多一点勇敢和自信。同时,教师应善于把孩子的今天和昨天比较;善于发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和成绩,并及时用不同的形式加以肯定和表扬。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一切活动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这样的承认和赞许对他们的进步是十分重要的。奖励方法使用得当,可以促进孩子良好行为的形成与巩固。奖励可以是精神的或物质的,但首先必须了解孩子希望得到什么,孩子感兴趣的是什么。有时候一句话、一个吻、一个微笑、一个动作,就是孩子想得到的一份最珍贵的奖品,物质奖励要量少次数多,并伴随言语指导,不要过于强调物质这一外在动力,应注意儿童内在动机的培养、奖励最好是在良好行为之后进行,而不是事先许诺,从而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孩子受到了鼓励,能看到自己努力所取得的结果,自信心增强了,积极性提高了,就能充分开发潜力。这时老师再给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他们就能乐意接受了,而且勇于尝试以获得新的成功。
总之,在寄宿制特教学校管理智障学生,我们始终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每一个过失,用一种期待的心态等待孩子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关注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赞许孩子的每一点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