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97例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 :医学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47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总结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4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根据初始给予阿奇霉素静滴5~7d是否有反应分为MPP组和RMPP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寻找RMPP各独立相关因素的临界值。结果:643例患儿中RMPP组97例,MPP组546例。两组间热程、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CRP、血清铁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FDP、D二聚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MPP组混合感染率明显高于MPP组(χ2=30.290,P<0.01);前者肺部影像学常提示肺部大片高密度均匀实变影(常超过2/3肺叶),常伴有胸腔积液、肺不张、坏死性肺炎等;支气管镜下RMPP组患儿常有黏膜糜烂、溃疡、管腔内胶冻样坏死物、塑型痰栓等;RMPP组各系统肺外并发症发病率均高于MPP组(P均<0.05)。经ROC曲线下面积计算得出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乳酸脱氢酶、中性粒细胞比率为RMPP有价值的预测指标,临界值分别为47mg/L、263μg/L、506U/L和0.78。RMPP组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MPP组。结论:当MPP患儿接受常规大环类酯类抗生素治疗5d以上无效,CRP≥47mg/L,血清铁蛋白≥263μg/L,乳酸脱氢酶≥506U/L,中性粒细胞比例≥0.78,胸部影像学进展,提示为RMPP,应及时予甲泼尼龙抗炎治疗,持续肺不张者予儿科软式支气管镜治疗;并常规予凝血功能检查,如果提示血液高凝应予抗凝治疗。
其他文献
吻合口瘘是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最严重的早期并发症,可导致盆腔感染、腹膜炎、败血症,国内文献报告巨结肠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3~7%.我院自1981年至1997年共收治先天性巨结
化疗是目前对各种恶性肿瘤进行综合治疗的一种手段.化疗药物多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反复注射可引起栓塞性静脉炎,部分药物渗出血管可致组织坏死,长期不愈,并形成溃疡.由于静脉
雄黄又称黄金石(本经),石黄(唐本草)、鸡冠石(石雅)等,主要成分为硫化砷(As<sub>2</sub>S<sub>2</sub>),并含有少量金盐及微量二氧化砷等杂质。雄黄是我国传统医药中经常使用的矿物药
自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我们采用龙人三联疗法治疗中、小学生慢性乙型肝炎96例,在HBsAg、HBV-DNA的阴转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艾滋病(AIDS)的广泛流行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也正面临着艾滋病的严重挑战.青少年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生力军,是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对象.