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琴即兴伴奏,是以和声的运用为基本方法和手段的。传统和声的教学和思维模式,对于作为未来发扬和传承音乐教育的当代大学生们,“传统的大小调和声”的广泛运用和在音乐思维中的潜移默化和根深蒂固,很难使得他们从传统和声中“解放”出来,在民族调式与和声思维和发展中有所研究、发展及其运用。
【关键词】钢琴;即兴伴奏;和声思维
一、“空五度框架下三音的状态”
音程的属性是构成和弦最基本的基础,其属性包括度数、音数及其音响效果,最终体现在音程的协和性上。在单音程中,音程的协和性分四种:极完全协和音程,包括纯一度、纯八度音程;完全协和音程,包括纯五度、纯四度音程;不完全协和音程,包括大小三、六度音程;不协和音程,包括大小二、七度音程以及其他增减音程。三度音程由于其具有协和性和丰满与殷实性(相对与极完全协和音程、完全协和音程的“空淡”感而言),同时符合以泛音列为基础,比较接近自然发音原理、人为因素比较少的纯律所构成和弦的要素,所以,三度音程的叠置成为了大小调式体系中和弦构成的最基本的要素。
在大下调式体系中,三度叠置构成了和弦构成最基本的方式,形成了“根音一五音的五度框架下,三音与根音、五音相距三度的固定状态”,即“空五度框架下三音的固定状态”。
在民族调式中,由于五声调式的“角-徵”和“羽-宫”两个小三度之间缺少一音,而在清乐七声调式中,虽然加入了“清角”和“变宫”两个音,但由于“偏音”到位的弱化,使得偏音往往被临音所代替,形成了“空五度框架下三音的游移状态”构成和弦的结构,出现了由于正音代替偏音后形成的多个和弦,和大小调式体系中“空五度框架下三音的固定状态”的结构有本质的差别,除了比较特殊的VII和弦与不带有偏音的I级、vI级和弦。以C清乐宫调式和C自然大调式对比为例:
二、二度音程与运用
由于“空五框架下三音的游移状态”,使得在民族调式的和弦中,打破了大小调式体系中“空五度框架下三音的固定状态”,改变了空五度间三音与根音、五音保持三度关系的相对均衡的状态及其音响效果,出现了在空五度框架下三音与根音、五音构成了纯四度、大二度(或者大二度、纯四度)的关系。纯四度音程,属于协和音程,因此,无论是旋律音程还是和声音程,在民族调式中都被广泛地应用。大二度音程,在大小调式体系中,属于不协和音程。在和弦的基本构成中只有在七和弦中“五六和弦”“二和弦”,在结构上出现了“二度音程关系”,包括大二度或小二度。而在民族调式中,由于偏音往往被相邻的正音所代替,所以出现了大二度音程,另一方面,由于偏音“清角”向上、“变宫”向下的自然倾向性,使其在和声音程的解决上,解决到了相对稳定的“正音级”上,形成了大二度关系。鉴于此,有专家将民族调式中的“大二度”音程称之为“温和的不协和音程”或“半协和音程”。在此基础上,构成了许多的在民族调式中大量运用的和弦,如:以C宫为例(见例二)。
在A类和弦中,A1和A2两个和弦是在“商一羽”空五度框架下,相邻正音代替三度偏音构成的,纵向看,由四度、二度关系构成(或二度、四度关系),也体现了民族调式旋律的特点。从这一点看,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音乐文化中所表现出的“和”的思想。在B类和弦中,为了加强根音的功能与地位,采用根音八度重复,也称为“琶音和弦”。在C类和弦中,是由前面提到的三音列构成的和弦。在D类和弦中,虽然其结构和大小调式体系中的“五六和弦”完全相同,但意义是不相同的。大小调式体系中,是七和弦的转位,而在民族调式中,其实质是两和弦的结合,其目的是为了“软化”大三和弦的“硬性”,“增强”小三和弦的“柔性”,二者相结合,体现和弦的色彩性。也有将这类型的和弦叫“加六度和弦”,即在大三和弦的基础上加六度音而构成。虽然结构是相同的,但意义却不同(见例三)。
