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助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ma7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领域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计算能力的强弱决定了数学能力水平的高低。而良好的计算习惯又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所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关键词】计算能力 计算习惯 不良现象 成因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但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做计算题时,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不良计算习惯造成错误的。所以,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在平时的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对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就结合课题研究实践心得,谈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三个关键环节。
  一、了解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不良现象
  笔者通过搜集整理错例,发现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不良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不认真读题审题,经常抄错数字、运算符号。如:把403写成408,把158抄成185;抄错运算符号,把加号写成减号,减号写成加号。
  (二)算理算法掌握不牢固,计算过程不细心,乘法做除法,加法做减法,进位加法忘进位,退位减法忘减1,有余数除法忘写余数等;或者写着减号计算时却做成加法,还有的个位算加法、十位算减法等。
  (三)没有规范的草稿本,哪里有空就在哪里打草稿,做笔算时数位不对齐。
  (四)书写潦草,经常把数字、符号写得自己也认不清了。如:书写“6”“0”不分,“7”“1”相近,让人无法辨认。
  (五)没有养成验算的习惯,大部分学生缺乏主动验算的意识。
  (六)没有订正的习惯,很少分析自己的计算错误。
  (七)口算不过关,计算不准等等。
  二、认识不良现象的成因
  (一)客观方面:由于心理和年龄方面的特征,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较粗糙,即手脑流合不统一,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分心现象,常常会顾此失彼,写的跟想的不合一。
  (二)主观方面:一是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二是学生的基础计算知识不扎实,口算不流利,算理、算法理解不够、掌握不牢,从而影响计算能力。
  (三)教师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特别是低年级教师可能在学生计算习惯方面要求不严,当纠正的没有纠正,当引导的没有引导,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到了高年级,学生常常是拿起笔就写,不审题,不打草稿,不检验。
  三、精心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课题研究实践发现,以下的一些做法,对矫正不良计算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明显的效果。
  (一)以平时作业为训练舞台,具体提出良好计算的要求或标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养成认真审题、仔细校对的习惯
  为避免抄错数字、符号,导致计算“杨白劳”,审题抄题的时候要学生做到“三核对”:题抄好后要与原题目核对;竖式上的数字要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横式上的得数要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2.养成认真书写、细心计算的习惯
  作业和练习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工整,不能潦草,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竖式条理要清楚,数位要对齐。计算时要细心认真,经常告诫学生看清数字和符号,不要乘法做除法、加法做减法,不要忘记进位与退位等等。
  3.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估算和验算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再次,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程度。
  4.养成认真订正的习惯
  订正是指把做错的题加以改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学习过程中,犯错是难免的,但错误往往是进步的阶梯,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错误。平时的作业、试卷等下发后,让学生找出自己做错的地方,分析并弄清自己做错的原因,看看是自以为是还是粗心大意,是理解错误还是书写不好等。查不出错因的,要向他人请教,直到弄懂为止。养成改错的习惯,才能使学生及时改正,吸取教训,少走弯路。
  5.养成记忆、收集速算、巧算技巧的习惯
  引导学生了解一些速算、巧算的技巧,提高运算速度,增强解题的趣味性和灵活性。
  6.设立专门的草稿本,养成善于打草稿的习惯
  不规范打草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计算时,学生中有口算的,有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哪有空往哪打草稿的,没有专门规范的草稿本,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因此,应通过设立专门的草稿本,引导学生善于打草稿,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7.养成天天练口算的习惯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所以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打好计算的基础。针对口算训练,可以开展“课前3”与“课后3”活动,即数学课课前3分钟口算常规训练,课后出3道口算题考同桌等等。训练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通过口算板、口算表、卡片或抽扑克等,采用指名答、抢答、齐答、听写等方式进行训练。
  (二)借助优秀作业本评比活动和数学计算竞赛,树立榜样,激发兴趣
  计算教学、训练是比较单调、枯燥的,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计算训练的兴趣,学校或班级可每学期定期举行优秀作业本评比活动和数学计算竞赛,并设置多种形式的奖励,不仅可以强化促进学生自主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成功、展示进步的平台。
其他文献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本文论述了以广西山歌为例的广西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
【摘要】园林植物识别技术是园林、园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项目教学法是探索园林植物识别技术实践教学新的教学模式之一。结果表明,运用项目教学法既能扩大知识的适用范围,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能适应培养“能思考、会实战”人才的具体要求,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园林植物识别技术课程;应用  一、引言  园林植物识别技术是一门集艺术、文化、工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教学效率。语文课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呢?我认为,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仅能使语文成为一种美的载体,而且能使教与学达成最优化的组合,实现教学的最佳效果。  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复杂的立体流动过程,它包含着多重矛盾关系。要使这个过程成为一个优化的过程,必须协调好各种矛盾,达到和谐教学的境界。这种和谐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
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沉积着中华民族的精魄。诵读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05年,我国200多家少儿报刊社向全国少年儿童倡议开展“每天课外阅读十分钟”活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由于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
轨道交通的优势是快速和准时。当网络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它的优势还有覆盖面广,去哪里都方便;当换乘更方便的时候,乘客量就越来越多;当客流越来越大的时候,地区的土地开发
【摘要】教学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相互促进、共同配合的过程。在新课标的引导下,要打造高质量的课堂,必须重视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及生活经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在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对个体知识的构建。文章对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问题分析;具体措施  一、教学生活化的概念及其与高质量课堂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自1995年发起并承办了“第一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时任海协会会长江道涵和副市长夏克强出席了研讨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之后一年一届,大陆两届台湾
【摘 要】提升农村地区教育质量是解决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关键。而化学教学作为农村地区教育的弱项,提高化学教学水平对提高整体教育水平是非常关键的。文章从分层教学的含义分析入手,分析了分层教学在农村地区化学教学的意义,提出了农村地区化学教学的对策,并在最后阐述了农村地区化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农村地区 分层教学 化学教学 意义  一、引言  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