总之,由于在大小调式体系和民族调式体系中,和声的功能与色彩在运用上的不同,也就决定了在钢琴的即兴伴奏中,最基本的“和声思维”有所不同。因此,在民族调式歌曲的伴奏中,绝不能完全用大小调式体系中“和声的思维”来套用,尤其是民歌,在和弦的运用上,更应该考虑和体现民歌“清秀、柔美”的风格特点。
【关键词】钢琴;即兴伴奏;和声思维
一、“空五度框架下三音的状态”
音程的属性是构成和弦最基本的基础,其属性包括度数、音数及其音响效果,最终体现在音程的协和性上。在单音程中,音程的协和性分四种:极完全协和音程,包括纯一度、纯八度音程;完全协和音程,包括纯五度、纯四度音程;不完全协和音程,包括大小三、六度音程;不协和音程,包括大小二、七度音程以及其他增减音程。三度音程由于其具有协和性和丰满与殷实性(相对与极完全协和音程、完全协和音程的“空淡”感而言),同时符合以泛音列为基础,比较接近自然发音原理、人为因素比较少的纯律所构成和弦的要素,所以,三度音程的叠置成为了大小调式体系中和弦构成的最基本的要素。
在大下调式体系中,三度叠置构成了和弦构成最基本的方式,形成了“根音一五音的五度框架下,三音与根音、五音相距三度的固定状态”,即“空五度框架下三音的固定状态”。
在民族调式中,由于五声调式的“角-徵”和“羽-宫”两个小三度之间缺少一音,而在清乐七声调式中,虽然加入了“清角”和“变宫”两个音,但由于“偏音”到位的弱化,使得偏音往往被临音所代替,形成了“空五度框架下三音的游移状态”构成和弦的结构,出现了由于正音代替偏音后形成的多个和弦,和大小调式体系中“空五度框架下三音的固定状态”的结构有本质的差别,除了比较特殊的VII和弦与不带有偏音的I级、vI级和弦。以C清乐宫调式和C自然大调式对比为例:
二、二度音程与运用
由于“空五框架下三音的游移状态”,使得在民族调式的和弦中,打破了大小调式体系中“空五度框架下三音的固定状态”,改变了空五度间三音与根音、五音保持三度关系的相对均衡的状态及其音响效果,出现了在空五度框架下三音与根音、五音构成了纯四度、大二度(或者大二度、纯四度)的关系。纯四度音程,属于协和音程,因此,无论是旋律音程还是和声音程,在民族调式中都被广泛地应用。大二度音程,在大小调式体系中,属于不协和音程。在和弦的基本构成中只有在七和弦中“五六和弦”“二和弦”,在结构上出现了“二度音程关系”,包括大二度或小二度。而在民族调式中,由于偏音往往被相邻的正音所代替,所以出现了大二度音程,另一方面,由于偏音“清角”向上、“变宫”向下的自然倾向性,使其在和声音程的解决上,解决到了相对稳定的“正音级”上,形成了大二度关系。鉴于此,有专家将民族调式中的“大二度”音程称之为“温和的不协和音程”或“半协和音程”。在此基础上,构成了许多的在民族调式中大量运用的和弦,如:以C宫为例(见例二)。
在A类和弦中,A1和A2两个和弦是在“商一羽”空五度框架下,相邻正音代替三度偏音构成的,纵向看,由四度、二度关系构成(或二度、四度关系),也体现了民族调式旋律的特点。从这一点看,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音乐文化中所表现出的“和”的思想。在B类和弦中,为了加强根音的功能与地位,采用根音八度重复,也称为“琶音和弦”。在C类和弦中,是由前面提到的三音列构成的和弦。在D类和弦中,虽然其结构和大小调式体系中的“五六和弦”完全相同,但意义是不相同的。大小调式体系中,是七和弦的转位,而在民族调式中,其实质是两和弦的结合,其目的是为了“软化”大三和弦的“硬性”,“增强”小三和弦的“柔性”,二者相结合,体现和弦的色彩性。也有将这类型的和弦叫“加六度和弦”,即在大三和弦的基础上加六度音而构成。虽然结构是相同的,但意义却不同(见例三)。
总之,由于在大小调式体系和民族调式体系中,和声的功能与色彩在运用上的不同,也就决定了在钢琴的即兴伴奏中,最基本的“和声思维”有所不同。因此,在民族调式歌曲的伴奏中,绝不能完全用大小调式体系中“和声的思维”来套用,尤其是民歌,在和弦的运用上,更应该考虑和体现民歌“清秀、柔美”的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